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踏秦川-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老家伙,仅仅是接触三个月象棋竟能走出如此犀利的棋风,只怕韩信到来也不是他的对手。难怪他在位之时,天下无人敢返!”李信在心中暗道一声,惶恐的站起身对着躺椅上老态龙钟的始皇帝叩下一头,道:“陛下,末将真的是棋力有限,实在不是陛下的对手。请陛下饶过末将吧!”

“哈哈哈!”始皇帝大笑两声,道:“看得出来你已尽力了。朕不会怪你的。知道你是如何败的吗?下棋之始重要地是布局,你为求稳,每局都先布马。当然这没错,马灵活,其对整个局势的影响很大,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局或残局。可是你忘了,马不宜轻进,要想把灵活发挥出来,首要得将马路清通,只要当时机成熟之时方能发挥它地威力。”

“朕却不同,朕爱用车。车乃三军主力,行动迅速,威力巨大。在布局之初,车具有威胁你的马炮,横扫你的兵卒,兑兵活马,攻击你的弱点和支援联的弱点,甚至可以直接威胁你的主帅等诸多功能。从棋艺上看,你这人过于谨慎,因此有这一败。九原郡新复,一切都百废待新,没有些雷厉风行是干不出什么名堂地。你托蒙恬奏上来的那些难处与要求,朕都准许,有朕给你撑腰希望你能在九原干出点名堂来。等过上几年,朕若还没有死,九原郡又被你治理的有声有色,朕会亲自去九原郡看你的。到时兴乐也长大成人,或许朕会亲自给你与兴乐举行大婚。”

李信没想到始皇帝借着下棋就把他考查了一番,听始皇帝的话音,他似乎已感到自己时日不多,也知那些现在溃逃将来还会再来的匈奴是大秦的一个巨大威胁,所以想在临死之前看到九原郡壮大起来,到时能支撑起对匈奴的战争。下棋之时又见自己过于谨慎,怕到时为郡守之职是放不开手脚,因此暗暗点破他,让他不要有后顾之忧,放开手脚大胆的干。

始皇帝如何知道他与兴乐的事情地?李信并未深究!知道此事的一个是始皇帝地亲信,一个是始皇帝的爱女,两个都有可能告诉了始皇帝,无论是谁告诉了始皇帝他都不会有所惊讶。这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始皇帝并未怒他有非份之想,也没逼着他尽快成婚,这就够了。他跪下身谢恩,始皇帝笑了笑让他起身,接着道:“想必你来咸阳时,已听到了一些风言***!”

咸阳有什么风言?无非就是大寿之日的博士与李斯之争以及后来的卢生等方士逃跑,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其实又是一件事。李信点了点头,道:“末将略有耳闻。”

“卢生这个逆贼,朕善待他,他竟用如此恶毒的语言坏朕的名声。朕派御史去查探咸阳有谁与此逆贼有联系,又有谁妖言惑众败坏朕的名声。嘿嘿,那些平时里讲话慷慨大义,不畏生死的所谓儒生,狗咬狗的在两天之内竟咬出四百六十多人。就是一群什么人啊,混在朕的身边,骗取朕的俸禄,不为朕办事反而诽谤朕,你说这样的人该杀不该杀?”

李信还沉醉于始皇帝全部同意自己的请求,想象着回到九原郡后该如何展开大业,随口道了声:“这样的人着实该杀!”

“可是有个人不同意我杀这些人!说什么天下初定,边远的百姓还没有完全归附,这些儒生们都诵读诗书,效法孔子的,朕若一律用重法制裁他们,他担心天下将会不安定,希望朕不要杀了他们。”

第一卷 秦时明月 第八十五章 晋见 四

备在咸阳宫召见蒙恬等三人的,昨夜扶苏劝其勿杀这些儒生,着实让他万分恼火,将软弱的扶苏训斥一顿后,随便找了个宫寝歇息一夜。

这一夜,身畔虽有妃子精心服伺,可是他一点兴趣都没有,倒是想起以前与扶苏母亲一起唱歌的快乐日子,黯然神伤了一宿。扶苏这个长子什么都好,就是心肠过于慈软,把江山交给这样的一个人,他有些放心不下。

挨到天明,始皇帝也无心再见蒙恬等三人,坐上马车往兴乐宫赶去,希望娇横可爱的女儿能给他带来一点快乐。半路上想起前些日子蒙恬上的奏折上表彰李信又为大秦立下一项大功,使匈奴人用诅残害大秦的阴谋落空,加上兴乐曾经暗示自己找到一位如意郞君,正是蒙恬所说的李信。如此众多的事情指向同一个人,始皇帝好奇心大起,下了一道诏,独召李信来兴乐宫晋见,想借此机会查看一下李信的为人处事怎样,是否能够重用。

一番试探下来,他觉得李信这人还不错,随口又问起对于那四百六十多个儒生做何处理?李信不假思索的道:“这样的人着实该杀!”更是大合他的胃口。他又将扶苏的原话说出,倒不是想从李信的口中再听一次杀字,而是经过一夜的思索,觉得扶苏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地,故意隐去扶苏的名字。想看看李信对这样地观点有何看法。

李信张嘴就想道:“哪个敢如此大胆,竟违陛下的意思。这样的人也该杀!”马上,他发现生性残暴、刚愎自用的始皇帝在说这话时,并未脸现恼怒,一时不敢把嘴里的话吐露出来。静下心回想起始皇帝口中的四百六十多个儒生,以及有个人劝始皇帝千万别杀这些儒生,李信生出一身冷汗。心中暗道:“莫非现在他问我地,竟是影响后世几千年的坑儒大事?”

“焚书与坑儒后世众说纷纭,有说这事也没什么,完全是后世的儒生憎恨始皇帝,因此往他身上泼脏水,坏他的名声。也有说这两件事直接导致了秦王朝的覆灭。我该怎么回答?听始皇帝说话的意思,这四百六十多个儒生他是杀定了。看始皇帝的神色,劝他别杀这些儒生的人,应该是他的亲人,很可能是那个心肠很好的扶苏?幸亏我没嘴快地把话说出来。不然始皇帝就算不找我麻烦,将来估计也不会重要我这个劝其杀子的人了。唉……也不知是谁想出‘伴君如伴虎’这句名言。与皇帝对答真是一点神也不能跑地,说错一句话就把后半生给耽搁了。”

“对,没错,现在天下虽然已定,远地的百姓还没完全归附,一口气杀了这么多的儒生势必会引起他们的恐慌。天下会产生许多的不安定因素。可是我又不是始皇帝,这些后果不是我正想看到的吗?就算说此话地人是扶苏,我也绝不能赞同他的话,若是赞同他的话也劝始皇帝不杀这些儒生,我不成了说话颠三倒四,一会赞成杀了这批人,一会又不赞成杀这批人,墙头草随风倒的行为足可令始皇帝厌恶我的为人了!”

“还有,不杀这些儒生就只有焚书而没坑儒的事情,若是因此事没有了秦朝的大乱。我所设计的一切不都没用了吗?他们这些儒生们虽没犯什么大错,有许多更是被无辜牵扯入这件事情的。我这样做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些了?残忍又有什么,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天下的百姓过上富裕地生活,牺牲这四百多人又有什么?一定要煽风点火助始皇帝杀了这批人,对于公子扶苏顺便的也要落井下石一下……”

李信一言不发地在心中想着,始皇帝道:“怎么不说话了!”

他跪起身,拱手道:“依末将短见,此人劝陛下的话语,初听虽有几分道理,实乃全是谬论。末将不明白,杀了这四百多个坏陛下名声的人,边远地区的百姓怎么就会不再归附,天下为何将要不安定?难道陛下背上坏名声,反而能让边远地区的百姓完全归附,天下将要安定不成?这些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安定国家。至于劝陛下之人则可不杀,他并非有什么坏心眼,看来是心肠太好了,以至被这些儒生所利用,替这些儒生求情。”

“嗯!甚合朕意!”始皇帝点了点头,笑道:“知道是谁劝朕莫杀了这些儒生?”

“末将不知!”

“是朕的长子扶苏。唉!扶苏太过仁慈,总会有异想天开的想法,真是让朕为难,不知该拿他如何办方好!”

李信开始给掉入井中的扶苏下石,首要的便是想让扶苏离开咸阳,使其与始皇帝长久无法见面,让两人产生疏远之感。道“末将倒有一法可让公子收起仁慈之心,使公子坚毅起来。”

“什么法子?”

“陛下可将公子调往上郡为监军。匈奴人虽已远避,但小规模的战争还略有发生。是战争就会死人,经常看到人死,公子的心慢慢就会刚毅起来。”

李信的一句话说得始皇帝怦然心动,要是把扶苏调往上郡为监军,经常让他看看死人,让他知道靠儒家所谓的道德礼仪这些虚伪的东西想使天下臣服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还有,长城马上就要开始修建,死人的事更是天天可见,就算匈奴人惧怕不敢侵挠边界,长城上死的人照样可以把他磨砺的坚毅起来。况且,蒙恬是大秦帝国的顶梁柱,如今秦军主力都掌握在此人手中,要是让扶苏跟在蒙恬的身边,只需与蒙恬把关系处理好,将来君临天下,就会有个不错的助手。

“你的这个想法很好,这次就让他随你们一起回上郡吧!”始皇帝道。两个人又在一起说了一些其他事,直到日薄西山,兴乐公主亲来迎始皇帝入殿用膳,两人方止了谈兴。

第一卷 秦时明月 第八十六章 出游

之下以一日一小变,一月一大变的速度飞快发展着。他建起了十几个大型的作坊,干活的工匠多达几万人,其中有两三个比较出名,也给他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当然这一切都打着官营的幌子进行着。

最为有名的是织布作坊。起先的一年,这个作坊依靠当时的技艺织布,每月每个女工不过织一匹布,好的织手也不过一月之内织两匹布。虽说效率是如此的低下,但看在一匹布可在周边国家换上两匹俊马的份上,李信也就得过且过,依靠着这点不多的布匹在各个国家换购良马,并无心去改进技艺提高产量。再说他对于纺纱织布这门技艺本就没有一点的了解,就算是想改进也无从下手。

一年后,当蒙恬依靠百万隶臣把西起临洮,东至大海的万里长城连接起来,接着又着手修筑一条南起咸阳林光宫,北至九原郡府九原县的长一千多里,宽六十步的直道。这条直道遇山开山,遇沟填沟,虽有近二千里,但一直笔直的向前延伸。这两件事情深深触动了李信,明白‘民智不可轻’的道理,也就想着或能依靠织布作坊里的人将织布的技艺提高。

就在直道全线贯通的那一年,在重赏之下,凭借着李信支离破碎的回忆,原先单锭,由一个绳轮和手柄组成的手摇式纺车,演变成多锭。手摇改成脚踩地脚踏式纺车。由原来的日纺二两纱线,变成现在地日纺二斤纱线。织布的‘踞织机’也有所改进。经不断的试验,终于制出生产效率更高的斜织机与水平织机,不光提高了日织布的产量还可以织出美丽的花纹。近些日子,王惊更是组织起近百个有经验地织工,想靠水力与畜力造出生产效率更高的织机。

由于纺纱与织布技艺的提高,运往周边各国的布匹越来越多。布也就没有以前金贵。到了始皇三十七年这一年,一匹布只能换一匹骏马而非两匹骏马。更有些流言语从月氏、乌孙等国家传过来,其中有一个是说匈奴单于冒顿的。

此流言说的是:匈奴人喜欢穿着用秦国布匹制成的衣物,虽然在秦与匈奴交恶的情况下,民间仍有大量的牧民用骏马与秦国交换布匹。冒顿单于眼见骏马越来越少,下了几次严令禁止牧民与秦人私下交换,依然止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