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孤儿寡母 --第2部-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登上火车的瞬间信誓旦旦地对她说:〃我会等你的,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她拼命地点着头,眼里荡漾着幸福的泪花。那时的她对未来充满憧憬,她坚信只要自己考上大学就一定能幸福地和他在一起。 
  然而,当她在极度疲惫中再度补习一年,却等来一个让她心碎的结局。她考上了那个男儿所在的大学,却在录取通知书到来之前先收到了他的绝情信。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笔迹却千真万确,让她无比熟悉。她无法理解三年的感情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时间居然会如此迅速的改变一个人的情感。他们一起走过了最为苦难的日子,却在黎明即将到来之前分手了,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结局更让人痛苦的呢?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三天三夜水米未进。当哥哥在情急之下踢开房门,只见一向乐观豁达的妹妹目光凝滞,泪流满面。谁也想不到,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她竟然患上了神经性疾病。 
  她没有去上学,对一个痴情的女人来讲,爱情远比前途更重要。她在家中呆了三年,父亲为她精心调理,然而心理上的疾病很难得以根治,但她总算有勇气去重新面对生活了。俗话说久病成医,更何况她还有一个老中医的爸爸,最后,她也迈入这个行当,背起了药箱。 
  她进了首钢的一家企业,也就是爸爸所在的那家建筑安装公司。但直到他们被同时调到唐山上班,两人依旧素昧平生。正如阿姨对弟弟所说,她和爸爸的相识很平淡,谁也没有想到如此平淡的相识在日后的接触中竟然撞击出爱情的火花。 
  那个时候,阿姨已经三十四岁了。她没有一个固定的家,在一个男性占绝大多数的工地里,她难免会成为他人议论的焦点。有意无意中,那些男人总会在生活上给她带来诸多的不便。她也想过结婚,但初恋的失败使她在很长时间里对情感充满了恐惧。她不知道该相信谁,而且一个三十多岁的单身女人在当时显得还很另类。是爸爸的出现使她生活重现亮色。眼前这个男人身材魁梧,举止得当,在尊重阿姨的同时也赢得了阿姨对他的信赖。在和爸爸短暂的接触中,阿姨莫名其妙地被这个已婚男人吸引了。她觉得这个成熟稳重、勤奋上进的男人对她充满了吸引力,甚至他只需对自己微微一笑都让她心动不已。 
  八十年代末,是一个崇尚个人自由的年代,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现在都八十年代了〃。女人可以染头发,小伙儿可以留辫子,街头的小青年一个个打扮的流里流气,戴墨镜,穿喇叭筒,甚至连脚上趿拉的鞋子都不让它们一个颜色,似乎以前所有不能被人们理解与接受的事物现在都变的稀松平常了。在那样一个氛围的感染下,人们普遍漠视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而是片面地强调要将自己从生活的负荷中解放出来。 
  阿姨虽然已经三十多岁,但还是像一个十八岁的姑娘那样敢恨敢爱。她认准自己喜欢的人便开始了疯狂的追求,她是一个聪明的人,而聪明的人总是能杀人于无形。她从未对爸爸表白过什么,但她总是能让爸爸见到她闪光的一面。在爸爸自学的过程中,她同爸爸一起看书,经常在深夜找爸爸探讨问题,两人偶尔也会因为彼此理解的不同而展开激烈的争论。由专业知识到人生哲理,慢慢的,两个人无话不谈。 
  文化真的很可怕,爸爸渐渐喜欢上和阿姨在一起,因为他觉得只有她才能真正听懂他内心的声音。似乎阿姨并没有刻意的去追求,爸爸便成了感情上的俘虏。他在那次致命的冲动过后,陷入了深深的矛盾汇中。一个是和他十几年相濡与沫的结发之妻,另一个则是能在更深层次和他交流的志同道合的追求者。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总之是自己铸下大错。他明白,只要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就注定要承担双重的责任。最后,他做出了痛苦的选择,虽然他离开了妈妈,但只要他活一天,他就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曾无比打动他的女人。没有谁能分担他的痛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真正的冷血,那么就绝对不要在感情上做任何出格的事,否则最后受折磨的只能是你自己。爸爸离婚后一直精神恍惚,他永远也摆脱不掉自己给自己套上的道德枷锁,直到他在工地出事,当电流穿过他身体的瞬间,他所有的愧疚和自责都随着他的生命在刹那间烟消云散了。 
  爸爸的去世对阿姨打击之大无以言表,那是她第一次婚姻,但只持续了不到一年。同爸爸结婚之后,她那颗原本消沉的心重新振奋起来,她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她生性喜欢冒险,在她的怂恿下,爸爸辞掉了本职工作,他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打算在唐山处理完手上的事务就去秦皇岛,在那里他们已经承包下了一个工程,他们暗自算过,这一笔生意下来,他们至少能净赚三十万。在爸爸月工资只有三百块钱的时候,三十万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爸爸当时已经拿下了工程师资格证书,他们甚至不需亲自劳动,只要把那个证书借给别人就能按月收钱。 
  所有的设想都伴随着爸爸的去世而破灭了。阿姨在家人的照顾下,处理完爸爸的后事,她的眼睛已经肿成一条线,大脑里更是一片空白。爸爸已不是他们公司的职工,他是在辞职申请被批准后的第三天出事的。公司只是象征性地给了八千块钱,作为死亡补偿金,至于补偿哪些内容则没有任何说明。姑姑把这笔钱收起来,存到银行里,她不想再见到这笔钱,这是爸爸卖命的钱啊。 
  当妈妈找到她,要接我回家时,阿姨曾把那个存折拿出来要交给妈妈,当妈妈听说了这钱的来历,泪如泉涌,无论阿姨怎么往她口袋里塞,妈妈都想尽一切办法将它推开。阿姨掉着眼泪说:〃大姐,我对不起你,可是你带着两个孩子会比我更需要钱啊。〃妈妈看着那个存折,似乎又见到了爸爸那高大挺拔的身影,她的眼泪源源不断地往下淌,她抽泣着,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断断续续地,阿姨逐渐听懂妈妈的意思:这钱应该是你的,我不能拿,我有能力养活我的两个孩子,你也不要太难过,要注意自己的身体。阿姨盯着眼前这位弱不禁风的妇女,特别是当妈妈不停地抹着眼睛里的泪水,她能感觉到妈妈对爸爸发自肺腑的真情。她说不出话来,任凭妈妈将我领走,也就是在那一刻,她的心里产生了深深的自责。 
  她由衷地感觉到就是她破坏了一个完整的家庭,虽然她得到了爸爸,但她无法完整地得到爸爸的心!爸爸从遥远的东北来找妈妈,妈妈在爸爸可能终生残废的情况下一如既往地照顾着爸爸。两个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一起,而且他们已经一起走过了最为艰辛的岁月,如今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靠近了幸福的边缘。或许,他们本来就是幸福的,他们只是在追求着更大的幸福,他们盖起了自己的小窝,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想一想将来,幸福的生活是多么值得期待啊。然后就是她的出现,使一个原本无限温馨的家庭破碎了。在这当中,自然有父亲的原因,但阿姨的强行介入却是直接的导火索啊!无论如何,她所扮演的都是一个并不光彩的角色。阿姨站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宿命论。生活有的时候是多么的相似啊,曾与她患难与共的男友被别人抢走,如今她又夺走了与另外一个女人患难与共的丈夫。她饱尝了受害者的伤痛,却并没有体味到胜利者的幸福。故人西去,留给她的只是排遣不尽的忧伤。 
  这么多年,她是怎么过来的只有她自己知道。当初,爸爸去世后,他们与秦皇岛某公司的建筑工程合同陷入了僵局。谁也想不到,阿姨,一个弱女子,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她咬牙卖掉房子,拿着爸爸的建筑师资格证书,带着爸爸的那群徒弟,几年下来竟然也把工程做了下来。再后来,阿姨也拿到了自己的资格证书,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手下有几百工人。慢慢地,她又组织了车队,购置了挖掘机,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财富像滚雪球一样积累起来。 
  她赶上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年代初那段创业的黄金时段,从国有企业中走出去,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空。也许,在别人眼里,她是众人羡慕的对像,但她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只有她自己最清楚。金钱与财富永远都无法填充一个人空虚的心灵,整日在纸醉金迷中与人逢场作戏更使她体会到人性的虚伪与冷漠。她注定就是一个孤独的人,在情感的世界中,她早已心灰意冷。现在慰藉她心灵的只是三哥的两个孩子。三哥当初上山下乡的时候去了农村,后来在一个小山沟里安家落户。那里贫穷而偏僻,两个孩子又不爱学习,后来干脆都送到她的公司里。她也乐得接受,她本来就没有一个家,而总是随着自己的建筑公司四处飘荡,有两个孩子在身边反而增加了诸多乐趣。 
  生活是什么?阿姨自己也并不清楚,她也不想过多地考虑这些虚无的东西,她只是想多赚钱,此时,似乎赚钱成了她唯一的目的。也许她偶尔想到过林海,但她一定不曾想过会见到林江,这个孩子和他爸爸长的太像了,简直是一模一样。他的出现勾起了她脑海中尘封已久的记忆,只要看看这个孩子落魄的样子就知道他们孤儿寡母生活的有多么艰辛。阿姨希望自己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但她又不知道自己该以何种角色介入他们的生活。当她问弟弟是否恨那个女人时,她对弟弟即将给出的答案心知肚明,但当弟弟真正说出来时,她还是被深深地触动了 

   
  孤兒寡母(18)  
  29 
  在后来的日子里,弟弟体味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他每天只是坐在房间里数汽车,但月底时阿姨竟然塞给他一千块钱。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觉得这钱就像大风刮来的那么容易。叶子和小虎的工资与自己一样,而那两个孩子对此早就习以为常了。小虎拿到钱,叫弟弟去镇上的小饭馆吃饭。弟弟疑惑不解,问道:〃为什么要出去吃?〃小虎说:〃食堂的饭我都吃腻了。〃弟弟听了,觉得匪夷所思,在他印象中,食堂的伙食简直棒极了,这一个月来,他的身体已经微微发福。他没有和小虎出去,他知道自己家境贫寒,要懂得默守清贫。而现在的日子已经让他非常非常满足了。 
  从第二个月起,他经常在下班后磨着叶子教他开车,而叶子也好为人师,把她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弟弟。那段日子,弟弟像着了魔一样,只要上了车,整个人便兴奋起来。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多久,他就已经能独自开车上路了。阿姨知道此事后并未责怪叶子,她更乐于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只是嘱咐弟弟道:〃没证的时候开车要小心,等你拿到驾驶证,也去车队开车吧。〃弟弟看着阿姨,感激地点着头,那时的他对未来充满了希冀与憧憬。他在工作上恪尽职守,渐渐赢得了阿姨的信赖。他先被调去过磅,后来又负责建筑队的食品采购,手中掌握着一定的财权,成了阿姨的心腹。弟弟在钱上总是很小心,从未出过一点差错。他每天在附近的市场转悠,后来才明白,原来自己根本不在山西,而是在河南的一个小乡镇。当他问阿姨铸造厂的老板为什么要说这里是山西时,阿姨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