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5年第11期-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世界所以遮蔽得如此厚实,其原因盖出于语言,其实不是,而在于时间——正是时间的存在造成了世界真相的遮蔽,语言跟在时间后面,永远显得力不从心。时间造成变化,生生不息的宇宙活火因急剧的变化而暗流汹涌,本来就很难认识的本质部分于是更加云遮雾障,且每一代人都面临着大体相同的困境。写作置身于时间之中,却又跳出时间之外,试图脱离时间控制,直击世界本真。对艺术而言,时间是一种有害的、异己的存在,必须予以清除,才有可能保持纯粹;清除时间,实际上也就是清除那些经由时间而造成的杂乱堆积,为世界恢复本真的澄明状态!这就是我们投入生命、力排众议所捍卫的写作的真相!经过了黑暗里的摸索和争论,我相信,写作的秘密就在这里!清除了时间,也就超越了时间,从而不为时间所累。这一点诗歌完全能够做到,因为诗歌通常不需要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读者;诗歌神奇无比,能够在确保拧干时间水分的时候,使事物成功地保持鲜活一这也正是诗歌作为艺术最令人心仪的地方。一首写作于几千年前的诗歌,不需要任何阐释,可以在数千载之下将一个当代人直接打动,就像刚刚出炉一样鲜活、有效——它和一首写作于当代的诗歌指向同一个事物。变化只是表象,只是世界的某种性质,作为世界恒定部分的那个事物丝毫没有变化——它还是它,既不证明,也不被证明;既是结果,也是原因;既不包含,也不被包含;无所谓开始,亦无所谓终结。在老子那里,被表达为“道”,在当代哲学,则被称之为“存在”。有人试图为自己肤浅的写作辩解,不时作大师状、振振有辞地说,时代不同了,一切都变了,以往有关写作的所有真理都失效了——我理解这样的心情,只是从来不信。
  从一沙一石一草一木看到俗谛与真谛,以及此二者的圆融合一,是佛;从一沙一石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看见永恒变化的事物,是道;从生活最普遍的现象看见真理,这真理并且又与美天然地紧紧缠绑在一起、难分彼此,是诗。诗歌总是由具体到抽象,从一个具体的点出发,指向无限。再独特的诗歌,也总在某个向度上与世界的精神相通,任何鸡零狗碎的修修补补和惺惺作态都于事无补。只有原生的、不可遏止的创造活力,方能支持持续的写作,使一个诗人保持敏锐;也只有不竭的创造活力,才能够突破艺术的边界,支持写作达到挥洒自如、无所羁绊、无往而非诗的自由状态。完全不必为渺小的趣味分神!不必为某些精神贵族或前朝遗老的特殊癖好分神!当诗歌的书写指向存在会发生什么?你将看到,当代汉诗写作将与最伟大的文学现象接轨——不是与什么国际的标准接轨,而是与自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文学现象打成一片,并且成为它的一部分。诗歌先于、也大于文体,一旦被趣味控制,其生命必将遭到无情减损,成为一种不被人看起的雕虫小技。诗歌,并且也不向什么点石成金的技巧 (如果真有的话),或人类在某些特殊时段里粗鲁而低俗的要求低下高贵的头颅!诗歌就是诗歌,只是要求说出;真正的诗歌只为表达而存在,除非根本没有什么表达;除非你没有看见诗歌,你耳朵里只有噪音,根本没有听见它的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要让自己相信已经听见,否则表达的大门总有一天会自动为你打开。而且不必过多地考虑语言!不必为语言左右为难!语言通常自动生成,关键在于思想;你必须确保它们保持活力,能够在这个贫乏的时代不断生成,并且与美天然地联系在一起。语言通常和思想同时出现。大师们所以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不是因为忽然找到了语言,而是他们找到了思想——思想的产生正如创世,通常带动句群同时出现。作为思想的物理状态,语言为我们构画了存在的边界,并答应为存在提供庇护——我理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而不是相反。
  问题在于,并没有人因为我们操作了诗歌的活计,从而对一个人写作的指向作出保证。事实上偏离经常发生,有时候是时代——诗人被时代裹挟,身不由己;有时候则是诗人自己出于种种原因对写作的根本指向进行了自以为是的修改,或者干脆主动背弃。以致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在对趣味的嗜好把古典的写作变成一种精致的享用、从而越来越小器、完全失去生命活力的时候,对技巧的过度执迷和对存在的有意轻慢却又把当代汉诗写作变成欲望的宣泄或某种炫技的智力游戏。在后现代语境下,诗歌正在变得无所适从,与存在互不相干。


独立和自由的写作
■  小 海
  我到过两次中原,一次是1986年夏天和韩东、贺奕结伴旅行,一次是去年,和车前子等朋友去中原开诗会,中间相隔十八年,两次的印象落差很大。这次在火车上,沿途所见,中原大地水枯林竭,田间的劳作者大多是老弱病妇。各地的火车站挤满了去往东部沿海的青壮年,让人心情倍感沉重。中原大地依然在付出,在含辛茹苦哺育天下。尽管如此,我对中原总是存有一份敬畏之心。在我心目中,能够代表中原的诗人确实不多,刘歌应该是其中的一个。
  和刘歌认识,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此过程中我和刘歌相识,陆续读到他的一些作品。刘歌多才多艺,诗歌、小说、散文、评论样样拿手,风格与时下流行的作品迥然不同,可谓独树一帜。这是一个和我一样的第三代诗人,只是晚近才被人读到,认识。但这并不妨碍他作品的质地和冲击力。就我读到的四部作品,可以看到刘歌有相当长的一段独立写作的历史——这是第三代诗人当年共同面临的写作背景。这对新一代网络写手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独立写作,是指一个人在相对封闭的黑暗状态中摸索多年,独自奋斗打拼,在焦虑、狂喜、自我怀疑、自我矫正的交织情态下写作。这是一种真实可信的写作状态,它锤炼了一个诗人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有助于个人风格的沉积、形成。丰厚的人生经历,加上太多的自我挣扎、自我教育,又多年滞留在摸索中,刘歌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也使他的诗歌面貌卓尔不群。
  其实,无论是这里的一组作品,还是刘歌新近刚刚出版的诗集《词语的暴动》、诗学随笔集《先锋的幻想》,或者《愤怒》里的诗歌、以及早先我所读到的一些小说、散文,你都能看到汪洋恣肆的气派、英雄主义的创造激情和追慕高远的古典主义情怀,同时又不乏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勇毅的斗争精神。作为诗人,刘歌既悉心守护着那些古老的价值,又锐意探索创新,文风质朴大气,处理当下经验睿智老辣而且手法高妙。他既是寒冬夜行人,也是春来报晓者,完全可以说,他是横跨文体和时代的一位优秀作家——作为朋友,有理由对他有更高的期待。


当代诗人群像
■  申 身等
  
  申身,1932年9月12日出生于河北省盐山县曹宅村,泊头师范毕业,教小学五年。在《泊头报》、《沧州日报》、河北电台、出版社作编辑工作三十年。曾任花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编审。已经出版短诗集十四部、长篇叙事涛和长篇抒情诗两部、诗论集两部。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你破土拱芽,我做春雨蒙蒙;
  你湖水波静,我做青山倒影;
  你扬帆远航,我做万里顺风;
  你思念悠悠,我做长空飞鸿。
  
  活着,这是我的言与行,
  死后,这是我的墓志铭。
  ——《我的许诺》
  近况:2001年以后重点忙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写旅游散文,已写了六十多篇。第二件事是提供诗稿、搜集资料、剪报剪刊,供给朋友编三本书:第一本是《申身小诗百首点评》,由诗评家苗雨时编著,已由花山文艺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第二本是《申身诗歌评选集》,由沧州《无名文学》编辑部编,已由远方出版杜于2004年出版;第三本是《申身短诗品读与引用》,由河北师大教师仇海平编,已由天马图书有限公司于2005年3月出版。
  
  
  旭宇,号白阳,字京东。当代著名诗人、著名书法家。1941年生于京东玉田县,毕业于河北大学。1960年开始文学创作和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历任部队报社编辑、《长城》文学丛刊诗歌组长、省民艺家协会主席、《诗神》月刊社主编、河北省文联副主席兼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著有《春鼓》等诗集六部,《旭宇书法集》等五部书法作品集。
  
  左肩是诗歌的太阳
  右肩是书法的月亮
  灵魂的全天候照耀
  生命在宣纸的积雪里
  生长汉字的魔方
  ……
  寻找那条风神  中国龙
  在枯藤奇岩中思索
  我就是那支紫毫
  一条抖动,的不老的长江
  ——《旭宇自题诗》
  近况: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大量时间是进行书法创作与研究及社会活动。同时,进行旧体诗词的写作,拟近年内出版自书诗词书法作品集。业余爱好为古玩的收藏,尤其对古玉的收藏更为痴迷。
  
  
  吴海歌,本名吴修祥,重庆市永川人,四川师大毕业。偶有作品发表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选刊》等文学刊物。著有个人诗集《剪下一片鸟啼》、《嬗变》。
  
  雨在宁静地下
  沐浴开花的内心
  一夜的颤动
  隐匿在文字里
  
  惊起的鸟群
  缘于手指的翻动
  我醒于一片搅动的
  波澜
  ——《读诗》
  近况:现为一家私营企业法人代表,永川市作家协会主席,《大风》诗刊主编。除了忙生意,就是读书、写作、办刊。近期有两部新诗集即将出版。
  
  
  杨矿,祖籍四川,生于重庆,现供职于重庆文联。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兼写小说、散文,有作品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入选海内外十余种重要选集,十余次获各类奖励,著有诗集《玄想与内情》。
  
  我要离开自己的身体
  到很远的季节
  自由自在地
  被飞翔的鸟过滤
  被游动的鱼整顿
  
  我想我再也不会回来
  那个失去我的身体
  应该是一件不错的纪念品
  不知应由谁来收藏
  又该放在哪里保存
  我相信它依然像过去一样充满活力
  行走如风、诗性旺盛
  只是不为外人所知
  我的离开
  将是它永远关闭的秘密
  离开身体的我是快乐的
  没有了重量、水分和私心
  我无法不放松每个过程
  但我将怀念和身体在一起的日子
  就像果实怀念植物和土地
  ——《我要离开自己的身体》
  近况:工作与消遣是我生活的组成部分,创作与阅读是我生命的构成元素。


远山与闪电(组诗)
■  李建军
  暴风中的风铃
  
  暴风,谁知道你的地址
  你住农大海的哪个角落
  一百年只来过陆地一次
  只一次就使呼啸的海水旋成
  倾斜而下的瀑布
  茫茫大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