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领兵出征。大军刚到开封东北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县境),赵匡胤与其弟光义及赵普等人共同策动军队哗变,奉赵匡胤为天子。赵假意不允,士兵以黄袍加其身,回师开封。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称帝(宋太祖)。因归德军治所在宋城(今河南商丘南),故国号宋,仍都开封,史称北宋,年号建隆。
  复习题:* 1。何谓五代?2。何谓十国?3。契丹族兴起于何地?首先建国的是谁?4。石敬瑭为什么遗臭万年?
  重要名词:五代朱温* 李克用* 阿保机石敬瑭赵匡胤 *陈桥兵变
…① 唐后期,沙州(今甘肃敦煌西)人张议潮摆脱吐蕃统治,以河西归唐,任归义军节度使。以后唐无力经营西陲,张氏割据河西。五代时,张氏绝嗣,长史曹义金成为这个政权的首领。 ② 公元902年,南诏国权臣郑买嗣篡位,改国号为大长和。928年,东川节度使杨千贞灭大长和国,建立大天兴国,立赵善政为主。次年,杨千贞废赵氏自立,改国号大义宁。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 ① 朱温在唐时,赐名全忠。代唐称帝,改名晃,都汴。时升汴州为开封府,故亦谓都于开封。 ① 《旧五代史》卷七五《晋书·高祖纪》。 ② 公元983—1066年间,曾再称契丹。 ① 《资治通鉴》卷二七○《后梁纪》五,均王贞明四年。 ② 《资治通鉴》卷二七四《后唐纪》三,明宗天成元年。 ① 《旧五代史》卷一三五《刘崇传》。             第四节 隋唐五代文化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的时期,各种文化艺术在我国文化史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当时的世界文化领域,也处于领先的地位。隋唐文化所以这样发达,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政治的长期稳定,二是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三是大量吸收融合边疆民族和邻近国家的文化成果。五代时期在政治上虽然分裂割据,但在文化方面却继续发展。
  一、哲学宗教
  1。哲 学
  唐朝的哲学,唯心主义思想家以韩愈为代表,唯物主义思想家以柳宗元和刘禹锡为代表。唯心主义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极力反对佛教和道教的荒谬不经之说。可是从哲学的观点来说,他是以儒学的唯心主义思想去反对佛、道二教的唯心主义思想,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韩愈主张天命论。他认为,天有意志,能赏罚。贵贱祸福都取决于天的意志,人对天只能随顺敬畏,不可以人力改变天命。唯物主义 唐代对唯物主义思想有较大贡献的是柳宗元和刘禹锡。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认为,宇宙没有起点,也没有极限,天地未分之前,只有元气,天地既分之后,元气充塞其间。天地、元气、阴阳都是物质的,都没有意志,不可能赏功罚祸。向天呼号,希望它进行赏罚,希望得到它的怜悯,都是非常荒谬的。他反对君权神授思想,认为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①他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遵循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之势,指出历史的发展“非圣人意也,势也”②。但是柳宗元的唯物论是不彻底的,他崇信佛教,其思想中有明显的唯心主义成分。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他进一步探索天与人的关系。认为天与人各有其特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③人虽不能干预自然界的职能和规律,但却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他还认为,当是非颠倒,法制不行,赏罚不明时,人们对不合理现象找不到解释,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之于天命,神就是由人在这种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刘禹锡的唯物论也是不彻底的,他也和柳宗元一样崇信佛教。
  2。宗 教
  唐代的宗教很多,这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朝廷尊崇宗教是分不开的。国内原有的宗教如佛、道二教有很大发展,还有一些国外的宗教在这时也传入中国。佛教 佛教原是印度的宗教,汉代传入中国,此后有很大发展。南北朝末年至隋唐之际,中国的佛教开始出现宗派,各宗派不仅有自己的教义,还有自己的寺院。隋唐时期,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和禅宗。唐后期,禅宗分为南宗和北宗两派,南宗宣传顿悟,北宗宣传渐悟。南宗最为盛行,几乎取代其它各宗派,垄断了佛坛。由于以禅宗为代表的佛教,除原有的哲理丰富等长处外,又逐渐中国化,因而在与道教的竞争中占有优势。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与中外交通的发达,佛经的大量传入,译经工作的进步以及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都有密切关系。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积极提倡佛教,不少皇帝和官僚贵族佞佛,佛教更广为流传。但是随着佛教的发展,僧尼越来越多,寺院占有的土地和劳动人手也越来越多,而且不负担国家的赋税徭役,这就使封建政府与寺院之间在经济利益上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因此,唐武宗时禁断佛教,给佛教以沉重的打击。但佛教毕竟是统治人民的有力工具,唐宣宗即位后,又继续扶植佛教。佛教的主要作用和其他宗教一样,都是麻痹人民的思想。但伴随佛教传来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等,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文化吸收了佛教文化,丰富了自身,并得到促进和发展。如在艺术方面,佛教建筑和雕塑对中国的建筑雕塑有很大影响;在文学方面,佛经的大量翻译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体裁和内容;在哲学方面,佛教唯心主义哲学影响了儒家思想,产生了宋代的理学。道教 道教形成于东汉,以老子李耳为教祖①。唐朝皇帝以与老子同姓为由,认老子为自己的祖先,于是大力提倡道教,其目的是把唐朝政权加上一层宗教神秘色彩,以利于他们的统治。唐太宗规定道教的地位在佛教之上。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武则天称帝时,利用佛教《大云经》,宣传女人也可以当皇帝①,遂规定佛教居道教之上。唐睿宗时,又规定两教地位平等。唐玄宗则大力提倡道教。他声称曾梦见老子,让人画老子像颁行天下,并令王公百官皆习《老子》,还在科举考试中增设道举。当时两京(长安、洛阳)和各州府都建有玄元皇帝庙。各地道观曾多达一千九百余所。道教在统治者的大力扶持下,颇为盛行,许多道士受到皇帝的宠信,不少文人如李白、贺知章等人都崇信道教。但是由于道教教义中的哲理不如佛教丰富,而且道教大多是讲炼丹服食,求长生不死,这需要大量的钱财和空闲时间,一般人民不具备这种条件,所以主要在上层社会流行,影响不如佛教那样大。伊斯兰教、祆教、摩尼教、景教 伊斯兰教是公元七世纪初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创。唐代主要由大食的使臣、商人传入中国,在长安、广州、泉州、扬州等地均有信徒。唐中叶以后,传布益广。祆教是琐罗亚斯德教的中国名称,约在前七至前六世纪,始创于波斯人琐罗亚斯德。早期流行于中、西亚,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在中国亦称火祆教、拜火教。该教认为,宇宙间有光明的善神和黑暗的恶神互斗,以火代表善神而加以崇拜。当时在长安、洛阳、凉州、沙州(治今甘肃敦煌西)等地都建有该教寺庙,信奉者为来唐的波斯及中亚其他地区商人。未在中国人中传布,后渐失传。摩尼教是公元三世纪时波斯人摩尼所创,约于唐前期传入中国,也叫作明教。该教宣传善恶二元论,认为光明是善的本原,黑暗是恶的本原,人应助明斗暗。教徒应制欲,不食肉,不饮酒,不杀生。在长安、荆州、扬州、洪州(今江西南昌)有寺,在民间逐渐传播。景教即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公元五世纪前期,兴盛于中、西亚。唐贞观九年(635年),叙利亚人阿罗本由波斯来我国传教,改教名为景教,并在长安等地建寺礼拜,称“波斯寺”。后改称“大秦寺”。建中二年(781年),波斯教士景净等在长安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述景教传入中国和在长安建寺度僧、宣传教义的情况。此碑现存陕西省博物馆内。此教在唐后期逐渐失传。
  二、文 学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学有很大的发展,其主要成就是诗歌,其次则是散文、传奇和词。诗歌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当时所作诗歌的数量之多,题材之广泛,风格流派之多样,艺术之精湛,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朝代。清人所编《全唐诗》共收录有二千二百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这当然还不是唐诗的全部。唐初著名的诗人有王勃、杨炯(jiǒng窘)、卢照邻、骆宾王等,号称“初唐四杰”;此后,诗人名家辈出,盛唐有孟浩然、王维、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等,李白与杜甫更是名震一时。中唐有白居易、元稹、韩愈、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晚唐有李商隐、杜牧、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在唐代诗人中,影响和成就最大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人。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内容广泛,豪迈奔放,气势磅礴,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语言生动明快。他关心国事,有远大的抱负,不愿迎合权贵,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①就是他的精神风骨的写照。他一生漫游名山大川,许多描绘壮丽河山的诗篇都是传世佳作。但是由于他一生很不得意,又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因之诗中有一些消极成分,常常流露出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所作诗有“诗史”之称。他的诗博采众长,感情真挚细腻,基调沉郁雄浑,语言精练。他忧国忧民。其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①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著名组诗《三吏》、《三别》,反映了人民所受的种种压迫和苦难。白居易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诗作中的精华是讽谕诗,《卖炭翁》、《杜陵叟》、《轻肥》、《歌舞》等都是其中的名篇。这类诗或揭露官府的横征暴敛,或指斥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或抨击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另外,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深刻地反映现实,诗风平易通俗,所以广泛流传于国内以及新罗、日本等国,影响很大。由于他晚年政治上不得意,意志消沉,所以其晚期作品的思想性较差。古文运动 “古文”是唐朝人对汉魏散文的称呼。“古文运动”是唐中期兴起的一次以发扬汉魏文风为主的文学运动。汉魏的散文质朴,不尚辞藻。至六朝时,盛行绮丽、颓靡的骈俪文,以四字、六字为句,形式僵化,内容空洞,追求辞藻,不能自由地表达思想。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主张发扬汉魏风骨。
  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写了大量优秀的散文,气势雄健,奔放流畅,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①。他把散文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方面,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主张“文以载道”,认为写文章应重视思想内容,但他所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