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洗脑-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部分;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一个都不能少(2)

    然后老师对我们解释:“这些孩子正是学知识的年纪,一旦开始倚赖打哑语,今后就不可能学会说话了。其实他们的发音系统都没问题,只是听不到别人的声音,不会模仿大人说话。”    
    “就是说,理论上来讲他们完全有可能像正常人那样张嘴说话?”    
    “是啊,可是锻炼起来相当困难,能发好一个音非常不容易,纠正起来特别麻烦,所以他们会偷懒,总是想打哑语,尤其是着急的时候,说话怎么也没有比划得快。”    
    我能够想像出来让这些孩子张嘴说话有多难,又有些不理解地问:“既然这么难,那还不集中所有的精力教他们说中文?干吗让我们教英文呢?”    
    “嗨,其实中文英文对他们来说还不都一样?都是从来没听过的,学到哪个音算哪个音,多学一个是一个,主要也不是想让他们将来英语有多好,就是尽量地养成模仿大人发音的习惯罢了。再说,花这么大工夫,好不容易练会一个音就是英语,不是显得这孩子有个特长吗,将来肯定有好处。”    
    我算是稍微理解一点这些老师们的用心良苦了,有点肃然起敬的意思。干这行,要求的不是有多少特长技能,主要是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    
    闲话少说,开始上课吧。我和MIAO还有CC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不用说,肯定是要拿出前一段时间在新东方少儿部讲课时的讲课方式啦,载歌载舞地,一个游戏接着一个游戏,最重要的是在游戏里面一定要有竞争,充分地利用孩子天性里争强好胜的成分,让他们不觉得是在上课,而是在参与一个必须全神贯注才可以取胜的游戏。    
    不确切记得那天到底讲的是什么,无非是“你,我,他”一类的非常简单的词,都是单音节的,口腔肌肉没有任何复杂的动作,但即使是这么简单的词,想让这十几个孩子能发出音来,也把我们三个累得满头大汗。    
    一旦给全班小孩子做过示范,我们三个会分成三组,各自负责几个孩子。他们坐在课桌后面的小椅子上面,我们跪在他们面前,保持一个跟他们平视的高度;让他们的目光集中在我们的口腔上面,从模仿正确的口型开始;然后再抓住他们的小手,放在我们的喉咙上,感受喉咙的震动;有必要的话还要把他们的手放在我们的鼻子下面,感受气流的产生。    
    等所有这些可模仿的东西都掌握了之后,孩子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发出一个声音来,这个声音多半是错误的,我们就坚持让他保持相同的口型,发出另外一个音来,感觉像撞大运一样,一旦他凑巧发出我们期待中的音就像中了六合彩,赶快进行奖励,强化他的记忆,用游戏的方式刺激他主动练习这个音。    
    这个过程写起来已经很麻烦了,真的实施起来是难以形容的困难,不要说是这些孩子,换成任何一个成年人,假如只能通过模仿口型和呼吸方式就想猜对别人在说什么,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一边重复着大声教这些孩子发音,一边还打量着MIAO和CC教得怎么样。MIAO是天生的孩子性格,每天嘻嘻哈哈的,属于人见人爱型,非常之卡哇依,我本来就老觉得她的眼神跟这些孩子特别像,现在落进孩子堆里,对她而言是如鱼得水的快乐着,很快就跟这些小家伙打成一片。    
    CC比较惨,他是非常内向,有点木讷的性格,说好听点算是翩翩君子,说难听点算面瓜。他那忧郁的眼神可以迷倒在新东方上课的女学生们,但是对付这些机灵孩子可就不够。我瞟了几眼过去,看见他都快急哭了,好像自言自语似的跟面前的孩子商量:“你这个音发得不对呀,要改呀,这样不行啊,再发一遍好不好?”    
    那孩子特郁闷地看着他不说话。


第三部分;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一个都不能少(3)

    我还是蛮有孩子缘的,事实上我也只有孩子缘,一般成年人见到我都是敬而远之的态度,小心翼翼地绕着走,生怕我咬人一样,可是从来都是孩子特喜欢我,尤其是这些孩子,我刚跪在他们面前,正准备教发音呢,他们的小手直接就伸到我脑袋上了,摸着我怪异的头发狂笑。    
    要不说呢,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特知道分清好赖人,能被孩子接受的人估计还不坏,我很欣慰。    
    教了几遍下来,都口干舌燥的,孩子们也算是初步掌握了,我们决定做游戏来巩固一下成果。做游戏是有奖品的,我们那天带的棒棒糖,外包装是不同颜色的彩色塑料纸,满满一袋子里面花花绿绿的,看着就喜人。    
    MIAO特别喜欢扮演发奖品的角色,所以那个袋子就交给她保管。孩子们通过我和CC的考试以后就可以到MIAO那里去领一个棒棒糖,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走过去,打量一下五颜六色,稍微犹豫一下就挑一个最喜欢的颜色,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只有一个小女孩,叫瑶瑶,大约六岁,精得不得了。她好像早就盘算好了奖品的总数和孩子的人数,估计有可能得不到自己心目中唯一的选择,所以在排队做游戏的时候就悄悄地走到MIAO那里,非常费力地对她说:“我要兰色的,给我留着,噢。”    
    尤其是结尾那个“噢”,语气之诱人,表情之丰富,使得她的要求非常具有杀伤力,很难有人会拒绝,你想像不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孩子是在哪儿学会的这套,她怎么就知道求人的时候要用这样的语气呢?估计这就是人的天性吧。    
    MIAO心领神会地跟她眨眨眼睛,两个人立刻就像建立了一个秘密的契约,合着伙来保护那个不知道为什么最特殊的,兰色的棒棒糖。    
    我观察着这些孩子各自生动的表情,心里真是百感交集,这些孩子有着跟其他孩子一样的智商,一样的体魄,一样幸福的家庭,现在看起来,他们的表现也跟别的孩子一样快乐,可是很快就要开始学习真正的知识了,他们听不到,所以只能被能够正常接受知识的孩子们慢慢的,不断的,甩在后面,最后因为失去整体的竞争力,而成为这个社会的边缘人。    
    他们的父母在不惜一切代价地帮助他们不至于被同龄人甩得太远,可是又没有能力帮他们完全改变自己的命运。今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包括我们三个社会义务工作者,都只能达到一个目的,就是让他们的快乐延续得更久一些。    
    即使早晚有一天他们的脸上会失去童真的笑,即使早晚有一天他们会比同龄人感受到更多的忧伤,我们也希望是“晚一天”,而不是“早一天”。


第三部分;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抱一抱,让我抱一抱(1)

    大约四十五分钟的课程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很疲惫,但是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转到下一个班去,也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爱心班。    
    爱心班是整个中心最大的班级,有二十多个孩子,因为都是从北京周边县市选送来的,家都离得特别远,所以必须住校。他们的父母因为家里的经济原因,有时候甚至要一个月才会接他们回家去住一个周末,唯一还算安慰的是,康复中心的生活水准应该是超过他们家里。    
    我们进去的时候孩子们刚午睡醒过来,正聚精会神地消灭着每天下午一个的水果呢,那天吃的是梨,基本上都嚼得满脸满手乱七八糟,特别可爱。    
    我们坐下,等他们吃完,一边打量着这些孩子。如果一定要找出这些贫困人家的孩子和刚才那些孩子有什么不同的话,只能是他们的衣着了,我注意到好几个孩子穿着同样款式的衣服,就问他们班的老师那是不是为他们定做的。    
    她回答我:“是的,这个班孩子的衣食住行虽然都是由我们康复中心来负担的,但同时也广泛接受社会的捐助,有很多机构都送来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包括他们穿的衣服,当然还有直接捐钱的,”说到这里她又补充:“这些衣服拿来的时候可都是新的,只不过可能款式稍微旧了点。”    
    我又有了新的疑问:“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单独开个爱心班呢?不能把他们按照年龄大小分配到各个班级里吗?”    
    老师笑:“因为他们要住宿啊,有他们自己特定的时间表,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你看别的班孩子都差不多被家长接走了,他们还要过一阵子才睡呢。”    
    这个回答打消了我的疑惑,我当然是不希望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因为经济原因被分成三六九等。    
    孩子们终于吃完了那个硕大的梨,排排队,去洗手间洗脸擦手,一群小企鹅似的,杂乱而又有序,看着就想笑。    
    有了刚才上过一次课的经验,我们再讲起来就熟练多了,很快就掌握了跟这些孩子们沟通的技巧,就是一定要有一个非常正面的接触,看进他们的眼睛里去,并且千万不能忘记他们只是听不见,并不是智商有问题。


第三部分;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抱一抱,让我抱一抱(2)

    当我再次隔着桌子跪在他们面前时,明显感觉到这个班的孩子们比刚才那些孩子更急于得到肢体上的接触,他们会迫不及待地伸手抓住我,然后轻轻地摸,仿佛对一个人的所有感情都要通过身体接触来表达。    
    这使我意识到一个事实,这些孩子至少要一个星期,才能得到父母给的拥抱,他们是如此渴望着任何外界所能给予的爱护。    
    MIAO的眼睛飞快地扫视着,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她最喜欢的孩子,偷偷地指给我看:“快看快看,那孩子多好玩啊,咱们认他当干儿子吧。”    
    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的,大约五岁,巨大的脑袋,有点对眼,刚洗过的脸上又涂满了鼻涕,又黑又矮还有点胖,像个土豆似的在椅子上晃来晃去,简直就是动画片里的蜡笔小新,看一眼都笑半天那种。老师告诉我们,这虎头虎脑的孩子还真就叫小虎。    
    四十多分钟的一节课又是一眨眼就过去了,当我们宣布下课的时候居然有点依依不舍起来。我情不自禁地抓过身边的一个孩子把他举过头顶,让他兴奋地叫起来,这下可糟了,所有的孩子都围了过来,围得我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伸开双臂,要求我把他们举起来,有的孩子甚至迫不及待地抓着我胳膊就往上爬。    
    那时候我真是打心眼里感激多年当兵锻炼出来的体魄,你想,一个孩子有五十来斤,二十多个孩子就是小半吨呐,不是抱起来,也不是背起来,是双臂上举,举过头顶,三分钟举半吨,这说什么都得算是体力活儿。    
    有个孩子排队等着被举起来,等不及了,走到CC面前,要求他来代劳。我看见CC抓住孩子的腋下,稍微提了提,没提动,赶紧蹲了下来抱抱这孩子,结果这孩子非常鄙夷地甩开他,回到我这边排队,说什么都要被举一次。    
    哪怕只是每个星期来举一举这些孩子,带给他们和我们自己的快乐就已经非常之超值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们非常开心地回顾着这一下午,也展望着今后的每个星期三下午,说好了要长期把这份工作做下去。    
    说实话心里特别感动,也有点感激,我不记得自己还在任何其他场合,被任何其他人这样需要着,感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