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是刀郎-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有的记者就是按照刀郎歌词中所唱的,一步步找到了他的工作室。    
      那位记者先是到了乌鲁木齐,坐上“二路车”,到了“八楼”,挨家挨户地打听刀郎在哪里,还就真的找到了他的工作室。    
      2004年6月6日晚,中央电视台三套的《综艺快报》栏目中做了“寻找刀郎”的专题,并提到了“神秘包装”。    
      节目播出后,一些北京的记者走访了首都各大音像店,采访了北京听众对刀郎的看法,他们一致回答,觉得刀郎是一个很有神秘感的人。    
      而刀郎本人依然拒绝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只是通过电话录音向全国歌迷致以问候。同时,在电视屏幕上只出现了一张刀郎的日常生活照片。    
      事实上,了解刀郎的人都知道,他并不是故意要“装神秘”。    
      提起这事,李松强就挺恼火的。刀郎难道是要故意神秘吗?当初,他拿着写好的稿子、照片、唱片到处找媒体,希望能发点有关刀郎的消息,没有一家媒体肯理睬。    
      而刀郎和一些歌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是从下往上冒出来的,而不是由一个公司先包装,然后媒体炒作,最后再推歌。    
      单纯的刀郎大概根本不了解媒体炒作的规律,他也不理解为什么全国各地的媒体都要集中在这个时候寻访他,这段时间他的很多工作都要为此耽搁。    
      有一次,他竟然对几位熟悉的记者说:“你这段时间能不能休息休息,过上两三个月再写我。媒体也不要这么集中写我好不好?”    
      单纯的他是永远没有办法知道“做新闻”是怎么一回事情的。    
      刀郎简单得就像个孩子,而且是个面子很薄的人,他根本不懂得拒绝的艺术。本来6月初,他还是腾出了一些时间接受个别媒体的采访,可是几天后,各路媒体蜂拥而至,如果逐一接受,他根本无法往下进行工作。    
      新专辑正在做,MV也在拍,担任阿瓦提形象大使后,刀郎又在牵头帮助当地拯救“刀郎文化”。如果接受了这家,又怎么拒绝那家啊?而且那些大部分都是全国很有影响力的媒体。    
      刀郎的想法非常简单,既然有几家媒体先采访了,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不就行了吗?为什么大家还要扎堆一起来啊?    
      可媒体不理那一套。这样刀郎只好躲起来,由李松强来挡驾,那几个媒体的记者因此抱怨不止。    
      他想安静。他想和以前一样。他想能全身心地沉浸到音乐之中去。    
      他关了手机,他害怕了。他不愿意抛头露面,他怕自己浮躁后,伤害了纯洁的音乐灵感,他不愿昙花一现。这个时候,他不想参加晚会、不愿走穴,不想签名售带,只想安静地写歌。    
      他说:“现在我基本不做商演,不搞签售,是因为身边有很冷静的朋友在提醒我。的确,现在无论我的身价炒得多高,媒体怎样关注我的新专辑,别人怎样说我是一个奇迹,其实都未必是好事。因为期望太高,失望就会越大,而我和我的作品并不完美,这真的给我的压力特别大。我不想更多地在媒体面前曝光,就是因为一个人被关注太多,就会被影响。我们都是普通人,很容易迷失自己。    
      但有一些媒体对刀郎的这种做法很生气,开始率先发炮,认为“刀郎的商业炒作绝对是高明的,这和他的音乐正相反,这种炒作是超前的,它采用了前所未有的一种平民化的、逆向的宣传模式。不要轻信刀郎真的是因为潜心创作就一直闭门不见任何媒体、也不拍任何照片宣传,其实他现在的低调就是一种高明的宣传,而在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之后,那个神秘的刀郎的真正形象,一定会展现在大家面前”。    
      也有媒体称:“刀郎热滚滚而来,他给音乐界、唱片工业带来的震动超出人们的想像。刀郎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文化、社会、大众心理特征也值得我们思考。面对刀郎热,我们需要一双冷静的眼睛和一个智慧的头脑。”    
      从来不抱怨和忧愁的刀郎这个时候锁起了眉头。    
      “其实喜欢我音乐的人有不少是30多岁的歌迷,这个群体不是像十七八岁的孩子一样盲目追星,如果他们整天看到我在报纸上、网上做宣传,他们会反感的,会觉得我没有专心做音乐,而是到处做秀,我真的很难受。我不想因为这些事情耽误了音乐的制作而对不起歌迷。”    
      公司决定暂时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并尽量减少刀郎在公众场合的出现,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害怕这纷乱的媒体采访打扰刀郎的创作。    
      这样,刀郎就被人说成“神秘歌手”,十年的奋斗和在新疆已经大红大紫的状况也被说成是一夜走红。    
      这对刀郎是不公平的。    
      李松强说,他们说刀郎是一匹黑马,让你苦十年,你愿意当黑马吗?    
      后来,李松强说了这样一句话:也许是因为刀郎没有在音乐圈子混个脸熟,所以当他出现后,就让音乐圈里的人感觉很突兀。    
    


第六章 刀郎其人永远离不开新疆

      6月对于刀郎来说,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月份。虽然乌鲁木齐并不热,但“刀郎热”却把网络都炒爆了。    
      在李松强的办公室里,一张专辑海报上写着刀郎的话:世事变化,沧海桑田,我心依然。刀郎说,写那几句话的时候,真的有太多太多感慨。他想随时提醒自己,永远要心态平和。    
      过去的罗林现在似乎更愿意被人叫做“刀郎”,但这却与任何炒作都没有关系,因为他的心一直都是属于刀郎的,无论在任何时候。    
      他写下“世事变化,沧海桑田,我心依然”,其实就是为自己写下的勉励的话。他想他会随时提醒自己,而且永远都会提醒自己。    
      已经成为明星的刀郎在面对记者“你不想当明星吗?”这样的问题时笑了,    
      “我33岁了,这个年龄,明星的概念不属于我。我总觉得,明星是一种打造、包装出来的产品,经常会被展示在别人面前,其实我更多的是想让人们关注我的音乐。就像一个人吃完一盘菜,觉得很香,买完单就应该走了,如果还要问厨子是谁,菜怎么做出来的,真的很没必要。一个明星,他的一切都是商业化的,而我更看重自己的生活。在我生活信条中,只要我感觉不开心、不自由,我就会放弃现有的一切!”    
      对于内地的这种热情,刀郎没有感觉太过激动。    
      他还是那句话,如果此次在内地打不出去也没什么,只不过是众多失败中的一次而已。    
      他没有像新疆很多歌手那样,一走红就连人带音乐地离开新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刀郎依然在新疆过着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日子。天气好的时候,会到南北疆采风、搜集整理新疆的民间音乐。他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小聚,有时候也去新疆的一些小城市演出。    
      生活中的刀郎和没成名之前一样爱笑,也很爱说俏皮话,笑容里有着孩子般的天真。他不仅爱开玩笑,有时候还爱捉弄人。只要郑金标在场,刀郎就会怪声怪调地模仿他的潮州口音,笑得大家都直不起腰来。    
      有的时候,他还把别人正在寻找的东西藏起来,让别人哭笑不得。    
      刀郎总是能给自己找出不少乐子,逗自己开心也让别人笑。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刀郎看起来没有什么忧愁。就连那次在哈密签名售带冷场,刀郎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不悦。晚饭时照样要喝酒。    
      以前的时候,在新疆奋斗努力这么久都无法冲出去,刀郎没有任何怨言,现在走红全国,他却说:“现在我最开心的,除了向全国推荐新疆音乐外,就是还可以让更多在新疆默默奋斗的音乐人看到希望。在新疆这个地方做音乐,不要抱着太重的名利之心,只要什么都别想,踏踏实实地做都是可以成功的。我希望以后在新疆还可以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刀郎。”    
      目前,全国找刀郎的各种商演活动接踵而至,出场费已开到了25万。刀郎在国内已红得发紫,但他说他并没有打算离开新疆去外面发展,以后也不会。    
      “1998年时我特别动摇,所有的朋友都劝我离开新疆。他们说:‘别说新疆了,做音乐就是西安也不行,都必须到北京、广州。’”但有一次刀郎在台上唱歌时,他发现台下有人感动得哭出来,他便强烈地认识到,他是离不开新疆的。    
      “为什么这样的东西出不去?有人说要包装、要炒作,我想试一下:一种音乐不通过任何形式的推广,能不能出去。我们是不是一定需要媒体告诉我们需要什么音乐。”刀郎下定了决心要留在新疆。    
      在乌鲁木齐,很多人说起刀郎就像是一个为家里争了光的亲人一样。走在安静的乌市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都可以说上两段刀郎的事,甚至很多人都能拉家常似的说出刀郎以前在“罗林音乐工作室”时的故事。一些留意过新疆音乐的人都是直呼刀郎原名“罗林”。    
      这一方面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做了十年新疆音乐的刀郎太熟悉了,另一方面他们最关心的是刀郎音乐的本身和刀郎音乐的成长。从这一点看,新疆歌迷的音乐修养到了一种境界。同时,因为新疆人对刀郎有着亲人般的关爱,这种感情让新疆人懂得如何给刀郎一个宁静的创作空间。    
      因为新疆人的厚道以及富饶的音乐宝藏,刀郎深情地眷恋着这片丰饶的音乐土壤。成名后的刀郎依然像过去的十年一样平静地生活、出门、购物,一上街就会有很多人把他认出来,但很少有人围堵着打扰他。    
      有一次他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一个30多岁的维吾尔族青年看见他后,并没有走到他跟前请求签名,而是远远地竖起了大拇指冲他笑着点点头,刀郎也像碰见熟人一样点头跟那个男子打招呼,然后双方都各吃各的饭。这样的事情刀郎经常碰见。他觉得走在新疆的大街上,就像穿梭在自己家的房间里一样自在,根本不用躲躲藏藏。    
      刀郎说新疆的音乐资源可以发掘一辈子,只有新疆才能延续和孕育他的音乐灵感。除此之外,新疆的宁静可以使他远离喧嚣,南北疆相距几千公里,就算有人从内地找来,在茫茫的新疆也不知道他到底躲在哪里感受新疆音乐的魅力。    
      不离开新疆并不代表不与外界联络,合适的时候,刀郎仍会和内地一些优秀的传媒及唱片公司进行合作。    
      他表示:我现在不会离开新疆,将来也不会。我是属于新疆的,我的创作根基在这里,正是这里丰厚的文化土壤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和激情,这里的空气和风,都在不经意中催发着我的创作欲望,这种渗透,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它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了我的血液中,这种感觉是别人无法理解和体会的。    
    


第七章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把民歌拉回人们身边

      刀郎为什么能奇迹般走红?记者认为,新疆独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