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一妻多夫制 作者:二十九楼(晋江2013-06-15vip完结)-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叔这几天一直在忙棺柩入葬的事宜。
  歇了两天,锦娘带了李三来到江洲最大的酒楼望江楼,对着掌柜的递上一张名帖说要见见酒楼当家的。
  望江楼的老板王宝此刻正在三楼的包间里陪着妻子顾夫人吃饭,拿到名帖的时候,打开一看,忙问到,"那小姐可走了?"
  "没呢,说也尝尝咱们望江楼的菜品如何,点了些菜在二楼临江的包间呢。"掌柜的说到。
  王宝说着,将名帖递给顾夫人,她一打开帖子,看到陈国公府几个字忙问到,可是京都的那个娶了个皇子的陈国公府?"
  "应该是的,他们祖籍正是咱们江洲。"王宝说到。
  "走,我们去看看。"
  王宝和顾夫人似乎都十分意外是一位如此俏丽的少女。
  锦娘内穿薄蝉翼的栖霞纱玫瑰香胸衣,腰束葱绿撒花软烟罗裙,外罩一件逶迤拖地的白色梅花蝉翼纱。腰若细柳,肩若削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真正是个美貌少女。
  锦娘今日特意穿的这一身衣裙,这身布料都是宫中赏赐下来的贡品,一个词"特供",一般人很难有。
  顾夫人一见到她被她身上的衣裙所吸引,看着她身上的纱衣眼中俱是惊叹,锦娘心中暗道,这位顾夫人果然是特别喜爱衣料的。
  "敢问两位可是望江楼的老板?"锦娘彬彬有礼对两人作揖。
  他们忙回礼,似十分惶恐,"不知陈国公府小姐,有失远迎,还请赎罪。"
  "王老板客气了,我母亲陈国公夫人过世了,如今新的陈国公夫人是我的姐姐。"
  "早就听说陈国公府福泽天赐,竟能有两位小姐,真是有福啊。"那顾夫人似十分羡慕,天朝一家能生出两个女儿确实是令人羡慕的事情。
  "如今我护送母亲的棺柩回乡,想在你望江楼订下酒席请父老乡亲们喝杯水酒祭奠母亲。"
  王宝一听,十分高兴,连着夸赞锦娘是个孝女。
  当下两人敲定三日后二楼摆下十张酒桌给有请帖的客人,一楼就摆二十桌流水席给一般的客人,锦娘从李三手里接过一个锦带,掏出一块十两重的金元宝付帐。王宝忙摆手说太多了太多了,十两银子就够了,而且也是等酒席办完再给。
  锦娘又让李三拿了十两银元宝出来坚持要马上付帐给王宝。
  "小姐出生高贵想不到竟是如此亲切大方之人,我王宝也不是扭捏的人,既然如此我就收下了,请小姐放心三日后我定将这场酒宴办的热热闹闹的。"
  "如此那就多谢了。"锦娘又拿出十几张名帖递给王宝说到,"实在是不好意思,还有件事要麻烦王老板帮忙,我初回江洲根本就不知母亲的一些旧友府邸,只知道其名,还要请王老板手下帮忙分送请柬。"
  王宝拿过请柬略一翻看,都是江洲有些名望地位之人,其中就有他的弟弟江洲知府王玉,一边的顾夫人也看到了微微一笑。
  "顾夫人,和你初次见面没有带什么礼物来,今日看你似乎对我身上这件衣裙很感兴趣,不如这样,三日后酒宴上我送顾夫人几匹别致的布料作为答谢王老板为我分送请柬之礼。"
  那顾夫人今年早在京都就打听清楚了,她生得高挑纤细,素来喜爱纱料缎布做漂亮的衣裙。
  果然顾夫人一听说有别致的布料十分高兴,对着锦娘十分亲热,"小姐还不知吧,其实王宝是我的大丈夫,我的三丈夫就是江洲知府王玉,也是王宝的娘家弟弟。"
  一个妻子的几个丈夫间成为兄弟,娘家弟弟的意思就是说是同母所生。
  其实锦娘早知道望江楼和江州知府的关系,这会儿见顾夫人说出来故意装着惊讶的样子,"真的,他们既是娘家兄弟又是兄弟那不是亲上加亲了,顾夫人真是好福气啊?"
  说得顾夫人和王宝喜笑颜开。
  三日后的望江楼热闹非凡,楼前满满都贴满了悼念老陈国公夫人的悼词,歌功颂德得,人来人往。
  锦娘特意请来专业的悼念队伍和敲锣打鼓的竖着陈国公夫人的灵位在江洲城游行绕道的,现在整个江洲上至江洲知府下至走车贩卒没有人不知道锦娘是陈国公府小姐的事了。
  望江楼二楼此刻正是江洲名流聚集一堂,锦娘一来就送上一匹水清色的栖霞纱和一匹天蓝色的倭缎,都是顾夫人喜爱的冷色调,把她高兴坏了,非要跟着锦娘站在楼口处一一迎接,锦娘正巴不得呢,有江洲知府夫人亲自陪同迎客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酒过三巡的时候,锦娘基本上都和他们熟了,美丽的少女走到哪里都是吃香的,特别是江州知府王玉对她更是十分和善,本就是个大方的男人,更何况妻子和兄弟都对锦娘赞不绝口的。
  锦娘站到高台上举杯一顿,下面都看着她,她轻轻嗓子微笑着说到,"这一杯我替我母亲陈国公夫人敬大家!"
  一饮而尽后,李三又递上一杯,"这一杯我敬咱们江州知府王大人,在京中我就听闻江洲治理得井井有条,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这都是王大人的功劳。"
  那王大人和几个手下听了这话明显十分受用,心中亦是大赞不愧是高门小姐,未成年就能如此头头是道。
  举起最后一杯说到,"我刚入江洲时听说王大人有意要修路,将城里的青石路一直铺往西郊,这时个大好事,母亲在世就总说人不能忘本,我初回老家也没什么作为,今日就在这里就奉上一千两为王大人此利民之举添砖加瓦。"
  说着就拿出一张一千两的银票恭敬递给王玉。
  大家本来就对锦娘十分热情,现在更是觉得这个少女是个人物,王大人这次更是面子十足,心中对锦娘已是十分地看好。
  锦娘看着众人,心下窃喜,江州知府这条道算是铺平了,接下来她在江洲立足就要容易多了,只是她那便宜老娘不知道在地下有没有被她气死。


☆、责任田承包制

  第五章责任田承包制
  现在江洲城提起西郊陈国公府小姐那个个绝对是赞不绝口,孝心,爱心,热心
  锦娘借机又一一拜访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前辈,送了些京中的时兴玩意,算是初步踏入了江洲名流圈了。
  这几日终于闲了下来,她寻思着搞点改革什么的,前几天一下子花了一千多两银子风头出尽了但心里还是很心疼的,不想办法提高庄子里的收益可不行啊。
  她在李三的陪同下这几天都在庄子里转悠,对着那些干活的人她还时不时地问点什么,几天下来,锦娘算是对这个庄子有了一些了解了。这个庄子还是以种稻米为主,大概有二十多亩的良田,十亩的旱地,还有一个池塘和一块山脚下的菜地。房子都统一建在山坡上,在路的尽头,一个二进的院子,不算大但也不小,前面是仓库和大堂,后面是几间厢房,王叔先前回来还专门维修了下,毕竟锦娘和他们最少要在这个院子里住上一年半载的。中间院子两边的就是一整排小平房,都是庄子里下人住的。
  吃着庄子里种的稻米,摘上来的新鲜蔬菜,锦娘这些天觉得浑身都舒服了,让王叔吩咐下去今晚召集庄子上所有人开会,戌时准时到,不到的直接乱棍打死。
  在天朝主人家打死签了卖身契的下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算不上违法,但签了卖身契的若是女子就不能打死了,只能转手再卖。
  晚上吃过晚饭,锦娘便坐在前院的大堂主位上,身后王叔和李三一人站一边,李三旁边放了个盖着红布的篮子。李七在一边也乖巧地自己玩儿。
  戌时快到的时候,堂屋里已经来了好些人了,因着这些天锦娘都是笑眯眯地在庄子里转悠和说话,这些人倒也不是很怕,有些交头接耳地说话,有些一个劲儿打量锦娘。
  看看沙漏,戌时一到,锦娘便对王叔使了下眼色,王叔会意过来,从袖中抽出一张名单来,"下面点名了,念到名字的到小姐跟前磕头。"
  第一个念到名字的叫林宝珠,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她上前给锦娘磕了头,李三便从篮子中拿出一个小红袋子递给她,她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打开一看竟是十几块铜钱,顿时高兴地合不拢嘴,连忙又磕头道谢,其他的人都看着这一出,下头一下子热闹喜庆起来了,竖着耳朵听王叔有没有念到自己的名字。
  恩威并施的手段尽管老套但管用啊。
  如此过了快半个时辰篮子里的铜钱发完了,人名字也念完了,庄子上整整六十二口下人锦娘一一见过了。
  李三适时地添上热茶,锦娘喝了口,顿顿声正色说到,"今晚,你们都拿到赏钱了,这次分给大家赏钱的意思是感谢过去这些年你们为庄子出力了。如今提起咱们西郊开心农场江州人也是卖我一份薄面的,但这些时日下来我觉得咱们的庄子很多弊端,为了大家更好地努力,我决定进行彻底地改革,建立一套新的制度。"
  这几句话说完,堂下人面面惊惧,有欢喜的,有担忧的,更多的是忐忑。
  "简单来说就叫做责任田承包制。"锦娘看着众人不解也不着急,慢条斯理地接着说,"意思就是我将田地都分给大家着急种,从种的粮食中抽成分给大家,你们各自以家庭为单位自己开火吃饭,男人都出去干活,女人除了负责生孩子照顾孩子,一家人的饭也归女人做。"
  天朝女子一般都是养尊处优的,即使是卖身做了下人,只要她们成年结婚了也只负责给下人繁衍后代,并不用干活儿,但她生下的孩子就算是家生奴才了。
  这一下子炸开了锅,勤奋的自然欣喜,懒惰的自是担忧。
  王叔说到,"你们以家庭为单位站成一堆。"
  锦娘一看,一目了然,这就是天朝一妻多夫制的优势显露出来了,一个家庭其实就是一个生产小队。
  这些人主要有四个家庭,那个王娇家的是最大的家庭,三代总共有十八个人,李美花和陈芳家是两个中型家庭各有十三个人,林宝珠家是个稍小的家庭,有九口人。
  锦娘看那王娇家的人口虽然很多,但她的五个丈夫年龄都较大了,但好在有六个儿子都已经有二三十多岁了。
  "王娇家的从明天起专门负责山脚下那十亩水田,你们只管负责种两季水稻和一季油菜,庄子里其他的事都不用你们做,李美花家和陈芳家的几个丈夫正是壮年,你们两家每家负责十二亩水田,也是两季稻子一季油菜,其他也不需要你们做。"
  这时,林宝珠有些着急了,别人都把水田负责完了却没有她的份儿,又不敢说话的,她虽然只有二十岁,也还只有三个丈夫,但上有三个老爹下有两个三四岁的儿子,一年口粮也是需要很多的。
  "至于林宝珠家的专门负责十亩的旱地和菜园,当然那些水田的田梗上你都可以种菜,也可以种些豆类。"
  这样说完了,所有人都等着锦娘如何安排分成的事情。
  锦娘慢悠悠喝着茶水,看着他们很急切又不敢问出口的样子,终于说到,"李美花和陈芳两家得一点五成粮食,例如咱们去年一季的水稻总产量是一万斤稻米,那么你们就可以得一千五百斤稻米,相当于三十两银子,油菜榨的油得一成。"
  这下众人都沸腾了,按照去年的产量一年两季稻子下来他们两家每家可以分到将近三千斤的口粮,还不算上油菜的那一成就有六十两的进帐,那虽然比不上一般的农户家庭,但在下人的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