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老子臆解-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通行本此作养身章第二。 
  甲本第一句无“之”字,作“美为美”。乙本有。 
  “皆知善”句,据文子微明篇,淮南子道应篇所引,皆作“皆知善之为善”。多三字。甲、乙两本皆无之。 
  “ 高、下之相盈也”,通行本作“……相倾”。“盈,非也”。见广雅释诂。 
  “恒也”。二字为句,通行本无。此帛书佳处。 
  “万物作而弗始也”。古本作“……不为始”。此下之“而不有”、“而不恃”,“而弗居”,皆动词。故此“始”字亦当是动词,义为“作始”或“为始”。然勘通行本(所据即河上公、王弼诸本),此句作“万物作焉而不辞”。“辞”之言,“治”也。古代听狱之成辞曰“治”。窃疑此原作“治”。亦动词。“始”乃借字。棗通行本此下有“生而不有”一句。甲、乙两本皆无,兹芟。   
  臆解: 
  美、恶相对为言,今言美、丑。必一切皆不美,然后见美之为美。一切皆不善,然后知善之为善。就有、无,难、易,高、下……等而言,皆为相对。此乃常情,故曰“恒也”。 
  “无为”者,非谓无所作为也。倘人皆无所作为,则人事皆息,而文明亦于是乎止,此即西哲康德所谓不善,不可普遍化者也。老氏之所谓“无为”,兹出其三语曰:弗治,任人民自然而治;弗恃,即无所负,无所赖;弗居,于事不居其功。由是则弗去,即不违,亦不离也。 
  “不言之教”,此日常所见者也。扬眉瞬目,举手投足,皆可示意,不待语言。为教,则非言教而为身教。此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                    
道经三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也。 
  在通行本此作安民章第三。 
  “不见可欲”,“见”同“现”,显也,示也。“使民不乱”,各本多作“使民心不乱”,或作“使心不乱”。甲、乙两本皆无“心”字,较胜。 
  “使夫……”句,通行本作“使夫知(智)者弗敢为也”。加一“者”字,义遂迥别。“不敢”与“弗为”平行语。 
  末句古本作“为无为,则无不为矣”。此据乙本,较胜。   
  臆解: 
  “上”者,尊尚之谓。封建之制,位之崇者莫若国君,而传位者长子。自禹传启以后,立皆以长不以贤。殷虽兄终弟及,亦以长幼为序。若储位不定,求贤者而立之,则争端皆起,此史不绝书者也。盖贤与不贤,标准难定。人或贤于此而不贤于彼,或贤于始而不贤于终。甚或至不肖者沽名钓誉而伪为贤善,用之亦往往乱天下。王莽之流,史亦书不胜书。倘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岂不可期郅治?然此理想而已,自古未尝见于实事,东西方皆然。求贤能不可尽得,在位不尽皆贤能,不得已稽事功而任法,而督责之术起矣。老氏于此迳曰“不上贤”,此老子与韩非之所可以同传也。 
  “不贵难得之货”,此亦为国君言之。象箸玉杯,寿山艮岳,皆亡国之君之所贵也。国亡,民尽其所有而盗之矣。 
  “虚心”四句,四其字皆指人民。“恒使民无知无欲也”,非谓使其蠢如鹿豕,人肉视息者也。谓无知于其所不当知,无欲于其所不当欲。虚心谓谦柔,则不争。实腹谓温饱,则不盗。志弱谓无所妄冀,骨强谓气力沈雄。要之使人不为乱事。心既不敢,力亦不为。                    
道经四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通行本此作无源章第四。 
  第一句古本作“道盅而用之又不满”。则意谓斟酌用之。 
  “有弗盈也”,真本作“或似不盈”。“有”同“又”。 
  “兮”字,甲、乙两本皆作“呵”,字象气之上出而分也,读当如“呵”。 
  “吾不知”三字下有“其”字,甲本此处破缺。乙本有,真本有。通行本无之,且句末无“也”字。   
  臆解: 
  此章题曰“无源章”,殊为不谛。 
  “冲”训“虚”,与“盈”相对。“盈”训“满”,满则有限也。“用之又弗盈”,谓道虚,然用之无尽也。在于人事,其能挫人之锐气,解人之纠纷,和众之光明,同众之尘垢者,必有道者,盖以冲虚处之者也。 
  “不知其谁之子”,即无以名之者。“象”,似也。言“宗”言“先”,皆谓古始。古始而有,不能谓之“无源”,大致误解老氏“有生于无”者乃标此题。“渊兮”、“湛兮”,皆况道之言。                    
道经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通行本此作虚用章第五。 
  “多闻数穷”,通行本作“言多数穷”,或“多言数穷”,兹据甲、乙两本。 
  “不若守于中”,通行本作“不如守中”。   
  臆解: 
  此数句简寥,而涉及时间、空间,及知识。 
  刍,乾草。刍狗,以乾草束成狗形,傅以泥,加以粉饰,即刍灵也。后世庙堂中塑像,多如此为之。盖先秦民间,有此风俗。用之于祈禳,祀毕则弃之。庄子中说之甚明。谓万物当其时,得其用,则贵;时已过,用已毕,则弃之矣。 
  儒家尚仁,天地间以人为主。老氏贵自然。春生不为仁,秋杀不为不仁。率以自然为主。此其分辨处。自然非可以人道囿者。 
  橐龠,鼓风之器。以譬空间之虚。虚空则无屈曲可言。——“动而愈出”,无动必无所成。表天地间“生生之厚”。以人事言,则劳动所以生产。 
  万事万物,无限者也。闻之多而数之穷,人寿有限,所谓“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中”,中也。如射之中的。不若知其所止,守其知之中者。即庄子所谓“适得,则几矣”。——“得”与“中”古音同,义同。(此说出章枚叔)——此属知识论。                    
道经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兮若存,用之不勤。 
  通行本此作成象章第六。 
  “勤”,甲、乙两本皆作“堇”,劳也。左僖廾八传“令尹其不勤民”,注:“尽心尽力,无所爱惜为勤”。   
  臆解: 
  老子书中,有引用他书者,如此章乃出自黄帝书,如《列子天瑞篇》所云。——《列子》为伪书,(参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自来疑张湛缀古书为之。但此说其出黄帝书者,庸或不伪。即黄帝书亦必周、秦间依托为之,黄帝时必无其书也。——盖就涵义观之,乃涉及创化论者,穿插于此。 
  疑此乃周、秦间方士之说,大易说阴、阳两仪。此“玄牝”或谓“阴”,谓之曰“谷神”。推至远古,则生殖崇拜也。然宇宙间实有“力”在。分说之为阴、阳、刚、柔皆可。疑此乃就养神、制气,辟谷、导引诸术为言。力内而气外,“绵绵兮”二句,与调气之事合。                    
道经七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欤?故能成其私。 
  通行本此作韬光章第七。 
  “退”,通行本作“后”。甲本作“芮”。兹据乙本。“芮”是“内”之借字,与“外”对言。然以“退”与“先”对言,较合。   
  臆解: 
  “天长地久”,今当谓之“长存”,不当谓之“长生”。以无生者况有生者,似觉不类。然此章主旨,谓圣人之外身而已。近世科学进步,养生家无所不至,其实徒养其身,适足以 戕贼之者,众矣。参苓日进,针药时施,采集穷于山海,残害及于猿鹿。葆健康而增衰弱,求长寿而促修龄,不可谓非现代文明之大病。若是者,外之者愈已。 
  其用世,同此义也。在己为私,背私为公。私其身,私其有,终亦不保。自来成大事者,皆无私。如诸葛公之成都八百株桑树,乃可谓“能成其私”。                    
道经八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通行本此作易性章第八。 
  “水善利……”句,通行本下接“夫唯不争……”二句。真本、古本同。兹据甲、乙两本,“夫唯不争……”两句,置“动善时”句下。 
  甲本作“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争)”。乙本同,作“……有争”。帛书编者疑“有”当作“不”。然“有”同“又”,疑当是“又静”。 
  “予善天”,通行本作“与善仁”。——“予”同“与”。甲本作“予善信”,脱三字。按“天”古读铁因切,兴也。左宣十二传“孤不天”,独今言“不兴”。作“予善天”者是。“信”读如“伸”,与“天”为韵。“治”平声,与“能”“时”为韵。(“能”,许书,从肉,以声。段注:古音在一部,由之而入于咳则为奴来切。由一部而入于六部,则为奴登切。其义则一也。陆士衡挽歌一,叶“时”、“思”、“能”、“离”。)   
  臆解: 
  论于理实,水,激之使高可在山,导之使下可归壑,原无所谓争与不争。其性本静,其动由于外力。此亦可喻“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见礼记)——故于此句,竟可读曰:“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又静。” 
  在水为静,喻在人为不争。众人之所恶,非众人之所争也。以水之善利万物,喻人事之“善时”、“善能”等;由是近于道而无尤。                    
道经九 
  ■(左“扌”右“直”)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通行本此作运夷章第九。 
  “■(左“扌”右“直”)”,通行本作“持”,帛书编者以谓“殖”借,是也。“揣”、乙本作“■(左“扌”右“短”)”,古本作“■”。由“■(左“扌”右“短”)”可知“■(“端”之右)”声之“揣”、“ ■”,古读如“端”。“抟”之借字。 
  “棁”,土活切,解也。通“锐”、“脱”。此句义是“抟而脱之”,夺也。“兑”字破缺为“允”,注家遂纷纭其说。此从古本。“室”、“守”双声,“骄”、“咎”叠韵。 
  末句古本作“成名功遂身退”,兹从甲、乙两本。   
  臆解: 
  货殖之事,自生民以来有之矣。晚周,我国经济已甚发展。而自来失政治之柄者,多往 操经济之权。商人是也。或富或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