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洲美食之旅-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圈儿跳舞,和盂兰盆节会舞相似的简单动作。之后互唱情歌,通过“调情”甚至“求婚”的方式,男女结合在一起。这是和汉族的儒教道德规范相对立的婚姻制度。  ◆桃源行    出租车飞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  水流湍急的清水江在深深的溪谷中流淌着,梯田一直延续到高山上,真是所说的“耕种至天”。  从路旁繁茂灌木丛的缝隙中偶尔能看到村落,每栋房子仿佛是贴在山坡上建造的,铺着杉树皮和瓦的房顶像海边的贝壳一样密集。  “您知道桃花源传说吗?”  万先生问。他是少数民族中的苗族人,和妻子在大学一起学习日语。由于这层关系,在我探访以前一直很感兴趣的苗族的时候,就委托他当我的向导。妻子现在正待在贵阳市里和她的同学们重温旧情。  “桃花源?啊,桃源乡,是陶渊明的……”  桃源乡传说,起源于晋代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    武陵的渔夫在沅江中逆流而上。  船不知划了多长时间,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桃花林。河流的两岸,放眼望去全是桃树,正盛开着桃花。这片桃林在水源处消失了,前面是高山岩石,还有洞口敞开的洞窟。  渔夫把船拴在岩石上,钻进了洞中。穿过狭窄的小路,走了一会儿,前方出现了宽阔的土地。  那里有富庶的村庄,就是桃花源的故乡,简称为桃源乡。  房屋林立,良田遍布,还有美丽的水池,道路修整得工整漂亮。能听到鸡、狗的叫声,在路上走来走去从事农活的男男女女的打扮,简直像外国人。  他们看到渔夫后,带到了自己家中,杀鸡摆酒盛情款待,还告诉渔夫:  “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为了逃避秦朝时期的乱世,搬到了这个隐秘的地方,从此以后,世世代代都和外界隔绝了……”  他们对于秦朝以后的汉朝,以及魏晋的事情一无所知。  人们稳重而热情,没有任何人加以强制,大家都互相招呼着去田地中辛勤耕种,傍晚时分随意地停止工作。  桑树和竹子枝叶繁茂,形成了树阴。按照不同的季节,他们耕种豆子和黍子。  不管从春蚕身上取出多少蚕丝,不论秋天的收获有多少,都不会被国家收取税金。  渔夫被他们那不被俗世——也就是不被晋末的乱世所染的纯真古朴的风土人情感动了。  他认为这里就是理想的家园。    “我们接下来要去的,就是那桃花源。”  “桃花源,真的存在?”  “在中国有的是,许多地方自称自己的村子就是桃花源。这在日语中怎么说呢……对了,就是振兴村庄。不过,要想自称是桃花源,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地理方面的问题,必须位于流经武陵最后注入洞庭湖的沅江的上游区域——”  武陵,是指从湖南省西南部到贵州东南部的山岳地带。另外,从车窗若隐若现地看到的清江水,往下流入沅江,然后是洞庭湖、长江,最后汇入中国海。  “这附近是岩溶地形的高原,有许多形状奇特的山和钟乳洞。据说是当时在沅江逆流而上的渔夫钻过洞窟,不知不觉中走入了与世隔绝的桃源乡,因此这一带的地理特点和当时的记述一致。另外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民俗学方面的问题。据说桃源乡的人都像是外国人,这意味着他们是和汉族风俗不同的少数民族。我们苗族,长期以来被汉族人称为武陵蛮。”  万先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向我讲述了历经一万年的苗族历史,在此只记述大要。


第十二部分:桃源趣味(长寿食品)“中国一万年”的历史

  最近,在长江流域不断有稻耕文化的遗迹被发现,从这些遗迹能追溯到一万年以前的历史。从良渚遗迹中,能确认在五千年前已形成了所谓的“长江文明”大文化圈。  那时,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兴起了后来成为汉族母体的诸部落联盟“黄河文明”。  两种文明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大区别。  在湿润的长江流域,人们居住在木制的高架房中,驯化水牛进行水稻耕种,专门饲养猪和养殖鲤鱼以食用。  在干燥的黄河流域,人们住在土造的窑洞或坯房中,栽培谷子或高粱等杂谷,过着半游牧的生活,吃的肉一般是羊肉。所以,繁体汉字中的“養”字,就是让羊吃东西,而大个的羊,就写成了“美”字。  后来双方势力发生了冲突。中国神话中的“黄帝与蚩尤之战”就是反映了这一冲突。  “黄帝”,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表示在黄土高原发展起来的沿着黄河顺流而下扩展地盘的汉族势力。“蚩尤”是汉族仇视的头上长角的怪物,驱使着蒙昧的“野人”或“苗民”反抗汉族,但在战争失败后被杀,苗民也被驱逐到了天涯海角。  这里所说的苗人,就是以苗族为首的,后来成为泰国、老挝、越南等东南亚诸民族祖先的联合体,蚩尤是他们供奉的神祖。  四千年前,华北地区兴起了汉族第一个王朝“夏”,就是所谓的“中国四千年”的开始。汉族王朝后来被“殷”、“周”继承。  另一方面,苗民重整势力,春秋战国时期在长江流域建立了“楚”、“吴”、“越”三国,特别是在洞庭湖周围建立了强大楚国的人们,和今天的苗族有直接关系。  但是,这些小国后来都被秦始皇歼灭了,实现了南北的“统一”。  在接下来的汉朝,大量汉人移民到长江流域,苗民被“中华之民”吸收,来源于他们饮食文化中的大米、粽子、酸鱼、鱼酱等和“中华菜”融合在一起。这些在六世纪的烹饪书籍《齐民要术》中有记载。  但是,不服汉族支配的苗民,逃到了西南方向,或许也有一部分人逃到东海,成为日本的“弥生人”。  “蚩尤的敌人不止是黄帝。在向西迁移的苗族之中,也有一部分人被土著居民彝族当成了奴隶。因为彝族是从西藏高原上下来的骑马民族,特别强悍。”万先生说。  “确实是。”  “啊,对了,你的夫人就是彝族吧。”    到了桃花村。这里居住着一百三十余户人家,他们在清水江沿岸陡峭的斜面上堆积石头建造了房屋。  “这里简直是山城。”  石头墙层层叠起,好像压在头顶上似的威严气势,让我联想到坚固的山寨。  “嗯,事实上也发挥过山城的作用。在明朝,汉族人发现了这个地方,曾数次派军想武力镇压。”  在村子的入口处,突然伸出了竹竿挡住了我俩前行的道路。村子里的人们像从地底下涌出似地跑了出来,年轻姑娘递过了角杯,开始唱献酒歌。    欢迎您远方来的客人哟  我想盛情款待您啊  可没有什么好吃的  希望您至少把这杯酒喝干    “那你就喝了吧,如果不喝酒,一步也进不了村子。”  如果想被苗族接受,外人没有拒绝喝酒的权利,只好乖乖地喝下去。而且,不能自己拿酒杯,一定要把女人倒入自己嘴中的酒一口气喝干,这是规矩。对于爱喝酒的人来说,这里确实是桃源乡。  五六十度的白酒倒进了喉咙里,胃里顷刻变得火辣辣的,好像在燃烧。  微醉的视网膜中映照出的桃源乡,看起来像被染上了深棕色,心中涌上了刺痛遗传基因的乡愁。  就连吸取式厕所的粪便臭味,都让我感到可爱而亲切。


第十二部分:桃源趣味(长寿食品)盛行“野人传说”的村庄

  据说桃花源的人们,把迷路后无意闯入的渔夫邀请到家中,美酒佳肴盛情款待。我也同样受到了各家的邀请,苗族人非常好客。  房屋,是架在石墙上半高架式的,没有使用一根钉子的绝妙木造建筑。  地板下是猪或水牛等家畜的小屋。  架在石墙上一层的前半部分,是厨房或放织布机等的工作间,房间没有铺地板,保持着土地面,高架的后半部分是堂屋或卧室等铺着地板的房间。不论是被隔离在起居室中的地炉,还是贴着纸的格子窗,都飘荡着无限的乡愁。以前日本的民房,同样一半是没有铺地板的土地房,剩下的一半是高架的堂屋。  在铺着地板的房间外侧,露天架设着走廊,还设有长椅。房屋原本就建造在山的斜坡上,再加上是高架屋,所以特别适合眺望。能看到清水江,能看到村口,怪不得一有外人来他们马上就能知晓。  房顶后侧,堆积着谷物,还整齐地摆放着腌咸菜的缸或桶。  村子里有许多身体健壮的老人,超过一百岁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这里是长寿乡。  另外,我惊奇地发现,他们谈话中会频繁地出现野人,也就是类似喜马拉雅雪男的怪物。  “我在后山看到了。”  “在雪公山有许多呢。”  “雄性野人专门骗女人,而雌性野人专门骗男人。”  “那怪物会变成人出来,千万不能大意。”  这些很自然地出现在他们的谈话中。    桃源乡中年轻人也非常多。  在我停留期间,恰逢举行名为“姐妹饭节”的庆典活动,仿佛是把日本的摘嫩叶节和盂兰盆节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节日。  在庆典会场,清水河岸上桃花的嫩叶分外鲜艳亮丽,树下聚集着等待着男士来求爱的姑娘们。苗族的节日庆典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为年轻人提供相遇的场所,让他们有机会孕育爱情。其他村庄的年轻人也聚集于此。  “如果野人变成一个英俊男人向你求婚,你会怎么办?”  听到我的问题,姑娘们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和笑声一起迸发出了少女独有的气息,空气顿时充满了浪漫情调。  “让他喝酒,野人如果喝了酒,就会酩酊大醉,立刻现出原形。”  “你,会不会就是野人呀?”  “那你就喝一杯吧。”  一个硕大的牛角杯伸了过来,姑娘开始唱献酒歌。    我很尊敬您哟  如果您愿意,请接过我的酒杯  拜托您了    压根儿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女人敬的酒必须接受。如果是一个人敬酒还可以,但大家都凑热闹,接着不停地有人唱献酒歌。    快呀哟,一口干,一口干!  像猩猩一样大口地喝干喽  如果不够,我会搬来酒桶呀


第十二部分:桃源趣味(长寿食品)斗牛

  “咣叽——”  一声钝响响彻腹底,苗族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斗牛开始了。和西班牙的斗牛不同,这里是两头水牛四角相抵。  绝不能把这里的水牛想像成牛圈中的牛,它们和那些普通牛不同,是猛牛,甚至可以说是猛兽,那黑色的钢铁般的躯体,正歪着牛角抵在一起。  热气像蒸汽一样从鼻孔中冒出,后腿正用力蹬在地面上。  肩膀像岩石一样隆起,隐藏在腹部的阴茎圆鼓鼓地暴露了出来。  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推挤对方的姿势,让我联想到日本的国技相扑。  “角力”是中国古代的格斗技,模仿传说中头上长角的苗族祖先蚩尤在战场上拼杀的场景,另外也被称为“角抵”,让人联想到斗牛。事实上一直到宋代,中国的力士都是头带牛角来格斗的。格斗中脑袋互相顶在一起,四手相交格斗的样子,确实和斗牛一模一样。  中国古代中还有一种叫做“蚩尤戏”的运动项目,由头带牛角的数名力士各组成一组,进行争斗。据说有时还会使用球,我们想像一下橄榄球,大致就能推测出当时的情景。  角力有时会写成“相扑”,这是把梵语佛典中出现的格斗技“扭打”翻译过来的词汇,可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