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思考中医 作者:刘力红-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六爻来讨论。这就是说你要讨论〃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意义,你必须要结合上六爻这个特殊的象。有这个象,易的真实义才能和盘托出。若离象来言易,离象来言义,那就如尚氏所云,多半是梦呓之语了。将龙作冷血动物,将战作争战,就是离象言易、离象言义的一个明证。
  前面我们曾探讨过龙的涵义,龙是主管兴云布雨的。看过《西游记》的人,对这一点应该很清楚。悟空想要降雨的时候,怎么办呢?就把龙王招来。龙王一现身,就兴起云作起雨来。要是小说家,我们可以就此打住了。将这云雨之事一概交与龙王老子。可是作为医家,作为易家,却还不能就此了事。还必须知道这个云雨是由〃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由天地气交而生云雨。这样我们也就知道,龙实际上就是讲的天地的气交。龙为什么配属东方?惊蛰雷动为什么在春?四海龙王为什么以东海敖广为长?雨水节气为什么亦在春?春为什么主万物之生?这一切不都与天地气交相关吗?
  《易·系辞》云:〃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絪缊了,万物才化醇。那什么是天地絪缊呢?孔子怕我们这些后生小子悟性差,搞不清楚,所以,特别补出一句〃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男女构精大家总该明白吧。尤其是现在的人,别说是大学生,许多中学生已然是过来人了,思来不免忧心忡忡。所以,絪缊讲的就是天地的交通,说得再俗一点,就是天地在做爱。这一做爱的结果,便是〃万物化醇〃。用做爱这个词还是觉得不恰当,有些亵渎天地,亵渎天地,则恐遭天谴,所以,还是用絪缊为好。
  絪缊这个词很有意思,有时是只可意会难以言说,更不可书之于纸。诸位只好将就会去。天地在絪缊的过程中,它是不欲人见的,因为这是隐秘事。怎么办呢?那就打雷下雨吧。雷雨来了,大家总要躲起来,乘这个时刻,天地也就絪缊了。所以,用絪缊这个词,用絪缊这个义,是很文明的。
  我们从〃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知道它都是讲的一回事,言龙言战,便知道天地絪缊了。而天地絪缊,万物化醇。人虽称人,亦是万物之一。所以,人作为龙的传人,有什么不可以承当?
  我们看〃三言〃〃二拍〃这一类旧小说,古人将男女之事,阴阳交接之行作什么言?作交战言,作云雨事言。这一方面说明天人合一诚非虚语,另一方面亦证明尚氏及笔者之说非虚言。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为什么要放到坤之上六爻来讨论呢?以坤至上六,其德乃全。坤德一全,则与太阴无异。这〃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天地絪缊,万物化醇〃,与此〃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还有什么区别么?要是没有区别,那医易相通,医易同源,便没什么疑问了。
  太阴湿土的意义非常广大,单就这个〃化〃、这个〃云雨〃,已然举足轻重了。我的硕士导师陈治恒教授认为,中医最重要的问题是〃两本三枢〃。哪两本?就是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先天之本为肾,后天之本即此太阴脾胃。哪三枢呢?一个是少阳枢,一个是少阴枢,还有一个就是太阴脾所主的升降之枢。两本三枢中,太阴就占去一本一枢。所以,太阴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大家不可看太阴的篇幅最少,就以为可以一笔带过。像前面我们说的,研究倮虫,研究人,就要全仗这个太阴。
二、太阴病提纲
  讨论太阴病提纲,仍以273条提纲条文为依据。即:〃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下面拟从几个方面来讨论。
1。太阴病机
  273条是太阴病的提纲条文,也是太阴病的病机条文,讨论太阴的病机,就要以这个病机条文为依据。为方便起见,我们还是将它改为病机格式,即:诸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皆属于太阴。
2。太阴的位性特征
  前面我们讲过太阴主要属坤土,而易曰:〃坤也,至柔。〃那在我们人身当中,这个至柔的地方在哪里呢?很显然,这个至柔的地方是在腹部。人身的其他地方都不像腹部这么柔软,其他的地方都有坚硬的骨头,惟独腹部没有。所以,人身的坤位,人身的太阴位,就是这个腹部。《易·说卦》曰〃坤为腹〃即是证明。而太阴发生病变当然就会首先影响到它的专位,故太阴病机条文首言〃腹满〃,再言〃腹痛〃。这是太阴病的定位问题。
  其次,太阴坤性还有什么特征呢?坤者,厚也。故《易·彖》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太阴的许多特性都与这个〃坤厚〃有关。首先是《说文》及《尔雅释诂》皆云:〃腹,厚也。〃这就与前面讲的定位相应了。腹部确实是反映太阴特征及太阴病的重要场所,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所以,凡是腹部的病变,都要考虑到它与太阴的相关性。
  另外,太阴篇主要是讲坤土,主要是讲脾胃,而《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言仓廪之官,言五味出焉,这就牵涉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仓廪者,言其载物也。载物则必以厚。故曰:坤厚载物。所以,我们观察坤土、观察太阴、观察脾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它的厚薄。厚是它的本性,说明它能载物,能为仓廪之官。若是薄了,那就难以载物,难为仓廪了。
  看厚薄主要从太阴的位上看,也就是从腹部看。要是腹部太薄,甚至成舟状腹了,那这个太阴的本性肯定有问题,脾胃肯定虚弱。坤薄就没有坤性,怎么载物,怎么为仓廪呢?看腹的厚薄还需注意一个问题,特别是看小孩。厚薄是指肉的厚薄,有的小孩肚子很大,肉却很薄,只是一层皮包裹着,这个不能作厚看。另外一个看厚薄的重要地方就是肚脐,肚脐的浅深、厚薄甚能反映太阴的强弱、脾胃的强弱,这是我们观察太阴脾胃的一个很方便而直观的法门。当然,太阴坤土宜厚,薄则有失坤性而为不及,然太厚亦不宜。太厚则变生肥胖,在《素问》则云敦阜,这是要生亢害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易》坤彖所云:〃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这其实就是,《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的〃五味出焉〃的问题。在自然界,坤元资生万物,在人体呢?就是这个〃五味出焉〃。五味的问题相当重要,我们在《素问》里可以看到这样的原文:〃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讲实在的,我们要维持生命,靠的是什么呢?一要靠这个天气,因为我们不能没有呼吸,一时一刻没有呼吸都不行。这个呼吸之气就是天给人的五气。剩下的就要靠地的五味,所以,我们除呼吸之外,不能不吃东西。我们吃进的这些东西,就是地给我们的五味。
  现代医学对我们进食的各种食物主要是从营养的角度去考虑,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可是中医呢,它就用两个字,就是〃五味〃。我们除了要食天气,要呼吸以外,其他的一切营养都可以用这两个字来形容,都可以用这两个字来思考。不管是蛋白质还是脂肪,不管是维生素还是矿物质,都叫做五味。西医看一个皮肤干燥,认为是缺乏某种维生素,看你头发脱落,认为是缺钙,所以,要补充这些维生素和钙。要是作一个中医你也这样去思考,西医认为缺钙你就加一些龙骨、牡蛎,那这个思维就成问题。
  搞中医的人不是不可以借鉴其他的东西,借鉴和吸收都是可以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但得有个主干思维,不能反奴为主。这样不但对中医没有好处,对其他学科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中西医结合应该是1+1》1的结合。最近,拜访了云南著名老中医吴佩衡的嫡传长孙吴荣祖先生,吴先生谈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当前我们搞结合要设法搞1+1大于1的结合,而不能搞1+1小于1的结合。为什么有这个提法呢?因为吴先生眼里看到的中西医结合大多是这类小于1的结合。比如,炎症用青霉素治疗已经绰绰有余,但是为了搞结合再加上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这样反而降低了青霉素的效力。没有增加药的效力,反而增加了医用成本,现在许多中医院的病房就是搞的这一套。谈起这些,吴先生流露出无奈和痛心。
  内五味与外五味。什么是中医的主干思维呢?以上面讲的营养话题为例,如果你也跟着喊维生素、矿物质,要补充这个维生素,补充那个矿物质,那你就没有主干思维。作为中医你要思考这个五味。五味有外五味和内五味,外五味就是坤卦里说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也就是大宇宙的坤地所生出的五味。内五味呢?就是《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讲的〃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的这个五味。是由人身这个小天地的脾胃坤土所化生的五味。我们临床上看到很多病人,在饮食摄入的质和量上都相差无几,也就是这个外五味的摄入上没什么差别。同吃一锅饭,同吃一样的菜。为什么就你缺乏维生素,而别人不缺维生素呢?很显然,这个缺乏不是出在外五味上,外五味并不缺乏。缺乏的是内五味。你的太阴,你的脾胃,你的仓廪之官不能很好地〃五味出焉〃,那这个内生五味自然就缺乏了。这个时候你去补他的外五味能起多少作用呢?起作用也是一时的作用,也是权宜之计,不是根本的方法。你应该着眼于他的太阴,他的脾胃,他的内坤元。让这部分厚壮起来,正常起来。中医的主干思维不能丢。这部分能够〃万物资生〃,能够〃五味出焉〃,那这个维生素的缺乏、矿物质的缺乏就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这就是运用主干思维。中医的这个主干思维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3。太阴的病候特征
  (1)其用有二,其病亦二
  上面我们谈到太阴脾胃的性用有二,其一,就是坤厚载物;其二就是万物资生。载物讲的是装载、藏纳;资生讲的是运化、变化。太阴的这样一些性用也充分体现在它的病变上,提纲条文里提到的〃吐,食不下,自利〃,其实就是载物出了问题。太阴坤土不能载物,那当然就会患食不下、利、吐之证。因此,食不下、利、吐这些就是太阴不能载物的一个特征。另一方面,就是资生的问题,资生障碍会影响〃五味出焉〃这个功能。如果这个障碍得不到及时的解除,那就会进而全面影响到太阴脾胃作为后天之本的作用。虽然,这个作用的丧失是渐进的,不会一夜之间形成,但是,值得我们高度地重视。提纲条文提到〃腹满,时腹自痛〃就是上述运化功能受到影响的一个表现。
  (2)太阴利的特点
  下利是太阴病的一大特点,是坤不载物的表现。这里提请大家注意,张仲景在条文里用的是〃自利〃两字,这就需要我们作一个区分。什么是自利呢?假如开一个大承气汤,病人吃了以后拉肚子,一天甚至拉十多次,这个算不算自利呢?显然,这个不能算自利,这个应该算〃他利〃。又比如,朋友到外面聚会,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大家都下利,这个利也不叫〃自利〃,因为有一个很明显的导致下利的因素。所以,自利是有范围的,有特指的,没有上述这些明显的因素,他也拉肚子,他也下利,这个才能叫〃自利〃。这是太阴病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