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妙拾回春 作者:狐酒(晋江vip2014.01.23正文完结)-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好的食物,却从来没有见过它们原本的样子,即便见过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如今他一边整理,一边询问邓家二哥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到末了整理完毕,他擦擦头上的汗,一条胳膊搭在平羽肩膀上,笑道,“回头要是再有人说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可有话好说了!”
  温华在一旁听了扑哧一笑,“这就算是识五谷了?”
  白润瞪圆了眼,“小丫头,你跟我有仇是不是?”转而跟平羽抱屈,“平羽,你看看你妹子,从第一回见我就跟我没什么好脸色,我哪儿招她不顺眼了?”
  平羽给了温华一个“干得不错”的鼓励眼神,戏谑道,“期知,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跟我妹子你有什么好计较的?没得坠了男子汉的威名,我妹子也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
  白润摇摇头,“算了算了!你们兄妹一心,我可不敢得罪!过两天我去打猎,怎么样?一起去吧?”
  “行啊,不过我没有马。”
  白润很是大方的开口道,“只要你愿意去,马的事好说,我的‘白锋’借给你,它跑起来可不比‘大青纱’慢!对了,你有弓箭么?”
  平羽指指自己房里挂着的弓箭,“自然是有的,我练了许久了,只是还没射到过活物,这回正好练练手。”
  白润使劲儿拍拍平羽的背,“就这么说定了!先生休息那天咱们去!”他看看天色不早了,想起今天家里做了他爱吃的蒸腊肉,便婉拒了宋氏的挽留,告辞出来了。
  回到家中,白老太爷恰好不在,他悄悄溜回自己居住的院子洗了个澡,重新梳了头,穿上一身翠蓝锦衣,脖子上一挂金如意项圈,一条金绣七宝的腰带,脚上一双青色厚底靴,带着两个小厮去给白老太太请安。
  白老太太看见孙子十分高兴,让人上了他爱吃的果品和茶汤,拉着他的手问他今天学堂里如何。
  白润笑眯眯的坐在白老太太身边,先拈了一枚果子奉给祖母,自己又拿起一个咬了一口,道,“今日上午先生除了讲课以外,还讲了些考童生的事情,下午先生有朋友来拜访,我就找同窗一起读书去了。”
  闻言,白老太太更加满意了,她轻抚着孙子的后背,“我的乖孙,你好好考,将来考上了功名,娶一个贤良淑德的妻室,也不枉我们对你的期待。”
  白润脸色微微发红,“祖母你说什么呀!如今读书才是最重要的!”
  “好好好!读书重要!”白老太太好笑的捏捏他的脸蛋儿,“我的孙儿是最懂事的!可是也不能忘了给祖母娶个孝顺的孙媳妇来——”
  白润见祖母一直围绕着这个话题,转了转眼珠,“祖母您想为孙儿娶个什么样的?”
  白老太太笑道,“自然是美貌贤淑的,当然,门第也是不能委屈我孙儿的,怎么也不能比你父亲的位置要低吧?”
  “还有呢?”白润眨了眨眼睛。
  “自然要持家有道,温柔和睦。”
  “还有呢?”
  “还有?”白老太太有些诧异,笑问,“你说说还有什么?”
  “自然是得让孙儿喜欢的才行啊!”白润笑道。
  白老太太闻言一怔,脸色立刻就不好了,白润见她神色不对便住了口。
  过了一会儿,白老太太淡淡的挥挥手,道,“祖母累了,你去吧,一会儿在自己院子里用膳即可。”
  “是。”白润行了礼掀帘子走了出来,到了门口,他回头望了一眼屋内影影绰绰的人影,眼底泛起一抹嘲讽,扭头便离开了。
  白老太太面色阴沉,双眉紧皱,手里紧紧的攥着帕子,默然不语,身边的一个老嬷嬷是她当初的陪嫁,最是明白她的心思,见她久久不能释怀,就劝道,“老太太,少爷年纪还小,不过是无心之语,也不知是从哪儿听来的话,以后慢慢教他明白就是了,您且宽心,回头好好约束一番他院子里伺候的人。”
  白老太太闻言恨声道,“当初他爹就是这样,多少名门闺秀他不要,偏偏看上个秀才的女儿,没有嫁妆也就罢了,还拦着不让纳妾,要不然大房何至于只有三个孩子?耽误咱们白家开枝散叶!”
  “要不……”老嬷嬷看了看白老太太的脸色,低声道,“少爷如今也不小了,马上就要十四了,也快晓事了,要不先在少爷房里放几个机灵可靠的人?将来若是少爷喜欢,就收在房里——”
  “混账话!”白老太太怒视着她,斥道,“你安得什么心!他如今正是读书的紧要关头,如何能分心!”
  “老太太息怒!”老嬷嬷赶紧跪下,“老奴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着当初大爷也是因为管得太紧,没见过几个女子,才会轻易与人许下婚约,让老太太您操碎了心!老奴想着,若是少爷早些知道了那档子事儿,也省得将来被人轻易勾去……您看……”
  白老太太面色稍霁,思索了一会儿,缓缓道,“倒也……有些道理……你起来吧,说说看。”
  老嬷嬷又磕了个头,才敢站起身,躬身道,“选几个机灵可靠的放到少爷房里,把小厮都打发到院外,一来让她们专心伺候少爷,二来么……”她看了看周围,老太太知道她的意思,便挥手将屋里伺候的人都打发了出去,那老嬷嬷靠近白老太太的耳边,道,“老太太,说件腌臜的事体,前些日子姑奶奶回来,她家有个婆子曾在南边儿大户人家待过,听说那边南风颇盛,好些都是因为少年时犯了错,家里给遮着掩着,才闹到一发不可收拾,咱们少爷将来是大有前途的,可不能栽在这上边!”
  闻言,白老太太的脸色立刻就白了,抓住老嬷嬷的手,“当真?”
  老嬷嬷点点头,“我亲耳听那婆子喝醉了酒说的!”她看看老太太,知道她已经心动,便又换了一种语气,“再说了,若是以后少爷去州府乃至进京赶考,身边也能有几个细心机灵的伺候,不比那粗枝大叶的小子们强上百倍?将来即便回到大爷身边,老太太您也能放心不是?”
  半晌,老太太微微点了点头,“你去把家里十三岁到十五岁的丫头们找来,我要仔细看看。”
  老嬷嬷低头应了,“我这就去把她们叫来?”
  “嗯,去吧。”
  白润用了晚膳在屋里看书,看得累了就拿出琴来抚上一曲,疲乏顿时就解了不少,正扶着琴弦发愣,就有小厮来报说老太太身边的赵嬷嬷求见。赵嬷嬷与祖母几乎是形影不离,她过来必是祖母有事,于是他立即就让人将之请了进来。
  赵嬷嬷带了四个年龄不一,容貌清秀的丫鬟进来,带着丫鬟们行了礼,躬身道,“老太太说少爷如今年纪渐长,身边只有几个小厮服侍是不够的,便选了几个丫头来伺候少爷,明儿就让她们搬过来,以后小厮们都住在外边儿,这几个丫鬟里安香和安萱原本都是在老太太房里服侍的,剩下的两个也是早几个月就教了规矩的,还请少爷赐名。”
  白润起身踱步绕着几个丫鬟走了一圈,见她们都低下头去,不在意的一笑,道,“多谢祖母了。这两个既然原本就是祖母屋里的人,名字就不用改了吧,还是叫安香和安萱,至于另外两个——”他看看那两个年纪与他相仿的少女,心里轻轻叹息,“个子高些的就叫安惠,另一个叫安菱吧。”
  见白润什么也没说就这么干脆的收下了人,赵嬷嬷顿时满面笑容,催促那几个丫鬟,“还不快谢过少爷?”
  待丫鬟们磕头谢了,白润摆摆手,“这会儿已经晚了,不好打搅祖母歇息……”
  赵嬷嬷赶紧答道,“少爷说的是,那老奴就带她们退下了,收拾好了东西,明天下午就让她们搬过来,您看——?”
  “就这么办吧。”
  白润看着赵嬷嬷带着羞怯怯的丫鬟们离去,嘴里无声的嘟囔了几句,转身关上了房门,从柜子里抽出几张信纸,提笔而写,每写几句便停下来想一想,写满了三张信纸便将之装入信封放在一个薄薄的铜匣子里,再用一个不起眼的麻布袋子装上,开窗户吹了几声口哨。

  响马突来袭

  秋收过后,西边的响马很是沉寂了一段时间,让人们在不安中又升起了些许希望。
  京城的邓知信来信说媳妇张氏生了个女儿,身体健康,乳名叫红儿,宋氏虽然失望,可想到“先开花后结果”,儿媳不是不能生,也就释然了,给孙女做了一整套的花色四季衣裳,一双鱼头鞋,又打了一副银镯子,连同给儿子做的棉袄一同送了过去。
  冬天很快就到来了。
  因为已经是年底了,距离明年的童试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这段时间李先生加紧了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平羽也早就由从前的每日上午去学堂上课改成全天上课,他白天上课,晚上回来依然看书看到很晚,因为先生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因此家里也支持他,由着他点灯看书。油灯点起来光线昏暗,远远不如蜡烛,温华怕他看久了伤眼睛,便把自己的铜镜贡献出来,让二哥做了个架子,将铜镜倾斜着固定住,置于油灯的另一面,这样的话油灯点着以后光线会稍微明亮一些。家人的支持平羽都看在眼中,他不知该怎样表达感激,于是只有更加认真刻苦的学习。
  平羽读书越发认真,朝益也是如此,因两人都要夜读,邓五奶奶就和宋氏商量了,一家出一半的灯油钱,让两个人一起读书,后来天越来越冷了,宋氏索性就让朝益将自己的铺盖抱过来和平羽同住,晚上将火炕烧起来便不再那么冷了,两人裹上棉被读书,困了就眯一会儿,醒过来再继续读书。
  温华知道熬夜的人容易饿,就用小炭炉将些小米、荞麦添水煮上,再洗个山药切块丢进去,待他们读到半夜饿了,炭火熄了,粥也熬好了,就着切好的咸菜丝儿热热的喝上一碗,第二天一早她再来收拾碗盘,顺便把睡得正迷糊的他们叫起来。
  梁氏的肚子渐渐显怀,她也由一开始的紧张不安变得越发沉静安详,只是口味变得厉害,从前爱吃清淡的,如今却爱吃酸辣的,宋氏得知她用嫁妆钱去买羊肉吃,便将家里的羊牵出去一只宰了,皮子请人鞣了,羊骨熬汤煮了好几顿,羊肉切成一块块的挂起来冻上。
  温华隔三岔五就给梁氏做烧羊肉或羊汤,梁氏最爱的还是羊汤,羊肉切成厚片在锅里煮熟,添上姜和盐,白菜切块放进去煮透,再放些洗净的粉丝,出锅之前倒上半勺醋,再撒上一把葱花,饭桌上摆着一只大碗,里面是用羊油炸出来的油辣子,有爱吃的就挖一块搅到汤里,碗面上立即就浮了一层红亮的辣油,尝一口——酸辣喷香!棒极了!
  这汤不仅梁氏爱吃,家里其他的人也爱吃,每次做一大锅,梁氏、邓知仁还有平羽的碗里就多放些肉,温华碗里六七片,只占小半碗,宋氏的也不过十多片,但大半也都喂给元元吃了。
  元元这会儿按周岁算已经快一岁半了,长得白白胖胖的可爱极了,见人就笑,让她喊什么她就喊什么,一点儿也不含糊,当然,吃饭更不含糊,哪一顿吃的都不下三两,再加上些许菜肉和汤水——她如今个子长得很高,骨骼也壮实。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谁也没想到的是,在离腊月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响马来了。
  这天邓知仁没有去卖豆腐,骑了驴出门办事,半晌午就回来了,走在半山腰上眼见得远处灰尘漫天,觉得事情不太对劲,紧赶紧的回了村子,交代留守瞭望塔的人留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