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大仓,老鼠都饿死了呢。”

“李头儿,咱们是将军的亲军,能不能先弄点出来,不然的话,没了粮食,咱们难道都饿死在这里?”

“哼,不成的话,就去找王老三,他那里还有几匹劣马,宰了还能吃上几顿饱饭……”

“去去去,要是断了粮,你去寻王老三那狗东西,看他给不给你。”

“娘老子的,这些当官的心都黑了,金山银山都攥着,也不给兄弟们漏一点出来,惹的急了,老子就抢了他娘的。”

“嘿嘿,老子也是这么想的,那几座府里,可不光都是金山银山,还有……嘿嘿……”

李大勇听着这些家伙越说越是肆无忌惮,心中烦躁更甚,当即就给了正说话的这贼胚一个耳朵。

眼睛也瞪了起来,冒着灼灼的凶光,“说什么呢,都不要脑袋了?”

几个人讪讪不语,那挨了耳光的,揉着脸,目光阴狠,怒声道:“李头儿,咱们跟着你可都多少年了,都这个时节了,不能光让咱们拼命,却一点甜头也不给吧?”

旁边人见李大勇脸色铁青,赶紧相劝,“行了行了,咱们这些老兄弟,都是贱命一条,死也就死了……李头儿向来待咱们不薄,你这不是让李头儿为难吗?”

“李头儿,吐蕃蛮子上来,你见过咱软过一下?昨天那会儿,若不是俺……不说这个,兄弟们当兵吃粮,确实是贱命一条,但现在连粮饷都吃不上了,还指望咱们拼命?”

“昨天咱到将军府去禀事,俺瞧着将军府可是热闹,都在搬东西,要是将军领着人突出去,你说他会不会扔下咱们不管?”

“嗯?你这是在哪儿看到的,可不能胡说啊……”

这句话一说,当即几个人的脸色就都白了,李大勇死死盯着他,手悄悄就按上了刀柄,这可不是小事,若是假的,就是惑乱军心,他们这一队人都得掉脑袋。

“你之前怎么不说?”

“说个屁,将军是什么人,谁不清楚?还用我说什么?昨天又打的狠,大家杀气足,我要是在这里说一个字,不用别人,光李头儿你,就能当即劈了俺,当俺傻啊?李头儿你也别瞪眼,今天兄弟们都在,说这个,只想李头儿你带着咱们,想条后路出来,别到时候把大家伙儿往死路上领。”

李大勇一下就不说话了,半晌,看着众人忧虑恐惧的目光,咬了咬牙,“老二,这可不是说笑,一旦……”

“俺以祖宗发誓,就是看到了,哼,那么大的动静,俺就不信,各位将军们都不知道,说不定啊,都打着什么鬼主意呢,也就是咱们这些守城的,拼死拼活,却不定落个什么下场呢。”

李大勇紧咬着牙,脸色变幻不定,又下意识的往城外瞧了瞧,终于,回过头来,脸上已经带上了几分悍然之气,招手让众人都凑过来,“既然他不仁,就别怪咱们不义,来,咱们合计合计,该怎么办是好……”

第十二卷 千秋功业需百战 第1225章 西凉(六)

这一天,吐蕃人没有再攻城,诡异的平静之中,本来被围的死死的西凉城也闪开了一道缝隙。

面向戈壁沙漠方向的北城这边,围城的吐蕃人收拾行装,退了开去。

围三阙一,典型的攻城路数,趁势而来的吐蕃人,终于开始变得不那么张狂了,但理智的攻城者,在战争中往往会显得更加可怕一些。

这是西凉城被围之后,最平静的一天。

但在平静的表相之下,城中内外都是暗流涌动。

在城外吐蕃大军当中,一些准备好行装,想要离开的这里的人,都被捉了起来,随后,数十颗血淋淋的人头便挂上了高杆。

太阳之子在用鲜血宣示着自己的决心和不容任何人挑衅的威严。

高地人咒骂着他的残暴和专横,也恐惧于这位低地王者的血腥手段,而低地人则俯下头颅,祈祷着他们的太阳之子能够收敛他的怒火,再次带领他们夺得一场辉煌的胜利。

而在西凉城内,守军依旧人心惶惶,一些谣言在快速的传播着,以指挥使李成忠为首的西夏将领们,一边在安抚着城中动荡的人心,一边也加快了出逃的进程。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从吐蕃人吐蕃出现在西凉城下,这些深知右厢军司情形的军中重将们,便没有一个人会相信能守得住这座西凉城了。

相比那些像李大勇之类的低级军官,他们更加清楚自己,面对的是怎样一种内忧外患的糟糕境地。

本来够右厢军司主力数年之用,并支应甘沙等军事重镇的粮草,早已在这几年被倒腾一空,尤其是去岁,以指挥使李成忠为首的军中将领们,都在为自己的后路忙碌。

金银细软,纷纷外运,交结朝中权贵,作为西凉城,或者说是右厢军司军中,最多也是最珍贵的东西,粮草军械等物,更成了将领们上下其手的重点。

在他们看来,西凉城一旦划归秦人,东西留着可不就便宜了外人,不如都分了了事,只要朝中的大人们能分上一杯羹,过后哪里还会追究什么,这样的事情在如今的西夏,也都是司空见惯之事。

所以,这些右厢军司的将领们做的分外大胆,只给留下了过冬的粮草,其余都已不知去向,即便是李成忠自己,也不太清楚,这些粮食什么的,到底都流入了哪些人的口袋。

可以说,右厢军司诸将,在其中都分到了不少的好处,到了开春季节,李成忠还在想着,收了自己好处的那几位大人,应该能加把劲,往西凉城这边,再运上几批粮草,那样一来,大家伙的好处定要更多一些才对。

可惜的是,他这里还没等到朝中的消息,却已经将吐蕃人给等来了……

一连几日的攻守之战过后,如果说底下大胆一些的军兵,就像李大勇等人,多数会觉着番人蛮子虽然来势汹汹,但接着坚城之利,就算不能将番人击溃,自保却应无虞,还能轻松的笑声几声的话,那么一到晚间,就聚在李成忠府中的各部将领们,就可谓是心知肚明,死气沉沉了。

外间没有援军,因为根本没机会派人出去请援,内无粮草,因为右厢军司的粮草多数都是经他们之手运出去的,他们到现在最后悔的也许就是没跟着粮草一起走罢了。

在这些军中大将看来,如今的情势,只能用险恶来形容。

现在靠着各部积蓄还能勉强支撑一时,但实际上,只要吐蕃蛮子等在这里,不用怎么打,城中自己就会乱起来。

吐蕃蛮子没来之前,就已经险些酿成兵变,那就是明证,西北凉州地界,军人们向来胆大妄为,杀官造反其实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比之左厢军司更难管束,若非如此,朝中也不会有人提议将西凉重镇送给秦人。

历来右厢军司上下,也多有怨言,说是右厢军司是后娘养的,不能借着商道之便逐利也就罢了,粮饷上也无法跟左厢军司相提并论,守着这荒凉地界,着实眼红东边银夏等处富得流油的家伙们。

当然,现在说这些都没什么用了,右厢军司势弱,也不是一日两日的工夫造成的,其中的原因,也非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清楚的。

到得现在,右厢军司实已穷途末路,这个情势许多人心里都是明镜一般。

从吐蕃大军来到城下,联营遍布十数里,李成忠带着众将只在城头看了一眼,心下骇然之余,头一个想到的便是,此城已不可守。

事实上,跟他一样心思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三日以来,众将议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李成忠只是命众将安抚军心,却拿不出一点办法来退敌,而众将议论纷纷,说的虽多,却也只能说是坐困愁城,无计可施。

……

“姑父,城南城西被围的死死的,看样子是出不去了,咱们得……早做打算啊……”

此时已是深夜,李成忠府邸中,李成忠面沉似水,听着外甥在那里着急上火的劝说,只是一言不发。

不过看上去平静,心里却已是在暗暗后悔,当初将亲眷送走,其实他自己也已有了离去之意,只是朝廷那里有人送密信予他,让他收拢人心,一旦议和事成,绝不会让他没个下场……

实际上,字里行间隐约透露出来的意思,李成忠再明白不过。

时至今日,虽说右厢军司已呈穷途末路之势,但毕竟右厢军司驻守西夏西南久矣,多年以来,见的阵仗不比左厢军司少,和回鹘人还有着这样那样的牵连。

换句话说,右厢军司的底子,在西夏各大军司当中,那要算得上是厚的,就算这些年情势急转直下,但军中之精锐还是留了一些下来。

而关节之处就在这里了,朝中之事,身为党项皇族的他再是清楚不过,这些年来,朝中风波实际上就是皇帝和国相之间在斗法。

说起来也是可笑,自太祖元昊立国,除太祖元昊南征北战,国朝上下无有不服之外,以下历代帝王皆都受制于人,少有人能像太祖元昊般乾纲独断的,不是政出后宫,就是主弱臣强。

这般一来,皇帝与外戚,皇帝与臣下之间的斗争,简直是无日或无。

好在的是,左右厢军司以及各大军司相互掣肘牵制,从来没有哪个将军接着兵权在手,于朝堂上话事,不然的话,西夏也不能存世至今才对。

当然,由将军而国相的人也不是没有,比如当今西夏国相李元康,就是如此,此人在平灭任得敬之乱中暂露头角,以后二三十年间,率兵屡次攻秦,官位扶摇直上,先帝晚年倦政,此人也越发得势。

上面联结朝中重臣,下面各大军司司主不是出自其门下,便是甘为其驱使,所以,先帝驾崩,与秦人议和之际,此人趁机独揽朝纲,成了西夏又一大权在握,爪牙遍布朝野内外的强势国相。

这话说的有些远了,回到当前,其实在李成忠看来,李元康叔侄两人一内一外,把持西夏军政这些年,也没什么不好。

这叔[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