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神断-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捕头带着几个衙役,也一人拿一把朴刀,走进老宅。
  只过了一会儿,就听里边又有几声凄惨的叫声。
  尤焕可听的身子一抖道:“又怎么了?”
  钱博堂却十分好奇,凑到门口向里边张望,冷不防陈文伟刀挑着一个活物出来,把钱博堂吓了一跳,他往旁边一躲,惊道:“什么东西?”
  陈文伟哈哈笑道:“吓着你了吧,你见过这么大的老鼠么?”
  几个人望去,只见刀尖上挑着一只比猫还大的老鼠,肥嘟嘟、黑漆漆的,样子十分凶狠,一边在刀尖上扭动着,一边张着牙在空中乱咬。
  钱博堂呸的一声道:“陈兄,你还有心思开这个玩笑啊。”
  尤焕可也道:“这么大的老鼠,还真是少见。俗话说,鼠大成精,可别真成精了。”
  陈文伟道:“也说不定已经成精了。你们看它的牙。”
  说罢,他将那只大鼠挑的高高的。在阳光下,大家清楚的看到。那只大鼠的两颗大牙闪着金色的光茫,十分的耀眼醒目。
  “金牙!”张问陶、尤焕可、钱博堂和常柘松都异口同声的叫出来。
  “这是怎么回事?”常柘松惊问道。
  钱博堂道:“老鼠长了金牙?别不是真成精了!”
  尤焕可在阳光下眯着眼睛,口里道:“有意思,有意思。”
  张问陶走过去,细细看了那长金牙的老鼠好一会儿才道:“不是就这么一只吧。”
  正说着,王捕头也挑着一只大鼠出来道:“又一只金牙老鼠。”
  张问陶道:“看来这个屋中藏着宝啊。大多都是金器,所以成了这些大鼠的磨牙之物。”
  几个人恍然大悟,尤焕可笑道:“原来是老鼠用金子磨牙啊。可谓天下最富之鼠了。”
  钱博堂也笑道:“我还听说食尸之鼠,体形容易长的硕大,难道里边还藏着古尸不成?”
  陈文伟皱着眉头道:“里边的确有股怪味。”
  张问陶对众人道:“一定有暗道或暗室藏着什么东西。咱们进去查查。”
  
  大清神断三十六
  
  一进入这个老宅,果然闻到一股十分难闻的气味,但又和尸臭不同。房屋虽然年久失修,但看得出来十分坚固,墙灰早已脱落,露出青石大砖和白色的沙浆。近两丈高的房顶已掉了顶棚,几只老鼠在梁上边穿梭嘶叫着。
  光线从窗隙间射了进来,打出数道强烈的小光柱,青砖铺就的地面,满是碎木破瓷。到处都是倾倒的家具桌椅,还有一支支或射在屋墙、或射在家具,或跌落在地的短箭。那头倒霉的大牯牛竟然还没有死,身上扎着几十支乱箭,倒卧在一滩血泊中喘着粗气。一大群苍蝇密密的布在牯牛的伤口和血泊中。
  这样的场面让人看了十分的压抑和恐怖,张问陶、陈文伟、钱博堂、常柘松和尤焕可五个人都是做过知县的,审过各种血腥案子。但常柘松和尤焕可两个人却不由得闭了一会儿眼睛。
  “用你们的刀背敲击屋墙和地面,一定要找到密道。”张问陶命道。
  十几个人开始敲击起来,咚咚咚,哐哐哐。杂乱的声音此起彼伏,在这间阴郁而炎热的屋中,让人感觉格外的烦乱。
  敲了一会儿,张问陶突然道:“停。”
  屋子里顿时静下来,只有苍蝇的嗡嗡声。
  张问陶指着一个衙役道:“你再敲几声。”那衙役敲了几声,张问陶摇摇头道:“不是。”他又指着旁边一个衙役道:“你敲!”那衙役也敲了几下。张问陶又道:“亦不是。”他的手指一偏,指着再一旁的王捕头道:“王捕头,你敲敲看。”王捕头方敲了几下,张问陶道:“就是这里了。别的地方是砖石声,只有敲这里是木头的声音。”
  王捕头点点头,用刀向那处猛劈了一刀,嗡的一声,刀刃被嵌在木头中。
  “果然是个木门。”陈文伟道。
  王捕头拨出刀,和陈文伟一起,一边敲击一边用刀刻画出暗门的大致形状。
  钱博堂自语道:“一定有个开门的机关。”
  张问陶道:“不必了,要开这个门也容易。”他回头看了看常柘松。
  常柘松笑道:“不是又要借牛吧。”
  “正是要借一头牛。”
  常柘松道:“这个容易。”随即吩咐家人再牵一头牛来。
  张问陶又命人将那头苟延残喘的牛收拾出去,将血迹抹尽。等常拓松的家人牵了牛来,又让陈文伟刀刺牛臀,将那暗门顶开。那牛冲破暗门,冲进密室,在里边转了几圈,却又安然无恙的走出来。
  张问陶道:“里面没有机关了,咱们进去看看。”
  陈文伟依旧在前,王捕头和两个衙役跟在后边。因为暗室无光,都打了灯笼。然后是张问陶一干人等,各带了一名家人或衙役在前边打着灯笼。一进了密室,便见一些金砖散落在地,还有一些金砖铺在尚未被牯牛撞翻的架子上。十几只灯笼的照着,泛着奇异的暗黄的光茫。
  陈文伟带着人将金砖拾起,一共是两百一十二块。
  似乎真相就要大白。管家姜兰分到一个藏着金子的古宅,但进宅取金时,却被暗箭射死。凶手不是别人,是已经死去的常柘松的父亲常涟贤!
  但常涟贤为什么不让人取走屋中密室的藏金呢?
  几个人看了一会儿,皆默不作声,都在想着这个最后的疑团。
  过了一会儿,钱博堂才道:“不过是两百多块金砖罢了,一块金砖重五十两,合七百两银子。两百多块金砖一共也不过合十四五万两银子。为何要深藏入这样一座秘室之中,并设下这许多的机关呢?真是想不通,若是放到钱庄里岂不更好一些?”
  陈文伟道:“我也觉着此事蹊跷,可能这些金砖不过是些障眼之物。”
 
  “先父确实有藏金之癖,在他的卧室之中,亦有十几块金砖。他不信任钱庄,所以一生当中从来未与钱庄打过打过交道。”常柘松道。
  张问陶回头问尤焕可道:“老弟以为如何?”
  “十四多万两银子,也算是笔巨款吧。常柘松的父亲常涟贤生前亦和下官交往过几回。下官感觉此人俭朴隐忍,守旧循规,多疑谨慎。藏了这多金子在此,倒也与他的本性相符。”
  “且不提这些金砖来自何处,但为什么常柘松不知藏金之事,姜兰却知道呢?如果说常涟贤是想把金子留给姜兰,所以只告诉了姜兰,并且在遗嘱中将古宅也分给了姜兰。但为何姜兰却只知屋内有金,却不知屋内还设有机关呢?常老弟,你又怎样看?”
  “先父在夜里突然中风,在梦中而亡,年仅五十三岁。他身子一直很好,此病发作前也未有任何征兆,恐怕是尚未来得及告诉我们吧。”
  “既是未来得及告诉家人,那么姜兰又是如何知道藏金之事的?”
  “姜兰与我父朝夕相处,而藏金又绝非一日之事,恐怕是偶然让他打听到的。”
  “这么说将藏金之屋传给姜兰,就不是令尊的本意了。可为什么遗嘱却把古宅分给了他。”
  “这个……”常柘松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张问陶见他说话有顾忌,对其他人说道:“诸位,先带着你们的人到屋外回避一下。”
  一会儿的功夫,人都走尽了,密室中只留下常柘松和张问陶两个人,一人打着一盏红色的西瓜灯,把两个人的脸都照的血红。
  “你说吧。”张问陶道。
  “这间屋子其实是我父分于我的。”
  “你父亲分给你的?遗嘱中不是说分给了姜兰么?”
  “遗嘱中说,庄园以一道石墙、一行杨树及一道篱笆为界。这条界线以北以西,便是分给姜兰的部分。但是,那道篱笆被人移动了,将这座本来是分于我的古宅圈进了姜兰的庄园里。”
  张问陶疑道:“你有证据么?不是你看了这里价值十四五万两银子的黄金便眼红了吧,想编个故事骗过我,以拿回你父亲留下的这笔巨额遗产。”
  “下官的确有爱财之心。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非我之物,绝不敢妄生贪意!移动篱笆的证人,就是姜兰的妻子姜成氏!是她亲口对我说的。”
  “胡说!既然你早已知道,为何早不报官?况且姜兰是姜成氏的丈夫,此屋又关系到她自家的切身利益,她如何能做出背夫之举?!”
  “大人不要忘了,姜成氏虽是姜兰的妻子,但她更是我家的家奴。她是随我母亲陪嫁过来的,自小看着我长大。此人心地善良,为人质拙淳朴,姜兰要暗中算计我家,她将真相透露于我,并非不可能!”
  “既然你早已知道,为何现在才说?”
  “当初,我以为姜兰是想贪个小便宜,多占一处老屋而已。我本就要此屋无用,又念他在我家做了四十多年的奴才,所以也就不与他争了。但既然此屋中藏有万两黄金,我又岂能白白送于姜家?大人若不信,可亲自去问姜成氏。”
  “好,我这就与你一同去姜家府上寻问姜成氏。”
 
  大清神断三十七
  
  张问陶让知县尤焕可先回县衙,陈文伟带着几名衙役守住老宅。然后带着钱博堂,随常柘松来到姜府。
  姜成氏将三个人引进客厅,尚未等三人落座便絮絮叨叨道:“这是天意啊,当初我就劝他别干这缺德事,他偏说我是妇人之仁。这回可是遭报应了啊。”姜成氏坐在椅子上,嘴唇颤抖着:“我当年是陪着大奶奶来的常府,那年我十七岁;他是常家两代的家奴,打小就在常家长大。常家待我们可是不薄,末了还给了这么大一块庄园,又给了两千两银子的安家费,谁家的奴才能得到这么大的体面?能混到自立门户的份上,还不是常家施的恩?可这个天杀的就是不听,就是要占那个老宅子,说是什么缺德一时,享用一世。可老天还是有眼啊……”
  “这么说,篱笆的确移动过?”
  “那还不容易?他和儿子姜德云用了一晚上就移过去了。”
  “庄上这许多人,难道没有人怀疑么?”
  “那时还没有人知道遗嘱中以篱笆为界的事,只有我家那口子一个人知道。篱笆稍动一下位置,别人又能想到哪里去?老爷那几日正犯着头痛之症,几乎不出宅门;少爷在北京做大官,过了三四个月才回来,更是被蒙在鼓里。”
  张问陶问道:“遗嘱在谁的手中?”
  常柘松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道:“共有三份,姜家一份,我一份,证人一份。大人请看我这里的一份。”
  张问陶接过来,仔细看了一会儿,又把遗嘱交给钱博堂。
  钱博堂方看了一下,便吓了一跳,口里道:“怎么证人叫做苏继英?可是现任山东巡抚苏继英么?”
  常柘松道:“正是。苏大人与家父是莫逆之交,相识亦有二十多年了。”
  张问陶却并未理会苏继英作遗嘱证人的事,只对钱博堂道:“师亮(钱博堂的字),你从遗嘱中看出什么端倪没有?”
  “上边确有以石墙、杨树及篱笆为界的事。如果真是姜兰移动了篱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