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剪发,要求复除。生儿不复举养,鳏寡不敢妻娶。”①统治集团割据混战 淝水之战以后,东晋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兖青二州刺史、皇舅王恭联合荆州刺史殷仲堪起兵,反对皇族、宰辅司马道子。第二年,广州刺史桓玄、雍州刺史杨佺期也起兵响应,联合进攻建康。不久,王恭败死,桓玄又火并了殷仲堪和杨佺期,控制了长江中、上游的广大地区,成为一个独立王国,与东晋的朝廷对立。这时,长江下游的江北地区也脱离东晋朝廷的控制,成为独立王国。朝廷所能控制的地区,不过是东南八郡②而已。东南八郡是侨姓和吴姓士族集中的地区,农民的痛苦已很深重。这时又惨遭内战的破坏,东晋王朝的全部负担几乎都压到这八郡劳动人民的头上,所以这里的劳动人民的痛苦日益加重,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2。东晋末农民战争。内战刚结束,司马道子之子司马元显掌朝政,想建立自己的军队,就强征东南八郡的“免奴为客”的农民至建康当兵,称为“乐属”。官府在征发“乐属”时,又侵扰勒索其它农民,“东土嚣然,人不堪命,天下苦之矣。”①于是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孙恩起义 孙恩,琅邪人,世代信奉五斗米道。他的叔父孙泰是著名的道教首领,曾任东晋王朝的太守等官。后因密谋起兵,被司马道子诛杀。孙恩逃到海岛上,聚合了一百余人,准备起事报仇。在司马元显征发“乐属”时,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孙恩乘机率众登陆,攻破上虞(今属浙江),杀县令。又破会稽郡治山阴,杀内史王凝之(王羲之子),声威大振。东南八郡的广大农民纷起响应,“旬日之中,众数十万。”京师建康附近各县的农民也起义响应,“朝廷震惧,内外戒严。”②这时,孙恩自称征东将军,率领起义群众,与东晋王朝展开了斗争。许多官僚和士族被杀掉,不少官府和地主庄园被焚毁。东晋王朝征调卫将军谢琰(谢安子)和辅国将军刘牢之,率领北府兵前往镇压。起义军在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之后,转移到海岛上,当时有众二十万人。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五月,起义军第二次登陆,攻破余姚(今属浙江)、上虞,进至邢浦(今绍兴),击杀谢琰,使东晋朝廷大为震恐,连忙征调了几个将军前来截击,孙恩又率众回到海上。第二年五月,孙恩第三次率领起义军登陆,进攻沪渎(今上海市),杀吴国内史袁山松。六月,又率十万众由长江直抵京口,进逼京师建康。可是在建康附近遇到大风,行进困难,就转而北上郁洲(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为北府兵将领刘裕击败,孙恩又南浮海上。元兴元年(402年),起义军第四次登陆,在临海(今属浙江)为晋军击败,孙恩投海而死,部众仅剩数千人,由他的妹夫卢循率领,继续战斗。卢循领导的农民战争 卢循,涿(今河北涿州市)人,士族出身。元兴二年,他率军泛海南到番禺(今广东广州),俘东晋广州刺史吴隐之,卢循自称平南将军,以他姐夫徐道覆为始兴(今韶关南)太守,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在这时,卢循曾遣使向东晋皇帝进贡,并接受了东晋皇帝给予他征虏将军、广州刺史等封号,这表明卢循的革命态度并不坚决。安帝义熙六年(410年),东晋派刘裕北伐南燕。徐道覆催促卢循乘机北上。当时,起义军有众十余万人,分为两路:一路由卢循率领,从番禺出发,沿湘江北上,进攻长沙;一路由徐道覆率领,从始兴出发,沿赣江北上,直取豫章(今江西南昌)。大军所至,“诸郡守相皆委任奔走”。至长江,两路大军会师东下,“戎卒十万,舳(zhú逐)舻千计。”①大败东晋卫将军、北府名将刘毅于桑落洲(今江西九江江心),乘胜顺流而下,直抵建康城外。这时,刘裕已灭南燕,率军南归,进驻京口。卢循对于刘裕很惧怕,下令南撤。在路上,多次作战失利,后来只剩下几千人。义熙七年三月,卢循退至广州,此时番禺已为晋军所占。卢循连攻不下,又西南进攻交州(治龙编,今越南境内),战败投水而死。徐道覆退至始兴,二月间,与晋军作战,英勇牺牲了。这次大起义共战斗了十二年,至此失败。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前后共有数十万人参加,战斗了十二年之久,几乎扫荡了东晋的全境。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可是由于起义军的英勇战斗,给予以士族为核心的封建统治集团和地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有着伟大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如下三方面:一、基本上摧毁了东晋王朝的反动统治——东晋王朝是腐朽反动的西晋王朝在南方的继续。这次大起义诛杀了东晋许多重要将领和官吏,摧毁了许多东晋设在各地的统治机构,消灭了东晋王朝的大批军队,打乱了这个王朝的统治秩序,基本上摧毁了这个王朝赖以存在的基础,使东晋王朝从此名存实亡。二、沉重打击了反动的士族地主——起义军主要打击的是整个地主阶级,但遭受打击最沉重的却是地主阶级的上层,即士族。王、谢两大家族被起义军杀掉的著名人物,有王凝之、谢琰、谢肇、谢峻、谢邈(miǎo秒)、谢冲、谢明慧等,有的全家被杀掉。经过这次打击,以王、谢为首的士族势力一蹶不振。他们在政治上逐渐失去了垄断的地位;在军事上,在谢琰被杀以后,北府兵落入寒族地主的代表人物刘牢之和刘裕等的手中①。士族从此走向没落。三、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起义给予东南八郡的士族地主以沉重打击,不仅有利于改变这一地区的政治状况,也对这一地区的土地占有关系、阶级关系有所调整。有些土地回到劳动人民手中,有些佃客、“乐属”、奴婢、士兵的身份得到改善,或获得解放。这些身份得到改善或获得解放的劳动人民,多数成为自耕农或小手工业者,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对于当时长期遭受破坏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3。刘裕代晋。刘裕,字德舆,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后南徙丹徒(今镇江东南)。幼年家贫,及长,在北府兵中任将领,为镇压孙恩、卢循起义军的主力。在东晋统治集团中,是寒族地主的主要代表人物。灭南燕、后秦 南燕是鲜卑贵族慕容氏建立的国家,在今山东和河南东部,以广固(今山东益都)为都城,屡次南侵,东晋的北边很不安宁。义熙五年(409年),刘裕亲率大军北伐,水陆并进,连破燕军。次年二月,就灭掉南燕。后秦是羌族贵族建立的国家,在今陕西、甘肃和河南西部,以长安为都城。桓玄、谯纵叛乱,都得到后秦的支持。义熙十二年(416年),后秦的统治集团发生争权斗争,刘裕乘机出兵两路,于次年八月攻破长安,灭掉后秦。刘裕伐南燕时,“河北居民荷戈负粮至者,日有千数。”①伐后秦时,军粮不继,“百姓竞送义粟”,使晋军“军食复振”②。可见这两次出兵都得到北方汉族人民的欢迎和支援。整顿政治、经济 刘裕从他掌权时起,到他代晋做了皇帝,曾对当时积弊已久的政治、经济状况有所整顿。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整顿吏治——他当时罢掉或处死的官吏有许多是士族或皇族出身。他的亲信、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③的,他也严厉惩罚,甚之处死。二、重用寒人——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权一直掌握在王、谢、庾、桓四大家族手中,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所谓“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④。选出的官吏多是无才无识之辈。刘裕掌权后,下令改变这种状况,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三、继续实行“土断”,抑制兼并——刘裕于义熙九年(413年)再次实行“土断”政策。除南徐、南兖、南青三州都在晋陵(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界内,不在土断之列外,其余都依界土断。多数侨置郡、县被合并或取消。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对于势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清查。还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人民可以任意樵采捕捞。四、整顿赋役制度——刘裕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凡是州、郡、县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占据屯田、园地的,一律废除。凡官府需要的物资,“与民和市”,照价给钱,不得征调。还减轻杂税、徭役等。刘裕对政治、经济的整顿,进一步打击了腐朽、黑暗的贵族、士族势力,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对劳动人民的痛苦亦有所减轻。废晋建宋 刘裕由于功高权大,在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任相国,封宋公。次年,进爵为王。又次年,安帝死,恭帝立,刘裕辅政,掌握东晋军政大权,而且“冕十有二旒(liú流),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乐舞八佾(yì艺)”。①几乎已是皇帝了。元熙二年(420年)六月,恭帝禅(shàn善)位,刘裕正式称帝,是为武帝,国号宋,史称“刘宋”,年号永初。
  三、南朝各代的更替。刘宋建立,中国的南方开始了“南朝”时期。南朝相继出现的王朝为宋、齐、梁、陈。此四个朝代的统治时间都很短,各为几十年,最后为隋朝所统一。
1。宋。刘裕称帝二年即死了。其子文帝即位,继续执行改善政治、发展生产的政策,还多次免除人民所欠租赋,赈济灾民,因之社会稳定,生产有所发展,史称文帝时为“元嘉之治”。但在元嘉后期,刘宋统治集团内部又一再发生争夺帝位之事。元嘉三十年(453年),宋文帝被他的长子刘劭所杀,刘劭自立为帝。不久,刘劭又为其三弟刘骏所杀,刘骏即帝位(孝武帝)。当时,民间有一首歌谣曰:“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yíng营),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①从此,宗室诸王间,内战连年不断,政治更加黑暗,横征暴敛日益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人民不断起义。刘宋末年,皇族之间又连年混战,大权集中在中领军将军萧道成手中。升明三年(公元479年),萧道成废宋顺帝刘准,自立为帝(齐高帝),国号齐,史称南齐或萧齐。
  2。齐。萧道成称帝后,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以巩固他的统治,采取了一些比较积极的措施。主要有继续实行“土断”政策,整理户籍,减轻租税等,还下令“诸王悉不得营立邑邸,封略山湖。”②这些措施起过一定的作用。可是,萧道成在位四年就死了,此后,他的子侄发生了争夺皇位的斗争,后来便爆发为内战,父子相杀,祖孙相杀。萧鸾(道成侄)于公元494年,连杀两个新立的皇帝①,夺得了帝位(即明帝)。在位五年,把萧道成和武帝萧赜(zé责)的子孙几乎都杀光了。政治之黑暗,是历史上少有的。萧道成死后,社会就日益动荡不安。公元485年(永明三年),唐■(yǔ宇)之在富阳(今属浙江)领导农民起义,各地农民纷起响应,队伍迅速发展到三万余人,次年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自立为帝,国号吴。后来益州地区也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虽相继被镇压下去,可是齐王朝的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