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是刀郎-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是由四川一家报纸的一篇报道而起,该报道称一歌迷买了一张刀郎的唱片,回家一听却发现不对,仔细看才发现专辑上的“刀郎”二字前面实际上还有两个小字“西域”,于是觉得受了蒙骗。    
      出版这张名为《西域刀郎·寻找玛依拉》专辑的影视公司之一,广东飞乐影视制品公司总经理钟雄兵称,他们为了保护自己这位新歌手已正式注册了“西域刀郎”的名字,因此,他们是合法的。    
      刀郎经纪人李松强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气愤地表示:“‘刀郎’是无法被注册的,因为它是新疆的一个地名,按照有关规定,县级以上的地名是不可以注册商标的。”他还说:“我们听过那张唱片(《西域刀郎·寻找玛依拉》),制作水准很恶劣,演唱者完全在刻意模仿刀郎的嗓音,这是非常恶劣的商业竞争。我们已经聘请了律师调查此事,近期就会发声明,以免歌迷再受骗,有可能还会采取法律手段。”    
      究竟是谁抢了谁的“饭碗”?谁用了谁的名字?《新疆都市报》在6月底“西域刀郎”还没有现身之前就刊登过一篇报道《刀郎是一种文化,此“刀郎”非彼“刀郎”》,是记者采访了在“刀郎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当地摄影家和作家后得出的结论:刀郎只是一种文化,刀郎舞其实是草原文化的典型表现。    
      针对关于注册的问题,发行人钟雄兵也有一番说法:“正如记者所说的那样,广义的刀郎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专利。据我所知,‘刀郎’原来叫‘刀莱’,是新疆麦盖提县的古地名,正如我们广州古时就有‘穗城’和‘羊城’的美誉那样。后来由于语言的演变,‘刀莱’渐渐被叫成了‘刀郎’。叶尔盖河中下游的麦盖提县人,大都会跳刀郎舞。可以说,现在的‘刀郎’,是一种流行音乐上的现象。况且,在我们的‘西域刀郎’之前,中国唱片总公司也曾推出过新疆歌手艾尔肯演唱的《走出沙漠的刀郎》的专辑。”    
      钟雄兵强调说:“现代社会是商业社会、信息社会,特别是每个企业的产品、每个公司的歌手,都要有相当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当年广东歌坛上的音乐组合‘中国力量’一直都没有注册,结果,一下子冒出了不下十个‘中国力量’,正宗的‘中国力量’最终改成了‘火龙组合’,这个教训都是值得我们吸取的。‘西域刀郎’前面已有两位‘刀郎’罗林和艾尔肯,我们只是为保护我们的‘西域刀郎’而注册,更何况我们注册的是‘西域刀郎’,与别人没有冲突,我们这种做法是合法的。”    
      钟雄兵的说法也许是正确的,但跟风模仿却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对于出名后出现的这些事情,刀郎并没有太大关心,他说:“因为我喜欢用更多的精力来创作音乐,去民间吸收更多的营养。我喜欢在采风的过程中创作,不愿意让任何外在的东西打扰。对那个歌手,我不愿做过多评价,让我的音乐来说话吧。”    
    


第八章 音乐人说刀郎乐评人王晓峰

      乐评人王晓峰:这是一张谁也没想到的唱片,发行公司根本就没有做任何宣传,但只要听三分钟你就会马上买下这张唱片。刀郎的音乐奇迹就是靠唱片店、靠歌迷的口口相传迅速在全国蔓延开来的……    
      刀郎火了,“火”得可以影响中国唱片界了。    
      这样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多篇评论刀郎现象的文章。而有多位乐评人也谈到了刀郎。    
      媒体上传说,他的歌流行全国,已被盗版了800万张;还传说他的出场费是20万元。北京、四川、上海的媒体在没有采访的情况下争相登载他的传奇,有人说他是2004年中国乐坛的奇迹,有人说他能流行是因为唱的是“菜市场歌曲”“这种倒退20年的抒情方式,极为浅薄”。    
      《北京晚报》:2004年的音乐奇迹不是朴树席卷内地各大音乐奖项,也不是周杰伦的超级人气,而是市场上出现了一位在此之前从未听说的歌手刀郎!他的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正在创造内地唱片市场不曾有过的疯狂畅销,而这种疯狂的畅销竟然没有进行一点起码的宣传、没有MV、也没怎么打过榜,突然就从地下冒了出来。与一掷百万打造偶像的唱片公司模式截然不同。    
      著名乐评人颜峻:刀郎最要命的一点是背离了流行音乐的时尚模式,对底层音乐进行了深入挖掘,让自己的歌在商业模式下幸存了一点可贵的真实。他的歌是一种来自底层的声音,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创作初衷是缺少商业企图的。一直以来,流行歌坛都忽略了底层听众,刀郎对自身的底层气质进行了很好的开发,实现了平民音乐对商业歌坛的一次非典型胜利。刀郎的成功在于他把既有的旋律样式操作出了新感觉,他的旋律糅合进了摇滚、新疆民歌等元素,他把这一切拿捏得恰到好处,让自己的音乐有了个性。但唱片的音乐制作非常粗糙,音乐理念也很陈旧,从配器、编曲上看是很普通的,基本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    
      音乐人郭峰:中国的音乐市场很奇怪,每年都会出现一些不知为何就能走红的歌手。这种歌手或者歌曲只会是一种小潮流,不能带动整个音乐的趋向。    
      太合麦田的宋柯:原以为他是一个糙汉,一见面却是个白面书生。一听刀郎的歌就知道他肯定会火死,他的歌真是典型的上口,嗓子更是好得不得了。    
      乐评人王晓峰在介绍《刀郎》专辑时说,这是一张谁也没想到的唱片,发行公司根本就没有做任何宣传,只是希望唱片零售店能放一小时刀郎的音乐。在王晓峰的一篇文章中说,只要听三分钟你就会马上买下这张唱片。刀郎的音乐奇迹就是靠唱片店、靠歌迷的口口相传迅速在全国蔓延开来。王晓峰在文章中说,目前已有公司愿意以250万张(最新的数字超过了350万)的保底与刀郎签约下一张唱片,这是周杰伦《叶惠美》内地销量的二倍。    
      华纳唱片公司负责欧美音乐的黄烽说,刀郎的确是一位光凭歌声就能打动人的歌手,“他的音乐太勾人了!从开奔驰的司机到坐奔驰的老板都在听刀郎。”    
      “刀郎火遍全国,是我们四川乡亲的骄傲!”6月底,应邀从北京回家乡成都参加四川省委组织部主办的“庆七一特别节目”的第二炮兵歌舞团著名歌唱家李丹阳,在成都某酒店接受采访时,谈及目前走红全国的川籍歌手刀郎,如是评价:“在北京,我从不买流行音乐歌碟,但我为刀郎打破了惯例,买了一张2003年秋天推出的《西域情歌》,实在太好听了!”    
      说话办事一向平和的李丹阳,一谈起刀郎,突然充满了激情:“6月初的一个晚上,我和佟铁鑫到外地演出,在乘车回北京的路上,非常疲倦,开车师傅说,我放一张歌碟给你们听,马上就不疲倦了。我根本不相信,什么灵丹妙药?结果师傅把刀郎2003年秋天推出的《西域情歌》一放,优美动人的歌声一下子把我和佟铁鑫从疲倦中惊醒过来,一发不可收拾,反复地听,一直听到北京。临回家时,我问师傅,刀郎是哪里人?师傅说,你还不知道?!这是你们四川人呀!我当时听了,激动坏了,由衷地从内心感觉自豪,四川真的出人才!”    
      李丹阳谈起刀郎,好像不是在宣传别人,而在谈论她自己的经历。“刀郎从一个默默无闻闯新疆的小男孩,经历八年风雨,一下子成为国内歌坛巨星,我为刀郎的成功感到激动骄傲,我更为四川的地灵人杰感到激动骄傲,北京歌坛过去有郭峰、刘青、陈琳、李进,现在又有了刀郎,我们家乡四川真是人才辈出。”    
      李丹阳最后表示,如果刀郎回家乡成都举办音乐会,作为老乡,她会全力支持刀郎并参加演出。    
      《国际先驱导报》:2002年的第一场雪,下在2004年的夏天。    
      坦白地讲,刀郎,这位已经火上天的歌手,其专辑在制作上实在粗糙,对于那些尖锐的专业耳朵来说,它配器上的简陋几乎不能原谅,或许“更不能原谅”的是,它竟然卖出200万张(仅北京一地每天的要货量就在一万张以上),下一张专辑《喀什噶尔的胡杨》保底数已经谈到350万张!对那些动辄百万制作费用的时尚专辑来说,刀郎确实是一记闷棍“凭啥啊?他!”    
      刀郎替矫情的现代人完成一次从音乐到情感的回归,他让被滥情刺激得麻木的都市男女重新获得冲动的能力……    
      他一头扎进南疆,拒绝露面,不像王力宏那么累,到处拍宣传片,哪有时间做音乐?朴树《生如夏花》的60万张销量也实在不易,据说全国城市跑了一百来个。周杰伦前一阵子也到东瀛演电影去了,不知道被剧组囚禁的那些日子,他是否怀念在那架旮旯里破钢琴旁,就着星光哼哼出“你的睫毛”的那些夜晚。    
      上帝自然公平,王力宏越来越简化成了××水的商标,朴树的60万张,一半可奖励他环神州大地一圈的辛劳,而刀郎的200万,就是要嘉奖他的刻苦,他的热爱,他的恐惧。    
    


第八章 音乐人说刀郎著名歌手汪峰:刀郎现象是流行音乐的悲哀

      刀郎的音乐我听说过。我觉得,从他的音乐、歌词这两个构成歌曲的主干来讲,刀郎是非常一般的,这不是批评,而是事实。每一个时期,每一个民族,无论它的主流音乐是什么,都会有类似刀郎这样一类音乐存在,所以我说刀郎只是一个现象。刀郎之所以火,是因为大家听惯了太多精致的,如R&B这样的音乐,而刀郎又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方式,从数量来说,这是非常庞大的。当然作为刀郎个人来讲,他无疑是成功的,但媒体、巨多的听众都觉得那是不错的东西,这就不对了。


第八章 音乐人说刀郎著名音乐人洛兵:这是个不可拷贝的意外

      从刀郎的第一张专辑来看,他的声音特别好,但是专辑制作得没有什么新意。之所以走红,是因为他迎合了老百姓的口味,以其动听的旋律和一副好嗓子取胜。我们老百姓就喜欢这个,至于音乐制作得如何,他们是从来不关心的。    
      在我和我周围的音乐人看来,声音特别亲切抓人是刀郎成功的重要原因。刀郎走红所依靠的是他的翻唱作品而非原创作品。比如塔里木河本来是一个女声歌曲,但经他加入高亢的男高音之后,便独具魅力。    
      像刀郎这样不经打榜宣传就走红的歌手以前也有的,刀郎不是第一个。以前李春波的《小芳》、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任贤齐的《心太软》也都是没有经特别的宣传就火了起来。这些歌手所以能红,是因为他们切合了老百姓的需要,有红的潜质。    
      以前歌手如李春波、雪村、任贤齐红是因为红了一首歌,人也跟着红,而刀郎让人记住的却是他的名字而不是某一首歌。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他的原创歌曲不是很好,好的是他的嗓子和他的翻唱作品。    
      网络在刀郎的走红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从互联网受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