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人的抗日Ⅱ-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十二时三十八分,麦肯肖中将率领的撤退部队遭到了强硬的阻击,负责切断英印军退路的一支部队在匆匆挖成的战壕里,泡在齐腰的泥水里向仓惶奔逃而来的英印军猛烈射击,其携带的迫击炮也向敌人发出怒吼,向英印军宣布,此路不通。

困兽犹斗,英印军经过整顿后,向阻击阵地发起了一次次的猛攻。极端困苦危险,而且无路可退,竟使英印军具有了背水一战的拚搏精神。

凌晨一时许,英军轰炸机临头,在麦肯肖中将的要求下,开始狂轰滥炸,想配合英印军地面部队突破阻击,直奔海边。

阵地一片泥泞,壕沟均成泽国,阻击部队一个旅顶着飞机的轰炸,异常顽强地守卫着阵地,用迫击炮、机枪、步枪、手枪、刺刀,甚至枪托、拳头、牙齿,将冲入阵地的英印军士兵一次次反击出去。在犬牙交错的阵地上,英军轰炸机反倒无法投弹,以免误伤自己人。

“麦肯肖将军指挥英印军连续发动进入,在泗务城北方三十公里处的阵地与敌肉搏,血战两小时,前进三百米我机群正向敌人阵地实施轰炸。敌人阵地动摇,估计伤亡惨重,但我军依然未能达成有效突破。”

“对伞兵旅来说,这是压力最沉重的一天,敌人用火炮不断的轰击,步兵一波接一波地发起冲锋,并对伞兵旅固守的阵地两翼不断施加压力。”

“啊,敌人的一支部队已经迂回越过了伞兵旅阻击阵地,向前急速开进,麦克肖将军的部队将遭到来自背后的攻击。”

……

这是英军观察飞机通过无线电向司令部描述的战况,克里斯蒂森将军和他的幕僚们满脸是焦急和忧虑,克里斯蒂森将军来回踱着步,心绪恶劣地嘟囔着:“该死的情报机构,敌人到底动用多少兵力,我们竟然一无所知。上帝保佑,大英帝国的米字旗不会在这里坠落,上帝保佑。”

显然,向上帝祈祷的不仅是克里斯蒂森将军一个,但好象上帝的意旨变了,不再青睐于这些大鼻子的英国佬。

凌晨三时,郭支队投入了预备队,在火炮的轰击下,一举突破了英国伞兵旅的顽强抵抗,大批部队尾追而去。而麦克肖中将的部队还在雨中与郭支队的阻击部队和另一支迂回追来的部队进行着殊死的较量,而英国轰炸机扔完炸弹,已经返回加油装弹,但它们显然来不及再施淫威了。

凌晨四时五十分,追击部队赶到了战场,克服疲劳,立刻投入围歼英印残军的战斗,喊杀声惊天动地,四面八方的攻击打碎了英印军最后的战斗意志。

凌晨五时二十分,英印军崩溃了,准确地说,是印度士兵的崩溃带动了英国人的崩溃,一个连锁反应。

“……虽然士兵和军官们都象勇士一样战斗,但战局已经无法挽回,敌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悍不畏死,而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或者说是被他们所欺骗了。万分抱歉,我已经下令停止无畏的抵抗,以便让更多的士兵能够保留生命,回家去见他们的亲人,这可能是我最后的责任……”

克里斯蒂森将军手在发抖,电报纸飘然落地,他无力地坐进了沙发,双手抱住了头。

米字旗坠落在泗务的战场,两个旅,再加上舰船上的人员,一万三千余人,全部被歼。放下武器退出战争的四千余名英印军战俘,排着队伍,高举双手,一整夜的战斗消耗了他们太多的精力,在狂风暴雨的泥泞里,跌跌撞撞地向远方走去。

“这是上帝的处罚。”战后被释放的麦肯肖中将对独家专访的记者低沉地说道:“四二年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究竟是怎样沦陷的,现在也许可以找到一百条理由,但英国人在远东的心理幻灭感是最重要的。英国在历史上和今天都表现出世人公认的英雄主义。但其中最可歌可泣的是保卫英伦祖国的那种献身精神。拿破仑战争时代是这样,‘不列颠空中战役’时代也是这样。就是在将来许多年内,只要海峡上空乌云聚拢,英国人民被迫发出抵抗的吼声,就依然会焕发出这种英雄主义豪情的。

在远东,我们并不是被请去的。我们是为了商业利益和殖民利益,在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之后打进去的。从三百多年前的东印度公司时代起,远东的利益就成了英帝国利益的重要部份。我们自以为英国的政治制度很高明,但当地人始终厌恶这些从地球另一面过来的白种人,我在北婆罗洲的土地上,深刻地领会到了这一点。

我们是在七千英里的外国土地上为英格兰银行的金库而战。当地人对此非常冷漠,甚至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我们自己的部队也不够,依靠印度士兵来加强军事力量,而他们也不想在这块远离本国的地方为英国的利益效死。这场战争开打之前就注定要输。即使是雄才大略的蒙哥马利来指挥,也无非是把时间拖得更长一些罢了,它们并不影响战争的结局。

对我来说,生死功名全都无足轻重。但我却觉得愧疚,对不起那些把鲜血流在异国土地上的英国小伙子,他们有父母兄妹,或许还有妻子儿女……我在几个月的战俘生活中,如果说还有所悟,恐怕就是这一点吧。”

第115章 错误的战争

“这是一场错误的战争。”英国泰晤士报用黑体字作为标题,率先报道了英国在战后远东殖民地的最大一场惨败,“国会的老爷们,你们是否看到了英国士兵埋在异国他乡的尸骨?是否听到了七千英里之外搏杀的惨烈之声?是的,这些老爷们是政治家,花着染满鲜血的钱没有心理负担,对于他们来说,英国士兵每周伤亡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只是在纸面上的一个数字而已。请这些老爷们好好看看伦敦吧,自己的事情可还没弄好呢……”

是的,正如报纸上所说,二战的胜利除了使美国得以幸存而外,并没有给英国人带来其他什么。伦敦约有一万七千家房子,占全城的四分之一,还是断壁顿垣。临时搞了一万间尼森式活动房子以应燃眉之急,但粥少憎多,只能满足一小部分的需要。当美国妇女们争论采用不采用新式样服装时,她们的英国姐妹们每年却只能配给一件长衣,四英两毛线,两码衣料,三分之一条衬裙,四分之一套衣服,五分之一件睡衣。

一九四七年一月开始的严冬同样威胁着英国。连续两个月内,温度一直是在零度以下,暴风带来层层积雪,其量空前,使英国几乎陷于瘫痪。农业生产下降,低于十九世纪水平。工业生产停顿。电力只在每天上午供应几个小时。失业人数增至六百万以上,配给供应比战时还要紧缩。

当英国人向美国人请求援助时,美国国会中的共和党议员们却还半信半疑。许多人议论纷纷,说山姆大叔又在上当受骗,英国和欧洲并不象所描述的那样艰苦困难,可英国人会把援助的金钱用在恢复老殖民地的战争上,这等于是把钱倒进老鼠洞,或是支付给一个全球性的工程兴办署。反过来,欧洲人对美国人这种漠然无情的议论,则感到大为愤怒。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同样也会把其结果直接传递给政治。当泗务大败的消息传播开来之后,英国人知道他们尽管还有军舰,还有军队,但在北婆罗洲的战争却已经无法再打下去了。

英国政府高级咨询小组起草的备忘录明确地指出:“英国目前的战略不可能成功地消耗掉北婆罗洲敌方的兵力,或瓦解其战争意志,即使再增加十万英军也不能达到目的,何况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战争继续升级或持续下去给英国政府造成的困难将远甚于敌人……它将大大加强英国国内的反战运动和不满情绪,激起国内的巨大危机和风险。而且,战争所带来的仇恨将使英国以后与北婆罗洲的经济交往制造障碍。目前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几千名英印战俘才是当务之急……”

而英国东印度舰队总司令海军上将阿瑟·鲍尔爵士则警告说:“备忘录导致的结果是严重的,那将使英国陷入无休止的艰苦冲突,丢脸地撤出整个东南亚!”

军人总是考虑得简单,战争是他们获得功勋和荣誉的阶梯。但政治家考虑的是全面的形势,扩大战争需要的是金钱,需要山姆大叔的资助。但山姆大叔似乎正在关闭这扇大门,已经郑重提出美国的援助和贷款只能用于战后的重建,绝不能用于军事行动。

而且,泗务的战败似乎鼓舞了整个东南亚地区民族独立运动,连文莱都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提出应该将地区防务更多地交给文莱的军队,他们的战斗力还是可以保证的。而印度则再度暴发了反战运动,要求英国不得把印度士兵再用于东南亚民族独立的战场,并负责使被俘的印度士兵安全回国。

当北婆罗洲的联合阵线释放了一批伤势较重的战俘,并将剩余的英印军战俘名单交给国际红十字会,并且公布之众时,英国政府的压力陡增。一股反战浪潮首先在伦敦涌起,示威者高举着“让我的孩子和丈夫平安回家”、“结束战争就是结束痛苦和耻辱”等标语在白金汉宫前举行了游行,接着各大城市都有类似的示威游行活动。无疑,数量庞大的战俘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是缠绕英国政府和数千英国家庭不得安宁的一场噩梦。

停火谈判是首先要做的,不管有没有诚意,英国政府总要顾及到国内民众的情绪以及东南亚的具体形势。但北婆罗洲联合阵线却对英国的和平愿望充满了警惕,提出了先决条件:停火可以,但英国不得再向北婆罗洲增派一兵一舰一架飞机,如果此项条件不答应,则联合阵线的军队将继续与北婆罗洲的英印军队进行战斗。

此时,接任新首相的克莱门特·艾德礼正致力于将英国由战时经济过渡到和平时期,还要解决遣散军队、外币短缺、贸易逆差和政府支出失控等等的问题。而且,以一个社会主义者而言,克莱门特·艾德礼在年青的时候虽然肯定大英帝国的价值,但他现在已经发觉帝国的大部分疆域都有自治的必要。嗯,应该是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使他和英国政府意识到,成本高昂的占领是不能长久的。

谈判开始了,英国打出了马来亚联邦这张牌,希望在北婆罗洲成立沙巴和沙捞越两个邦,与马来亚半岛的其他邦共同组成一个联邦国家,并称这个新政策是明智和公正的,是为整个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的。

而联合阵线却对此抱有怀疑,提出以后沙巴和沙捞越的人民会自己决定是否加入马来亚联邦,现在的问题是英印军队必须马上从北婆罗洲全部撤出,承认沙巴和沙捞越独立。

谈判就是这样,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是个耗费时间,耗费精力,考验耐心和智慧的活儿。

英国人认为余威还在,寸步不让;而联合阵线在军队的支持下,态度也很强硬,当然,他们也有南洋国这个秘密的靠山,而且有地利之便。泗务一战,已经证明英印军的战斗力不过尔尔,如果不是舰队和飞机,以及南洋国还不想与英国人公然翻脸,更大的攻势已经展开了。

所以,谈判只是表面上的,英国政府和南洋国分别在背后主导着谈判的进行和方向。

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不需要再付出牺牲。泗务一战已经向英国人显示了军力,南洋国政府也开始暗暗运作,以其他手段迫使英国佬作出让步,从北婆罗洲全部退出。

先撺掇美国的石油公司,他们与南洋国已经建立起经济钮带,再以北婆罗洲的石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