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生只为这一天-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大老倌,也有“穷星未退,色星高照”的“空心大老倌”。“她们称一班假阔少叫作荷花大少,因为冬季的衣装,重裘貂褂,非常人所能置备,至夏季则绸衫一袭,所值几何?即穷汉亦是翩翩。又说:‘枇杷黄,大少藏。’‘糖炒栗子,难过日子。’盖枇杷黄时,已在端午节边,而糖炒栗子上市,则中秋已近也。堂子中人真是看透了洋场中的一班‘空心大老倌’。”

以上引文,见金雄白(笔名朱子家)的《春申花事》。金雄白是老上海的奇人,晚年潦倒,靠回忆文字疗饥。《春申花事》是他的回忆录之一,“回头败子写嫖经”,说的是作者数十年欢场跌宕的往事。

按照金雄白的说法,老上海嫖亦有道,绝非一味专讲肉欲。风尘界的名言是:“我们做的是下等的职业,而有的是上等的规矩。”长三堂子标榜的是卖唱不卖身,20年代公共租界禁娼后,堂子门口钉一块洋铁皮牌子,上书SING SONG HUOSE,非常好笑的英文,可译为歌院,中文自称书寓。嫖长三堂子想要升堂入室,必须经过叫堂差、打茶围、做花头(在堂子里花钱宴客)种种步骤。人情已够钱亦够,才能变熟客为恩客,姐儿才肯灭烛留髡。最后关头之前,短则数周长则半年,客人只能眼皮供养心底温存,连动手动脚都被看成不懂规矩的鲁莽粗俗。总之,旧社会嫖妓比新社会谈恋爱的成本要大,难度要高。

如果可以选择,我想还是会有很多人向往老上海。因为那时候最不堪的只是荷花大少,而如今最时髦的却是芙蓉姐姐。

花园洋房

上海人一向比较势利,眼睛又毒,能让他们心悦诚服的人和事不多。不过谁要是有一处老式的花园洋房,一般上海人都会佩服他,觉得他既有钱又上品。

上海的历史遗产不多,比较拿得出手的只有建筑。花园洋房是老上海建筑中的极品。买下一处或几处花园洋房当然体面,如果你能买下有典故的花园洋房,更意味着你占据了一部分上海的历史。不过对不起,那些房产是非卖品。丁香花园、太原别墅、东湖宾馆、上海市少年宫……那是真正的花园洋房,无愧豪宅之称。虽然旧日堂皇大屋眼下未必都有很好的管理,经营成绩也一般,但概不出售,识相的上海人想都不敢想买下那样的公馆辟作私宅。现在任意流通、放给平民百姓玩的都是二流以下的洋房。

面向一个二流的市场,你的认识水平也不会一流。我有一位姓王的朋友,国营大公司的副总(公司每年创利5000万),当选过本地的青年精英。他一直梦想买一套花园洋房。有一次去香港,东道主请他去自己家里玩,那是半山上多层的私屋,大花园,装潢比好莱坞电影的景片还要华丽。王精英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发现自己的梦境还不如香港老板家厕所来得有情调。他算了一笔账,他从现在开始存钱,不吃不喝,即便再加上自甘堕落,放手贪污受贿,这辈子还是买不起这样风光的豪宅。买不起第一流的物业,他干脆放弃了花园梦。如今人活得特别踏实。

另外有一家大公司,租下占地五六亩的花园别墅,花了几千万将房屋装修一新。不过迁居不久,员工就纷纷抱怨,天天被蚊虫追着叮咬。公司老板没想到,花园洋房的管理,花园管理是主菜,而花园管理绝不是铺几块草皮那么简单。他目前的状况是花了一大笔钱,为自己的公司买进一个集团军的蚊子。

对花园洋房的狂热,不少人自己也莫名其妙,很可能就是受到本地怀旧文学的煽动。其实那些怀旧文章的作者,99%以上没有在花园洋房中像像样样地生活过,他们连花园洋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姨太太、保镖、大司务、花匠……都没见过。上个世纪的花园洋房,到了本世纪,硬体犹在,软体难寻,程序全错了。

俊友

全世界现在到处都有那种花花绿绿的杂志型周报,以报道冶闻艳屑隐情秘事见长,发行量可观。前几天读美国人的文章,学到了一个片语——英语里这类周报可以称为“weeklythrowaway”,看了就扔。上海人缘最好的weekly throwaway是《申江服务导报》。

Wekly throwaway的基本读者是女人,年轻的女人和心情年轻的女人。它们是女人的临时男友。

《申江服务导报》的品格真像上海籍的男朋友:干干净净体贴周到一丝不乱,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带得出去拿得出手——看到你在读《申江服务导报》,保守的朋友不会责备你品质不够,时尚新进也不会嘲笑你太过老土。

按照一般的理解,weekly throwaway应该是女人们无话不说没话找话的腻友,包打听,甚至不妨说一些让一般女人脸红心跳的故事。《申江服务导报》这个男朋友有点不一样,它虽然已深入闺房,却偏偏像上教堂那样有教养,从来不说脏话粗话下流话,闻风传言的事有过,独爆猛料的事没有。这一点也像很多上海男人那样出色——出离于色,能陪女人做头发吃小笼汤包去襄阳路淘便宜货,但并不言及于乱。

世风刚猛,英雌当道,按理说这么清洁的男人不应很受欢迎,岂知世事难料,几乎所有的小报都办得比《申江服务导报》激动,但在上海市场待遇最好,最讨女人欢心的还是《申江服务导报》。它陪女人逛街聊天,市场开给它的出场费连续几年顶破一个亿。

把《申江服务导报》放到其他地方,可能会死无葬身之地。世界各地专取下三路人气旺盛的小报,无论是daily throwaway还是weekly throwaway,都在走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邪路,像英国的《太阳报》、香港的《苹果日报》、美国的《国民询问报》。不过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上海的姐妹淘就是喜欢装腔作势一本正经花香型的男生。她们只认《申》报是俊友,只挑它做自己的Mr。Right。

老克拉

稍微熟悉上海的人大概都听说过“老克拉”(或者叫“老克勒”、“老狄客”)。不过老克拉可闻而不可见,谁敢说他是老克拉,或者说现在还有老克拉,谁就会自取其辱,被认定一点都不克拉,一点都不懂经——这是上海话,用北方人的话形容叫一点都不靠谱。

今年本地有家书局选征“上海老克勒”,当时就惹恼了小说林里的程乃珊大嫂,她一手摊出五条标准,要那些自命老克勒的轻狂老汉撒泡尿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能不能翻过她的五指山。

她的五条标准的大意是:老克勒1)要在老上海工部局认可的男子学校学过英语、音乐、马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2)英文要好,对西方文学史有较深的理解;3)对英文老歌要熟悉,言谈举止典雅,风度翩翩;4)从事的职业应该是医生、工程师、教师,绝不能是蓝领,就算是八级技工也不行;5)太太必须是淑女,“关于上海的淑女,我会另外出书对她们进行描述”。

除了第五条太太是淑女外,程乃珊自己倒蛮符合她的标准,因为前三条离不开英文,第四条必须是老师,她过去就是中学英文教员。可惜老克勒必须是男人。那些“歪戴着帽子”、“倒立着身子唱歌”的选秀老克勒固然离题万里,但程乃珊的“五大标准”也让很多人生疑。上世纪80年代曾经参加过程家舞会的虬髯客沈宏非说,他以为选秀老阿飞和英文程老师就像破庙七零八落的两扇门,都关不上。

还有一位上海方言专家,忽发奇想,写书说“老狄克”源自“四人帮”张春桥年轻时的笔名,上海人几十年前就盛传“老狄克”,主要是用曲折的形式向中央举报张春桥的历史问题,希望早日将他双规。这好比说姚明在美国NBA一场比赛取下30分,就是海外游子向北京反映上海30亿社保基金的问题,为反腐作贡献。挨得上吗?

以我的经验,上海人口里的老克拉,通常是指那些原来有些家底,有生活情调、讲究品位的男人,会英文还是会法文,唱老歌还是迷摇滚,并无定规。一定要列出特征,我想他的太太一定不能是淑女,他生活中永远都有漂亮女人,他不必工作,但不缺钱,他用的是旧钱(old money)。他当然不会去参加电视选秀,他连电视都不想看,自外于一切媒体,过自己的日子。他会被流氓欺负,但不会被人轻视,流氓嫉妒他才去欺负他。有一点我和英文程老师的想法接近,这样的人,过去有,现在没有。

因为没有,他成了上海人的想象和传奇,成了历史,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版本的老克拉。上海是一个缺乏历史记忆的城市,这两年却悄悄地记住了一些人和事,它的阴面记忆是张爱玲,它的阳面记忆就是老克拉。

肚皮上有只蟹

英语学习在大陆是年产值百亿人民币以上的大生意,而且这么大的生意几十年来没有多少是非,最近几年才遭遇义和团似的言论攻击,不过攻击者虽然声嘶力竭,但效果很差,绝难撼动英语产业的营业额和利润率。

比较有意思的是越来越多的网文开始拿英语调笑,关于英汉互译的笑话层出不穷。有些段落看上去不得要领一派胡言,其实形神俱佳译品不低。有一则成语新解——教外国人讲中国成语的段子,以英语给中国成语注音,很有妙趣。比如“东施效颦”注音为dance shopping,它还有一讲:跳着舞去shopping,其傻犹如“东施效颦”;“恭喜发财”注音为go high fuck try,中英文都表达了非常高兴的意思;“卑鄙无耻”注音为babe watch,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对性感babe盯住不放,是下流的行为。

新花招不脱当年老调调,这样的翻译老上海也会。近代沪语对中华语文的贡献,就是老上海的“洋泾浜话”——中英文野合的杂种方言。Number One,洋泾浜叫“拿磨温”,收词较多的中文字典里应该都有“拿磨温”。根据汪仲贤1935年写的《上海俗语图说》,拿磨温有两种解释:一、首席;二、盖世无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拿磨温能用于“一把手”,90年代以后,它可以与CEO互文。Empty Cents,这个别扭的英文也是洋泾浜,它的标准读法就是瘪三,上海瘪三至今全国有名。

说洋泾浜的上海人未必瞧得起洋人,那时候有很多商店货品没有定价,往往看客定价,或者叫定盘。上个世纪初,上海戏馆的戏单上标明“洋人加倍”,从不考虑给他们国民待遇。其他生意仿而效之,见洋人则盘价大涨。现在从来没有到过上海的人都知道称“洋盘”是骂人。

我听说过最迷人的洋泾浜翻译,是30年代的爵士名曲“ToBelong To Your Heart”,用上海话注音为“肚皮上有只蟹”(沪语蟹音哈)。

八卦

八卦新闻是新闻界的烟草业:谁都知道它不健康,但市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大得惊人,新闻界如果真的推行“禁烟运动”,那么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媒体将自裁以谢天下。

我十几年来一直想知道“八卦”一词的起源,买过不同版本的《港、台流行词词典》,但这些书编得很粗,“八卦”的词条下光有释义并无辞源。时至今日,我差不多已经灰心,不料却在沈宏非的新书《笑场》里找到了答案,沈君的解答清清楚楚,读后再无疑义:“如果不把《易经》或类似的神秘主义理论及符号考虑在内,‘八卦’最初应来源于粤语,指一种不无烦琐主义的生活态度,凡事要卜卦,故‘八卦’在粤语中的全称是‘诸事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