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贾宝玉新传-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王燃的折子立刻连续一周荣登当日折子排行榜第一名,若是再加上替王燃辩解的,已然占了总数的四分之三,说南明朝廷为此吵成一锅粥也不为过。

“如今我大明是外侮未靖,内贼未清……可是贾宝玉身为兵部尚书却不谋其政、独断专行,当初便放弃了北进的大好时机,搞什么南巡,引发的群情激愤至今也未能消除……”刘宗周慷慨激昂地痛斥着王燃这种极端不负责任之举:“而现在更是变本加厉,擅自出兵海外,徒耗兵力……以他这等行径,我们何时才能灭虏平寇?……他到底要置国家利益、君臣大义于何地?!”

不过由于王燃不在,被指着鼻子的人只好是陈子龙。本来唐王更有资格作为靶子,不过由于其一般情况下没人敢于和他叫板。

“更离谱的是,贾宝玉竟然不请奏朝廷。便将我堂堂东海水师以及十万大军改编成了什么中华志愿军,用于东瀛战事……”黄道周是十分的郁闷外带严重地惋惜:“不提水军,单是将这十万陆军投入北线作战……如果让臣统领,不是臣在此夸下海口,即便不足以将满清赶出山海关,但再光复一片国土却是不成问题……山东、山西哪地方都可以……”

“上次贾大人说要南巡打得走‘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阮大城虽然一直不为清流所接纳。但这并不妨碍他为清流一派擂鼓助威:“不知这次的远征海外是‘攘外’还是‘安内’?”

阮大城和马士英这对铁杆盟友倒真应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阮大城极力靠向清流,而马士英却选择了与王燃这一边。

但由于王燃几次上书都走废话一堆,基本没什么内容。因此金陵的局势正如林如海所料,舆论导向几乎全被刘、黄二人为首地清流控制。

四大家族及唐王等人虽然也各自或联合上书替王燃分辨。但由于本身也不了解王燃的真正意图,说括没有底气。根本安压不住。

四大家族虽然随着王燃地崛起,逐渐有了势力,但在朝堂之上能说上话的毕竟还少。

王燃强有力的同盟中,唐王虽然位高权重。思路也颇清晰,但太“善于总结”,奏折自然没有人能有耐性看完,便是说话也往往还没说到重点就被人打断。

陈子龙倒是没这个问题,本身又是新东林党的领袖,不过可惜他是一个适合作学问地方正之人。于政治二字却是没什么缘分。

尽管刘、黄二人言语之中大有暗指王燃坐拥私兵、抗柜皇命之嫌,但连唐王等自己人都没能完全搞请王燃的升划,根本无从辩起,普通老百姓就更加不会知道。

一时之间,南明朝廷就王燃出兵东瀛一事嚷成一片,纷纷要求调王燃回来解释清楚,

同时把派出东瀛地兵将撒回来,投入轰轰烈烈地民族救亡活动中。

黄道周更是向朝廷毛逮自荐,主动要求前往宁波宣旨,并非常高调的宣称:“就算贾宝玉个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拼去这条命也要将十万兵马带回来……有贾大人说的六个月,我完全可以光复山东、直隶全境,陈兵北京城下……我愿意当着金陵城所有老百姓的面立下军今状,不成功便成仁……”

理所当然,黄道周吸引了金陵成老百姓地眼球,人气指数急剧攀升。而随着《人民日报》第一期的正式出版,黄道周的人气值更直接达到了颠峰。

林黛玉到金陵的第三天,万事俱备,只欠主编的《人民日报》立刻进入了运行,而主编林黛玉也不负重望,第一击便打出了《人民日报》的知名度,更重要地是,她接受了王燃的建议,完全用白话文写,这样一来,很容易被改编为说书的题材,有利于传播。

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再加上满街叫卖的两个醒目标题“兵部尚书打算怎么使用他的十万大军……”和“礼部尚书谈,如果我有十万大军……”,不仅使预计十天才可能销售完的报纸在十柱香的时间内便告脱销,更使金陵城兴起了一股将黄道周与王燃比较之风。

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于比较两人的不同……对满清的战略观点、军事才能等等,连远在北京城的多尔衮也未能免俗。

“这个黄道周虽说未曾经过实战,单就战略而言却是胜过那贾宝玉……”多尔衮手里拿着的便是一份《人民日报》第一期,他饶有兴致地一边翻看,一边对面欠的龚鼎孽说道:“我大清入主中原时间不长,未完全站住脚,又受李闯一方牵制,实乃进攻之良机……这贾宝玉却说什么‘攘外必先安内’,跑去南巡,自己的事情还没解决,还得上去管别人的闲事。出兵海外……真是可笑!”

“王爷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这贾宝玉着实不简单……您看这报上所说的这一段‘兵部尚书地南巡都干什么了……’一文中所说,“龚鼎孽也指着报纸说道:”贾宝玉只用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便做成了三件大事,一是重建了大明水师,而是灭了刘泽清欲反之心,收拢了十万将士。三是初步靖除了东海海盗,使江浙百姓从此不受侵害……”

只要是明眼人就不难看出这《人民日报》其实就是王燃的喉舌。在林熏虽的艺术手笔下,从各个侧面对王燃此次南巡的成果进行了突出,什么增强了朝廷的凝聚力了、提升了部队地战斗力、提高了百姓的向心力了等等等等……

“贾宝玉在战术上地确有一手,不用说他在江浙打的这几仗。单从他在河南、山东的表现便可以看出……”多尔衷不屑地说道:“但那又怎样?在战略上落了下乘,再好的战术也弥补不过来……龚先生不要忘了。错过这段最好地时间,六个月?我大清根本用不着六个月,就可以把李自成剥灭,现有的控制区也会稳定下来。到时就可以集中全部兵力对付南明……等他那十万人马赶回来,我大清都已经拿下金陵城了……”

多尔衮面含一丝讥讽地说道:“你们汉人永远就只会搞窝里斗,如果是贾宝玉地战术能力与黄道周的战略能力相配合,这金陵恐怕还能多撑它十天半个月……现在?哈哈哈……”

“王爷,虽说这什么报纸可能有夸大之处,但贾宝玉南巡前所言‘安内’的目标却是已经达到……“龚鼎孽对满清确实可称得上忠心耿耿。毫无异色地说道:“南明有实力的各镇目前只余下了铜陵地黄得功和福建的郑芝龙,而这两位与四大家族也并不交恶,贾宝玉可说已经完全掌握了南明的水陆两军……着这次跳出来反对贾宝玉用兵海外的都是些文官,武官几乎全部站在贾宝玉一方……”

“王爷请想,从贾宝玉过去的表现来看,他与战略上并不糊涂,否则哪能在我大清在、李闯、左梦庚环伺之下不仅内部没乱,反而还占了河南和山东……更以汉奸榜破了我们的局……”龚鼎孽继续分析道:“因此,下官担心这次贾宝虽又是虚晃一枪,明为出兵海外,暗中却另有打算……这个时候还要分散兵力,也太不合常理了……”

金陵保卫战等王燃发动地一系列战役可说是多尔衮心中的一根刺,这算得上是满清进入中原后吃的最大一次亏,多尔衮不觉就阴了脸。

“的确不合学理,但贾宝玉的确就这么做了……”多尔衮说道:“实话对你说吧,开始我得到这个消息这时也有些怀疑,但我早已经得到密报……这个贾宝玉确实已经兵发东瀛……而且还是他亲自带兵前往,这个消息连南明也蒙在鼓里……估计这会儿已经跟东瀛人打上了吧……”

“在这个节骨眼上,贾宝玉还亲自前往东瀛?“龚鼎孽一脸的疑惑:“这贾宝玉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

“打什么主意?他这是在为自己我退身之所……“多尔衮冷笑一声,拿起一份最新的《人民日报》,指着上面的核心版块说道:“贾宝玉不是傻瓜,以他的眼光肯定能看得出,凭南京根本抵抗不住我大清的铁骑,明朝在中原肯定是立不住脚,因此才想着趁我大请对付李闯之机提前打下一片地方……而海外正可做为他们苟延残喘之所……”

实际上,从《人民日报》诞生那天起,就受到了多尔衮等人的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购买传递,几乎与金陵城同步。

这一期《人民日报》的核心是一篇评论员文章。由特约评论员唐王撰写,题目同样非常醒目,“出兵东瀛给国家带来的深选影响”。

文章中,唐王对王燃以‘中华志愿军’名义出兵东瀛能给金陵带来的好处进行了详细分折,重点剖折了其中的十八个要点。其中大多数是什么“扬我国威”、“激我精神“、“维护天命权威”等虚话,这也不能怪唐王,他真的不了解王燃的真实用意,只好凭自己的想像闭门造车,倒也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万字……据说要不是主编林熏玉加以裁剪,一期报纸都不写不完。

多尔衰让龚鼎孽者的是其中一条“东瀛乃是海岛,东瀛人精于海战,通过此次与天皇联合作战,自然可以结下深厚的友情,必要时可以联合其海师进入我长江、黄河一线抗击满清及左梦庚等人的入侵……”

“东瀛的什么天皇要是有如此战斗力,还用得着向贾宝玉求助吗?这分明是欲盖弥彰……“多尔衮说道:“让东瀛人来是假,想过海去东瀛才是真!”

“王爷果然高见,这倒能解释通为什么贾宝玉要一力发展水师的原因……我大清勇士惯于在马背上作战,与海战自然不熟……””龚鼎孽喃喃道:“兵法里也说‘未料胜,先料败’……&安这个说法,贾宝玉这么做倒也符合常理……”

“正是如此,”多尔衷说道:“我本以为这贾宝玉算的上一个铮铮铁骨之人,开始还有些赞佩,现在看来也不过走个贪生怕死之辈……本来我派去密探是打算杀了他,但现在看来不仅没这个必要,而且还很不划算……”

多尔衮阴笑着继续说道便是把贾宝玉杀了那黄道周肯定会执掌兵权,虽然他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但对南京却是忠心耿耿,拧脾气上来也要让我大清多费一点周折……哪有现在痛快?!”

“王爷,您的意思是……”

“既然明廷现在没有与我们动手的意思……”多尔衮笑着说道:“那我们也要给人家一个面子……把金陵的事先放在一边,集中兵力争取在三个月内彻底平了李自成!……***,这个家伙还挺能撑,在他身上多耗了好几个月了……要不然,我现在就提兵直奔金陵,让那贾宝玉想跑都没门!”

九州岛的长崎,由于其突出的地理位置成为东瀛为数不多的发达城市之一。

目前的东瀛虽然实行的是“锁国体制”,全面禁止日本人到海外,已在海外的日本人也不准回国,但也不走完全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

据王燃掌握的情报,目前德川幕府主要是通过四个窗口与其他地区或国家进行交往,一是通过长崎的荷兰商人及中国民间商人对外进行贸易,二走通过对马藩与朝鲜进行外交往来与贸易,三走通过萨摩藩与疏球进行人员往来和商品贸易,四是通过私前藩与北海道的虾夷族进行交往”

由贸易的对象不难看出,长崎可以说走四个窗口中最重要的口岸,而且也是荷兰人、中国人在东瀛唯一合法的聚居地。签于此,德川幕府自然不会放松对它的控制,不仅派了自己的亲信执掌此地,其兵力部署更占据了九州岛近三分之一的力量。

不过话说回来,九州岛全部的军事力量加起来也不过七八万而巳,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