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钗内S(yūn晕)即位,是为宣帝,时年二十岁。宣帝骄横狂妄,荒淫无度,重用亲信,大杀异己。搜天下美女充实后宫,整日沉湎(miǎn免)于酒色,不理政事。他于即位之次年,就传位给七岁的儿子宇文阐(chǎn产),自为太上皇帝,称天元皇帝;又次年即病死。宇文阐继位,是为静帝。宣帝皇后之父杨坚以假黄钺、左大丞相总理朝政①。杨坚祖上为弘农杨氏,是著名的世家大族。后居武川镇,累世有功于北魏王朝。其父杨忠在西魏时,屡有战功,赐姓普六茹氏。北周代魏,进位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杨坚以父功,十五岁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后袭父封随国公。在灭齐时,立有大功。坚之妻为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女,坚之长女为宣帝之皇后。所以坚在宣帝时,已官高极大,“位望益隆”①。杨坚辅政,曾引起宇文氏贵族和皇亲国戚的疑忌,有的曾起兵反对,但都被镇压下去。杨坚在掌权后,进行了许多改革,《隋书·高祖纪》(上)说他“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这时,周取消左、右丞相之制,以杨坚为大丞相,又加大冢宰之称号。十二月,进爵为王。次年(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废静帝自立,国号隋②。从此,北朝结束,隋朝开始。
  复习题:1。“五胡”是指哪些民族?“十六国”是指哪些国家?* 2。略述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3。简述北魏寺院经济的状况。* 4。北魏末年发生过哪几支人民大起义?这些起义有什么重要意义?5。高欢执政时期东魏的政局怎样?重要名词:* 刘曜石勒石虎王猛* 魏孝文帝冯太后* 杜洛周葛荣* 破六韩拔陵* 尔朱荣* 宇文泰* 高欢* 宗主都护九品混通* 均田制* 三长制六镇
…① 十六国为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和夏。 ① 愍帝以秦王即帝位,都长安,改元建兴。 ② 《晋书》卷五《愍帝纪》。大半:半数以上,三分之二。 ③ 《魏书》卷九五《刘聪传》附《刘曜传》。 ④ 《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下)。 ① 《太平御览》卷一二○引《十六国春秋·后赵录》。 ② 《晋书》卷一○七《石季龙载记》(下)。 ① 《太平御览》卷三三四引《十六国春秋》。 ① 以上均引自《晋书》一一三《苻坚载记》(上)。 ① 《魏书》卷八三上《外戚传·贺讷传》。 ① 《魏书》卷四下《恭宗景穆帝纪》。 ② 国子,公卿大夫的子弟。 ③ 《魏书》卷八四《儒林列传·序》。 ① 《魏书》卷一一○《食货志》:“旧制,民间所织绢布,皆幅广二尺二寸、长四十尺为一匹”。 ② 《魏书》卷一一○《食货志》。 ③ 《魏书》卷四上《世祖太武帝纪》(上)。三老为乡邑小吏。 ① 《魏书》卷一一○《食货志》。京师,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 ② 《魏书》卷四上《世祖太武帝纪》(上)。 ③ 户水胡:匈奴的一支。 ① 《魏书》卷一一○《食货志》。 ① 沃野镇在今内蒙古五原东北,怀朔镇在今固阳西南,武川镇在今武川西土城,抚冥镇在今四子王镇东南土城子,柔玄镇在今兴和台基庙东北,怀荒镇在今河北张北县境。 ② 治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 ③ 《魏书》卷六九《裴延儁传》。督亢渠亦作督亢陂,有陂有渠。在今河北涿州东南。 ① 《洛阳伽蓝记》卷四。 ② 僧祇户:农奴身份,为寺院佃户,每户每年纳谷六十斛,称僧祇粟。 ③ 寺户、佛图户:奴婢身份。 ④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粟:僧祇粟。 ① 《洛阳伽蓝记》卷四。 ② 以上均见《洛阳伽蓝记》卷三。 ③ 沧州治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瀛州治赵都军城(今河间),幽州治蓟(今北京城西南),青州治广固(今山东益都)。 ① 高句丽、新罗、百济。 ① 《资治通鉴》卷一四九《梁纪》五武帝天监十八年。 ② 《魏书》卷十五《昭成子孙·常山王遵传》附《元晖传》。兼任较低级的职务曰“领”。 ③ 《魏书》卷十九上《景穆十二王·济阴王小新成传》附《元诞传》。 ④ 《魏书》卷十三《宣武灵皇后胡氏传》。 ① 敕勒亦称铁勒、高车。 ① 以上所引均见《资治通鉴》卷一五七《梁纪》十三武帝大同三年,陵通凌。 ② 《隋书》卷二四《食货志》。一夫即一丁。男子十八以上,六十五已下,为丁:“十八受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租调。” ① 《隋书》卷二四《食货志》。 ② 《通典·食货典·田制》引《关东风俗传》。 ① 《隋书》卷一《高祖纪》:“周帝拜高祖假黄钺、左大丞相,百官总己而听焉。”黄钺,天子所用。假黄钺,以示威重。 ① 《隋书》卷一《高祖纪》(上)。 ② 去“随”之“辵”为“隋”,以求吉利。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虽然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也比较多,但就全国范围来说,社会经济还是在缓慢发展的;尤其是南方,更是这样。这一时期南方和北方的文化,也有新的发展。
  一、哲学 宗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主要有两大派,一为以“玄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一为以“神灭论”为代表的唯物主义。
  1。 哲学。玄学 玄学主要盛行于魏晋时期的士人中,是以道家唯心主义理论解释儒家经典《易》为中心形成的思想流派。“玄”是幽远之意。《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注:“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无”是玄学的核心。这就是所谓的“贵无”思想。清谈玄学之风,始于曹魏正始时期(240—249年)。当时的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他们认为:道就是天地万物的本体,也就是“无”的别称。“无”是神秘的,不具有物质属性。而“有”却是从“无”产生出来的。稍晚于何晏、王弼的清谈玄学的代表人物有阮籍、嵇康等所谓竹林七贤①。他们反对司马氏专权,经常遭受迫害。于是在思想和生活方面,采取了崇尚自然,反对名教,放荡不羁,使酒任性的态度。在政治上崇尚无为,主张国君要无为而治。甚至主张“无君”、“无臣”。无君论 两晋之际,鲍敬言继承了阮籍、嵇康的“无君”思想加以发展,著《无君论》,系统地提出了“无君”的主张。他认为:“曩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竞不营,无荣无辱。”可是到了后来,有了君臣和国家制度,“役彼黎烝(zhēng争),养此在官,贵者禄厚,而民亦困矣。”他认为造成人民痛苦的剥削、压迫、战争等,都是由于产生了君主和统治阶级造成的。他的中心思想是“古者无君,胜于今世。”①鲍敬言的《无君论》反映了他对现实不满的思想,揭露谴责了魏晋以来的政治黑暗、战争残酷、统治阶级奢侈腐朽、恣情享乐的情况。范缜与《神灭论》 范缜,字子真,原籍南阳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少时孤贫,学习刻苦。先后仕齐、梁,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官。他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思想,对佛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南齐时,司徒、竟陵王萧子良笃信佛教,曾与范缜发生过激烈争论。《梁书·儒林列传·范缜传》曰:“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贱贫?’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hùn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子良)是也;落粪溷者,下官(范缜)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范缜很明确地说明了人生富贵、贫贱的偶然性,反对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范缜又著《神灭论》,进一步阐明了他的观点。其中论证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形与神”的关系问题。他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他认为神与形是两个概念,但却是结合在一起的,形是第一性的,神则是由形派生的,是第二性的。他又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形之于用,犹刀之于利。利之名非刀也,刀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刀,舍刀无利。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存?”①范缜用刀与利的关系比喻形与神的关系,指明了精神对物质之依赖性,这在当时的唯物主义理论上是一大进步,有力地批判了精神不灭的思想。
  2。宗教。佛教 西晋“八王之乱”以后,又发生了永嘉时期及以后的民族仇杀,南北各族统治者亦都为他们的兴亡无常的命运而担忧,在设法巩固他们的统治;各族广大劳动人民长期为残酷的剥削、压迫和战争所苦,亦想将自己的希望有所寄托。于是佛教在这样的情况下,获得迅速的发展。当时,西域的许多僧人东来传教,中国人西去求法的也不少。后赵时,龟兹(qiū cí丘词,今新疆沙雅县北)僧人佛图澄很为石勒、石虎所敬重,尊为“大和尚”,利用他传播佛教,以加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统治。佛图澄先后有门徒将近万人,所到州郡,兴立佛寺共有八百九十三所。佛图澄的弟子释道安②博学多识,对佛教经典很有研究。他为佛教僧徒制定了“戒律”三条;又致力于佛教经典的整理工作。这两件事对于当时和后代的佛教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道安的弟子慧远为东晋著名僧人,在庐山东林寺建“莲社”(亦称“白莲社”),宣扬死后可“往生”西方“净土”的说法,后世净土宗人尊之为初祖。龟兹僧人鸠摩罗什于后秦时到长安传教,译佛经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他的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等。自中国西去求法的有东晋著名僧人法显。法显本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人。从长安西行,自海上归来,前后共十四年,历访三十余国,携回很多梵本佛经。归国后在建康译经。又撰《佛国记》,亦名《法显传》,记录他的旅行见闻。是研究五世纪初期亚洲佛教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中外交通史和南亚各国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道教 黄巾大起义失败以后,道教开始分为两派,一为祈祷派,在农民群众中传布,以符水治病,叩头思过,属于秘密结社性质。一为炼丹派,主要为士人信奉,讲求炼丹、辟谷、导引之术①,以求延年益寿。这一派多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生活需要服务,以两晋之际的葛洪和北魏前期的寇谦之为代表。
  二、文学 艺术
  魏普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学和艺术的一个大发展时期。所以这样,是和当时的时代特点分不开的。建安文学 建安(196—220年)是东汉献帝的年号。这一时期的文学很盛,史称建安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诗人们继承了汉代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以当时社会的战乱、人民的颠沛流声为题材进行创作,许多诗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要求。建安诗人的代表有曹操父子、建安七子①和蔡琰等。曹操是三国时期的第一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第一流的诗人。从现在保留下来的他的少数诗篇可以看出,他的诗苍凉雄健,才气横逸。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