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弄得几位离任的同志满脸不高兴。
  (于立庆摘)
  象形文字
  一位初学汉语的外国人对中国的象形文字颇感兴趣。一位中国朋友知道他认识“车”“马”二字,便指着书上的“连”字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略加思忖,答道:“这是一辆正在爬坡的车。”
  朋友强忍住笑,又指着“骂”字问他:“那么,这个呢”
  他呆愣片刻,答道:“这不是一匹多嘴的马吗”
  (郝翠英摘)
  考上北大
  刚考上北大那会儿放假回家。有一天和长辈出去吃饭,到一家饭店,老板跑过来打招呼,问我是在上学还是在工作。长辈说考上北大了,我谦虚地说我学习不好,“全靠运气”几个字还没说出来,老板接了一句:“唉,别这么说,好赖是所大学啊!”
  (赵永跃摘)
  仙鹤独立
  “爷爷,仙鹤一只脚站立时在想什么”
  “傻孩子,多么简单的问题!它当然在想下一步往哪个方向走。”
  (郝翠英摘)
  上下摆动
  一位游客问伦敦人:“为什么你家的狗,尾巴不是左右摇摆,而是上下摆动呢”
  “这完全是环境造成的,我家地方太狭窄了。”
  (爱琳摘)
  择偶标准
  前几日和朋友小路一起吃饭,席间说到娶老婆的事情。小路之妻比他大,我问他为啥找了一个比他大的。小路答:“同样花钱谁不挑大的。”
  儿子读小学三年级,有一天又因数学屡教不会,被他个性急躁的妈妈痛骂。爸爸在书房外听到儿子被骂得很惨,心想等一下儿子出来,要安慰他一下,免得在他幼小心灵里留下阴影。儿子被骂完,哭丧着脸出了书房,为了先了解他被痛骂后的感受,爸爸问儿子:“被妈妈骂,你有什么感觉”只见儿子用哀怨的眼神看着爸爸说:“你为什么要娶她”
  (以上两则马树强摘)
  口渴
  上课时,小聪口渴难忍,很想到教室外去喝水,可又怕老师不允许。于是他对老师撒谎说:“老师,上厕所行吗”老师看了他一眼还没来得及做声,小聪就迫不及待地说:“我实在太渴了。”
  (非马摘)
  考题
  某单位内部考试,考题如下:秦始皇是哪一年统一国家的A.公元前221年B.公元1999年C.公元2000年D.公元2005年,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徐敬党摘)
  学开车
  一名警官拦住一辆正在公路上歪歪扭扭行驶的汽车,问司机在于什么。
  “我在学开车。”司机回答。
  “什么没有老师跟着”警官惊叫道。
  “噢,是的,”司机回答,“我上的是函授课程。”细心的乘客
  有个出租车司机在火车站拉了一名乘客,见乘客老实巴交的又是外地人,就想宰他一下。于是拉着他在火车站附近绕了一圈又一圈。
  绕到第六团的时候,乘客指着路边一尊雕像说:“你们这座城市的雕像可真多,一路上我看见了六尊,还是一模一样的。”
  司机一惊,心想:这家伙还挺细心的。于是眼珠—:转,说:“我们这儿就爱在路旁竖雕像,而且大部分都是一模一样的。”
  乘客点点头,说:“噢,原来是这样,不过还有一点我不明白。”
  “什么”司机问。
  “为何六尊雕像,每尊下面都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老头在卖苹果”
  (以上两则洪兆育摘)
  油对鱼的危害
  在学校,老师让学生写关于油对鱼的危害。
  一个11岁的学生写道:“昨天晚上,当我妈妈打开一听沙丁鱼罐头的时候,里面有满满一罐油,所有的沙丁鱼都死了。”
  (孟涛摘)
  1℃要值多少钱
  1℃要值多少钱
  作者:谢在永 来源:《青年文摘?彩版》天气预报所指的气温是指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位置上所观测的气温,以℃表示。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候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暖,还跟经济盛衰、经商成败有关。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气温变化1℃,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影响更是惊人!据估计,农业生产区气温每下降1℃,就会减少一周(7天)的生长季。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的60%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地区损失9。56亿美元;森林产品在前苏联时期损失13。83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气温变化1℃时,中国华南因全年的日平均气温基本上大于10℃,故积温变化为365℃,这可种植三茬作物,相当于每一茬作物有122℃的积温变化。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均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经济学家发现,酷夏可激发人们消费热。若夏季平均气温偏高1℃,则35℃以上的高温天数就会飙升,空调器、电风扇、纸扇、冷饮、啤酒等销售量就会成倍增多,商家个个无不拍手称快。德国刑侦专家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当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37℃,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比气温32℃时,高出达30%以上。混凝土浇灌工程,务必严格按照每天气温来安排,夏天不超过28℃,冬天不能低于零下5℃,否则,会出现影响工程质量问题,百年大计可能毁于一旦。气温变化1℃与人的死亡有关。如上海市在炎热日(≥34℃以上),夜间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8人;午后每升高1℃,死亡增加10人。广州市炎热日最高气温的时候,每升高1℃,死亡增加2。3人;炎热日最低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1。5人。附高温预警信号:它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一,黄色预警信号,标准是连续三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二,橙色预警信号,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三,红色预警信号,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当您收到高温预警信号后,按照预测的高温等级,应采取相应的防暑降温保护措施,收到趋利避害目的。
  分享原则
  分享原则
  ◎韦业宁
  分享作为一种分配原则,与平等文化、契约精神一样,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稀缺元素。在古代中国,无论是平均主义的分配理想,还是温良恭俭让的私人美德,都产生于专制集权,其核心也还是专制集权,与现代的分享原则相去甚远。
  中国人传统的分配理想是平均主义,孔夫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寡,就难以建立财富积累的意识和机制,人们不去创造出越来越丰富的财富,就谈不上分享。滋生平均主义的最好土壤是贫穷,但历史告诉我们,平均主义的本质不是贫穷,而是欺骗。
  直到有一天,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多数中国人才算突破了孔夫子那句话所概括的社会原始生态。在此之前,中国人只能以孔融让梨式的美德,来超越“不患寡而患不均”意识。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这是正统的幼学必修课。这一课的关键词是“让”而不是“分”,它追求的是短缺经济中的个人美德,它太超脱了,以至于缺少现实意义。几岁的孔融不会想到分享、契约和平等,更谈不上关于公平和效率的思考。
  美国人不晓得孔融,但他们知道姚明。姚明登陆N8A时,中国的利益相关方忙着要分一杯羹,而休斯敦人高喊口号“让我们一起开创大场面”——这话虽简单,却深得西方商业社会的真味。在他们
  分享的第一要义是分享发展;第二,分享依据契约,而非等级;第三,平等而非平均,是分享的前提。关于后两点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据说古罗马两个士兵分一个饼,由一个人来切,由另一个人先挑。在这里,分享是通过契约(规则)来安排实现的,并且体现了公平和效率。而这种契约关系得以建立的前提.是人与人的平等。
  对于今日的企业员工而言,“分享”要远远比两个罗马士兵分饼复杂得多,但万变不离其宗: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带来分享;二、付出劳作,获得报酬与奖励,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契约;三、分享的深意在于平等:在市场环境中,按照贡献的多少,分享收获与未来,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
  组织之所以成为组织,最关键的指标,一是凝聚力,二是可持续性。“绝对平均主义”造就的组织缺少凝聚力,也没有持续的活力。“让梨”式的美德可以换回一时的凝聚力,却也缺乏可持续性。分享的原则满足了凝聚力与可持续性的要求,建立在此原则之上的企业,才有可能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
  分享并不仅仅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话题。任何人群,要建立凝聚力和可持续性,分享都是必要的原则。对于一家企业而言.除了员工,这些人群还包括:参与分享产品价值的客户,参与分享回报的股东,参与分享成长的合作伙伴,以及参与分享未来的所有人。
  (闻晰摘自《万科》2007年第9期)
  向解放军学分配
  ●张建华
  2004年5月,我先后到井冈山和四川东北部的大巴山区旅游,看到山区墙壁上依然保留着一些红军时期的标语:
  参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
  参加红军吃大户!
  参加红军能升官!
  我问一位红军老战士,当时为什么参加红军?老人告诉我,红军的人说:“想吃饱饭,想要土地的,就参加红军。”我想吃饱饭,想要土地,就参加了红军。
  为什么参加红军:过好日子
  当解放军还很弱小的时候,人们为什么要参加解放军?答案是:为了过上好日子。
  事实上,解放军确实让绝大多数成员分享到组织成长的果实。
  20世纪70年代末,解放军开展了“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活动,使士兵在服役的同时,掌握一门本领。我就是千千万万个受益者中的一员。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使官兵具有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本领。
  优秀的、具有竞争力的组织,能够为组织成员圆梦。在一个物质社会中,无须讳言,大多数成员的梦想是物质性的。组织忽视了成员的物质利益,便失去了凝聚成员的基础。
  企业也是一样。员工加入企业,第一个目的是为了生活,为了赚钱。重视员工利益是企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个没有物质回报、忽视员工物质利益的企业,是注定无法生存的企业;一个不能与员工分享企业成长果实的企业,是注定做不大、走不远的企业。
  分“伙食尾子”:获得回报
  1927年9月,毛泽东在三湾实施了“三湾改编”。部队在各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