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也不知那几个人发了什么疯,硬是带人屠了几个镇子,据说成都周围村镇的百姓都被吓坏了,大多逃进了山里,接着便是谣言四起,说什么的都有,反正乱的让人心慌的不行……”

“送信的不止末将一人,应该还有几个的……不过末将出了成都不远,就遇了山匪,和随行的几人走散了,末将孤身一个,所以也就不再敢大路,所以易装而行,所幸未有迷路……”

“到剑门的时候,剑门失守已经三四天了,和当地百姓打探了几句,臣口音不对,所以只能扮作哑子,根本不能细问,所以,末将也不知谁说的是真的,不过城丢了那是一定的了……”

“末将无法,只好翻山过了剑门,在山崖上跌落,差点没要了命,幸好只是受了些轻伤……”

“末将身负重任,不敢有半点耽搁,所以根本没去利州府城,一路直奔汉水,不过路上遇到了些……遇到了些山匪,好像受了极大惊吓,跟他们走了一段,隐约听说他们竟是偷袭了我大秦钦差队伍,不过……不过好像吃了大亏,多数人都折了进去,只有少数几个逃了出来……”

“末将本想寻找,但总不敢去大路招摇,更无从知道钦差队伍行止,所以……所以末将便直赴汉水,到了金州……”

“金州一切还好,末将也见了安抚使陈大人,在金州呆了一天,拿了陈大人的奏报,便以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的赶到了京师……”

这人一看就知道是个粗人,但身份却不简单,他叫贺鸣,挂着六品校尉衔,乃是大将军吴宁的贴身近卫统领,别看人高马大,像个厮杀汉,但说起话却是条理分明,很有些分寸,说出来的这些东西分量自然也就与众不同。

这时其他几人都已经听白了脸,往日分外注重仪容的段德张大了嘴就没合上,兵部左丞成峦手脚颤动,眼神涣散,要是赵石在这里,准以为这位是癫痫病发了的,另一位兵部右丞姓徐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样的目光呆滞,听到后来,嘴里已经开始不停的低声念叨,但也没人知道他嘴里说的是什么。

“尚书大人,事关重大,还是急送入宫让……”

李承乾不等段德把话说完,已经摆了摆手,经过初时的震惊,这时他已经镇定了下来,心里一个劲的告诉自己,不能乱,这个时候一乱,就容易出大乱子,当年大秦征伐西夏,三十万大军几近全军覆没,当时风波所及,六部主官,失位者就有三人,一力主张攻夏的枢密院枢密使刘鍪被枭首弃市,牵连入罪者数十人,而这次攻蜀,乃圣上亲为,一旦事有不谐,又该有多少人头落地?

圣上登基未久,根基未固,一旦有人拿此事做文章,后果……想到这些,李承乾眼神中已经多了几分决然。

先是唤进两个心腹来,低声吩咐了几句,转头对贺鸣温勉数句,接着脸色一转,厉声道:“此事关乎国家社稷之安危,望贺校尉谨言慎行,若外间有何不当之传言,抄家灭族也只在须臾之间耳,好了,现在你先下去休息,随时等候传唤即可。”

这些话可不只是说给贺鸣一人听的,段德脸上一红,知道自己有些乱了方寸,其他两人也在李承乾如同鹰隼般的逼视下垂头不语。

等到贺鸣离开,李承乾才又道:“好了,此中之轻重想来几位大人也明白,本官也就不多说了,多事之秋,艰难之时,正该我等协力共勉,段大人,你与成大人留守兵部处置公务,不可怠慢,徐大人,你随本官即刻入宫面圣……”

“大人,枢密院那里……”

李承乾目光一凝,沉吟片刻,摇头道:“不必了,是不容缓,更不宜声张,圣上自会派人招枢密院几位大人入宫……”

……

此时,凝翠园凉亭之上,几个火炉摆放于四角,亭中石桌之上摆放着几个热炒,一个锅煮,下面架着炭火,随着热腾腾的水汽,菜肴香气四散于外,景帝李玄谨与翰林待诏李士芳两人坐在桌旁貂皮垫着的石凳上,浅酌着温热的美酒。

李士芳惬意的坐在那里,没有多少拘束,淡红色的官服穿在他身上,没有多少威严的感觉,看上去却是有那么几分洒脱的味道。

“听与臣交好的几个人说,士林中人有云,皇上登基两载,科举之期却一推再推,于国于民诚有不利焉,今岁秋闱,又以军国事废,虽蜀中大捷,此诚国之幸事,然文武并举方为持国之道……”

景帝李玄谨摆了摆手,摇头笑道:“腐儒之言,轻议国事,不知国事之艰难,不畏民生之困苦,但以卫道之士自居,为人利刃,而不自知,不听也罢……”

说到这里,转颜一笑,瞅了李士芳一眼,若有深意,李士芳被窥破心事,老脸不由一红,掩饰般的举杯轻饮,不小心,却是让酒水滴落胸前,待去擦时,酒杯又被碰倒,手忙脚乱之余,窘态毕露。

景帝李玄谨不由哈哈大笑,心情一时大好,“君前失态,有辱国体,你这个翰林待诏也别当了,可否?”

“啊?陛下……”李士芳不由一惊,暗道,难道弄巧成拙了?他知道这些时日皇帝心绪不宁,这一番也并非真个手足无措至此,不过是想逗人一笑罢了,不想却听了这么一句,不过转眼看到眼前这位陛下眼角眉梢蕴着笑意,并无震怒之色,知道这不过是玩笑之言罢了,不过君口无戏言,心中不由惴惴,一句陛下恕罪没出口,换成了,“陛下金口玉言,自然说什么是什么……”

景帝却是不想再逗弄于他,毕竟帝王之尊,口出轻浮,即有浅薄之嫌,收了笑意正色道:“即是金口玉言,岂容更改?你可知错?”

“呃……陛下见微知著,微臣这点私心自然难逃陛下慧眼,不过微臣也是一片忠心……士林华选,金榜题名,士子十年寒窗苦读皆寄望于此,而今秋闱再延,陛下可知如今长安有多少寒门士子寄居寓所,生活无着?年关将近,天寒地冻,这冷的不但是我大秦千万百姓以及前敌将士,还有我大秦士子报国之心啊,陛下……”

景帝本来还存着揶揄之心,但听了这番话,却是悚然动容,李士芳虽有才名,为他钦点为翰林待诏,常伴君侧,但真说起来,在他心里,李士芳却偏于弄臣之属,按平常话说,也就是陪着说说话,解解闷的主儿,真要说起大事来,李士芳根本不够分量,不想玩笑之间,却能说出这等有见地的话来。

“难为你还有这番心思……到是朕有些疏忽了,事后拟旨,让户部按……国子监生员之常俸,发于贫寒士子,此事交你去办,你性子疲惫,不要出什么差错才好,不然朕唯你是问……”

“谢陛下隆恩,陛下这番慈心……”李士芳立时喜上眉梢,虽说最终有些差强人意,但总算没白说了这番话,以后他李士芳在士林之间的名声可又高了几分不是。

“朕还没说完呢,瞧你这个样子,喜怒行之于外,无半点稳重样子,怎堪重任?在这个上面,你得学学……赵石赵柱国才成,人家年方弱冠,就已经是四品将军,领兵征战于外,建功立业,而今又能出使川中……你已过而立之年,什么时候才能如赵石般替朕分忧啊?”

听到赵石的名字,李士芳先是心中一凛,听到后来,却又一喜,赵石是什么人?自古以来,能如那小子般受恩如此之重,受宠如此之深的,又能有几人?这个比方打的……从此也能看出陛下对自己期许之深了的。

不过他心里有鬼,这话不怎么好接口,于是顺着李玄谨的语气道:“陛下教训的是,和赵大人相比,臣虚度光阴,却是不成器的很了。”

景帝李玄谨摆了摆手,眼睛望向厅外,嘘出一口长气,沉吟片刻,这才接着道:“无需妄自菲薄……即是你能说出今天这番话来,朕就全了你的心愿,今岁不会开考,这是已经定下了的,但朕已决定,明春必开恩科,你资望不足,虽有才名,却无建树,不好轻予重任,明春开科之时,就任个副审官吧,替朕选出一些德才兼备,不尚空言的人才出来,也就算对得起朕了……”

第七卷 千里江山入战图 第526章 战报(三)

啪的一声脆响,回荡在乾元殿略显空荡的空间中,就连职守在乾元殿外的小太监们都不禁打了个哆嗦,再听着外面隐隐传来的霹雳扒拉的板子声,每个人心里都冒出了寒气,外面那挨板子的可不是旁人,是当今圣上龙潜旧邸中人,当今皇宫之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儿,宫中唯一的三品太监大总管,不仅兼有内务府事,据传还掌管着内衙,若是在前朝,可不就是高力士,李辅国之类的人物?虽说不知道这位在宫中荣宠无二的总管大人为何触怒了皇上,但圣上雷霆震怒那是真的……

加上那些衣朱带紫的朝中重臣从眼前匆匆进入内殿,却一个都没出来,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是出大事了,曹总管是第一个倒霉的,也不哪个出门没看黄历的是第二个……

“尔等说,这是什么?近二十万大军入蜀,征战年余,调动民力无数,粮草军械无数,银两逾百万……蜀都破后,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朝堂上下都以为大局已定,朕一再说,要小心事有反复,或有蜀中旧臣,忠贞之士,狼子野心之徒,存勤王之心,火中取栗之念,在我轻忽之际,阴谋反乱,尔等是不是都当了耳旁风?是不是都在想着功劳簿上会不会有自己的名字?

蜀中已逾十日未有战报军情,尔等就没想着多问一句?李承乾,你这个兵部尚书是怎么当的?嗯?

还有,大战过后,有贼子蠢蠢欲动,能无半点迹象?竟然……竟然还有我大秦将领参与其中,如此骇人听闻之事,枢密诸人,就没一点察觉警视?审官诸司是白设的吗?”

此时的景帝李玄谨已是怒不可遏,刀子一样的眼神在殿内众人身上扫来扫去,好似要择人而噬一般。

乾元殿内现在或站或跪的都是大秦重臣,在皇帝暴怒之际,一个个都是噤若寒蝉,或垂头不语,或双股战战,或脸色苍白,或汗流浃背,都木雕泥塑般呆在那里,偌大的乾元殿中,只闻景帝李玄谨的斥责之声,再没有旁的一点声响。

景帝李玄谨脸色潮红,胸膛起伏,不过却终于止住了声音,缓缓坐在了龙椅之上,半晌过后,才又听到他的说话,“怎么都不说话,每日上朝,不是都有话说的吗?又是古人云,又是圣人曰的,现在呢,朕让你们说话的时候,你们却都哑了不成?”

下面群臣战战,哪个却敢接这个话茬?就算是李承乾之流,也是刚被点了名字的,脸色灰白之间,轻易是不敢接口的了,再说了,川中局势本已到了收官定子之时,却突然闹出这么大的乱子,征蜀大将军吴宁军前遇刺,昏迷不醒,后蜀降兵为乱,剑门失守,蛮族起兵,后周蠢蠢欲动,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是有着天大的干系?这么大的一盘棋,又有谁敢轻易置喙?以身犯险?

半晌过去,在景帝脸上神色越来越难看,眼瞅着又要发作的时候,同门下平章事杨感才上前一步开了口。

“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臣等不能料事于先,有负陛下重托,愧为人臣,更愧对于前方血战之将士,然老臣以为,当务之急,还需从长计议……

陛下,请听老臣一言,如今之际,蜀中情势危急自不必提,然老臣观之,却未必无有转机,南蛮异族,自古便为川中大患,汉家强,则暂时恭顺,汉家弱,则趁机为乱,与北虏同之,孟氏据有川中数十载,与南蛮藩王交好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