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曼玉画传-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蔚搅顺〉兀竽阍趺醋觯愣伎梢源锏剿囊螅俊闭怕窕卮鹚担骸岸蓟嶙龅貌焕硐氲摹S惺被峋醯茫喝绻乙辉缇陀行睦碜急福业谋硐只岷眯5涫导葱说匮莘炊岣心ЯΑW魑菰蹦芡ü伎及炎约旱南胂蠹由先ィ庋愦丛煨员泶铩Q菰蹦苡衧pace去create的话,就是最理想的了。”


第八章  花样年华“问题少女”(2)

《花样年华》前后拍了15个月。那是很长的一段时间。用王家卫自己的比喻来说,这就像吃饭一样,起初只来了两个客人,后来客人越来越多,饭就越吃越久。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反复的过程,这对演员当然是考验,可王家卫却说:“很多演员想跟我合作,其实是他们对我拍片的方法比对我所拍的电影还要有兴趣。”王家卫在《旺角卡门》中让张曼玉开了窍,十年后再拍王家卫的戏,张曼玉有什么新感觉呢?“我觉得很有安全感。因为我知道他不会把我拍得差劲的,而且他是惟一能掌握到我最好一面的导演。王家卫是特别敏感的,他能看到其他导演看不到的地方,永远把我最好的一面拍出来。他不怕花钱花时间,总之要找到你最好的一面为止。他重拍又重拍都是为了我,因为我演得不够好,角色不够连贯,所以我没有再怪他。”张曼玉对现在的王家卫已有新感觉:“拍他的戏很无奈,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他下一步会怎样走,根本无法准备。不过,每次看完剪片,我都会有意外惊喜,很开心。”王家卫的工作方式尽管让张曼玉既受益又受折磨,但他的艺德也让她产生了敬佩之情。


第八章  花样年华“问题少女”(3)

《花样年华》在曼谷取景时非常辛苦。王家卫病倒了,住院数天,还没完全康复就必须出院复拍。在半边身体不能动的情况下,王家卫仍然全神贯注地拍片,张曼玉看了深受感动。以前她只觉得王家卫是个高大的爱戴墨镜的“酷哥”,拍片永远是在当天化妆时才让你拿到剧本,没想到“酷哥”也有“崩溃”的时候。虽受肉体煎熬,但他的坚强不减。张曼玉坦承:在看过导演王家卫拍片拍到“崩溃”之后,她对他更加敬重,有了自己想当导演的信念。在15个月的拍摄期间,连王家卫自己都不知道最后一个镜头是什么。他的拍片方式就是边拍边发展,先定下起点,最难的就是找到终点。王家卫经常会问张曼玉:如果你遇到影片中这种情形时,你会怎样表现?张曼玉说:我会哭。王家卫二话不说,就照她的意思去拍一场哭戏,连机器要怎么放他都会问张曼玉。《花样年华》到最后才决定整个故事在张曼玉独自哭泣的镜头中落幕。王家卫要求张曼玉以一个呆滞的表情,眼泪却不断滴下来的方式诠释伤心的感觉。在现实中,她最伤心的时候便是这种样子。结果张曼玉一次便OK,拍出来的效果极为理想。这些让张曼玉觉得王家卫很理解她、认同她,就像好朋友,使她信心倍增。对于故事的结局,张曼玉认为“不伤感”。但是没有结局的爱是美丽的,它往往是人临终前最留恋的东西。


第八章  花样年华梁朝伟是个好对手

十几年前,梁朝伟和张曼玉因合作拍摄《新扎师兄》而结缘,这次再度聚首《花样年华》后,一人成了戛纳影帝,一位已是柏林影后。在此之前,两人都曾拍过王家卫的戏,但演对手戏还是第一次。这一次,这对老朋友终于有机会可以叙叙旧了。和以前比较,梁朝伟觉得张曼玉变化最大的地方就是瘦了很多。以前她的脸是圆圆的——有一次,梁朝伟故意拿《新扎师兄》录影带给张曼玉看,吓得她自己叫了起来:那是我吗?梁朝伟十年前就有预感,认为张曼玉一定会成大器。因为当年拍《新扎师兄》时有场吻戏,张曼玉吻得全身发抖,让他非常有感觉。而张曼玉则笑着说自己发抖是因为害怕,不是因为有感觉。因为梁朝伟当时自我感觉良好,自认演技不怎么样的张曼玉根本不敢和他讲话。“第一次与张曼玉合作时我已预感到她会是个非常好的演员。”梁朝伟说:“这次在《花样年华》中我发现她越来越专业。她不会为自己想太多,反而尽量为别人着想。当时有些戏我演不好,她不但不觉得会拖累自己,反而在一旁鼓励我。这样很难得,大家合作蛮愉快。我们在工作上是好拍档,但现实当中很难讲。”“和梁朝伟合作拍片,你会不会对他产生过电的感觉?”香港有记者这样问张曼玉。张曼玉说:“我和伟仔一起拍戏很多年了,大家之间有了很好的默契,演起戏来不用说会更容易出感觉。但我们只是好朋友。你想想,我在十八九岁就与伟仔合作,那时都感觉没什么,何况到现在这个年纪了。我每次拍片,男主角都不一样,但我每次都能与我的‘对手’合得来。在拍戏过程中我们会聊天、沟通。如果男女主角不合作,这电影怎么拍呀?”由于张曼玉和梁朝伟这次在电影里“爱得非常压抑”,因此有记者问两位巨星在现实生活里有没有“爱在心里口难开”的经验?张曼玉说:她是个不会藏感情的人,所以碰到喜欢的人一定会大声说爱。梁朝伟则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小学三年级时,他暗恋班上一个女同学。当时他为了接近这个女生,还会拉妹妹去跳橡皮筋。不过一见到这个女生,他就要回家睡觉,因为光闻到她的气味,他就已经小鹿乱撞地受不了。有人问张曼玉:你拍过《阮玲玉》和《花样年华》,同样是过去的女子,哪种情怀较难掌握?她回答:《阮玲玉》和《花样年华》虽然同样演绎过去年代的女子,不过阮玲玉真有其人,不能单靠想像完成,必须有一定规范去演戏。因此,就算能参照以往阮玲玉的影片去模仿人物,其动态神情也会要求神似。《花样年华》的苏丽珍虽不属于这个时代,但可以随意塑造,弹性较大。许多时候演戏,穿起戏服、完成化妆就可以投入一半,而另一半就靠想像和演技发挥了。那么,苏丽珍的性格与张曼玉是否相似?对此,张曼玉认为:角色总与自己有相似之处,不过只是一部分而已。苏丽珍的内敛与害羞与她最相似。说到《花样年华》在自己电影生涯中占据的位置,张曼玉说:“它很重要。应该是我戏路的一个转折点。它让我发觉自己原来也可以演这种很有‘内心气’的女性。”


第八章  花样年华旗袍下的心事

《花样年华》还有一个好看的大卖点,那就是张曼玉在影片中不断变换的旗袍。张曼玉的旗袍、卧室的花壁纸、旅馆走廊的艳红窗帘——这一切都让《花样年华》成为一部色彩华丽饱满的电影。可王家卫说他从不关心色彩问题,因为他有一个很棒的美术指导张叔平,这些事情就交给他去发挥。“张叔平弄出衣服、场景,而演员尝试各种表演的可能,每个人都发挥他自己的想法,由我来总结”,这是王家卫对于导演任务的界定。《花样年华》在服装花色和场景陈设上是不避俗丽的。例如苏丽珍的一件绿叶配蓝红紫色花的旗袍,还有旅馆长廊上的艳红窗幔,简直不能想像放在其他地方或做成另种衣服会有多么骇人的效果,不知道张叔平在使用的时候有没有一点犹豫挣扎,总之他理所当然地用了,居然显得那么醒目却稳妥;甚至摆明了是要“玩”一下,但玩得真好!相对于梁朝伟在戏里仅有的3套西装,张曼玉的26件旗袍真可谓是满园春色。60年代女子固然不会除了旗袍没有别的选择,像《阿飞正传》的苏丽珍和咪咪,就是洋装、衫裙居家过日子,不过《花样年华》的苏丽珍是已婚的职业妇女,在船务公司担任秘书,穿着既要光鲜亮眼,又要得体大方,旗袍似乎是首选。加上旗袍纤细合度的剪裁,令张曼玉匀称的身材显得更为玲珑有致,走起路来摇曳生姿。特别是王家卫从她的背部运用慢动作镜头,更展现出女性独有的美感;每次出现都艳惊四座。像苏丽珍这样一位冷香端凝的女子,从头到尾都被26件花团锦簇的旗袍密密实实地包裹着,却不知道穿在身上的是自己赤裸裸的秘密与深情。美术指导张叔平就如此精准地设计了《花样年华》,设计了周慕云和苏丽珍——与其说是他重现了60年代,不如说是他营造了某种疑似60年代的氛围。让人物置身其间,擦肩而过也好,暧昧试探也好,又或者动情、压抑、挣扎、感伤,都令人死心塌地相信:这些果真就是60年代的人与事。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以旗袍凸显东方女性美态,令人赞叹不已。张叔平这次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高级布料,再说服一批年逾七十、早已退休的上海老师傅破例出山操刀,才好不容易制作出这些专为张曼玉量身定做、美得令人赞叹的旗袍。天衣无缝的手艺与布料同样珍贵。为了设计这些旗袍的样式,王家卫和张叔平还特别足足看了7部四五十年代的经典时装电影《春蕾》、《长相思》、《歌女之歌》等片,剪了近三百个片段,都是女星穿旗袍的特写。回想起拍《花样年华》时,每次上戏都要花5个钟头化妆,张曼玉笑着说,“我最开始时恨死了穿旗袍!”张曼玉在《花样年华》里的一套套设计别致的贴身旗袍确实美得活像是复古时装表演,可张曼玉也被张叔平整惨了,为美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每天花5小时梳妆,作怀旧造型很辛苦,穿上细高跟鞋尤其痛苦。我一拍戏就想骂王家卫,骂完了又忘了。我起初难以适应片中的发型、化妆和服装。但9个月过去后,我便觉得这很自然。时间帮了我很大的忙。”对于《花样年华》中为什么要换那么多套服装,张曼玉说:“最开始我是不知情的。戏一直都拍不完,又不时停拍,有些景又是后加的,原有的衣服又不合适,于是又挑合适的布再做,就这样愈做愈多了。我起初怕像时装表演,观众会看衣服多过看戏,但后来我才明白,要不是这批衣服,观众就看不出戏中时间的流程了。因为戏取景都是在屋内,或者上下楼梯之类,很少有外景。如果我不换衣服,观众就会混淆了。”“穿旗袍加高跟鞋,感觉很累很苦,但是到后来再回头看,原来又是那么的美。”谈起片中旗袍,张曼玉说刚开始穿旗袍很辛苦,不过时间久了,她觉得旗袍特有女人味,所以还挺享受的。正是这些旗袍帮她找到了60年代上海女人的感觉和味道。不过,在她的理解中,这些美不胜收的旗袍又代表另一层意思:“戏里的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想做个好老婆、好秘书、好邻居,所以内向又遮遮掩掩,总想穿得美一些,用外表的美去遮掩内心的事。”“这样用戏服去局限一个角色,你以前试过吗?”“以前试过,但这次的感受最强烈。阮玲玉是历史上出现过的真人,而且是只穿旗袍的,所以一定要穿。但苏丽珍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其实她穿什么都可以,只不过张叔平想拍一部全旗袍的戏而已。因为旗袍这种传统服装含蓄又带有一丝挑逗的美感,在戏中能被表现得很唯美。”影片拍了那么久,张曼玉也渐渐迷上了那些美丽的旗袍,想留下来作纪念。而王家卫也曾答应她会留一至两套供她作留念之用。但影片拍了那么久,后来想找一件完整的都很难,所以张曼玉想留旗袍作纪念的愿望也没有实现。“她在戏中强压凄凉的内敛演技精彩动人,与梁朝伟产生的化学效应使影片增色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