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婆媳相处之道-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以后,虽然婆婆有时因某些事还会这么尖刻地数落我,但我真的没再往心里去,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婆媳每天住在一起,难免勺子碰碗碟,如果你太过于计较,日子怎么能过长久?如果把婆婆的责怪看做老妈在骂自己,心里的委屈也就烟消云散了。
  婆婆小时候家里穷,所以她从小就和她母亲学会了做针线活儿。据说,我老公上高中前所穿的衣服,都是婆婆用公公穿过的旧衣服改的。我嫁过来后,新房里的被褥、窗帘、洗衣机套、沙发套都是婆婆缝制的;被子上还有婆婆绣制的精美图案。我当时曾劝过婆婆,买这些东西也花不了多少钱,您眼神不好,又挺费劲的,不如多休息休息。可婆婆坚持要做:“我倒不是在乎那点钱,我还没吝啬到那种地步,而是自己本身也没什么事做,干点活儿还能活动活动脑子和手,练练眼力,有利于健康。”想想妈妈在家也是闲不住,总是自己没活儿找活儿干,我也就不再劝婆婆了。前几年,兴手工做衣服时,婆婆给我做的几套衣服可没少引来同事的羡慕,我内心是很感谢婆婆的。
  因为婆婆做针线活儿做得好,所以她眼里看不上别人做的活儿。我记得,刚怀上孩子不久,我妈妈就给未来的小宝贝提前做了两身小棉衣。我拿回家的时候被婆婆看见了,当时她倒没有说什么。过了没几天,婆婆憋不住了,她让我把小棉衣拿给她看。婆婆仔细地把小棉衣翻过来调过去地看了好几遍,最后告诉我,我妈的针线活儿不好,不光棉花填充得不够均匀,走线也不够笔直,另外,就是裁剪得比例不太合适……在她滔滔不绝地点评之时,我心里已经不高兴了,但我强压着心中的不快,没有当面反驳她。谁知道,有一天我下班回到家,竟发现婆婆戴着老花镜,坐在床头,正细心地拆那两件小棉衣,准备重新做。当时,我特别生气。我想,这代表了我妈妈的一份心意。做婆婆的如果看不上我妈妈的手艺,你完全可以不欣赏,也可以不说话,又不是让你穿!你也可以给孩子另做两身衣服嘛!你凭什么不和我商量就擅自拆了?到时候我妈妈看见她辛辛苦苦做的衣服被你给改了,她又会怎么想?当时,气得我真想和婆婆大吵一架,但最终我还是把自己心中的怒火强行压了下去,那几天我很少和婆婆说话,表情上虽不是怒气冲天,但也不是笑脸相迎。过了将近一个星期,我才自己慢慢想开了:婆婆这么做,或许并不是冲着我妈妈,她也是为了我的孩子将来穿着舒服,本意也是疼自己的孙子(孙女)的。她愿意重新做就让她做好了,又不是让我做,我装着没看见算了。我要是和她因为这点事情吵起来,最直接受到伤害的是我和我老公的感情,同样,也会使我和婆婆产生隔阂,造成家里不必要的紧张气氛,得不偿失。就这样,我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笑脸……
  俗话说:“树多根多,人老话多。”我刚和婆婆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时候,面对婆婆的絮絮叨叨也是不胜其烦,心里总说,留点吐沫养养心多好!我们都已是成年人了,还用得着这样吗?但有时细想起来,咱自己的妈妈不是也那么爱念叨吗?我为什么就能接受?肯定是心里“内外”有别呗!这么一想,心里也就不再烦闷了。
  每天早晨我和老公准备出门上班的时候,婆婆就会走过来,挨个问我们:今天上班要带的东西是不是已经放入包里了?手机装好没有,备用电池带了吗?身上装好零用钱了没有?皮鞋擦干净了没有……每天都是这么一套程序,渐渐地我就有些烦了,特别是我有时上班快晚了,心里本来就有些焦急,听到婆婆的这番问话,难免就有些不耐烦,说出来的话也就有些生硬。婆婆虽然脸上掠过一丝不快,没再说什么,但以后还是不忘了提醒我们。
  有一次在去单位的路上,我忽然想起,我小时候上学,妈妈每天也是一再叮嘱我:路上要注意安全,别和同学打架,上课认真听讲,放学直接回家……想到这儿,我就豁然开朗了:在这看似琐碎唠叨的背后,不正是一个母亲对子女发自内心的真情关爱吗?人世间还有什么情意能比这个更重呢?
  那年冬天的时候,肆虐的北风断断续续地呼啸了两天,弥漫的黄沙追得行人睁不开眼,气温也变得异常的低。就在这样一个鬼天气里,婆婆因严重的肺气肿住进了医院。
  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天雨”,临近年末,老公单位的工作非常繁忙,抽不出时间陪伴在母亲的身旁;小姑子又一时半会儿也赶不回来;妹夫虽说经常买些水果、点心到医院看看岳母,但让他陪床也确实不太方便。我知道,婆婆得了病,肉体会遭受痛苦,而亲儿女不在身边,精神就会更加悲凉。这时候,是她最渴望晚辈对她呵护照料的时候,作为儿媳,侍奉在她的病床前,就会使婆婆精神有所寄托,情绪得到安抚,进而促进其身体康复。就这样,我这个“当家的”向单位请了假,担负起了陪护婆婆的重任。我把妈妈也接了过来,在家帮我照看我那不到两岁的儿子,顺便为我婆婆熬些稀粥。我实在太累的时候,妈妈就替我到医院陪婆婆半天,让我缓口气。


心摆平我把婆婆比母亲(2)


  在医院陪护的时候,我经常是一边给她削水果,一边给她讲笑话,让她开心。婆婆上厕所,我搀扶着她;婆婆吃饭、喝水,我给她准备好。我还每天给婆婆梳头、擦脸、捶背、擦身、洗脚。婆婆得的是肺气肿,浓痰特别多。每当婆婆剧烈咳嗽后要吐痰的时候,我就会用餐巾纸贴在婆婆嘴旁,待她吐出后再将她嘴角擦干净,然后,将纸扔掉。
  有一天,我听邻床的老太太正在向护工抱怨:“儿子在国外,我住院开刀,难道不应由媳妇来亲手照料吗?她居然给我雇护工。你也看到了,她偶尔过来看看我,却连端茶、端尿的事也不做。我想喝点粥吧,她竟然是在外面的饭馆订完,让服务员送来的!她就不能亲自为我熬碗粥吗?”护工赔着笑说:“不是有我伺候您吗?大姐出了钱,剩下的事就由我来做了。”老太太立刻激动起来:“这怎么能一样呢?你看对面的老太太,人家媳妇多能干,什么事都是亲手来做,我怎么就没有这等福气?”
  这一切,全被婆婆看在眼里。此时,她的心绪肯定不平,一定在暗自得意呢!我从她的眼神里看得出。
  在医院伺候了婆婆半个多月,婆婆的病情才算基本稳定下来。小姑子在和我一起给婆婆办理出院手续的时候,一个劲儿地向我表示感谢,意思是妈妈住了这么长时间的医院,一点儿也没瘦,脸色也不错,主要归功于我照顾得好,就是亲女儿也未必能做到我这样。我听了心里很受用,但脸上假装生气地对小姑子说:“你这就和我见外了,从踏进婆婆家门那天起,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何必说两家话?女儿照顾母亲天经地义,有什么可说的?”小姑子讪讪地说:“嫂子,我算服了你了!看来,今后我对我婆婆也该好一些了。”
  因为和婆婆关系相处得好,我和老公这几年除了一些小事偶尔拌嘴几乎没有吵过架。记得把婆婆从医院接回家的当天晚上,老公把我拥入怀中,深情地对我说:“老婆,你辛苦了!能娶到你这样明事理的好老婆,是我一生的幸福,我会加倍回报你……”我真开心,我的所有努力能得到老公的理解和感激,能换来老公的百般珍爱,能换来整个家庭的和谐与温馨,我再苦再累也值得!
  在我的精心照顾下,婆婆的身体日渐好转。我陪她去医院复查时,医生说我婆婆已无大碍。于是,在休长假的时候,我陪婆婆去了趟武当山。我们坐着滑竿上到了武当山的顶峰——金顶。在金顶,我跪拜在真武大帝的塑像前,供香许愿:祈望婆婆早日康复,长命百岁;祈望我们夫妻恩爱,相伴到老;祈望儿子健康聪慧,快乐成长。婆婆跪拜在那里,喃喃地说着什么,两眼已噙满了泪花……
  回到了家,邻居们纷纷过来看望婆婆,有人说:“儿媳妇对您真孝顺,您真是好福气啊!”婆婆一个劲儿地点头,却说:“那不是我儿媳妇,是我闺女,她比我亲闺女还亲呢!”
  听了婆婆的话,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这是婆婆第一次当面说我好。
  其实,想想操劳一生的婆婆,曾经生活的很艰难,过了许多苦日子,她到了晚年的时候,作为晚辈能让她享点福实在是理所应当的。她生了一个可以让我托付终身的男人,从这一点上我也应该感谢她。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和平相处了,虽然离相处得很融洽也许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们已经度过了磨合期,携手走入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为了她爱的儿子和孙子,为了我爱的丈夫和儿子,为了我们共同的爱人和爱我们的人,我们都选择了宽容和不知不觉中的让步。我对婆婆的感情虽然还是不如我对妈妈的感情那样贴心,虽然我在婆婆心中还是离她的亲生女儿有一定距离,但我知道,她已经在努力把我当做女儿看待了,我也把她当做母亲一样关心了。这种感情转变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彼此接受的,它是在共同生活中不知不觉建立起来的。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感情在不断地深化,不断地升华,为了我们共同的家,我会小心呵护这份感情的。


别吝啬〓夸赞你的婆婆吧


  老公颇有些“嫉妒”地说:“我现在的胃口可是托了老婆的福啊!老妈也太偏心了。”一家人大笑。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只知道,孩子是需要爸爸、妈妈夸赞的;在我的恋爱阶段,我还知道,爸爸、妈妈是需要孩子夸赞的,夫妻是需要互相夸赞的;在我将要成家的时候,妈妈告诉我,婆婆其实非常需要来自媳妇的夸赞,你千万不要吝啬夸赞婆婆的语言。你真诚地夸赞婆婆,婆婆就会心情愉悦,也就会对你多一份包容。同时,夸赞婆婆的次数多了,你慢慢地就会从心底里觉得婆婆确实值得夸赞。
  ——摘自苏虹《婚姻日记》
  苏虹自结婚嫁入婆家的那一天起,住在一起的婆婆就显得有些忐忑不安,因彼此不摸脾气,婆婆隐隐地有一种担心,就是怕日后会遭到媳妇的冷落,因而,心事重重的婆婆很在意媳妇平时对她的态度。而聪明的苏虹由于在成家前已得到了妈妈传授的“婆媳相处宝典”,自然是心领神会,所以,但凡她在家的时候,就会十分留意自己的言行。虽然她感觉这样的处心积虑让自己的心里很疲惫,但她也明白,初涉婚姻的新媳妇们,要想夯实和婆婆相处的根基,就必须经历这样一个令自己难熬的痛苦过程。自己想清楚了,心里豁亮了,言语也就变得自然了,举止也就变得坦然了。所以,苏虹每天早晚和婆婆照面的时候,无论当时两人各处于什么位置,苏虹都会把脸正对着婆婆,用双眼正视着婆婆,未曾开口先露出笑容,接着,很自然地叫一声——“妈”。于是,原本担心会被媳妇冷落的婆婆感到释怀了,感到自己得到了关注,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
  上了些年纪的婆婆长期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早晨,苏虹和老公很不情愿地从暖暖的被窝钻出来的时候,婆婆就为他们准备好了早饭。两三天内保准是不会重样的。苏虹往往一边吃,一边不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