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0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庆阳这里,他还熟悉一些,当年随军过来,因为李金花的缘故,他在庆阳颇受优待,帮着处置过些军务。

不过,那毕竟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重回故地,早已物是人非,当年的几位领兵大将,除了李任权这位叛将之外,其余人等,都已归老田园,当年旧识也没见到一个,只有几位将军看着面熟罢了,估摸着不过是有着一面之缘罢了……

唯一让他有着些别样情绪的,不过是显锋军的番号还在,几经波折,这一支人马,竟然还能留存至今,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容易。

而事实上是,他到了庆阳,并没有工夫去追忆往昔。

他从这些庆阳将领们的身上,眼中,都能看到升腾的战意,想来延州那里也差不多,军心可用,这个念头在赵石脑海中一闪而过,让他有些满意,因为他没有看到老朽衰败,军心懈怠的懒洋洋的景象……

第十二卷 千秋功业需百战 第1210章 恨意

当晚,赵石见折汇于府中正厅,相陪的只有大将军种遂,再没有其他人等了。

而这三个人,便是如今伐夏大军中地位最高的三个人,其他将领,诸如张承,张峰聚叔侄,王览等,就都要差着一些了。

这三位密议,旁人也无话说。

不过只是折汇有些意外,没有西北张家参与,岂不少了许多威势?

他对于如今大将军赵石的权势,还是有着清醒的认知的,自长安之变后,大将军赵石在朝野内外,都已没有了太多的掣肘。

而这些年来,大将军赵石率兵南征北战,经营出来的班底,就军中而言,已是没有什么人能够轻易动摇的了了。

即便他身处西北,也逃不开这位大将军的辖制,西北张家,和大将军赵石联络有亲,如今又欲结为儿女亲家,从来都是赵柱国的心腹党羽。

若说先帝在时,还可与之争上一争,但先帝一去,到得如今,折家就算许多人都不服气,也无法跟这位争什么领兵之权了。

长安之变,这位显露出来的实力,不但震惊朝野,也让许多军中将领震撼难言。

如今赵柱国权位更加稳固,上有皇帝陛下信重,下有心腹奔走门下,也再没有人敢于轻逆其锋了。

每一回想诸般往事,折汇心里未尝没有后悔。

种家没落多年,借于此人相交,重又有了兴旺之势,但说起来,当年赵柱国可是大将军折木清的门生,临终之时,也还叫到床榻之前,交代了一些什么。

若是……没有意气用事的话,如今折家是不是另有一番局面呢?

不过每一次想到这个,折汇便会满心愤恨,一个寒门贱子,也配传下折家的衣钵?

若没有此人作祟,那许多战阵功勋,便是他折汇的,此人不过是仗着皇帝陛下宠幸,夺了他折家的功劳罢了。

长安之变前,他身在军中多年,比之朝中的王家,他更能清晰的感觉到赵石在军中的威望到底如何。

所以,无论王家如何劝说,他也没有一头扎进那个泥潭里面。

赵柱国回京,问罪,听到这样的消息,他心中也多有窃喜,没了赵柱国,河中的杜山虎等人也就没了靠山,稍微示好,以折家在军中的威望,这些赵柱国的心腹将领,群龙无首之下,也不得俯首听令于他。

到了那个时候,令其率兵进上党,为大军策应,他则率河洛之兵攻虎牢,直取后周京师开封,岂不是灭国之功就在眼前了……

张培贤垂垂老矣,种家的那些家伙,不过是沾了赵柱国的光,他们自己能有多大本事?

那个时候,他真的可谓是志得意满,只等着京中之事尘埃落定,他便上书皇帝陛下,挥兵东进。

但风云突变,赵柱国之党羽悍然挥兵入京,不但逼死了皇帝陛下,而且,搬倒了王家。

这个时候,他震惊之余,哪里还有半点之前的欢喜?心里面还颇多庆幸,没有跟着王家一头栽下去……

但他没庆幸多久,便听闻了次子的事情,这个蠢儿子,在军中的时候,还算规矩,自从回去了京师,便跟王家那个浪荡子厮混在了一起,醇酒美人,弄的十分之不堪,办起事来,也是首尾不清不楚。

竟然还跟着王家那个混蛋,欲谋赵柱国之妻妾,也不想想,那是鞑靼人的公主,落在朝野多少人眼中的异域美人,即便是景兴皇帝陛下,对这个草原公主也颇多关注,而且,人家还跟靖佳长公主相交甚密。

别说事情未成,就说事情成了,将那个一个女人弄回家中,又会有多少麻烦接踵而至?岂非也是明着告诉旁人,折家本就参与了此事,折家在军中的威望又会受到怎样的打击?

色令智昏,除了这个,他根本想不出旁的说法……

王家倒了,王佩被处斩,许多人受到了牵连,折家无可避免的也受了波及。

而他这个儿子,最终也没跑了,即便他上书求情,言及家教不严,自请罪责,也没免了这个儿子受戮于刀下。

因事情涉及大将军赵石,又太过龌龊,消息没有传开,不然的话,折家的脸面真的就都丢光了。

不过该知道的人,却也都知道,只是不会明面提起罢了,给折家留下了些脸面。

而这一回,回京述职的就轮到了他折汇身上,可谓是风水轮流转……

因在长安之变前,在赵柱国回京之后的许多事里,都有着折家的影子,他几乎是被发配来到了西北。

当年家中诸多先辈征战之处,本应是充满了折种两家的荣耀和辉煌之地,却成了如今折家家主的流放之地,世事变幻,莫过于此。

见惯了东边的繁华与富庶,重回这西北荒凉所在,着实让人感到苍凉苦闷。

在这里,他感受到了西北张家的疏远和戒备,许多当年折家的老部下,都已经改投张家门下。

若是当年折家意气风发之时,这些人他根本看不在眼中,因西北张祖继任延州指挥使一职,在折木清在的时候,折家就已经跟张家有了隔阂。

等到折木清逝后,张家也就再不买折家的帐了,尤其是张家还跟赵柱国走的很近……

不过,来到西北之前,他就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情形,作为延州镇军指挥使,他是上官,张家那个老头儿,也已是垂死之人,张承等人在军中的威望也还差着一些。

再者说,这里是折家起家的地方,大将军折木清在这里经营数十年,根底扎的极深,就算时至今日,这里也非是张家能什么都说的算的地方。

几年下来,他苦心经营,终于让他又找回了一些自信,西北镇军中的许多人,还在惦念着折家的恩义,而在这里,面对西夏边地,也非是没有用武之地。

这不,机会就来了……

实际上,赵石回京没有多久,折汇这里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惊喜过后,便又是一番郁闷。

喜的是,他人在西北,比起许多人来也就占了先机,大军伐夏,就算不能统帅大军,领上一路人马,独当一面总归跑不了。

郁闷的是,传来消息的人告诉他,大军伐夏,统兵之人定然是大将军赵柱国无疑。

这才叫个冤家路窄,若说长安之变前,折家和大将军赵石有着这样那样的间隙,却没有公开撕破脸皮的话,那么长安之变后,折家和那个寒门子就再没有了任何转圜的余地。

由鲜血凝聚而成的仇恨,比鲜血浇灌出来的同袍情义可要牢固的多……

而赵石赵柱国,显然也不是一个宽容大度之人,王家和王佩,还有许多人的下场,都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在折汇看来,若非折家并没有在长安之变陷进去太多,不然的话,折家的根基可也不比王家深上多少……

由赵柱国领兵伐夏,折汇甚至有些恐惧,在其麾下领兵征战,等待自己的到底是功勋还是其他什么?

要知道,统兵大帅若是有意构陷,让你战死沙场都是小事,一个不慎,那可是能让人身败名裂的……

当年张培贤为帅征后周,他折汇被死死按在潼关,赵柱国去了河中,王佩成了另一路偏师,丧师辱国,差点没掉了脑袋。

两位大将军,一位准大将军,都被张大将军赶的老远,临到征战,大军统帅四个字,在军中意味着什么,折汇哪里会不清楚?

旁人的生死荣辱,几乎都是在其一念之间,像赵柱国那样好运气的家伙,世上可没几个,多数到都会像王佩一样,不但吃了败仗,连大军不能夺下洛阳的罪责,也都落在了他的脑袋上。

所以,在攻夏之势越来越显之后,他一边命人拼命操练人马,一边也在想着,见到赵柱国之后,该怎么应对……

让旁人帮着说情?

说笑了,别说有没有人能在赵柱国面前说得上话,就算有,他折汇自命英雄,就算死也抹不下那个脸来。

赵柱国到后,硬顶着?

那也不妥,赵柱国从来不是个心慈手软之人,事实上,像当年大将军吴宁那样的大军统帅,历代数下来,也没几个,多数都是心肠刚硬,杀伐决断的角色,而赵柱国,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般想来,其实留给他的选择也并不多了,最终还是在于一个随机应变而已……

大丈夫能屈能伸,见面之后,见机行事便是,他赵柱国也是人,还真能将他吃了不成?

存着这样的心思,折汇在见到赵石之后,做的都是中规中矩,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脸上一直挂着不微不抗的笑意,姿态恭敬,却又不过分的谦卑,平平常常,就像之前那些事故都不存在一般。

但就算如此,在见到赵石前呼后拥,威严毕露的情景之后,嫉妒和恨意还是难以抑制的涌上心头……

第十二卷 千秋功业需百战 第1211章 不合

晚间,庆阳府大将军驻跸所在的厅堂之中灯火通明,但人却只有三个……

酒菜已经摆好,也并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来打扰,谁都知道,三位大将军在此聚饮,商量的可是正经的军国大事。

很可能就在饮酒之间,能将这次出兵攻夏的各路兵马的统兵人选定下来。

等到三人入席,所有伺候人等瞧瞧退下,赵石微微打量了一下折汇,两人见面的次数正经不少,但却没有深谈过一次,这些年,折家若有若无的敌意,他明白的很。

当年折家势大,无非是嫉妒他一介寒门子,却能得大将军折木清赏识,甚至还有皇帝的宠信,那时种家已经衰落,杨感离开相位,魏王李玄道也已回京,再没了统兵的机会,折家在军中可谓是一家独大。

即便是折木清离开西北延州,但大秦多数精锐,还是折家掌握之中,其实这也注定了景兴一朝,折家会受到朝堂重臣,乃至于景兴皇帝的忌惮,也是折家走下坡路的开始,盛极而衰嘛,此乃世间至理,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果然,折家在景兴一朝,虽然子弟在军中多数履任要职,但再没有谁能像大将军折木清那般独当一面了。

这也顺便早就了赵石以及张培贤,杜山虎等在军中的地位。

实际上,自从国武监建成以后,像折家这样的将门,也就成了赵石天然的敌人,这些年来,不光是折家,军中将门再没有历代那般重要的地位了。

像当年,一些将门子弟一旦从军,多数就能居于众人之上,才干逊色一些的,也能弄个参军的职位。

但现在可不成了,文武全才,家传的本事?国武监中尽多这样的人才,而且,他们视野更加开阔,同窗众多,相互扶持之下,哪里还有那些将门子的位置?

折家在军中根深蒂固,还能勉力支撑,其他大大小小的将门,这些年也不知消失了多少,要么送子弟入国武监求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