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略决定成败(第二版)-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还不为外人所知的企业内部危机大白天下,嗅觉灵敏的传媒蜂涌而至,国内媒体广为转载。一时间,关于飞龙的种种流言四起,延伸护宝液的市场销售发生了灾难性的大地震,一线销售人员不知所措,经销商和零售商不敢进货,消费者更是被弄糊涂了,苦心搭建的飞龙营销队伍溃不成军。    
    第二,承认缺点之后你必须很快地转入积极的宣传。坦诚的目的不是为了道歉,而是为了支持你的长处,以赢得消费者。    
    承认这种漱口水的味道确实难闻,但接着要指出它能消灭细菌。姜伟自曝内幕,自揭家底,这已经犯了大忌,揭完之后又没有推出正面的积极的宣传措施,终于造成覆水难收的结局。    
    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商场上充满凶险,尔虞我诈,到处是欺诈和陷阱,人人互相防范。更有甚者,将纷繁复杂的经商概括为一个“骗”字,你骗来,我骗去,人人骗人,人人受骗。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是把别人都当成傻瓜的人。其实,人的智商都差不多,骗术再高明终究还是要被人揭穿的,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奉行“骗”的哲学,不可能使一个企业长盛不衰。    
    所以,在人人自卫,包装、炒作、自卖自夸、虚假广告和宣传盛行的时候,诚实反倒成了最好的策略。    
    在人人自卫,包装、炒作、自卖自夸、虚假广告和宣传盛行的时候,诚实反倒成了最好的策略。    
    ——何学林    
    


第二部分:决定成败的21条战略如履薄冰战略

    第十六条   如履薄冰战略    
    ——成功往往导致骄傲,而骄傲又必然导致失败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千古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般规律。在战争中,则体现为是骄兵必败。商场如战场,做企业同样需要戒骄戒躁,如履薄冰。因为自负和骄傲,是成功的大敌,必然导致失败。    
    一个人在取得成功之后,特别是在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会更加自信,这是积极的一面,但同时往往会带来“副作用”,会被胜利冲昏头脑,变得盲目地自信即自负,变得主观,不能冷静、客观地看待一件事情,企业家则常常以自己的判断来代替市场需求,做出错误的决策,产生盲目扩张的冲动,从而将企业拖向失败的深渊。    
    石家庄造纸厂的马胜利,以承包率先敲响了中国城市改革的钟声,一时名声大噪。他取得的小小的成功被新闻媒体放大,他被放大了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一口气承包了遍布全国各地的100家造纸企业,担任了100家企业的法人代表,成立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建立造纸行业的托拉斯。100家企业遍布全国各地,鞭长莫及,一年365天,即使坐飞机指挥,平均一个企业顶多能呆3至5天,能解决什么问题?没过多久,马胜利承包的企业纷纷传出承包失利的消息,马胜利以“提前退休”的名义黯然出局,享受退休工人的待遇,每月拿200元工资,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宣告破产。    
    牟其中因“倒飞机”而一夜成名之后,也是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放卫星”,“炸喜马拉雅山”,“承包3000家国有企业”,“建立中美俄经济大三角”等等,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干,结果一件事情都没干好,以非法手段骗得银行几个亿的贷款逾期未还,企业资不抵债,自己被以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    
    史玉柱因卖汉卡一举成名,被树为知识分子创富典范,受到地方和中央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成功之后的史玉柱,也是头脑极度膨胀,进入房地产,誓要盖“中国第一高楼”,进入医药保健行业,一下子推出100多种产品,要取代李嘉诚,当世界华人首富。结果,巨人轰然倒下,史玉柱负债3个亿,不得不隐姓埋名,东山再起。    
    骄傲的表现之一是多元化和品牌延伸    
    企业成功之后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多元化和品牌延伸。多元化是向各个领域扩展,品牌延伸则是将成功的品牌延伸到各个领域。    
    一个人一旦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一点成绩,常常会认为他对其它领域也拥有发言权,经常会对各个领域的问题发表一些自以为高明的见解。事实证明,这种自以为是的“高明见解”往往是错误的和外行的。鲁迅先生曾经专门对这种做法提出过批评。    
    同样,一家企业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之后,经常会误认为在各个领域都能取得成功,从而走上多元化的道路。    
    一家企业如果尚没有成为所在行业中的第一,它就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多元化,因为这个时候,与其多元化,不如在已有行业中做到第一或做得更强更大。    
    即使这家企业已经在所在行业做到了第一,但如果它不能将在新的领域也做到数一数二,那也没有必要进行多元化,不如巩固它在已有行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你做到了一个行业中的第一,并不表明你已经占领了100%的市场份额,与其在新行业中小打小闹,不如在原有行业精耕细作,做得更强更大。    
    此外,你只有在下列条件下才有必要考虑采取多元化战略:    
    一、你企业所在的产业已经是夕阳产业,发展前景渺茫,你的企业为了生存,也为了发展,不得不选择更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二、你企业所在的产业已处于严重饱和的过剩状态,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且在短期内很难改变,继续呆在这个行业,企业将长期处于微利甚至无利状态,只好另求生存空间;    
    三、你在该行业不能发挥你的优势,也就是说,你进入该行业本来就是一个错误,为了改正这一错误,你才有必要改行。    
    以上是进行多元化的必要条件,但能否进行多元化还取决于以下两个充分条件:    
    一、你的企业有开拓新产业所需的足够的资金实力和人才储备;    
    二、你企业在现有产业中的经营已经很成熟和稳定,企业管理也很到位,企业决策者有足够的精力从事新行业的研究、开发与管理。    
    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充分和必要的条件,你的企业才有必要也才能进行多元化,除此之外的多元化不过是企业骄傲的一种表现形态而已,必将得不偿失,甚至导致企业毁灭。    
    当然,这是就成熟的市场经济而言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期,市场经济发育尚不成熟,整个中国经济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竞争水平还很低,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多元化的企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或者说并没有因多元化而导致毁灭,这是一种例外。现在,中国经济已经日渐进入了成熟的市场经济时代,多元化的弊端正逐步显现了出来,即使是一些行业巨头,在多元化的领域遭遇滑铁卢的也已屡见不鲜。    
    很多中国企业家对多元化有一种执着的自信,除了中国改革开放早期多元化取得成功的事例之外,他们常常还拿GE的例子为证。殊不知,世界500强绝大多数不是以多元化制胜的,相反,在自己的天地里精耕细作才是它们百年不衰的秘密,GE是世界500强中多元化成功的唯一特例。不仅如此,GE不仅在自己的行业做到了第一,它还在其所涉足的所有多元化领域都做到了前三名,而将所有不能占前3名的项目全部砍掉。中国多元化的企业能做到这一点吗?    
    品牌延伸也是骄傲的表现。当一个品牌获得成功后,企业领导人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成功的品牌运用到其它产品上同样会获得成功,从而就会毫不犹豫地给其它产品也都用这一品牌,这就是品牌延伸。品牌延伸常常伴随多元化而进行,当一家企业涉足多个领域时,很自然地会冠以同样的名字,因为有很多显而易见的理由支持他们这样做,尽管这些理由似是而非。品牌延伸的另一种做法是与多元化相脱离的,在专业化的企业中,企业进入细分市场,推出多品类的产品时,企业也往往用已有的那个品牌,这也造成品牌延伸。与多元化一样,品牌延伸也是企业骄傲的表现。关于品牌延伸导致怎样的危害,我们在前面已讲得很多了。    
    成功导致骄傲,骄傲导致失败。    
    表现之二是内部人事纷争和外部应酬应接不暇    
    企业成功之后骄傲的另一个表现规律是,陷于内部人事纷争和外部应酬。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因为在创业阶段,“革命尚未成功”,公司还没有赚到钱,没什么好争的,大家都朝着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赚钱——奋斗,内部人事纷争的矛盾即便是有也容易被暂时掩盖起来。一旦取得了成功,公司有了钱和“钱途”,大家就开始争权夺利了,在为公司赚钱的过程中谁的功劳大?应该如何分配?由于每个人都容易过高地估价自身的功劳而过低地估计他人的功劳,因此很难做到真正的公平合理,争执在所难免。其次,成功之后,以前掩盖起来的矛盾也会暴露出来。第三,公司有了钱,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也可能不择手段,争权夺利。凡此种种,使得企业陷于内部人事纷争。    
    另一方面,成功之后,企业领导人会变得官僚而脱离实际,作出主观主义的决策,这也常常导致企业失败。企业取得成功之后,企业领导人会有意无意地摆架子,习惯于通过听取下属汇报了解情况,通过开会布置工作,把大把时间耗费在过多的内部会议上。与此同时,外部的应酬活动也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头衔纷至沓来,通过各种渠道找上门来的,方方面面需要照顾的、需要搞好的关系,接受记者的采访,出席各种晚宴和活动等等,应接不暇。根据一项调查,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平均每周要花费18个小时参加各种“外部活动”,要花17个小时参加公司会议,并花6个小时为这些会议做准备,而公司总经理每周工作时间是61小时,他们只剩下20个小时可用于做其它事情,包括管理日常业务和深入实际。公司领导没有时间了解基层和市场情况,从而导致决策主观化,脱离实际。    
    当一个人、一个企业表现出傲慢时,正是失败的征兆。为了避免失败,在成功之后要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谦虚谨慎的态度,如履薄冰,慎之又慎。    
    但永远不失败是不可能的。一旦面临失败,最重要的是要有坦诚面对失败的勇气,败中求胜的战略。    
    世界500强绝大多数不是以多元化制胜的,相反,在自己的天地里精耕细作才是它们百年不衰的秘密,GE是世界500强中多元化成功的唯一特例。    
    ——何学林    
    


第二部分:决定成败的21条战略败中求胜战略 1

    第十七条   败中求胜战略    
    ——正视失败,才能败中求胜    
    错误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尽量避免犯错误,尽量避免犯大错误尤其是战略性的大错误,但是,永远不犯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与错误共生是人类不得不接受的命运。    
    既然错误不可能完全避免,那么,对待错误最好的办法是:尽早发现错误,并及时采取措施停止损失。    
    对待错误应该尽早发现错误,并及时采取措施停止损失    
    要想在错误不可避免地到来之时尽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