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未来中国传媒30人-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信,有自信的话上来试试,有的人就退缩了,你退缩了我正好不想要你。    
    采访者:培养人才的体系建立起来以后,运作怎样?    
    刘江:比如,我们市场部的一个主管原来在公关公司是单枪匹马的,非常棒,但刚到市场部时管理不好,员工调查对他打分很低,今年他的分都上来了,成了一个合格的主管。我告诉过他,当主管首先要知道员工需要什么,你给我说说他的三个需求,你去问问那个人是不是真的需要。主编也是主管,你一篇文章也不用写,只要你的文章卖得好就行了。然后我们一个一个往下带,我带的苏芒,苏芒带的赵颖,赵颖带于慧,他们全往下带,非常好。《男人装》的广告部门经理今年带出四个人非常棒,一个女孩子性格内向,从来没有做过销售,可是现在销售做得很好,一个人发挥出潜能的时候,就离伟大不远了。因为他原来根本想都没有想的事情,现在做出来了。我给他机会,我激发他,告诉他,他就有自信了。    
    


第一部分第16节 文化商品化与商品文化化(2)

    采访者:难怪称你为伯乐,你还是有当老师的感觉,体味着学生成长的快乐。    
    刘江:我对这里人才的特征如数家珍,他们的特点不一样但都很出色。    
    采访者:我记得你曾经有一句很精辟的话,概括《时尚》杂志的精神:“商品文化化,文化商品化。”你自己定位是文化人还是商人?    
    刘江:我觉得我应该是一个文化人,我不是为赚钱来做杂志。把商品文化化和把文化商品化是经过我的切身体验的。    
    首先从产品的整体来看,杂志就是商品,杂志的一个核心价值就是服务。我现在把服务定位成商品,这个服务对象就是广告商,这两者是结合的。把商品文化化,是我们帮助广告商更好地表达他们要说的内容,比如我们的一篇眼镜产品的文章,我把标题改为“多一道风景在眼前”,更加文雅,让读者更能接受。广告商跟我们合作密切、持久、热情。我们这里人的精神状态都是好的,有很深的文化背景。我们把文化的东西,通过我们做的传媒传达出去,应该说我们影响了一些人的生活时尚,甚至品质的提升。    
    我提出《时尚》一切只在领先一小步。“《时尚》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最优秀的,如不主动出击,无疑坐以待毙,每个人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独立作战,一分钟思考相当于百分之百的成功,任何读者都是上帝。”这是1993年3月,我们还在一座小院办公时我写的,这就是我对文化商品化、商品文化化的概括。    
    采访者:你特别有经商的头脑,不知道这是天赋还是后天学成的?    
    刘江:我自我总结,觉得首先是责任感,不要说都到那个时候,再去想该怎么样。如果你提前一点点就成功了。在2000年,我们考虑是办一本健康杂志,还是办一本美容杂志,我就说办健康。因为健康可以包括美容,但美容没有包括健康。现在《时尚健康》是同类刊物中最棒的。当时,前任主编觉得压力很大,他说“头儿呀!办健康杂志最多是十二块钱或者十五块钱,我能办好,二十块钱的杂志我办不好。”他们也都说《时尚健康》这个杂志不好卖,又是健康又是时尚,到底是哪一个?我说你要把健康内容时尚化,做到这一点,你就做成了。后来他们做得很好,中草药拍得跟花一样。    
    采访者:许多从事文学、艺术的人不会在乎市场的效应,你如何将二者结合?    
    刘江:做杂志光自我陶醉不行。我对标题、选题很感兴趣,所有选题都是我出的。这个就是乐趣。比如有一个叫“圣诞欢乐总动员”,后来改成叫“放纵欢乐放纵爱”,还有两年前的圣诞节选题原来叫“销魂圣诞良宵”,后来改成“纵爱离情之夜”,还有圣诞节送礼物“给你最特别的,给我最想要的”,第三个想了半天叫“宠坏自己”,后来全改了叫“送你我合适,爱我就给我,没礼送不行”。看了以后你会受到感染,你会热爱生活。2004年度设计方案就是我改的标题。又如“萨达姆八个月流亡心理解密”,原来标题是“逃亡心路历程”,太文了,改成“解密”。    
    采访者:你对2004年有什么期望?包括你对自己?    
    刘江:就是所有的时尚人有更好的生活状况,时尚人群比原来扩大,扩大了以后就能找到文化代理,他们提高自己的生活状况、生活状态,体现生存价值。至于我自己,很简单。我生活的思维方法,包括审美,都特别粗犷。我在食堂吃饭,吃工作餐,我在吃上不太讲究,但是在形象上我还是要注意一些。第二就是很达观,我的逻辑就是你天天想要的东西,可能你永远也得不到,但是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自然就会得到了。我很知足,我很快乐。    
    采访者:你对现在杂志类的状况有什么评价,你觉得杂志市场趋于饱和了吗?    
    刘江:趋同化是有的,但是还没有饱和。很多做杂志的上来就做,做了以后都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不知道未来是什么,导致了趋同。    
    有的时候,外人看起来有些趋同,但不是。比如说《好管家》,人家说是辅助类杂志,但是它不是传统意义上说的辅助类杂志。《时尚健康》广告手册从开始设定风格就是我设计的:“青春快乐,幽默生动。”手册中穿插幽默的“健康小贴士”、“健康小测试”。我还做过一个“时尚健康小护照”,意义上:独家推出,独家创意,人文关怀,体贴实用;形式上:跟真的护照一样,有持照人姓名、血型等;内容上:尽量想得周到,像护照一样丢失不得。    
    去年(2003年)我抓《好管家》,你看我对这个杂志精神气质的描述:“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结婚了,艺术是婚纱,人性是婚床,空间里充满浪漫情结。沙发与餐桌对话,窗帘与床罩交流,卧室与卧房暗送秋波,钱够花,没什么时间观念,永远受宠爱,因此永远缺一件好看的衣服,永远缺一件可手的家饰,永远为一次家宴做准备,当然是永远缺一个随心所欲的房间。要求是高高的,责任是别人的。比如打扫房间,制作美食,收拾花园,兴趣是自己的,比如做几件女红,日子是滋润的,快乐是张扬的,声音是洪亮的,模仿是有用的,享受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有没有孩子都没有关系,没有孩子男人就是女人的孩子,女人就是男人的孩子,有了孩子不过是多了一个孩子而已,想来参观一下吗?好的,三天后就会给你一个惊喜。”    
    采访者:真的很惊讶你怎么能把生活描写得这么美?你是把年轻时的诗情画意转移到这里来了。    
    刘江:这是我灵感的积累。    
    采访者: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你是一个成功的文化商人?    
    刘江:大家都想成功,但没有人是永远成功的。今天你成功了有人认定,但是明天呢?文化人也好,商人也好,其实这两个角色对我来说,是同时存在的。在实际生活当中,工作中,这两者会发生冲突的。我尽力把它们融合到一起。因为我的产品本身就是文化,我觉得那么多人喜欢它,是因为其本身的价值就是文化。    
    时尚是一种表象的东西,体现着流行的感觉,比如说有的杂志一看就是美丽奢华的,内容是极尽锦衣玉食、声色犬马,这是表面的。但是,杂志实际上是有精神内涵的。我觉得时尚能带给人美的、审美的提升,带给人们生活多样化和高品质,带给人快乐的心境,美好的生活方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电视业是一个大的产业,我觉得有这样一个趋势: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形态的变化,电视会有更大的空间,适合网络、手机这些新型媒体结合的综合媒体。    
    期刊业的发展趋势就是一个很大的平台,而我希望这个平台中的市场不那么血腥,更文性、更理性。我能在一个正常的竞争环境中将对手击倒。    
    中国的文化要想更多地传扬出去就要进行艺术加工,有很多好的东西没有加工就拿不出去,或没有卖出价钱。    
    《时尚》引领着中国时尚媒体的时尚,而刘江正是“《时尚》神话”的主笔者之一。    
    刘江,男,1956年出生,北京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下过乡,教过书,当过记者。1993年初参与创办《时尚》杂志,现任《时尚》杂志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北京时之尚广告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自我评价:个性有一点儿,才情有一点儿,幽默感有一点儿,进取心有一点儿。喜创新,不因循;于是乎,搞策划,拍大片;开拓市场,购买版权;探索广告营销,在时尚平台之上创办系列杂志;乃至办时尚沙龙开时尚Party,乐在领先一小步。做事认真而有激情,做人低调且务实主义,历来如此。    
    入选理由    
    《时尚》杂志1993年创刊;是国内第一本高档杂志。十年过去了,《时尚》杂志社成为中国最具实力、最具潜力的高档期刊出版集团,旗下拥有《时尚·伊人》、《时尚家居》、《时尚家居置业》、《时尚·BAZAAR》、《时尚·先生》、《时尚旅游》、《时尚健康·女士》、《好管家》、《时尚时间》、《时尚健康·男士》、《娇点·CosmoGIRL!》、《座驾》、《华夏人文地理》、《男人装》等十四本刊物,还有北京时之尚广告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时尚书刊发行有限公司、北京时尚兴裕制版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期刊编辑、广告、出版、印刷、发行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规模。    
    《时尚》的快速发展,仿佛一个神话。它的版权合作、广告经营、团队建设、品牌延伸、发行策略,被认为是一种客观的、可操作的、可被拷贝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实践模式。但是,在采访中,刘江并没有滔滔不绝地讲述《时尚》的“发展神话”,他讲得最多的是做杂志的琐碎心得,是《时尚》杂志社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当他查找自己某一年某一日记录的心得、总结的警句,当他得意地为我们读着一个个的标题,我们真切感受到作为一位文化出版人的成就与快乐。我们更知道,写下《时尚》神话的是这样一批人:他们始终不忘文化人的本色,但不因此而清高;他们在以文化与商业为两端的跷跷板上寻找平衡,而且把平衡的艺术无私地传授下去,升华起来。    
    “雀跃的思想充满创意,丰盛的情感色彩纷呈,记忆被打湿了点点滴滴,都是春天的冲动。与太阳相约,有月亮为证,是爱、是歌、是智慧的光芒,冲出雾霭,于是,天空越来越蓝,一种伟大的快乐在熹微中启程。”这是刘江在2002年年底写的“时尚的快乐”。我们祝福,所有的中国传媒人都有这份快乐。


第二部分第17节 球场小,世界大(1)

    球场小,世界大    
    访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主持人黄健翔文/宋悦曹红蓓杨雪梅    
    采访者:现在有这样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你是从张之老师算起的第四代体育解说员,另外一种说法把你归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足球评论员,你自己更倾向于哪一种说法?    
    黄健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