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清-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走到皇太极遗体前,一把握住了皇太极的手。

“八哥,十四弟来看你了。”

小时候,其实八哥对自己和多铎也是很好的,如果不是八哥他们一起逼死了自己和多铎的母妃,怕是这十几年来兄弟几个也不会表面亲热其实内心已经形同仇敌了吧。

“八哥,有什么遗言交代的么?”多尔衮冷着脸向身旁的正黄旗诸固山额真发问。

包括鳌拜在内的十余名正黄旗上层将领对视一眼,随后仿佛一起下定了决心,一齐向多尔衮下跪行礼,诚声道:“大汗遗命,汗位由十四爷您继承!”

多尔衮的手抖了一下,重新转过头看着皇太极的脸,随后他站起身来。

“大汗身死之事你们封锁得很好,继续封锁下去,直到咱们打完这一仗!”

“喳!”

翌日,一封命令传递到刚刚摆脱耿仲明纠缠,正在来旅顺途中的莽古尔泰,以皇太极的名义命令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向朝鲜边境开去,与之通行的还有从旅顺城开出来的正黄旗大军,共计约一万多人马。

见旅顺城内的八旗军出动,聚集在一起的尚可喜、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四将共计一万两千大军展开了向旅顺城的进攻,誓要拖住八旗军的步伐。

在旅顺城,护龙军东江镇和守城的八旗兵打起来攻坚战,正在酣战时,多尔衮领正白旗和新建镶红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白旗五旗大军忽然杀出,其中还有三十门大炮轰鸣,一下子杀得护龙军东江镇军一个措手不及,尚可喜诸将拼命收拢防线,但是在悍不畏死的八旗兵冲击下,护龙军的防线还是被击溃了。

护龙军迎来了首次败绩,这一战中,东江镇诸路兵马损失惨重,尚可喜准备自杀向龙辰谢罪,幸好被孔有德阻拦住。

而在另一面,正黄旗和正蓝旗在鳌拜和莽古尔泰的率领下和护龙军冉义部与祖大寿部交战数次,双方势均力敌,未分出胜负,但是由于护龙军东江镇诸路军被多尔衮打败,已经失去了牵制旅顺的作用。而在旅顺还有上万八旗军,若是投入朝鲜边境,怕是冉义和祖大寿也无法挡住,战火必将燃烧到朝鲜内去。

形势不堪,非常不堪,龙辰的七千最为精锐的直属军在山海关,朴氏军如今还有七八千人马也在山海关,祖宽的四千关宁铁骑也在山海关,赵一名和大仁部约五千人马也在山海关。

难道真的要向大帅告急,请求回师救援?

就在此时,女真方面派出了信使,女真向护龙军求和!

奴才是指待奉主子之奴仆(满语称包衣阿哈),现代一般用于讽刺,含负面意义。明、清时期太监面对皇帝亦会自称奴才,而清朝的满族大臣面对皇帝也会自称奴才(表示亲近),汉人却不自称奴才(清朝也禁止汉人对皇帝自称奴才,认为汉人奴才不如,只准称臣)。在清代成为皇帝奴才是特权。因为乾隆时有汉臣邀宠自称奴才,因此发圣谕满汉今后上奏折一律称臣。宁可满人降格称臣,也不能让汉人做奴才。

“奴才”一词,虽含鄙意,却在清朝典章制度上有着一个特殊的位置。清朝规定,给皇帝上奏章,如果是满臣,便要自称“奴才”;如果是汉臣,则要自称“臣”。汉臣如果自称为“奴才”就算是“冒称”。

“奴才”与“臣”这两个称谓,谁尊谁卑,以今人的眼光,无疑是“奴才”低于“臣”。但这种判断,与清朝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奴才”一称,从表面看,似不如“臣”字体面、尊严,实则“奴才”要比“臣”金贵得多。“奴才”,实际是一种满洲人主奴之间的“自家称呼”,非“自家人”的汉人是没有资格这样称呼的。

汉臣称“臣”,并不是皇帝为了照顾汉臣的面子,“特地优待,锡以佳名”,而是为了与“奴才”一称相区别,以显示汉臣的地位低于满臣俗谚云:“打是疼,骂是爱”,清朝皇帝让满臣自称“奴才”,实际是骂中之“爱”;反之,不让汉人称“奴才”,则是因为缺少这份“爱”。

呵呵,今天在一个贴吧,小龙说了句:清代汉人不叫奴才,奴才是满人自己叫的。然后被一群“小学生”围攻,被扣了个满遗的大帽子。汉人在清朝不是奴才,这是事实,因为在那时期满人眼中,咱们汉人连奴才的地位都不如。

第三十章   起兵以教天子如何为君(第一更)

护龙军辽东战事前期,由于有着牛二麾下哨骑近乎完美的封锁,让大明关外三城基本丧失了对外的联系,方便护龙军对其进行逐一攻克。然而这世上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墙,或者说,是护龙军在攻克山海关后,故意将大明关外三城陷落的消息传了出去,等于将这个已经透了风的墙又拿一把大斧头砸得破得更大,也让这股风吹得更加猛烈。

从山海关逃出来的杂七杂八的人群止不住脚地向关内逃亡,他们将山海关陷落的消息传了出去,而且他们传过去的不仅仅是这些,还传递着恐慌的情绪。不要小看这种传言的可怕,经过无数张人嘴“传递”后,绝对能把护龙军传得神乎其神,能够最大的发挥这种心理攻势的作用。

惊天动地的火炮声,龙帅手下那批如狼似虎的朝鲜蛮子,原本大明基石的辽东军的不堪一击,随着这支逃难人群的不断深入内地,这种恐慌思潮也被带动起来,本来这几年只是听说过而已的护龙军,在如今大明边关附近百姓眼中立刻就成了比女真鞑子还要强大的存在。

毕竟,前几年女真鞑子闹得再厉害,他们也没本事咬下山海关不是?

同时,护龙军哨骑更是明目张胆地向边关附近的各州县堡寨都发放了起兵文书,其言简练,差不多是历代起兵“作乱”中最言简意赅却又名目张胆的了。

“天子无道,苟合女真,残杀忠良,今起兵以教天子何为人君之道。”

据说,很多州县的官员看了这封文书后,直接吓得双腿发软瘫倒在地。这护龙军,这龙辰是直接打出了教天子如何当皇帝的旗号啊!历代起兵作乱里面,农民军是泥腿子,他们不讲究这个,但凡是朝廷系的力量或者说是已经自成格局的藩镇力量要造反前,总归会来个意思大体过得去文告,图个师出有名呗。

就像燕王朱棣当初打得也是“靖难”,“清君侧”的名义,意思就是我就是来帮你把身边的佞臣全都清理掉,让你好好做皇帝。当然,朱棣的心思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故而建文帝直接开溜了,他可不相信自己叔叔打到京城后这皇位还会是自己的,甚至连自己的小命可能都不会是自己的。

而像护龙军这般行事却实在是破天荒的一次狂傲,他龙辰这是打算以帝师自居么,这让当今圣上情何以堪?

……

朱由检这阵子心情格外得好,因为大明对农民军的绞杀告一段落,虽说没能将这股农民军斩草除根,让他们逃出去不少,但农民军也是元气大伤,暂时是不会再有能力闹腾什么事儿了。

而且在辽东,自己也和女真人达成了停战,皇太极还向自己称臣,接受了册封,对外对内的事情都平息下来,让自登基以来就被一系列事情搞得焦头烂额的朱由检大是快意。

“今日去皇后那里用午膳,把慈烺也叫过来。”朱由检批阅完奏折,向身旁的王承恩吩咐道。

“老奴这就去准备,皇上你现在就可以移驾了。”王承恩见朱由检今日心情很好,自己心里也不禁高兴起来,明朝虽然盛产专权的大太监,但不得不说这些太监和皇帝的关系那是极好的。像王承恩这种就是,在历史上他能陪朱由检一起殉国,可见其对朱由检的忠心耿耿。

其实,朱由检和周皇后的关系并不是非常融洽,尤其是对皇帝来言,他最喜欢的往往不会是自己的正牌皇后。

朱由检其实比较宠爱田贵妃,然而田贵妃恃宠骄横,常常故意和周皇后争风吃醋。明朝皇帝的皇后有个传统,那就是从平民家中挑选,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外戚做大。然而,这也导致了明朝皇后普遍不给力的情况,纵观明朝,能够有些魄力或者有些作为的皇后,有是有,但少得可怜,对比一下宋朝皇后,就差得十万八千里了,当然,事情都是有双面性的,你总不能强求一个平民家庭出身的皇后能够多么会玩政治。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明朝宫斗剧比不上清朝宫斗剧的缘故吧,清朝皇帝的妃子们基本都是有家世出身的,从小耳濡目染下来,等进了皇宫勾心斗角起来那真的是别开生面,阴得狠得背地里使劲儿折腾,但明面上依旧做得滴水不漏,这种题材拍成电视剧真的很有看头。而明朝的宫斗呢,由于“选手”们出身不好,导致争宠的素质和手腕上明显差清朝同行们不止一筹,如果仔细将明史读一遍,你会发现明朝的宫斗真的很傻很二·逼,这种题材却确实难以搬到荧幕上去吧…………………………小龙喧)

周皇后自然会反击,她开始有意冷落田贵妃,有一年正月初一,田贵妃依例要到周向皇后拜年,由于天气寒冷,乘车直到皇宫才下车来,周皇后很不高兴,让她等了好久才受拜,二人见面也没有说什么话,田贵妃自讨没趣,匆匆回去,继而袁贵妃来拜年,周皇后对她十分热情,有说有笑,在后宫座谈了近一个时辰,这一冷一热,反映了周皇后的厚此薄彼,田贵妃受此冷遇,含恨在心,便向思宗泣诉,这样也就影响了思宗与周皇后之间的关系。毕竟你是皇后,那种气度还是得有的吧,这般明面上削了田贵妃的面子,其实也是在削自己的面子。而且还会让本就不喜欢自己的皇帝更加讨厌自己。

有一次,朱由检在交泰殿与皇后相会,不知因争论什么问题,竟大动肝火,思宗用力把周皇后推倒于地,周后愤而绝食,后来思宗也周后太粗暴了,令太监赐给周后一件贵重的貂裘,且问起因,周后争回了面子,帝;后始和好如初。这件事是史料记载的,你又可以再次发现周皇后真的水平不怎么样,居然跟自己的男人玩起了绝食,恐怕拿这种事儿要挟就算是寻常男人也受不了何况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朱由检最后向周后妥协其实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罢了,毕竟周后顶着一个国母的名头。

但朱由检对自己的太子朱慈琅还是很喜欢的,算是爱屋及乌吧,周后的地位应该是不可动摇的了,除非是明朝灭亡。

早就接到传信的周后替朱由检准备好了午膳,在吃穿住行方面,朱由检确实是明朝皇帝中最苛刻自己的了,一场帝王家的小家宴,也就五菜一汤,就连旁边吃饭时奏乐的项目也被朱由检给取消了。

“陛下来了。”周后向朱由检请安。

“儿臣给父皇请安。”朱慈琅也向朱由检行礼。

今年朱慈琅也已经八岁了,这几年朱由检一直忙着女真鞑子和农民乱军的事儿,一直没怎么抽出时间来教育自己的太子,因为从两岁到八岁这六年时间里,朱慈烺一直住在钟粹宫里。

如今朱由检烦心事儿暂时解决了,就准备好好提点提点自己的孩子,用膳时朱由检问了朱慈琅好几个学业上的问题,朱慈琅回答得都很好,周后在饭桌边也是幸福地笑着,天家日子虽说刻意过得清淡些,但也算是有些人情味儿。

朱由检对朱慈琅的表现很满意,当即下令给朱慈琅增加了东宫用度,朱慈琅也立即起身谢恩。

正当这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时候,掌握司礼监的曹正淳连跑带爬得“闯”了进来,禀报道:

“陛下,山海关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