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焚书-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不起,方寸皆空之实境也。非谓必如何空之而后可至丹阳境界也。若要如 
何,便非实际,便不空矣。 

… 页面 8…

                                 复邓石阳 

     昨承教言,对使裁谢,尚有未尽,谨复录而上之。 
     盖老丈专为上上人说,恐其过高,或有遗弃之病;弟则真为了下人说, 
恐其沉溺而不能出,如今之所谓出家儿者、祗知有持钵糊口事耳。然世间惟 
下下人最多,所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若夫上上人,则举世绝少,非直少也, 
盖绝无之矣。如弟者,滔滔皆是人也。彼其绝无者,举世既无之矣,又何说 
焉。 
     年来每深叹憾,光阴去矣,而一官三十余年,未尝分毫为国出力,徒窃 
俸余以自润。既幸双亲归土,弟妹七人婚嫁各毕。各幸而不缺衣食,各生儿 
孙。独余连生四男三女,惟留一女在耳。而年逼耳顺,体素赢弱,以为弟侄 
已满目,可以无歉矣,遂自安慰焉。盖所谓欲之而不能,非能之而自不欲也, 
惟此一件人生大事未能明了,心下时时烦懑;故遂弃官入楚,事善知识,以 
求少得。盖皆陷溺之久,老而始觉,绝未曾自弃于人伦之外者。 
     平生师友散在四方,不下十百,尽是仕宦忠烈丈夫,如兄辈等耳。弟初 
不敢以彼等为徇人,彼等亦不以我为绝世,各务以自得而已矣。故相期甚远, 
而形迹顿遗。愿作圣者师圣,愿为佛者宗佛。不同在家出家,人知与否,随 
其资性,一任进道,故得相与共为学耳。然则所取于渠者,岂取其弃人伦哉, 
取其志道也。中间大略不过曰:“其为人倔强难化如此。始焉不肯低头,而 
终也遂尔禀服师事。”因其难化,故料其必能得道,又因其得道,而复喜其 
不负倔强初志。如此而已。然天下之倔强而不得道者多矣。若其不得道,则 
虽倔强何益,虽出家何用。虽至于断臂燃身,亦祗为丧身失命之夫耳,竟何 
补也!故苟有志于道,则在家可也,孔、孟不在家乎?出家可也,释迦佛不 
出家乎?今之学佛者,非学其弃净饭主之位而苦行于雪山之中也,学其能成 
佛之道而已。今之学孔子者,非学其能在家也,学其能成孔子之道而已。若 
以在家者为是,则今之在家学圣者多矣,而成圣者其谁耶?若以出家为非, 
则今之非释氏者亦不少矣,而终不敢谓其非佛,又何也?然则学佛者,要于 
成佛尔矣。渠既学佛矣,又何说乎? 
     承示云,赵老与胡氏书,极诋渠之非,曰:“云水瓢笠之中,作此乞墦 
登垅之态。”览教至此,不觉泫然!斯言毒害,实刺我心。我与彼得无尽堕 
其中而不自知者乎?当时胡氏必以致仕分高品,轻功名富贵为善学者,故此 
老痛责渠之非以晓之,所谓言不怒,则听者不入是也。今夫人人尽知求富贵 
利达者之为乞墦矣,而孰知云水瓢笠之众,皆乞墦耶!使胡氏思之,得无知 
斯道之大,而不专在于轻功名富贵之间乎?然使赵老而别与溺于富贵功名之 
人言之,则又不如此矣。所谓因病发药,因时治病,不得一概,此道之所以 
为大也。吾谓赵老真圣人也。渠当终身依归,而奈何其遽舍之而远去耶!然 
要之各从所好,不可以我之意而必渠之同此意也。独念乞墦之辱,心实耻之, 
而卒不得免者何居?意者或借闻见以为聪明,或藉耳目以为心腹欤!或凭册 
籍以为断案,或依孔、佛以为泰山欤!有一于此,我乃齐人,又安能笑彼渠 
也。此弟之所痛而苦也。兄其何以教之? 
     承谕欲弟便毁此文,此实无不可,但不必耳。何也?人各有心,不能皆 
合。喜者自喜,不喜者自然不喜;欲览者览,欲毁者毁,各不相碍,此学之 
所以为妙也。若以喜者为是,而必欲兄丈之同喜;又以毁者为是,而复责弟 
之不毁。则是各见其是,各私其学,学斯僻矣。抑岂以此言为有累于赵老乎? 

… 页面 9…

夫赵老何人也,巍巍泰山,学贯千古,乃一和尚能累之,则亦无贵于赵老矣。 
夫惟陈相倍师,而后陈良之学始显,惟西河之人疑子夏于夫子,而后夫子之 
遭益尊。然则赵老固非人之所能累也。若曰吾谓渠,惜其以倍师之故,顿为 
后世咦耳,则渠已绝弃人世,逃儒归佛,陷于大戮而不自爱惜矣,吾又何爱 
惜之有焉?吾以为渠之学若果非,则当以此暴其恶于天下后世,而与天下后 
世共改之;若果是,则当以此显其教于天下后世,而与天下后世共为之。此 
仁人君子之用心,所以为大同也。且观世之人,孰能不避名色而读异端之书 
者乎?堂堂天朝,行颁《四书》、《五经》于天下,欲其幼而学,壮而行, 
以博高爵重禄,显荣家世,不然者,有黜有罚如此其详明也,然犹有束书面 
不肯读者,况佛教乎?佛然且然,况邓和尚之语乎?况居上数句文字乎?吾 
恐虽欲拱手以奉之,彼即置而弃之矣,而何必代之毁与弃也。弟谓兄圣人之 
资也,且又圣人之徒也。弟异端者流也,本无足道者也。自朱夫子以至今日, 
以老、佛为异端,相袭而排摈之者,不知其几百年矣。弟非不知,而敢以直 
犯众怒者,不得已也,老而怕死也。且国家以六经取士,而有《三藏》之收; 
六艺教人,而又有戒坛之设:则亦未尝以出家为禁矣。则如渠者,固国家之 
所不弃,而兄乃以为弃耶? 
     屡承接引之勤,苟非木石,能不动念。然谓弟欲使天下之人皆弃功名妻 
子而后从事于学,果若是,是为大蠹,弟不如是之愚也。然斯言也,吾谓兄 
亦太早计矣,非但未卵而求时夜者也。夫渠生长于内江矣,今观内江之人, 
更有一人效渠之为者乎?吾谓即使朝廷出令,前鼎镬而后白刃,驱而之出家, 
彼宁有守其妻孥以死者耳,必不愿也。而谓一邓和尚能变易天下之人乎?一 
无紧要居士,能以几句闲言语,能使天下人尽弃妻子功名,以从事于佛学乎? 
盖千古绝无之事,千万勿烦杞虑也。吾谓真正能接赵老之脉者,意者或有待 
于兄耳。异日者,必有端的同门,能共推尊老丈,以为师门颜、闵。区区异 
端之徒,自救不暇,安能并驱争先也?则此鄙陋之语,勿毁之亦可。 
     然我又尝推念之矣。夫黄面老瞿昙,少而出家者也,李耳厌薄衰周,亦 
遂西游不返;老而后出家者也,独孔子老在家耳。然终身周流,不暇暖席, 
则在家时亦无几矣,妻既卒矣,独一子耳,更不闻其娶谁女也,更不闻其复 
有几房妾媵也,则于室家之情,亦太微矣。当时列国之主,尽知礼遇夫子, 
然而夫子不仕也,最久者三月而已,不曰“接浙而行”,则自‘明日遂行”, 
则于功名之念,亦太轻矣。居常不知叔梁纥葬处,乃葬其母于五父之衡,然 
后得合葬于防焉,则字扫墓之礼,亦太简矣。岂三圣人于此,顾为轻于功名 
妻子哉?恐亦未免遗弃之病哉!然则渠上人之罪过,亦未能遽定也。 
     然以余断之,上人之罪不在于后日之不归家,而在于其初之轻于出家也。 
何也?一出家即弃父母矣。所贵于有子者,谓其临老得力耳;盖人既老,便 
自有许多疾病。苟有子,则老来得力,病困时得力,卧床难移动时得力;奉 
侍疡药时得力、五内分割;痛苦难忍时得力,临终呜咽、分付决别七声气垂 
绝对得力。若此时不得力,则与宠子等矣,文何在于奔丧守札,以为他人之 
观乎?往往见今世学道垒人,先觉士大夫,或父母八千有余,犹闻拜疾趋, 
全不念风中之烛,灭在俄顷。无他,急功名而忘其亲也。此之不责,而反责 
彼出家儿,是为大惑,足称颠倒见矣。 
     吁吁!二十余年倾盖之友,六七十岁皓皤之夫,万里相逢,聚首他县, 
誓吐肝胆,尽脱皮肤。苟一蔓衷赤不尽,尚有纤芥为名作诳之语,青霄白日, 
照耀我心,便当永堕无间,万劫力驴,与兄骑乘。此今日所以报答百泉上知 

…  0…

己之感也。纵兄有憾,我终不敢有怨。 

…  1…

                                 答耿中丞 

     昨承教言,深中狂愚之病。夫以率性之真,推而扩之,与天下为公,乃 
谓之道。既欲与斯世斯民共由之,则其范围曲成之功大矣。“学其可无术欤”, 
此公至言也,此公所得于孔子而深信之以为家法者也。仆又何言之哉!然此 
乃孔氏之言也,非我也。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 
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 
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非夫,而公谓我愿之欤? 
     且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也。使孔子而教人以学孔子,何以颜渊问仁, 
而曰“为仁由己”而不由人也欤哉!何以曰“古之学者为己”,又曰“君子 
求诸已”也欤哉!惟其由已,故诸子自不必问仁于孔子,惟其为己,故孔子 
自无学术以授门人。是无人无己之学也。无己,故学莫先于克己;无人,故 
教惟在于因人。试举一二言之。如仲弓,居敬行简人也,而问仁焉,夫子直 
指之日敬恕而已。雍也聪明,故悟焉而请事。司马牛遭兄弟之难,常怀忧惧, 
是谨言慎行人也,而问仁焉,夫子亦直指之曰“其盲也”而已。牛也不聪, 
故疑焉而反以为未足。由此观之,孔子亦何尝教人之学孔子也哉!夫孔子未 
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虽公亦必以为真可笑 
矣。 
     夫惟孔子未尝以孔子教人学,故其得志也,必不以身为教于天下。”是 
故圣人在上,万物得所,有由然也。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 
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天下之失所也而优之,而汲汲焉 
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 
所矣。 
     夫天下之民物众矣,若必欲其皆如吾之条理,则天地亦且不能。是故寒 
能折胶,而不能折朝市之人;热能伏金,而不能伏竞奔之子。何也?富贵利 
达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其势然也。是故圣人顺之,顺之则安之矣。是故贪 
财者与之以禄,趋势者与之以爵,强有力者与之以权,能者称事而官,愞者 
夹持而使。有德者隆之虚位,但取具瞻,高才者处以重任,不问出入。各从 
所好,各骋所长,无一人之不中用。何其事之易也?虽欲饰诈以投其好,我 
自无好之可投;虽欲掩丑以著其美,我自无丑之可掩,何其说之难也?是非 
真能明明德于天下,而坐致天下太平者钦!是非真能不见一丝作为之迹,而 
自享心逸日休之效者钦!然则孔氏之学术亦妙矣,则虽谓孔子有学有术以教 
人亦可也。然则无学无术者,其兹孔子之学术钦! 
     公既深信而笃行之,则虽谓公自己之学术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 
故凡公之所为自善,所用自广,所学自当。仆自敬公,不必仆之似公也。公 
自当爱仆,不必公之贤于仆也。则公此行,人人有弹冠之庆矣;否则,同者 
少而异者多,贤者少而愚不肖者多,天下果何时而太平乎哉! 

…  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