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官爵品位去压他,他更高兴,说不准他还真愿意当着大人的面,指着鼻子来骂你一通才好呢。

不过这个法子到也不是用不得,只需对象变上一下即可,那凤翔府府尊刘使君是个文雅之人,心眼虽是小了些,但却是世家子,处事圆滑,治下若有不竟,纠其职责,他也脱不了干系,大人一封书信予他,再叫家人到巩义县县衙奉上赎银,也好不落人口舌,那县令放人也就罢了,若还不放,府衙便好说话。

不过大人如今是鹰扬将军,又掌羽林卫士,这个威势却不能少,委曲求全太过,则为可欺,以后必定麻烦不断,那个县令却是留不得的。”

这事本来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只是有些恶心人罢了,既然李博文说的在理,赵石便将此事交给了他,他的姐姐也是疏了一口长气,妇道人家,夫君被抓进大牢,担惊受怕了多时,此时虽是得了弟弟保证,但还是有些担心,不过这样的事情她也插不上手,最后带着一抹忧色回了卧房,继续去照看母亲去了。

屋内只剩下了赵石和张世杰两人而已,张世杰脸色青红不定,最后只是骂了一句出来,“好一个龌龊子,斯文败类。”

赵石却是一笑,败不败类他不管,只要有用就成,家里人越来越多,想来以后这样的事情也不会少了,家里实在需人照看,若是将事情都交给张世杰这样的端方之人,他还真不放心。

摇了摇头,将这事抛之脑后,沉声道:“一去半年,家里多亏了大哥照看,到要多谢大哥了……只是大哥不是说去年要参加秋试,怎的……”

“表……大人说哪里话,都是一家人,这些本就是我份内之事罢了,不足挂齿……”张世杰苦笑,接着道:“去岁有东征战事,接着便是巩义冒官案发,朝廷哪里还顾得上什么论才大典,武试到是没有落下,文试却推到了今年秋天,也不知今岁是否能如期而行,听我那些同窗好友说,今年朝廷有意于南方……

唉,世杰虽有报国之心,奈何时运不济,看来是无缘官场了,还不如回乡娶妻生子,作个耕读传家的教书先生,也好过在京师蹉跎岁月了。”

赵石默然,劝人的话他找不到,若对方是个武人还好说,大不了先给他作个亲兵,日后有了机会再往军中安插就是了,奈何张世杰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想作个文官,这他可是无能为力。

半晌才转了话题,“大哥和陈惜寿,李博文两人相处了也有段日子了,看他们两个如何?”

张世杰愣了愣,看了一眼好像漫不经意,身子却坐的笔直,浑身上下没有一丝少年稚气的表弟,心里暗自叹息了一声,姨丈家不显山不露水的,却真是生出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初进京时锋芒毕露,让他瞧着都心惊,两年过去,如今再看,这位表弟可是深沉内敛多了,这才刚十六岁,等他再年长些,还能了得?

思索了片刻,他便也明白了赵石的意思,心中不由一暖,这是将自己当做自家人在看呢,不然不会问出这么一句来,他也并不敷衍了事,缓缓道:“陈惜寿我看不透,此人和我交谈,淳淳如君子,具守以礼,谈吐不俗,言之有物,发人深省,但和下人交谈,却是乡间俚语不断,脱略形骸,和放浪之友相交,则言谈不羁醇酒美人,来者不拒,这样的人,胸怀丘壑,秉性深沉,这样的人才放之于府内怕是……”

赵石轻轻皱眉,张世杰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评价却不可谓不高,不过陈老先生的孙子,必然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他现在缺的就是这样心思洞明之人,以后自然要牢牢握在手里的。

“那李博文呢?”

听到这个名字,张世杰眉头大皱,他却是极不喜欢这个人的,但他性子方正,却并不借机诋毁,“李博文机巧百出,论事往往能别处蹊径,是少有的干才,不过……此人性情偏激了些,为之善,则是幸事,为之恶,则属奸佞之徒,祸害不小,表弟要当心才是。”

赵石微微点头,这个评价也不低,有这样两个人在身边时时商量,很是让他心安。

正在琢磨着自己和李金花的事情是不是找这两个人商量一下的功夫,外面急促的脚步声想起,房门一声大响,李全寿已经生龙活虎的蹦了进来。

不由分说,一把抓住赵石的胳膊就往外拉,“宫里来旨了,让你进宫,咱们正好一起去,晚上的时候好好陪我在宫里喝上几杯,就不用回来了,走,快走……”

目送赵石随李全寿而去的背影,张世杰想羡慕都羡慕不起来,也不知这位表弟是如何撞了大运,一回来不到一时三刻,圣旨已经尾随而来,这在常人来说可谓是荣耀非凡,反观这位表弟却有些不情不愿,尤其是还跟皇长子如此亲近……

摇了摇头,这个看来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想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第五卷 万里征途会英豪 第406章 亲族(一)

出府的时候正碰见杜山虎带着十几个人急急下马,这些人当中多是一些熟面孔,有以前羽林左卫的军官,也有随京兆军东征的几个校尉,其中还有那么两个显锋军中的人,也不知是怎么凑到一起去的。

这些人一个个脸上都带着汗,显是经过一阵急赶,见到一群人簇拥着赵石出来,有那么几个还犹豫了一下,不知是上前见礼还是候在一边,其余人等却是不管那么多,呼啦啦一下子拥了上来,到了近前,却都是一齐跪倒在地,军礼参见。

那个传旨的小太监本来还笑着走在赵石身旁,这个阵势却是吓了他一条,但宫中出来的,也是机灵,身子一抖,脚步就已经落在赵石身后,接着便闪到了一旁。

虽然看着这些身体强壮,穿着军服,满身煞气的军中将领有些畏惧,但心里也自啧啧赞叹,这位大人传闻很多,他在宫里也听见过不少,不成想都在外面半年多了,方自回京,这些羽林卫的将军们还是立即赶来拜见,这位大人真不是一般的人物。

再转念一想,若真是寻常之人,还能让皇子如此亲近?皇上如此赏识?

不提这个传旨小太监的心思,赵石在府门前却没有多作耽搁,也没怎么说话,只是挥手将人叫起来,嘴里淡淡道:“有职司在身的都散了吧,闲着的在我府里等着,我有话问你们。”

十几个人凛然称是,站起身来让开道路。

李全寿大为羡慕的瞅了这些人一眼,他在西山大营中呆过一段日子,虽是以打闹不务正业居多,但军中之事却并不陌生,这些人和当年在大营中见过的将军们却又大不相同,至于哪里有什么不同来,他自己却也说不清楚,只是觉得这些人比之当年可是威风的紧了。

看见赵石只是一句话,这些人便都凛然从命,自是羡慕有加。

这到皇宫的一路之上,除了琐琐碎碎念叨一下别后情形,便是问赵石在外面的经历了,反而那个传旨的太监有些插不进话来。

谈话之间,赵石也知道这小子虽然还没有开府称王,只是挂着一个皇子的身份,但已经进入户部学习处理政务,过些日子还要到兵部枢密院走上一圈,也算是初步接触政务,为日后太子那个位置作准备了。

说起这些事情来,却是将那个传旨的太监以及护卫人等赶的远远的,向赵石大倒起了苦水,说自己除了每天睡觉吃饭,听几个满肚子书本文章的糟老头唠叨,便是如厕的空闲都没了的。

之前跟诸王家里那些兄弟的恩怨也没功夫去理会,年前才找到一个机会,将他那位六哥折腾了一下,还弄了满身的麻烦。

咳声叹气之余,却是变着法儿的想要赵石答应带他出去转悠,看上去依旧一如当年般没心没肺。

他和赵石两人自景王府后院的竹林相识到现在,也有两三年光景了,也许是当年竹林那一次留下的印象太深,在他心目之中,这个比自己也大不了几岁的少年将军勇猛暴烈,无所不能的印象已经深入了他的心底,再加上自从赵石到了景王府之后,他父亲就再没动用过打在身上就疼痛难忍的藤条,别人都遇到赵石的第一印象便是冷淡疏离难以接近,他却反而觉得与赵石呆在一起分外的亲近。

没有那些让人难以忍受的谄媚之词,也没有让人头疼的谆谆说教,自从赵石离了景王府,忙于羽林军务之后,每每想起以前的日子,他这里反而觉着周围人等照顾的太过周到,没有人时常拍打自己脑袋一下,很是没趣儿。

随着年纪渐长,身为皇长子,心智成熟的速度实不能以常人论之,随着接触的人多了起来,大道理也一箩筐一箩筐的往他脑子里灌,当年的无聊心思到是淡了不少,到也不如他表面上看上去那般没心的。

赵石出自景王府,东征之役大发光彩,便是魏王回京,论起众将之功,也说赵石智勇双全,是不可多得的良将。

他接触朝政日短,没有什么心腹之人,听说赵石无恙回京,第一个赶到了赵石府邸,在路上向赵石倒这些苦水,一来是半年未见,表示亲近之意,赵石出自景王府,对他而言是个难得的助力,这亲近拉拢也在情理之间。

二来也是这半年来的苦水无人诉说,他生性喜欢热闹,性子跳脱,让他静静坐下来掌理政务已经是难为他了,还得和那些心机深重,说话都绕着七个弯儿的大臣们打交道,想不郁闷不行的,在赵石面前他却觉得没必要隐瞒什么,至少此人不会如其他人般和他说上一句两句都要记在本子上,交由父皇查看。

赵石也不多插话,只是默然听着,政务他不懂,更不可能许下承诺带着一位注定要接任皇位的皇子去四处乱晃,那是嫌自己麻烦不够,死的不快。

被逼问不过,只得将东征时一些战事或是在草原上见到的趣事拿出来敷衍,他讲的自然不会精彩到哪里去,但对于一个长年生活在京师的皇子来说诱惑力却是出奇的大,让旁边这个身高还不到他的胸口,满脸还带着稚气的皇长子每每悠然神往,看那样子,恨不能插上一对儿翅膀出去见识一下世界的精彩之处的。

到了宫门之前,抬首望去,宫内楼台殿阁处处依然,残雪未消,如同梨花带雨,古朴而又宏大的气息扑面而来,若能再配上些钟乐之声,其中之意境实在无法诉说出来。

他已经来过皇宫数次,对这大秦皇宫并不陌生,也无畏惧,只是每次来到这宫门之前,都有一种言语无法描述的感觉,就如初见长安之时一般无二,如果深入其中,这种感觉反而便淡了下去。

这种情绪便是他自己也理不清道不明,只是微微呼出一口长气罢了。

旁边的李全寿犹自有些意犹未尽,这般平平常常的谈话也许在平常人来说每日都要经历千百次,但对于他来说却是难得的很了,试想那些大人们见到他先就要行跪礼,之后除了称赞之言,便是教导之语,便是舌绽莲花,听着也是无趣,再不就是正襟危坐,给你来个沉默是金,这般毫无戒心,平平常常的交谈却是少之又少。

望着雕绘精美,威严气象毕露的宫门,李全寿眉头也是微微一皱,好像从来不曾有这时般厌恶这处所在。

与赵石同时呼出一口气来,笑着道:“我先去拜见父皇,你得去太后那里,完事之后可不能走,我在东宫那里设宴,不管多晚,都等着你来,我那里的宫女各个花容月貌,可是秀丽的紧呢,都叫出来陪咱们耍子,好了,还等着干什么,这宫里的景色你又不是没见过?瞧的这么入神?我可是看都看腻了……

你若是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