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1].6-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名节,而“名节”这个东西,越是在现代社会越要命,拥有者一旦失去了它,那简直就是把自己的面孔弄成了一个麻风病人…… 


F 
   
  2005年香港中文大学曾经邀请到台湾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来给学生搞过一次讲座,我在现场采访。连战先生讲到他的老师很多年前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赞美香港的话,很俏皮,也捎带了一点外面的人对香港酸溜溜的妒嫉:“香港不就是海边的一块石头吗?可几百万人几十年竟把自己经营得那么好?!”我当时听了,嘴里像含了块硬话梅,很长时间都满口滋味—— 
  香港一百年前还是个小渔村,一百年后却壮大成一个可以和世界随时叫板的国际性大都市。2005年,香港创造的产值占据了内地总和的1/13;人均GDP是内地人均的8到1 0倍(香港为25000美元,内地为3000美元)。这些赫然成果如何取得?英国人统治曾经留下的一部分基础?香港天然良港的硬件条件和自由贸易的软件环境?这些都有关,但是把握自己命运的人呢? 
  香港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他们生命中不竭的冲动究竟以什么为核心?很多事情,我从外人的角度去观察已经构成了某种情结,而香港人的情结仿佛和他们的本能有关。 
  那么香港人的“本能”是什么? 
  见缝插针,敢想敢为,拼命进取,有时甚至可以说胆大包天—— 
   
  香港的本能 
   
  2006年1月20日,我为即将开播的CCTV《直通香港》在香港专访了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周梁淑怡,一位风风光光的香港女人。如果论年龄,换到内地,“周太”的岁数我想已届“退休一族”,是时候在家含饴弄孙,无论穿戴。但是香港的“周太”之所以“风光”依旧,就像这里很多的职业妇女,她们浑身上下朝气蓬勃,仿佛永远都不受年龄的羁绊。果然一见面,“周太”留着一头男仔发型,快人快语,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文;一会儿粤语,一会儿又换上了普通话。我问她:“听说你们旅发局推销的产品是整个‘香港’,那么您工作中一向秉承的原则是什么?”“周太”想了一会儿,套了一个成语:无孔不入。 
  “无孔不入”? 
  香港巴掌大的地方,旅游资源天然有限,2005年为了掀起新一波的旅游浪潮,政府已经把世界第五座迪斯尼乐园摆放到了大屿山依山填海辟出来的一片“土地”上,全世界有多少大国?那些大国有多少用不完的土地?而全球迪斯尼“第五”凭什么就让香港人给抢了过来? 
  按照“周太”的担心,香港早有海洋公园,迪斯尼乐园新近落成,2006上半年又开发了第三个“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接下来再上新项目,总不能没完没了地填海吧?那么香港旅游还要想再上新台阶,到哪里去寻找新的地盘? 
  没关系,香港脚下没土,头上有天,旅游业的繁荣还可以向空中发展—— 
  2006年下半年,香港果然又一个旅游的惊人之举9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这个项目叫“昂平360”,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观光缆车(全长5。 7公里),翻山越海,像巨人迈开了脚步,从香港西部的东涌一直架设到了昂平,架设到了大屿山百年古刹“宝莲禅寺”山顶的“如来大佛”脚下。为什么这个新项目取名为“昂平360”?因为游客坐在缆车上可以360度无视线障碍地把香港的大海、山川全方位地看个够,这种“玩儿法”既新颖又刺激,外人还没想到,因此“一招先吃遍天”,香港的旅游又可以热热闹闹地火上它一阵子。 
  8月30日,为了介绍和宣传新项目的特殊与魅力,“昂平360”经营者邀请了众多媒体,请各家记者优先乘坐缆车试玩儿、试胆儿。我是对“昂平360”早就心仪已久,一直都盼着有机会早一点坐上去试试,所以接到传真煞是兴奋,当天一清早就跑到了东涌,第一批登上了站台,加着小心侧身走进了缆车。然而缆车刚刚关上车门,我还没有缓过神儿来,“忽悠”地一下,一个透明的玻璃罐子就带着我和其他两位女记者从起点一座高高的山头滑入了无边的大海上空。当时我们那个紧张、那个心跳,三个都已经是孩子他娘了的中年女人,嘴里叽里呱啦地乱叫着,就像把自己重新缩回了十来岁的小姑娘。 
  “玩儿的就是心跳”,这一“跳”,我想“昂平360”的成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接着,坐在缆车上,我的眼睛前后左右、头上脚下地赶紧忙活,既看碧蓝的大海,又看从海水里一座座像长出来一样的青山。看着看着就发现脚下满视野的海面深一块、浅一块,怎么与往日在陆地上看到的不同?稍稍一抬头,望见头顶有白云,这才明白那是天上遮住了太阳的云彩将自己多变的身影投射到了海面。 
  香港“昂平360”四座缆车站分别架设在四个高矮不同的山头,粗壮的钢缆一弯一弯地搭在每座山峰之间,这样缆车总要一会儿下滑、一会上爬,每次起落都给人美滋滋的感觉,有惊无险、怡然自得。 
  20几分钟后,一个单程不知不觉“悠”完,我们走下缆车,心里早已不再害怕,只是觉得还没有玩儿够,很想重新再来,这样回程就变得驾轻就熟、轻松惬意,手里的照相机也就开始你拍我,我拍你,不知是人忙不过来还是机器忙不过来。之后,我终于腾出精力想了一个问题:“昂平360?”为什么这种新奇的项目又是抢先让香港人给设计了出来?这样的“设计”难道仅仅是为了增添旅游的一个新品种?它的设想本身难道不体现着香港人在寸土寸金的家园,挖空心思地谋求发展、再发展的一种心态和精神? 
   
  香港人真能“整景儿” 
   
  2006年3月,中央电视台香港记者站接到港府总部新闻组的一个通知,希望CCTV能够派出记者10日下午2点在湾仔鹰君中心集合,然后乘坐政府的专车去采访香港“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资助下的两个项目,传真中写的明确,两个项目其一为“城市绿洲”;其二,名字听着更特别——“21世纪可持续发展社区议程——湾仔版”。 
  我看了传真,觉得满有意思——保护环境,探讨所有老城市都会面临的保护与发展的难题,尤其“城市绿洲”,听说绿油油地是出现在香港仔,“香港仔”?那不是香港最早的渔村吗?尽管今天的香港已经成为了国际知名城市,但是若论起源,“根儿”还在那里,我还没有去“寻”过。 
  当天下午,我和满车的香港记者几十人首先被拉到了位于一座居民楼里的“香港仔街坊福利会社会服务中心”,先在会议室里听介绍。介绍人是中心的领导。她的背后有一面幻灯屏幕,屏幕上不断地放映着“城市绿洲”的建设和目前已经取得了的成果。如果单从介绍上看,“城市绿洲”是个很宏伟的计划,“中心领导”在描述它的意义时,一个“意义”竟被她拆成了一个系列,其中: 
  社会意义:“透过发展共同兴趣及互助,‘城市绿洲’将令社区人士关系更加紧密。并提倡身体健康,提升小区形象及环保意识,积聚小区资源及资本,以刺激不同的地区推行类似计划,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殷实而有益的厚礼”; 
  经济意义:“由‘城市绿洲’诞生的‘社区花园’将会成为当地社区中人所共知的地方,并吸引不少区内居民及游人到来欣赏这个闹市中的景点,预计售卖绿色产品将能够部分抵消支出,使计划能坚持发展下去”; 
  环境意义:“通过转换社区荒置或未有指定用途的空地为绿色地带,‘社区花园’将提高社区内绿色地带和城市地带的面积比例,并在社区内培养更强之环保意识……” 
  这些“意义”讲了足足有半个小时,我一边听一边随手翻开“城市绿洲”的一本专门的季刊《绿洲号外》,那上面的“卷首语”看着也非常富有诗意: 
  “您有没有想过生活在一个树影摇曳、花香飘逸的‘城市绿洲’?或闲坐在紫荆树下的座椅上沐浴在暖洋洋的阳光中,和风扑面,一面呷着清茶,一面听着鸟语,你的梦想将可成真……” 
  听了介绍、看了刊物,我相信不仅是我,包括那天会场里的所有记者,大家的胃口都被吊了起来,渐渐地都在会议室里有点坐不住,都想赶快到现场去看看宏伟的“城市绿洲”到底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惊喜。然而“中心领导”热情洋溢的介绍好不容易才结束,记者们好不容易才开始被引领着快步向“绿洲”进发,但是我们穿过了一座高楼又是一座,“城市绿洲”在哪儿呢?我开始觉得事情有些不妙,一遍遍地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就一遍遍地告诉我“快到了”,“快到了”,接着又走出了一个天井,依着户外石阶往下行,她终于用手一指说:“看,就在前边,您左手那个平台,三角形的平台”—— 
   “三角形的平台”?那不就是挤在两栋楼之间窄窄的一条三角地吗?这就是“城市绿洲”?我的眼睛渴望了半天看到的场面究竟是什么? 
  停下刚才还急火火的脚步,我眼前200米的前方倒是出现了一片大海,“城市绿洲”所在的居民小区原来是建造在海边的一片山坡之上,高楼一栋挨着一栋,肩并肩脚靠脚地扎成一团,彼此之间本身就没有成规模的空地,一块难得的三角形平台,是防空洞的顶盖儿,人们就在它身上建造起“城市绿洲”?香港人,怎……怎么说呢,也太能整景儿了! 
  “人烟稠密及高耸大厦林立的社区,种植不同品种的植物的绿色花园、草花天堂”,这不是《绿洲号外》上曾经的描述吗? 
  不错。香港仔的“城市绿洲”的确是出现在“人烟稠密及高耸大厦林立的社区”,但是“洲”呢?我眼前的“三角地”大小看上去也就不过七、八十平方米,入口的地方竖了一个木栅栏门,进了门,里面倒真的也是种植了很多“不同品种的植物”,只是这些植物每个品种差不多只有一棵,花花绿绿地被人们侍弄得很水灵、很健康。 
  我说不上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走进了栅栏门,问和我一起来的摄像师:“你看见了吗?就这么小的一块地方,咱在这里能拍到什么?这条新闻咱回去可怎么发?”摄像也是一脸的苦笑,但是很快就摇摇头:“嗨,香港的情况您还不知道?还不就是这个样子?我能拍到什么就拍什么,您呢,回去该怎么发稿就怎么发”。 
  在“城市绿洲”,尽管我尽量安慰自己:这块三角地也许只是全部绿洲的一部分,散在其他地方的菱形、梯形、半圆形、不规则形的绿地可能还有(的确还有),但是站在“这一块”被分割了的“绿洲”,旁边我还是“闲”得难受。当地记者在那里一个劲地向中心领导提问:“听说这块地的下面是个防空洞,是吗?”“这片绿洲究竟有多少面积?”“都是什么人参与了绿洲的建设?”一切都很像那么回事。我就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个小本子开始一一地记录下“绿洲”里的花草名称,什么勒杜鹃、洋紫苏、怕羞草、风车草、虾蟆草,蝴蝶兰、蟹爪兰、嘉多利亚兰、金边桂花、四季菊、富贵竹,此外还有桂花、葡萄、芒果、木瓜和发财树…… 
  香港仔的“城市绿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