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治世经典-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咏一到任,查知城中驻扎的部队有三万人,但粮食却维持不到半个月。
  张咏知道盐价平常就很高,而官仓的盐还很多,于是下令估价,任由民众用米换盐。结果不到一个月,就换得数万斛的稻米。
  407 刷清倒楣和尚的冤屈
  宋朝向敏中(公元 949~1020 年)在西京当官时,有个和尚经过一座村子,向一户人家要求借住,主人不肯,于是和尚只好暂时睡在门外车子的车厢中。
  半夜,有一个盗贼从墙上扶着一个妇人,而且用衣服裹着一包东西出来。这和尚心想主人不肯收留他,又遇到主人家里出走一名妇人并遗失财物,第二天一定会抓他,于是自己也逃了,但一不小心坠入井里,而那名妇人却早已被盗贼杀害,先一步被丢入井中了。
  第二天,这户人家的主人经过一番搜寻,抓到了和尚,将他送到县府。
  这和尚受刑之后,知道辩解无用,竟然就承认是他干的,说是诱拐妇人一起逃亡,又怕人家抓到,就杀了妇人投入井中,但夜里看不清楚,自己一不小心也掉入井中。至于赃物,遗落在井边,不知道谁拿去了。
  案子判决之后,由县府送到州府,府里的官员大都认可,只有向敏中质疑,认为赃物没有查获,还有可疑之处,于是带和尚来审问,取得实情。
  向敏中暗中派人去查案,才知道这妇人原本与邻居奸淫,就抓回这名邻居。
  这邻居认了罪,也供出赃物,和尚这才被释放。
  408 换产官司
  宋朝时,戚里发生财产分配不均的纠纷,彼此互相控诉。
  宰相张齐贤说:“这件事不是地方官能办好的,我自己来办吧!”
  张齐贤于是如见互控的两人,分别问道:“你不是认为他分得的财产多,你分得的少吗?”
  他们都分别说:“是”
  张齐贤就要他们分别签下讼辞。然后找两名官吏监督,下令甲家搬入乙家的房子,乙家搬入甲家的房子,家中的财物不准动,财产分配证明则彼此互换。
  第二天,上奏朝廷,皇上很高兴,说:“朕就知道这事没有你是办不成的。”
  409 赵?反其道而行
  宋朝时赵?(公元 1008~1084 年)主管越州时,两浙一带遭受旱灾和蝗灾,米价大涨,各州都严禁商人提高米价。
  只有赵公贴出告示,只要有米,就可以提高价钱出售。
  这么一来,各地的米商都跑到越州卖米,米价自然下跌,民众也没有饿死的。
  410 会响的神钟
  宋朝张咏治理成都时,在许多嫌犯中追查偷窃者,但没有人肯承认。张咏本想用严刑逼供,却怕伤及无辜,于是在一间暗房中悬挂一座钟,命人用烟煤涂抹。然后对嫌犯说:“我在房里有座神钟,盗匪摸了,它就会响,不是盗匪,摸了就不会有声音。”
  下令这批嫌犯依序去摸钟。后来发现只有一名嫌犯的手,没有烟煤的痕迹。
  张咏就说:“你怕钟会响,所以不敢摸吗?”
  一经审讯,他就认罪了。
  411 盗割牛舌
  宋朝包拯(公元 999~1062 年),在宋仁宗时(公元 1023~1063 年)主管天长县,当时有人投诉,说他养的牛被人偷割舌头。
  包公心想,一定是仇家所干,就要他先回去把牛杀了,然后出售。
  不久,有人来告发,说他要检举私宰牛只的人。
  包公说:“你为什么割人家的牛舌,又要告人家私宰呢?”
  这人吃了一惊,也认错了。
  412 妙罚
  宋朝陶真卿主管润州时,发现当地人喜欢打架。
  陶真卿处罚打架者,除了用本罪之外,又规定先出手的人,要出钱给后出手的人。
  因为这些打架的小人,吝惜钱财,自然不想出钱,所以虽然整天吵闹,却只是瞪着对方,不敢下手。
  413 施钱求福
  宋朝孙莘老,名觉,与乔执中、秦少游齐名,号称“三贤”。
  当时,他主管福州,有许多民众因欠缴“时易钱”被关。
  有一些富人出了五百万,想要整修佛殿,向孙莘老请示。
  孙莘老说:“你们为什么要出钱呢!”
  这些富人说:“想求福罢了!”
  莘老说:“佛殿并非很残破,佛像也没有坐在露天的。我看不如拿钱为犯人赎公债,让几百个人解除牢狱之灾,所得的福份不是更多吗?”
  这些富人领悟了,就顺从莘老的意思,当天就捐钱,牢笼为之一空。
  414 一句话米价大跌
  宋朝令狐楚出任兖州主管时,正巧遇到旱灾,米价大涨。州府派来迎接令狐楚的官员一到,他就问现在米价是多少,州里有多少官仓,每仓有多少米。
  这官员一一回答之后,令狐楚就一面屈指计算,一面自言自语说:“以前的米价是……,州里的官仓只要多挪出一些米,定出米价,就可救活民众了。”
  站在他身旁的官员,正偷听他说话,然后将话传回州郡。一些富人害怕米价低贱,就急着将囤积的米拿出来卖,米价因此大跌,郡中的人都很高兴。
  415 挽回灭门大案
  宋朝钱若水当同州推官时,当地富户的一个小女奴逃亡,不知下落。
  女奴的父母一状告到州府,州府命令录事参军审讯。而这个录事参军曾向这富户借钱被拒,于是公报私亿,指富户父子数人共同谋害女奴,然后弃尸水中,所以找不到尸体。
  这么一来,不管是主犯或从犯,都将被处死刑。
  富户因受不了拷打逼供,只好承认。这个案子做成判决以后,呈送州府,州府并无意见,只钱若水接受了富户的贿赂,想免他们死罪。
  突然有一天,钱若水拜见州官,先摒除左右的人,然后向州官报告说:“我之所以留下公文未批,是因为我在暗中派人去找女奴,现在已经找到了。
  州官说:“在哪里?”
  钱若水就暗中安排,带来了女奴。
  州官如见女奴的父母,问道:“你们见到了女儿,还能认得吗?”
  女奴父母说:“怎会认不得?”
  州官就将女奴推出帘幕,女奴你父一看,哭着说:“就是她。”
  州官于是召见富户父子,将身上囚具全部解除,但富户父子不肯离开,说:“如果不是大人开恩,我们将会灭门。”
  州官说:“这是钱推官的功劳,与我无关。”
  这富户就来到了钱若水的办公室,钱若水却关门拒见,说:“这是州官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富户进不去,只好绕着围墙哭泣,回家之后,就变卖家产,供养僧人,为钱若水求福。
  416 慷慨动赈灾
  宋朝赵阅道。曾经主管越州,有一年,正巧遇到饥荒。
  赵公就召集州里的有钱人,鼓励他们捐款赈灾,而自己则从腰间解下金腰带,放在庭院作个示范,于是大家纷纷响应,当时被救活的有十几万人。
  417 利用人性贪念
  宋朝安潜,当官时,并不管盗匪的事,蜀人都觉得很奇怪。
  过了一阵子,安潜提出公库的款项,共一千五百缗,分别放在三个市集
  中,且分别贴出告示说:“能告发、逮捕盗贼一人,赏五百缗;告发、逮捕共犯的盗匪,解除他的罪责,赏金与一般人相同。”
  不久,有人抓了一个盗匪来到官府。
  这盗匪骂抓他的人说:
  “你与我一起作案十七次,而且一向平分赃的,你凭什么抓我?我看我们会一起死。”
  安潜说:“你既知道我贴出告示,为什么不先抓他来?如果抓他来,那他死,你拿奖赏。既然他抢先了,你被处死,又有什么好怨的?”
  于是下令发给告发者奖金,将被抓的盗匪处死。
  这么一来,境内盗匪彼此起了疑心,就各处逃到别处去了。
  418 脱得掉或脱不掉
  宋朝成都太守鲁承清,判案高明。当地法官刚好受理一件奸淫案,有人说是通奸,有人说是强奸:无法判定,于是就交由鲁公判决一方面也想试试鲁公的能力。
  鲁公就命令一名孔武有力的手下,强脱这名犯奸淫案的妇人的衣服,结果外衣都脱了,只有内衣脱不掉;因为这名妇人拼命抓着,士兵再用力也没办法。
  鲁公于是说:“判作通奸。”
  判决就确定了。因为妇人如守贞节,连衣服都脱不掉,还谈什么奸淫?
  419 争儿案
  李南公,字楚老,宋神宗时进士及第,当长沙县主官。
  有一名寡妇带着儿子改嫁他人,过了七年,她前夫的族人,想要回这名小孩,这名妇人却说这不是与前夫所生的,于是就告到官府。
  李南公先问这小孩有几岁,族人说:“九岁。”
  妇人说:“七岁。”
  李公就再问小孩的牙齿,妇人说,“去年掉地。”
  李公就说:“男孩八岁换牙,这不用再争了。”
  于是下令将小孩交还族人。
  420 聪明的富翁
  宋朝张咏当杭州主管时,杭州有一个富翁快死了,他儿子只有三岁。
  这富翁就要他女婿当家,掌理产业,而且留下遗书说:“将来分财产时,十分之三给儿子;十分之七给女婿。”
  后来,这小孩长大了,投诉官府,女婿则带着富翁遗书来到官府。
  张咏看了之后,用酒洒地祭神,说:“你岳父很聪明,当时孩子小,所以将这份遗书给你,否则孩子早就死在你手上了。”
  于是下令家产十分之三分给女婿,而儿子则拿回十分之七。
  421 斩一文钱盗
  张咏当崇阳主管时,发现一名小吏鬓旁有一文钱,讯问后,才知道是官库的钱,于是下令打小吏,小吏很生气地说:“一文钱算什么?你能打我,却不能杀我。”
  张咏于是拿起笔来批起公文:“一天一钱,一千天就一千钱;用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可以穿透石块。”
  然后拿起剑走下台阶,斩了下吏的首级。
  事后,申报州府,自我纠举。
  422 藏金岁月
  宋朝程伯淳(公元 1032~1085 年)当县主簿时,有人借哥哥的住宅居住,挖地找到了埋藏的钱财。
  哥哥的儿子投诉官府,县令说:“没有旁证,如何判决呢?”
  程全淳说:“这好办。”
  就先问侄子说:“你父亲什么时候埋藏这些钱?”
  侄子说:“40 年前。”
  程伯淳:“你叔叔借住几年?”
  侄子说:“20 年。”
  程伯淳于是派人拿回一万元,看了之后,对借住者说:“这些钱都是你未住之前几十年所铸造的,为什么?”
  这人只好承认不是他的钱,县令也因此大为欢服。
  423 冒认
  程颍在宋神宗时当晋城令,当地有一个富人张氏,父亲已死。
  有一天,有一个老翁来到张家,说:“我是你父亲。”
  张氏惊慌、怀疑,觉得不可思议,就跟老翁一起到了官府。
  老翁说:“我当医生,出外行医,妻子生了儿子,因为太穷,养不起,就送给张家。”
  说着,从怀里取出一份文书,上头记着:“某年某月某日抱儿子给张三翁。”
  程颢问道:“张氏当时才四十岁,怎会有‘翁’的称呼呢?”
  老翁一听,大吃一惊,赶紧认错,却还是依法重办了他。
  424 偿杀子之痛
  程辉,字日新,金熙宗时当磁州刺史。
  有个和尚,是吴人,杀了磁州张善友,并娶了张妻。程辉抓到他之后,命张善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