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思考中医 作者:刘力红-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ü巯仁σ孕∏嗔卧锟龋阒裁词恰ㄍ吠肥堑馈恕Qб焦蠛趺骼恚砭侥芤帐臁4蠹以谡飧鑫侍馍嫌Ω煤芮宄帽荆纬钅2灰撇黄鸹±砺郏灰颐墙惨跹裟憔痛蝾材衬撤街文衬巢∧憔屠淳瘛@聿痪赵趺词欤坷聿痪筒豢赡苡谢罘ㄔ餐ǎ筒豢赡芡吠肥堑馈
  (4)燥热与寒湿
  前面我们讲燥与湿的本性,这个应该容易理解。因为你一把它放到自然的背景里,就很容易感受到。《素问》里面把燥邪又叫做清邪,治清以温;《难经》的广义伤寒在谈湿的时候它讲湿热而不讲寒湿,这就是从本性上言。本性是大局,是整体。但是,燥与湿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这就是燥热与寒湿的问题。
  《易经》乾卦里有一句话叫〃火就燥〃,而《说卦》则云:〃燥万物者莫熯乎火。〃燥字的形符为什么用火呢?看来是与这个意义相应。本来我们前面说得好好的,是凉就燥,阳气收聚,天气转凉,气候就随之干燥。秋冬你到北方走一走,就知道这个〃凉(寒)就燥〃真实不虚。怎么现在突然转到〃火就燥〃,突然转到〃燥万物者莫熯乎火〃呢?这一点看起来很矛盾,看起来不容易说清。但,其实这是两回事,说开了还是能够弄清。
  火就燥,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潮湿的东西往火上一烤就慢慢变干了,因此,火就燥拿到生活经验中是很容易理解的。潮湿的东西放到火上很快就变干燥了,那么,这个东西里原有的水分、原有的湿到哪里去了呢?是不是火把它消灭掉了?我想火还没有这个功能。我们在农村烧湿柴的时候就会发现,火一烧水就出来了,所以,火本身并不能把水湿消灭掉,只是把水蒸走而已。我们要是把一件刚刚洗过的湿衣用火烤干,就会看到湿气在蒸腾,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把门窗都关闭起来,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窗户上的串串水珠。因此,火的功能只是把这个水,把这个潮湿转移了,转移到另外的地方,转移到离火远一些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干了,那个地方就会潮湿。火就燥,就者近也,离火近的地方干燥,那必然离火远的地方潮湿。因此,燥热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它讲的是局部的情况,它讲的是标,不是本。从这个火就燥亦使我们联想到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搞中医的应该放眼全球。现在全球的气温不断升高,北极的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日渐融化,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现状呢?很显然与温室气体的日益大量地排放有关。我们现在的空调,我们现在的制冷设备,是不是真能将热变冷呢?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它只不过是将此地的热转到彼地去了,转到大气中去了。这绝对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所以,空调冷气越多,大气温度必然越高。而大气温度越高,使用空调冷气的时候就会越多。因此,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恶性循环。
  从上面这个火就燥我们应该知道,火热到哪里,燥就到哪里。温病讲卫气营血辨证,热一入营到血,就会引起血热,血热就会导致血燥,血燥就要生风。这是就血这个局部而言,火热不入血,血燥必定不会发生,必须有血热这个前提,血燥才能发生。因此,血燥这个概念不是随便就能用的,血虚并不等于血燥,这一点大家要弄清楚。
  前面讲治燥我们提到一个杏苏散,与杏苏散相对应的还有一个桑杏汤。桑杏汤由桑叶,杏仁,沙参,浙贝,豆豉,栀子,梨皮等药组成。该方的气味正好与杏苏散相反,它所对治的就是这个〃火就燥〃,这个燥热。对付这个燥比较简单,首先就是要拿掉火,让物远离火,不就火,自然就没有燥,这就需要清热。另外一个方面,已经被火蒸干了的水分我们需要补充,所以,还要养阴。一个清火,一个养阴,这就达到了润燥的目的。
  一个辛温润燥,一个甘寒润燥,虽然都是润燥,但方法却截然相反。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细心地去琢磨,细心地去思考。思考清楚了,琢磨清楚了,那我们在阴阳的思维里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接下来我们看寒湿的问题,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湿性本热,所以,要祛湿就必须清热。温病讲湿去热孤,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反过来看,热去湿亦孤。在春夏的回南天里,空气非常闷热,地下都是湿兮兮的,用什么办法防潮都不济事,可是一旦天气转北,北风一吹,气转凉爽,地面便立马变干。为什么北风一刮便干,南风越吹越湿呢?因为北风带来的是寒是降,南风带来的是热是升。从这个角度我们很容易理解湿,很容易理解如何燥湿。可现在一转到寒湿上来,治湿不但不能用苦寒,反过来还要用苦温苦热,这个弯好像一下转不过来。
  吃透燥湿,道在其中矣。其实这个问题要与前面的燥热联系起来看,既然燥与湿是相对的,这个相对是从本性上言。那么,在标性上燥湿也应该相对。燥的标性是热,湿的标性是寒。所以,燥热与寒湿亦相对应。这个对应关系一建立,我们就知道潮湿的东西一近火就变干燥,这个过程就是燥湿的过程。这个潮湿就是寒湿。火就燥,火味苦,其性热。因此,以苦温苦热来化湿燥湿,其实就是讲的这个〃火就燥〃的过程。〃火就燥〃其实谈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燥热形成的过程,一个是寒湿的治疗过程。对于燥热与寒湿应该可以这样来思考。
  (5)阳明病之燥
  阳明病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讨论燥。但是,这个燥是本燥还是标燥却应该搞清楚。阳明的本燥我们前面已经论述过,它是凉燥。所以,《内经》又称为清气。当然,太过了就成为清邪。这与阳阴主合,主收,主降的特性相符合。而阳明病呢?就是阳明这样一个主合,主收,主降的本性被破坏了,这就成了阳明病。而最容易导致这个阳明的习性受损,最容易破坏阳明这个本性的,就是火热。因为火性炎上,火的这个性用就正好与阳明的性用相反,使阳明不能正常的收敛、沉降。所以,阳明病的这个燥显然与本燥相违,它是标燥,也就是热燥(燥热)。我们治疗这样一个燥要用白虎汤,要用三承气。白虎和承气是干什么的呢?它们都是清剂、降剂,都是泻火之剂。火热泻掉了,阳明的本性自然恢复。所以,阳明病主要讨论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是本性相违与本性恢复的问题。
  另外,大家还应考虑到物性不灭的道理,这个地方有火热,这个地方蒸干了,另外一个地方就必然潮湿。反之亦然。燥湿相随。自然气候也是这样,大涝之后必大旱,大旱之后必大涝。为什么大涝之后必大旱,大旱之后必大涝呢?这就是自然的平衡,自然的调节,这就是物性不灭。老是下雨哪有那么多下的?那就必然要干旱。干旱久了,老在蒸腾,这个水总不会蒸到银河去,总不会蒸到外星球去。所以,蒸到一定的程度,升到一定的高度,它就要受一个降的因素制约,它就要降下来。升的时间久,降的时间就必然久;升的量大,降的量必然也大。所以,大旱之后必大涝,大涝之后必大旱。老子讲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合、相随,而寒热、燥湿、旱涝、昼夜、东西亦是如此。
  阳明病何以神昏谵语?阳明病是气分热盛,是肠胃热盛。阳明热盛,蒸耗胃家津液,致胃肠干燥而成胃家实之病。那么,接着上面这个思路,胃家的这个津液被蒸耗到哪里去了呢?一部分从腠理排泄掉了,所以,阳明病有大汗,有手足濈然汗出。而另一部分呢?另一部分必往上走而形成湿。这个〃湿〃的产生过多,把清窍给蒙蔽住了,就会产生神昏和谵语。过去我们都说热盛神昏,热扰神明神昏,热盛怎么会神昏,热扰怎么会神昏?这个道理总不容易思考清楚。如果我们从上面这个角度去思考,是不是会清晰一些呢。
  孟浩然的《春晓》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眠为什么不觉晓?为什么我们整个上午都昏昏欲睡?夏天上大课,到了上午3、4节,总有一大片要〃倒〃下去。我看这并不是同学们不用心思,而是这个昏沉来了确实让人无法抗拒。除非你真的头悬梁,锥刺股。那为什么产生这个现象呢?这就是因为春夏的阳气升腾,水被蒸发成为湿,这个湿往上走,当然就会影响清窍的神明。不过这个影响是生理度上的影响,这个湿所造成的〃蒙蔽〃比较轻微,能为我们正常的生理所承受。所以它只是产生昏沉,只是产生嗜睡。但它毕竟是产生影响了,它毕竟使我们〃不觉晓〃。而一旦这个影响的度超过了生理的范围,这就是阳明病讨论的范围。
  上面这些内容实际上亦牵涉到一个标本的问题。运气里阳明为什么要与太阴互为标本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地去思考。在六气的治法里,太阳太阴从本,少阳少阴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气。阳明为什么不从标本而从乎中气呢?其实也可以从燥湿的关系去思考。阳明病有我们刚刚讲过的火气太过,火气太过,阳明就失去了它的本性,这个时候要用白虎、承气来治疗。大家思考过没有,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这些药,为什么要叫承气汤呢?承什么气?就是承的这个阳明之气,就是承的这个降气。现在火热来了,阳明不降了,所以要承气,要使它重新恢复降。我的先师把承气汤读作顺气汤,就是这个意思。顺气者,顺阳明之气也,顺降气也。如果反过来,阳明降得太厉害了,那也会引起燥。这个燥就是阳明本性的燥,只是太过而已。《素问》把这个燥称为燥淫,淫就是太过的意思。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这个时候再不能用承气汤,再承气不就燥上加燥,雪上加霜了。这个时候要改用辛温苦温的方法来润燥。阳明篇不有一个吴茱萸汤吗?信手拈来。吴茱萸汤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设。大家不要光看吴茱萸这味药很辛燥,反过来吴茱萸汤还可以治燥,还可以润燥。所以,关键的还是一个理,理搞清了,事情就好办。吴茱萸汤为什么不可以治凉燥?为什么不可以治燥咳?当然可以!这就叫信手拈来,头头是道。
  再一点就是今年是庚辰年,今年南方的雨水特别多。为什么呢?这与今岁的年之所加有没有关系?我想应该有关系。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去分析,而方法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无非是一升一降,一出一入,一寒一热,一水一火的问题。而归结起来,就是阴阳的问题。
  阳明的运气义就讨论到这里,阳明的篇题也就讲到这里。
二、阳明病提纲
  我们先看阳明篇的第一条,即179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这一条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1。总义
  (1)阳明病的不同路径
  这一条讲到三个阳明,即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也就是说至少有三个途径能导致阳明病,而这里提到的三个途径都只局限在三阳里。在三阳篇里,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三阳的病发展到阳明,从病势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