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下五千年3-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司马昭下个命令给邓艾,说:“军事行动不许自作主张。”这件事把邓艾 
气得要命。 
    正在剑阁跟钟会对抗的蜀将姜维,得到邓艾袭击成都的消息,正想退 
回去保卫成都,接到后主的命令,要他向魏军投降。 
    蜀军将士接到这个命令,又气愤又伤心。有的兵士恨得拔出刀来,在 
大石头上乱砍。 
    姜维倒是十分冷静。他跟将士们一核计,决定向钟会投降。钟会也赏 
识姜维是个好汉,把他当作自己人一样看待。两个人出门一块坐车,回到军 
营一起议事,要好得简直拆不开。 
    姜维利用钟会和邓艾之间的矛盾,劝钟会秘密写信给司马昭,告发邓 

艾谋反。 
    司马昭本来猜忌心很重,接到钟会的报告,就用魏元帝的名义下道诏 
书,派人到成都把邓艾抓起来,用囚车押回洛阳。他怕邓艾抗拒,又命令钟 
会进军成都。 
    钟会到了成都,派一支人马用囚车把邓艾押到洛阳。半路上,邓艾被 
人杀了。钟会用计除掉了邓艾以后,兵权全掌握在他一个人手里,他就决定 
谋反了。 
    钟会跟姜维一商量,姜维完全赞同他。因为姜维另外有他自己的打算, 
他想利用钟会杀掉魏军将领,然后再除掉钟会。他偷偷地给刘禅送了一封信, 
说“请陛下再忍受几天委屈,臣一定把国家恢复过来。”钟会哪儿知道姜维 
的打算,他以为姜维真心跟他合伙反司马昭。他假传太后的命令,说司马昭 
杀害魏元帝,叫他发兵讨伐。他怕魏军将领不服,把他们软禁在蜀宫里。 
    魏军将士对钟会的命令本来有点怀疑,后来,有人传出谣言,说钟会、 
姜维要把北方来的将士杀光。这一来,大家都乱了起来。有的在宫殿四周放 
了火。乱兵进了宫,姜维、钟会控制不住,都被乱兵杀了。 



                        108 扶不起的阿斗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到了钟会、姜维发动兵变, 
司马昭觉得让后主留在成都总不大妥当,就派他的心腹贾充把刘禅接到洛 
阳。 
    刘禅本来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全靠诸葛亮掌管 
着军政大事,他也不敢自作主张。诸葛亮死后,虽然还有蒋琬、费袆、姜维 
一些文武大臣辅佐他,可是他毕竟不像诸葛亮在世时候那么谨慎了。到蒋琬、 
费袆死去后,宦官黄皓得了势,蜀汉的政治就越来越糟了。 
    到了蜀汉灭亡,姜维被杀,大臣们死的死了,走的走了。随同他一起 
到洛阳去的只有地位比较低的官员郃(音xì  )正和刘通两个人。刘禅不懂 
事,不知道怎样跟人打交道,一举一动全靠郃正指点。平时、刘禅根本没把 
郃正放在眼里,到这时候,他才觉得郃正是个忠心耿耿的人。 
    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 
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司马昭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 
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但是在刘禅看来,却是很大的恩典了。 
    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 
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 
    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差点儿掉 
下眼泪。只有刘禅咧开嘴看得挺有劲,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 
    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宴会后,对贾充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 
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话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 
维呢!”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 
吗?”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乐不思蜀” 
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郃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太不像话。回到刘禅的府里, 

郃正说:“您不该这样回答晋王(指司马昭)。”刘禅说:“依你的意思该怎么 
说呢?”郃正说:“以后如果晋王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眼泪说:我祖上的 
坟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难过,没有一天不想那边。 
    这样说,也许晋王还会放我们回去。”刘禅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 
我记住就是了。”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起刘禅,说:“我们这儿待您不错, 
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想起郃正的话,就把郃正教他的话原原本本背了一 
遍。他竭力装出悲伤的样子,但是挤不出眼泪,只好闭上眼睛。 
    司马昭看了他这个模样,心里早明白了一大半,笑着说:“这话好像是 
郃正说的啊!”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傻里傻气地望着司马昭说:“对,对, 
正是郃正教我的。”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 
有想杀害他。 
    刘禅的昏庸无能在历史上出了名,后来,人们常用“扶不起的阿斗” 
比喻那种懦弱无能、没法使他振作的人。 



                        109 王濬楼船破吴 



    司马昭灭了蜀汉之后,还没有来得及攻东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司 
马炎把挂名的魏元帝曹奂废了,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晋朝,这就是晋武帝。 
从公元265年到316年,晋朝的国都在洛阳,历史上把这个朝代称为西 
晋。 
    西晋建立的时候,三国中唯一留下来的东吴早已衰落了。东吴最后一 
个皇帝孙皓是残暴出了名的。他大修宫殿,尽情享乐不算,还用剥脸皮、挖 
眼睛等惨无人道的刑罚镇压百姓,上上下下都把他恨透了。 
    公元279年,晋朝一些大臣认为时机成熟,劝说晋武帝消灭东吴。 
晋武帝就决定发兵二十多万,分几路进攻东吴国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镇南大将军杜预打中路,向江陵进兵;安东将军王浑打东路,向横江(在今 
安徽省)进军;还有一路水军,由益州刺史王濬(音jùn)率领,沿着大 
江,顺流向东进攻。 
    王濬是个有能耐的将军。他早就作了伐吴的准备,在益州督造大批战 
船。这种战船很大,能容纳两千多人。船上还造了城墙城楼,人站在上面, 
可以四面瞭望。所以也称作楼船。 
    为了不让东吴发觉,造船是秘密进行的。但是日子一久,难免有许多 
削下的碎木片掉在江里。木片顺水漂流,一直漂到东吴的地界。东吴有个太 
守吾彦,发现了这件事,连忙向吴主孙皓报告,说:“这些木片一定是晋军 
造船时劈下来的。晋军在上游造船,看来是要进攻东吴,我们要早作防守的 
准备。”可是孙皓满不在乎地说:“怕什么!我不去打他,他们还敢来侵犯我!” 
吾彦没有办法,但是觉得不防备总不放心。他想出一个办法,在江面险要的 
地方打了不少大木桩,钉上大铁链,把大江拦腰截住,又把一丈多高的铁锥 
安在水面下,好像无数的暗礁,使晋国水军没法通过。 
    过了年,打中路的杜预和打东路的王浑两路人马都节节胜利。只有王 

濬的水军,到了秭归,因为楼船被铁链和铁锥阻拦,不能前进。王濬也真有 
办法。他吩咐晋兵造了几十只很大的木筏,每个木筏上面放着一些草人,披 
上盔甲,手拿刀枪。他又派几个水性好的兵士带领这一队木筏随流而下。这 
些木筏碰到铁锥,那些铁锥的尖头就扎在木筏子底下,被木筏扫掉了。 
    还有那一条条拦在江面的铁链怎么办呢?王濬又在木筏上架着一个个 
很大的火炬。这些火炬都灌足了麻油,一点就着。他让这些装着大火炬的木 
筏驶在战船前面,遇到铁链,就烧起熊熊大火,时间一长,那些铁链铁锁都 
被烧断了。 
    王濬的水军扫除了水底下的铁锥和江面上的铁链,大队战船就顺利地 
打进东吴地界,很快就和杜预中路的大军会师。 
    由陆路进攻的杜预大军也取得大胜,攻下了江陵。有人主张暂时休整 
一下再打。杜预说:“现在我军军威大振,正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几节以 
后,下面的竹子,就可以迎刃而解,一劈到底了。”(“势如破竹”的成语就 
是这样来的。)他竭力支持王濬带领水军直扑东吴国都建业。 
    这时候,东路王浑率领的晋军也逼近了建业。孙皓派丞相张悌率领三 
万吴兵渡江去迎战,被晋军全部消灭。 
    王濬的楼船顺流东下,声势浩大。吴主孙皓这才着了慌,派将军张象 
带领水军一万人去抵抗。张象的将士一看,满江都是王濬的战船,无数面的 
旌旗迎风飘扬,连天空也给遮住了。东吴水军长期没有训练,看到晋军这个 
来势,吓得没有打就投降了。 
    有一个东吴将军陶濬,正在这时候去找孙皓。孙皓问他水军的消息。 
这个陶濬是个糊涂虫,他说:“益州下来的水军情况我知道,他们的船都小 
得很。陛下只要给我两万水兵,把大号的战船用上,准能够把晋军打败。” 
孙皓马上封他为大将,把节杖交给他,叫他指挥水军。陶濬向将士下了命令, 
第二天一早就出发跟晋军作战。但是将士可不像陶濬那样糊涂,不愿送死。 
当天晚上,就逃得一干二净。 
    王濬的水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一帆风顺地到了建业。建业附近一百 
里江面,全是晋军的战船,王濬率领水军将士八万人上岸,在雷鸣般的鼓噪 
声中进了建业城。 
    孙皓到了山穷水尽的田地,只得自己脱下上衣,让人反绑了双手,带 
领一批东吴大臣,到王濬的军营前投降。这样,从曹丕称帝(公元220年) 
开始的三国分立时期宣告结束,晋朝统一了全国。 
    三国时期有许多生动的故事,民间也流传着不少传说。到了明朝初年, 
小说家罗贯中根据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资料和民间话本,写成长篇历史小说《三 
国演义》,对曹操、诸葛亮、关羽等历史人物作了艺术上的塑造。它是我国 
杰出的文学巨著之一。 



                        110 石崇王恺比富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 
    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 

    在京都洛阳,当时有三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掌管禁卫军的中护军 
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 
    羊琇、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比石崇来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却 
比不上石崇。石崇的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许多钱是哪儿来的呢? 
原来石崇当过几年荆州刺史,在这期间,他除了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之外,还 
干过肮脏的抢劫勾当。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 
敲榨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 
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 
    石崇到了洛阳,一听说王恺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他听说 
王恺家里洗锅子用饴(音yí 
                        )糖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这 
件事一传开,人家都说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