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孙策-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略微古板的程昱急忙避开曹操的敬礼,与荀彧几人都向着曹操这个知错就改的英明主公,反而行下礼去。

对于曹军对孙策前来支持的反应,郭嘉却对自己的推测有着绝对的信心。这才会在出征之前的商议中,全力支持孙策出动徐州的决定。

并且要求亲自随军前来,正好促成了双方正式的结盟商议,让孙策避免了亲自上场谈判。

不过尽管相信自己与郭嘉的谈判,孙策还是做了足够的防范。若是曹操有所异动。早就潜伏在曹营的金壬,自然会第一时间知道消息。

有了充分准备的江南军两千铁骑,那强大的机动战斗力。可不是曹操说吃就能吃得下的。

离开曹营之后,孙策带着众将一路视察,一路练兵。自己却是一路游玩般的回到扬州地界,并且特地让张飞带着吕布授首的消息。去看望了正在田间督农的大哥。

此时与刘备相聚数日的关羽却早已回了舒县,他还有操练前新兵的重任。而且身上的生肌调养的药也要更换。却是错过了三兄弟的到舒县后的再次聚会。

当孙策众人安全回到舒县时,已经是离开徐州曹营两月之后。

这一路上,众人看到的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论是船场还是田间、地头。每个人都在充实的忙碌中。积极的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孙策进入舒县地界,却在出城迎接的人群中,意外的发现了两个离开已久的人。

正是奉命出海,开拓海疆的孙权与甘宁两人。孙策大喜,跃下黑龙马几步上前,将两个拥入怀中。随后重重的在他们宽厚的肩膀上拍了两掌。

看着两人都已经变成古铜色却充满斗志的脸庞,孙策大笑道:“兴霸、靖海!你们回来了!哈哈,这一路上辛苦你们了!”

深知古时航海艰难的孙策。当然明白两人在这两年的出海中所经历的风险。虽然孙策为两个准备了这世上最优秀。最可靠的海船。但没有六分仪,更没有卫星导航的时代。

一切都只能靠着他们自己摸索的航海,又哪里会有轻松的活。甘宁与孙权见到孙策,也是一脸的激动正要行礼。孙策已经一把牵着两人的手。

阻止道:“你们两人是大汉的功臣,不必多礼。走,咱们回府!本将要为你们接风洗尘!”

已经长成一个高壮大汉的孙权。同样激动的看着自己这个两年未见的大哥。他感到大哥与家中的母亲与众位弟妹们,并没有对自己有丝毫的隔阂。

反而因为自己长久离家。这次回来,各个都对自己亲热了许多。心中的一点犹豫不安也渐渐的抛到了脑后。愉快的跟着孙策向着城中走去。

他要回家了。而只有大哥真心接纳自己的家,才是一个完美的家。

在这两年的航海中,在与变幻莫测的大海对抗中,在与各地土著的生死搏杀中。

在人力无法对抗的狂风暴雨,在敌人与战友的鲜血洗礼之下,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男子汉的孙权,知道自己找到了生命中,真正值得寄托一生的东西。

一个真正的男人,就应该为自己求得一个无限可能的生命。而正如当初大哥所言,大海,就应该是他孙权,孙靖海这一生努力去征服的目标。

都说大海是最好的人性净化器,此时充满自信的孙权,再没有当初出海时的坎坷不安。更在受到家人的热情招待后,再不觉得自己是被家人所抛弃的废物。

他甚至时常在航行的闲睱之时,感谢着大哥,为自己的人生打开了一道波澜壮阔的画卷。

在之后的迎接酒宴上,甘宁、孙权为孙策带来了几个好消息。

如他的设想,这两年来,两人在后世的南海一带转悠了一年。大汉海军强大的作战能力,让所有想要反抗的土著都被完全消灭。

特别是几个孙策重点叮嘱过的地方,都做了重点的梳理。还活下来的人,都是真心愿意服从大汉的统治,做大汉臣民的顺从的人。从此南海的广大海域尽入大汉版图。

之后,象林功曹之子区连,杀死县令妄图自立为王,甘宁与孙权更是带着两万精锐。在臣服汉朝的土著帮助下,历经大小数十战,终于平定了区连的叛乱。将区连组建的一万余头战象军队几乎全部歼灭。

并在区连所建的伪皇宫国库中,缴获金万斤,银十万斤,铜三十万斤。这些金银物资,加上几头珍贵的白象。

与甘宁、孙权在当地的收刮来的珍珠宝石之类。全部都已经随这次海军回航,一并装船运回了大汉。

海军回航,带回来的财富是极其惊人的。



第一章占城稻

熟知日不落帝国发家史的孙策当然知道,出海掠夺他国,能带来多么巨大利益。那是将其他国家几百上千年积累下来的财富,全部以暴力手段集中到自己国家。

是以他国人民的血肉,来供养自己一国的富裕,并快速发展的生活。而且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是这样做的。只不过如今的大汉提前了一千年率先发起而已。

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孙策决不希望有自己参与的历史中,大汉再次输在起跑线上。大汉未来的战略,就是全球掠夺。以夷之道,提前还治夷之身。

绝不会是逆来顺受,打了左脸送上右脸的犬儒主义。男子汉大丈夫们的热血,不能被一个儒学在精神上阉割。

所以国家的宣传,就必须要让全国人民都时刻牢记着,‘先下手为强,犯我强汉者虽然必诛之’的真理。

说到最后,甘宁有些沉痛的说道:“主公,此次平叛大战,也让我军两千英勇的大汉将士,永远留在了象林县。加上先前的大小战斗,两万多人的海军只剩下了一万八千人回家!”

听到海军有近两成的伤亡,让酒席中热烈的气氛顿时沉重起来。孙策默然片刻说道:“出征四方,伤亡在所难免!不过这四千战士的牺牲,却有效的维护了大汉的国家领土完整。

他们就是国家的英雄,是人民的英雄,是全大汉人民都要永世纪念的!长文、士元,你们的立法第一条就要写上,所有为大汉的强盛,而奋斗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子衡,由你的军法处负责,在新建的秣陵城正中开辟一座大广场。建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我军所有的阵亡将士。要组织大汉全国的百姓,每年祭拜之。

不论是在陆上,还是在海上。只要为了大汉的强盛而牺牲的将士们,都是大汉的英雄!”

吕范,陈群。庞统,各自恭敬的领命。聪明如他们几人,当然能理解主公的如此做的用义。

正如主公一直在说的,只有明白的告诉将士们。他们在为什么奋斗牺牲。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去战斗,去流血,去消灭大汉的敌人。

孙策却是知道,这象林就是后世中南半岛下的越难。更有相临的真腊,就是后世的柬埔寨。

有了强大的海军做保障。大汉军队根本不必穿越艰险难行的交州的十万大山。有力的保证了中南半岛的归属权,打消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的**意图。

至于在交战中最后被杀的区连,这个越难人的老祖宗,再也没有分裂大汉的机会。

而海军在基本完成了孙策的使命后,多数的将士都想家了。好战的甘宁这才下令,在当地派驻了五百士卒做为常备军。指导当地的郡兵与差役们进行军事训练。

其余的人向大汉回航。这一战使大汉的南方海域版图终于稳定下来,并且注定将随着海军船只的前进不断的扩大。

而在甘宁的计划里,下一次出海。全军就会一路向西。向着天竺、大秦的方向前进。而越来越有信心的大汉的海军,将会护送着大量大汉的商船,来往于海军开拓出来的海路之上。

至于是从事掠夺性扩张或者是正常的经商,那就要看各国的具体情况了。反正孙策已经将海上的决定权交给了两人全权负责。

在对烈士们的哀悼,众人在沉默片刻之后,酒席就在甘宁对异域风情的诉说中。再次热闹起来。

就在孙策对甘宁、孙权所说的大战象林象兵的精彩战事,感叹不已时。孙权却是微笑着让卫士用托盘送上了一串金灿灿的稻谷。

孙策有些惊讶的拿起了托盘中的一些稻谷。仔细观察一番,却看不出什么异常。

只好向着心情开朗的二弟问道:“靖海何以特意将这谷物呈上?莫非这稻谷与我大汉所种之谷物有所不同吗?”

颇有几分邀功的心思。使孙权笑着说道:“是啊!大哥,你一定想不到,这谷物与我大汉百姓所种谷物差在何处!”

对种田还真是一窍不通的孙策,再次将手中的稻谷细细的观看一番。

轻声自语道:“看起来,也就是稻子的颗粒饱满一些,不过这稻穗似乎也长了一点。莫非它的产量,要比咱们如今所种的稻米高一些吗?”

见到似乎是万事通的大哥,终于也有不知道的事情。脸上更显得意的孙权,看了一眼同样微笑着的甘宁。

对着孙策说道:“大哥可知这象林邑,被当地的土人自称为占婆补罗。而咱们大汉人还简称它为占婆,占城!而在这些地域所种的皆是此种稻米!”

只略一思索,孙策就大吃一惊:“占城!这是占城稻?不会吧!”

占城稻是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历史上约在八百年后的宋朝时引入大汉。相比与大汉传统的水稻,它有着无数的优点。

首先就是它“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可以说它是中国最早的双季乃至多季稻。

相比如今大汉近百日才能收获一季,而且经不起风雨的水稻,其中的好处不言自明。

厅中所有参宴的文武将士都在知道这种稻谷的特性后,都沸腾了起来。

等大家震惊的议论片刻之后,孙权清朗的声音再次响起:“大哥!当初弟在张长史门下为小吏之时,就注意到如今我大汉稻米,在风调雨顺之下,亩产尚不到三百斤,且一年只有一季。

故而看到此稻为当地人随意播撒,且从不照管,却能每亩收获四百斤。更不能置信的是它一年最多能收五季。弟就与兴霸将军商议,从占城带了三千斛回来。

相信有了这样优良的稻种,百姓们种田时,只需稍加照管。它的产量必定还能增长,如此一来兄长就再不用担心天下米粮的缺少了!”

“三千斛!那就是六十吨稻种!”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孙策猛然站起,大步走到孙权面前,伸手在二弟强壮的胸膛上擂了一拳。

打的得意洋洋的孙权却是一阵激烈的咳嗽,有些委屈的瞪了这个粗鲁的大哥一眼。

孙策这才惊觉自己的失态,一边安抚着孙权的痛处,一边爽朗大笑:“好!太好了!靖海,兴霸,你们开疆拓海的功绩再大,也比不上这带回稻种的功劳大。

大哥要让史官给你们重重的记上一笔,哈哈!大汉天下,有了你们带回的稻种,再也不会有人因为无粮可食而饿死!再也不会因天公不作美而欠收!

只要此稻能在江南每年收上两季,那就能让江南两州,在现有的田地上一年至少要多收千万斛的粮食。若是能一年收上三季,将来令各县将此稻种植的面积加以扩大。

哈哈!大汉就是再多上亿万人口,也不怕无粮可用了。太好了!此事,靖海你当记首功!”

众人被主公孙策近似疯狂的话语,所描绘出的前景再次震惊。热烈的讨论声,几乎将宴会厅的屋顶给掀翻了出去。

“是啊!亩产大增之下,再收上两季,三季,那大汉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