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然农庄 作者:风漂舟(起点vip2013-1-17完结,空间、种田、爽文、生活)-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起床的学生们一个个打着哈欠,揉着惺忪的眼睛,洗漱完毕之后,拿起饭盆,三三两两地走出公寓楼,走向食堂或小吃部购买早点。。

    很快,有人发现今天和平时不大一样。宿舍区南出口外离食堂不远的地方,停放着一辆三轮车,车上装着两只大竹簸箩,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白色棉被。三名学生模样的人分别站在车的两边,其中一个手执用硬纸板和木方做成的长条牌子,透过门边的铁栅栏,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用蹩脚的毛笔字写着:包子男粉丝团爱心奉献,农庄包子特惠大酬宾。

    字虽然不怎么样,却很醒目。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

    “咦,那不是经管系的陈晾吗?在干什么呢?”

    “他是包子男粉丝团的头儿,你不知道啊?”

    “我知道啊,前几天论坛上吵吵着要卖包子,我还以为闹着玩呢,没想到动真格的啊。”

    不少人一边议论着一边朝门外走去。

    “晾子,来人了,赶紧吆喝啊。”留长头发的林传峰连忙提醒陈晾,第一次干这个,新鲜之中还真带着点儿紧张。

    “我可是团长,负责指导就行了。应该你们俩先吆喝。快点儿,按我教你们的。”陈晾扶了扶眼镜腿,给两位部下下命令。

    “靠,还摆上谱儿了。胡征,你先来。”林传峰又把脑袋转向黑面孔的胡征。

    “哎,我说你们哪,宿舍里吹得山响,到这儿了就犯毛病。瞧我的。”胡征用轻蔑的眼光扫视了两位同伴一眼,然后面对走来的人群拉开了大嗓门。

    “瞧一瞧看一看啊,粉丝团爱心大奉献,正宗热腾腾的农庄包子啊,开业大酬宾,买一送一啊。”

    “靠!住嘴,哪儿有后面那句?真是胡整。”陈晾听到这个,顿时急了。

    “哦,对不住,我把昨天街上皮鞋店甩货的词儿给用上了。”胡征赶紧打住,心里鄙视那家鞋店老板,吹什么买一送一,实际上是买一双皮鞋,送一副鞋垫。

    虽然及时住嘴,但吆喝声已经传了出去,最先走过来的几位学生顾客脸带兴奋之色,嚷嚷道:

    “买一送一啊,那太好了,给我来十个。”

    “各位,你们听错了,是买一个包子送一份优惠,只要两块五一个。”陈晾赶紧陪笑着予以纠正。开玩笑,这包子从石鼓巷总店批发过来,成本也要两块,要是连卖带送的话,哥几个还不得赔到姥姥家去。

    “我们明明听见的嘛,你们怎么说话不算数呢。”一名男学生不满地说道。

    身边的同伴纷纷点头附和,说确实都听见了。

    “买一送一也行啊,买一兜包子,送一个塑料袋。”林传峰搞出了一个另类的解释。

    那几名学生很不满意,但后面的顾客纷涌而至,也不好再纠缠这个话题了。

    “哎,我说,你们这是真的农庄包子吗?上个月我在外面,见到个什么叫悠悠农庄的,还以为是分店呢,结果进去一吃,完全不是那么会儿事儿啊。”凑过来一名干瘦的男生质疑道。

    “这话说的,我们粉丝团和包子男那是什么关系,能整假的吗?放心,绝对正宗的石鼓巷悠然农庄总店原装正品,假一赔十。”陈晾拍拍胸脯,信心十足地说道。

    “那先让我们试尝一个吧,要是真的我们接着买就是了。”那名干瘦男生继续提出要求。

    这个要求引起一片赞同的声音。

    “那可不成,我们这都是有成本的,两块五已经是很优惠了,大老远拉过来,还省得你们到包子铺排队去了,哪儿找这样的好事儿去啊。”胡征将功补过,连忙出言拒绝。

    “各位,要买包子的请到前面来排队,信不过的请靠边,不要耽误大家的时间。丑话说在前头,今天就车上这点货,卖完可就没了啊。”陈晾感觉这个时候态度应该强硬起来,不再与那些想占便宜的人纠缠。

    这话一出,果然不少人开始排队,并把前面那几个腻腻歪歪的家伙挤到一边。

    毕竟包子男粉丝团还是具备一定威望的,而且这些学生中很多人都光顾过石鼓巷包子铺,真假一试便知,简单得很。要知道食品的外形虽然容易被山寨,但味道的仿制可就不那么轻松了,其难度几乎不亚于一个科研项目。

    陈晾冲两位手下一挥手,开卖。主簸箩上覆盖的棉被被揭开一角,里面白胖胖的包子露了出来,散发着热气。

    三个人按事先分工,收钱的,或将包子装袋或直接分发到饭盆里的,维持秩序的,各司其职。

    最先买到的顾客将饭盆端到一边,迫不及待地将包子抓起咬上一大口。

    膨松柔软的面皮,鲜嫩美味的馅料,果然是农庄包子铺的正牌货色。欣喜之下,也懒得再拿回宿舍,就近靠着旁边的栅栏享用起来。

    浓郁的香气同时四溢散开,传导到人群中间,引得一片吞咽唾沫的声音。

    “好香,真是农庄包子的味道。”

    “没错,是这个味儿,猪肉白菜馅的。”

    “不容易,粉丝团总算干点儿正经事儿了。”

    学生们议论着,在粉丝团的指挥下排队购买,至于最先过来那几位,被挤到一边后,无奈之下只得走到队伍尾端等候。

    仅仅半个小时,两种馅料,一共三百个包子被销售一空。这时还有更多的人拥过来,学生的消费能力也不容小视。

    “各位同学,包子已经卖完了,都散了吧。”陈晾冲人群喊道。

    “这就没了?你们粉丝团搞什么鬼啊?”后面的学生们不满地嚷嚷起来。

    “不好意思,第一天开张,不敢多上货,晚饭的时候还有一拨,欢迎大家到时候再过来啊。”陈晾一瞧今早还真是保守了,连忙给大家解释。

    好说歹说,人群才渐渐散去。

    “哎,还真够火的,我说多进点儿吧。”林传峰说着,用纸巾擦擦额头上的汗。

    “事后诸葛亮,你小子什么时候说过。”陈晾瞪了他一眼。

    清点一下,三百个包子被清空,每个赚五角钱,就这么会功夫,总计一百五十块到手。三个人都乐得合不拢嘴,这恐怕是最舒服的勤工俭学项目了。

    “对了,咱们忙活这一大早,还没吃早饭呢。”高兴过后,胡征感觉肚子有些饿了。

    “忘了这碴了,一个包子也没剩下。这会儿食堂也该关门了。”林传峰也拍了一下脑门,说道。

    “得了,收拾东西,回宿舍泡方便面去吧。”陈晾随即提出解决方案。

    听了这个,胡征二人唉声叹气地收拾起三轮车来。


第三百三十章 观看刘大厨制酒

    包子铺一楼私房菜专用厨房,李悠然站在门口附近,饶有兴致地看着刘大厨和一名伙计正在靠墙角的一眼燃气灶前忙活。

    灶上支着一口不锈钢大蒸锅,蓝色的火苗舔舐着锅底,蒸锅上面架了一个特制的圆柱形木甑,甑盖状如斗笠,正散发着腾腾热气。

    这是刘大厨前几天专门去外面找木匠定制的,一个木甑、一个木盆,都是用柏木制成,木甑里面有层甑箅,能装十公斤左右淘洗干净的糯米。这是传统制酒工艺的必备器具。当然,如果是专门的酿酒作坊,那木甑还要大得多,起码得装下五十公斤以上的糯米。

    “糯米的选择很有讲究,不能太过粗糙,也不能太精制,这里面就有个程度的把握。”刘大厨对伙计进行讲解。

    “哦,这有个什么说法呢?”李悠然问。

    “太粗糙的糯米带着种皮和胚,就是磨米糠的,含脂肪和蛋白质较多,尤其是蛋白质,含量过多的话导致各种微生物发酵过于旺盛,酒中酸度偏高,有损于米酒的醇厚风味。”刘大厨解释道。

    “那就用把皮去除干净的精制米呗。”李悠然理解了,点头说道。

    “太过精制了也有麻烦,糯米本身的粘性大,在蒸煮和搅拌的过程中,蒸熟的糯米会紧粘在木甑壁上不好倒出来。还有,倒进木盆中搅拌的时候,也很费劲儿,撒上酒药也不容易和均匀。所以要选用带一点点暗红谷皮的糯米,这是我专门去农贸市场选的,没有让后勤部去买。还有蒸糯米的火候也要控制,要蒸透,但又透而不烂、疏松不糊。蒸得太烂的话也搅拌不开。一桶米就废掉了。小沈,你记着点儿。”刘大厨提示伙计。

    “刘师傅,我记住了。”伙计小沈拿盆子打了一盆水,同时答应道。

    干点什么都有学问哪,不容易。自己手下有这么两位得力多才的大厨,实在是幸事。李悠然心中暗暗庆幸。

    过了一会儿,刘大厨掀开甑盖一角,吹了口气往里面瞧瞧。糯米饭特有的清香味顿时溢出。令人不觉垂涎。

    “好。差(…《  》…屋最快更新)不多了。抬走。”他说着,随即伸手把燃气灶的开关关掉。

    伙计小沈上前,俩人一起把甑桶抬下灶台,往厨房外走。

    李悠然帮忙把旁边一间小库房的门推开,让他们进去。

    库房已经被清空。里面原先的东西都被收拾转移到了包子铺北店二楼的大库房里。以后这儿专门做为制酒实验室,房间中央搁着一个特制的长方形木架,这是让齐叔和伙计用库存木方子赶制的。

    刘森江二人一起把甑桶撂到了长方形木架上,木架下方放着一个不锈钢面盆正对着甑桶底部的位置。刘大厨又指挥伙计去拿水桶和瓢。

    “刘师傅,现在是做什么?”李悠然问,他对土酿工艺不甚了解。只知道米酒是把糯米饭拌上酒药发酵制成的。

    “这道工序叫做冷水浇淋,用凉水给熟热的糯米饭降温,这样才有利于发酵。”刘大厨一边说一边把甑盖提起,放到旁边。

    白色的蒸汽随即冒出,在整个房间中弥漫。

    伙计小沈提着铁皮水桶回来了,桶里还浮着一个水瓢。

    “这水是后院打的特制水吧,千万别用自来水。”刘大厨确认一下。

    “放心吧。刘师傅,从开头到现在全部都用的特制水。”伙计连忙答复。

    刘森江点点头。抄过水瓢,将里面的冷水一圈圈地往甑桶里的糯米饭上浇,一瓢接着一瓢。

    冷水透过糯米饭,淅淅沥沥地滴到了下方的不锈钢盆中,变成了热水。

    刘森江凑近看了看,又让伙计小沈把不锈钢盆中的热水倒回铁皮桶中,说这是二次浇淋,俗称“倒汤”。

    等铁皮桶的温水再次浇透了糯米饭后,这道工序结束。

    又等了十来分钟,估计甑桶中的水沥的差不多了,刘大厨示意伙计一起将甑桶侧倾,往事先准备好的大木盆中倒,又用勺子把甑桶壁上粘粘的糯米饭刮下来。

    然后让糯米饭在木盆中继续冷却。趁这工夫,刘大厨出去一趟,等回来时,手上拿着一个纸包,从里面掏出了几颗卵圆形的东西。

    “这就是酒曲吗?”李悠然凑过去瞧瞧。

    “是啊,这是农家专门手工制作的酒曲,用的都是天然材料。”刘大厨点点头,先清洗了双手,随即把酒曲捏碎,均匀撒入糯米饭表面,然后双手插入其中,不停地翻匀搅拌。

    “这个一定要拌匀,要不然发酵不一致,出酒味道就受影响了。”

    酒曲和糯米饭拌好之后,他用双手把木盆内的熟糯米饭拍平、压实,然后在饭堆的中央挖出一个圆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