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位父亲是这样评价大自然的:    
    “我认为森林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游玩场所,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里,孩子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在草地上、在阳光下,他会感到自由自在。我经常带孩子到这样的地方去,告诉他各种各样的树木和鸟类的名称。我们经常会摘一朵昙花,共同研究花朵的构成;我们还会敲下一颗成熟的果子,与孩子一起解剖果子;我们经常砸下一块岩石进行观察;我们经常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惯,窥视鸟类在树上做巢;我们经常拍摄一些孩子未曾见过的花草、树木和风景等。这些都启发了孩子的好奇心,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创造性思维。”    
    建议六:有意识训练孩子的想像能力。    
    想像是创造之母,没有想像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    
    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喜欢“说谎”的人,当他捡到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他就会煞有介事地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往往哄堂大笑。    
    有一次,达尔文在泥地里捡到一枚硬币,他神秘地对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的硬币。”姐姐接过来一看,发现这分明是一枚十分普通的18世纪的旧币,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姐姐非常恼火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教训达尔文,让他改掉说谎的坏习惯。谁知,父亲听了以后,若无其事地对女儿说:“这怎么能算是撒谎呢?这正说明了他有丰富的想像力。说不定有一天他会把这种想像力用到事业上去呢!”结果,达尔文真的把他的想像力用到了事业中,完成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想像力的训练方法有:    
    1。无尾故事训练法    
    父母可以讲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让孩子把结尾续上。例如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第一次乌龟赢了,兔子很不服气,于是,他们又比了一次,结果呢?可以让孩子自己来讲故事的结尾。    
    这类训练适合于从低年龄到高年龄的几乎所有孩子,它能够有效地开启儿童想像的翅膀,培养儿童的构思能力、表达能力,锻炼儿童的创造力。当然,父母在选择这类故事时要选择趣味性强或推理性强的,那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2。无题故事训练法    
    父母先讲一个故事,然后让孩子加上题目。这个训练也适合于几乎所有年龄的儿童。    
    加上题目实际上是一个命名的过程,这个活动能够锻炼孩子的概括能力、抽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普通中小学的语文和数学课中有相当的时间是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的。父母可选取孩子熟悉的故事让他加题目。


学习的习惯第25种习惯  勤奋(1)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李卜克内西    
    有一次,一家中国的报社的记者采访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    
    记者问:“美国大学要读4年,研究生院要读5至6年,才能取得博士学位,据说您总共只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是吗?”    
    丁肇中答:“确实是这样。在那样困难的逆境中读书,就得用功。”    
    记者又问:“您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丁肇中说:“成功的秘诀只有三个字:勤、智、趣。”    
    这里的“勤”指的就是勤奋。丁肇中认为获得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就是勤奋。中学时代的丁肇中就是一个以勤奋学习而出名的学生。读大学后,无论是在哪里,他都是以勤奋而闻名。    
    居里夫人说过:“懒惰和愚蠢在一起,勤奋和成功在一起,消沉和失败在一起,毅力和顺利在一起。”丁肇中选择与勤奋在一起,他就选择了与成功一起。    
    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柏格森也是一个勤奋的人。他师范学院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的同时,他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哲学著作,不断思索着,并进行着哲学研究工作。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论意识的即时性》及其他论文。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柏格森非常勤奋。他曾经对朋友说:“近15年来,我从来没有真正休息过一天或半天。”长期的劳累使柏格森在66岁时就瘫痪了。    
    由于病情严重,柏格森不得不辞去教职。为了继续自己的研究事业,他与病魔顽强地搏斗着。他坐在写字台前,为了防止自己从座位上跌下来,他用一条绳子把自己系在椅子上。他的动作十分困难,连吃一顿饭都得进行几个小时。然而即使这样,柏格森也从不放弃工作。晚年,他的右手几乎僵硬,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最后一部著作。    
    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也是一个勤奋的人。每天,天刚刚亮,斯蒂芬·金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刚开始写作时,斯蒂芬·金非常穷困,甚至连电话费也交不起。但是,他每天坚持写作,一年当中只休息三天,那就是自己的生日、圣诞节和美国的独立日。其余的时间,他都在不断地写作,以至于他的灵感从来没有枯竭过。他说,“我从没有过没有灵感的恐慌”。我国的学术大家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勤奋出灵感。”缪斯女神对那些勤奋的人总是格外青睐的,她会源源不断给这些人送去灵感。    
    爱因斯坦说:“在天才与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事实上,一个勤奋的人,他能够取得的成就必然比其他人要多。因此,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勤奋的习惯。    
    勤奋不仅包括了学习时的态度,也包括学习专业知识时注重的深度和广度,还包括广泛涉猎教科书以外的知识。一个勤奋的孩子能够自觉地去学习他想要的知识。    
    据美国《行列》周刊报道,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查维斯夫妇的5个孩子先后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其中大儿子马蒂在哈佛大学读完了生物化学学士和计算机学硕士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读完了医疗信息学博士;大女儿安德烈娅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硕士和法律方面的学位。    
    虽然查维斯夫妇的文化程度只有高中,父亲雷·查维斯的职业是技术讲解员,母亲罗丝曾经担任过法庭文书,现在是办公室的行政人员,但是,查维斯夫妇对教育孩子十分在行。他们认为,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对学习的勤奋精神以及能够接受一流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事实上,一个孩子掌握知识的多与少,完全取决于他的勤奋程度。    
    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勤奋的习惯呢?    
    建议一:严格要求孩子。    
    侯宝林对孩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在两个儿子的专业上更是严格。他常说:“相声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不是消遣解闷耍贫嘴,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多种知识,是干不好这一行的。”因此,尽管两个儿子很小就表现出在相声表演上的才能,但侯宝林却极力反对两儿子荒废学业去学相声。    
    侯耀文8岁就迷上了相声,由于父亲反对,侯耀文就偷偷地学,并学习了父亲的相声风格。初中的时候,铁路文工团向社会公开招考相声演员,侯耀文被同学拉去应考。他表演的是刚在北京市中学生文艺汇演中获得优胜奖的段子《学校采访记》,结果被主考员一眼看中。    
    当侯耀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时,侯宝林却坚持说:“相声从街头撂地摊,到现在登了大雅之堂,它不再是生活的小丑、生活的调料,而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相声演员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要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你初中还没毕业,不适宜当演员。”后来,文工团的负责同志答应帮侯耀文学习文化课,侯耀文也向父亲表示:自己将先当好学生,再当好演员。侯宝林这才同意侯耀文当相声演员。    
    正是父亲的严格,让侯耀文在学习上非常勤奋,这也奠定了他在相声事业上成功的基础。    
    建议二:对孩子循循善诱。    
    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他的勤奋更多地来自父亲对他的循循善诱的教育。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他不慕功名,从来不与官场中人来往。徐悲鸿6岁那年,就开始跟着父亲学读书了。虽然年幼的徐悲鸿对画画也表现出了学习的欲望,但是父亲当时并不打算教儿子学画画。


学习的习惯第25种习惯  勤奋(2)

    喜欢画画的徐悲鸿总是有绘画的冲动和欲望,他总是跃跃欲试,想画出一幅好画让父亲欣赏,并能够教自己绘画。    
    有一次,父亲给徐悲鸿讲述了《论语》中的勇士庄子一人擒住两只老虎的故事。徐悲鸿边听边想:“老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我要把老虎画下来!”    
    于是,徐悲鸿找到一位会画画的大人,请他画了一只老虎。回到家后,徐悲鸿照着画上的老虎的样子,细细地描了下来。画完后,他高高兴兴地把自己的画拿给父亲去看。父亲看到徐悲鸿的“大作”后,笑着问他画的是什么,徐悲鸿自豪地回答说:“是老虎呀!”    
    父亲故作惊讶地瞪大眼睛:“这是老虎吗?我看像一只狗嘛!”徐悲鸿被父亲泼了一盆冷水,心里很难受。    
    这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画画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实物。你没有见过真的老虎,就不可能画出逼真生动的老虎来。现在你还小,应该首先发奋读书,打下扎实的文化根底,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学习绘画才算有了根基。所以,爸爸希望你现在勤奋读书,绘画以后再学不迟。”    
    听了父亲的话,徐悲鸿从此就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下勤奋读书了。9岁时,他已读完了《诗》、《书》、《礼》、《易》、《四书》、《左传》等启蒙读物。    
    父亲看时机渐渐成熟,便开始指导徐悲鸿学习临摹。同时,他对徐悲鸿说:“画画是生活的再现与浓缩,要想学好画,必须以生活为本,多多把眼光投向社会与人生。”    
    父亲还想方设法教徐悲鸿观察、欣赏大自然,大自然优美的景色让徐悲鸿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他迫切地渴望把自然之美用自己的画笔更好地表现出来。    
    徐悲鸿在父亲的教育下,更加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孩子的意志和毅力总是不如成人,为了让孩子养成勤奋的习惯,父母不妨采用循循善诱的办法——就是有步骤地引导孩子去学习。循循善诱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注意培养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基本功,比如一定的知识面;二是要注意适时教育,引导孩子勤奋学习要抓住孩子有学习欲望的时候;三是要注意适量,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不能越过孩子所能承受的范围;四是父母态度要平和,引导孩子勤奋学习应该怀有一种平常心,不要急于求成,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建议三:对孩子的要求要根据孩子的表现而提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