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戚-第4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闯在朔方,布置了近五万大军,并下令建造军镇。

所有的这一切,就是想要给百万黑山众一个安全感……也就是说,刘闯无法抽调塞北的兵力。

六万五千人,已经是刘闯可以投入的最大兵力。

一旦观津败退,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这一战,刘闯和曹操一样,都必须取胜,没有其他的选择。

可想要取胜,又谈何容易?

他诈称生病,从观津退至武邑。

但是对观津的战局,依旧极为关注……不过,他现在头疼的,并不是观津的局势。

曹军的攻势虽然猛烈,可短时间内休想攻破汉军防线。刘闯之所以头疼,是一封来自东莱的战报。在经过最初的慌乱和动荡之后,于禁李典渐渐稳住阵脚,并且得到了夏侯渊支持。

夏侯渊从泰山郡抽调出三万兵马,进驻北海国。

同时,在满宠的主持下,青州船厂开始恢复生产,制造海船。

青州船厂,早在光和年间便被废弃,一直以来不为人重视。但随着刘闯来自海上的攻击出现之后,许多人开始正视海防线的问题。满宠为青州刺史之后,便开始大量招收工匠,重新开办船厂。虽说他们生产出的海船性能远远比不得汉军的海船性能,可胜在其工艺相对简单,制造相对容易。

满宠不需要性能多么优良的海船,也不需要多么出色的海船水手和将领。

他要做的,便是抵消刘闯从海上攻击的威胁……

而最重要的是,曹操治下人口众多,工匠更是多如牛毛。当曹操的海船开始游弋沿海之后,辽东海军的攻击力度,显然减弱许多。这样一来,于禁李典也就能腾出手,集结青州兵马。

哪怕是甘宁占领了黄县,可以源源不断获得从辽东送来的支援,却终究比不得于禁就地征召。

这也使得甘宁的压力,随之倍增。

“我原本以为,王修会归降我,为我稳定东莱局势。

兴霸魏越和周仓,都是将才,可治理地方,却远远比不上王修……东莱不靖,则兴霸三人危矣。若不能尽快改善这种局面,用不得多久,兴霸他们便要退出东莱。上次我们退走,还有道理可讲。这次我们主动出击,许多东莱百姓站出来支持。如果我们再次撤退,那些支持我们的人,便要受到打击……那样的话,等我们下次再攻入东莱时,便再寻不到盟友。”

刘闯紧急找来诸葛亮和陆逊,把眼前的情况与他二人知晓。

“所以,兴霸他们必须要给我钉死在东莱,牵制青州兵马。”

说完,他抬起头看着诸葛亮和陆逊,“孔明,伯言……你二人可有计策,助我渡过这难关?”

诸葛亮陷入沉思,而陆逊则眉头紧蹙。

半晌后,陆逊说道:“以东莱目前之局势,必须要派一人前去,稳定局势,使兴霸将军可以全力应战。”

他深吸一口气,猛然躬身行礼。

“伯言不才,得主公知遇之恩,却未得机会报答。

此次东莱局势紧张,伯言斗胆请命,愿往东莱,助兴霸将军稳定局面。若不得成功,便战死东莱。”

古人讲千金一诺。

陆逊这番话出口,已表明了态度。

刘闯眼睛一眯,看着陆逊半晌说不出话。

怎么说呢?

从目前的情况而言,陆逊的确是去东莱最好的人选。他懂得水战……虽然水战和海战完全是两个概念,但从一些基本要素来说,还是有共通之处。历史上的陆逊,总领江东水军,与曹操对抗多年。此后江东水师,在陆逊一家传承三代,足以见这个家族对水军的天赋……

陆逊,为人机警,智谋过人。

他懂得军事,更通晓政务,而且颇为谦逊。

甘宁是个桀骜之人,若是派一个强硬之人前去,势必会发生冲突。

唯有陆逊,才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只是东莱的局势并不算太好,陆逊手中资源不多,而刘闯能够提供给他的支援也很少。这种情况下,若陆逊折在了东莱,定然是一大损失。

可是,除了陆逊之外,刘闯实在想不出更好的人来。

“主公若定东莱,非伯言不可。”

诸葛亮在三思之后,也上前谏言。

陆逊颇为感激的看了诸葛亮一眼,再次躬身道:“冀州之战,有孔明足矣。

逊留在这边,用处不大。倒不如让我前往东莱,也可以为主公分担压力,此方为臣子本份。”

刘闯,长叹一声。

“伯言既然意志坚决,我便不在劝说。

只是,事可为则为之,若不可为……伯言切不可冒险。失一个东莱,我刘闯还承受得住,可若我失了伯言,犹如断我一臂。这样吧,伯言去东莱,我再抽调三百剑士,随行保护。”

黄阁剑士营,已初具规模。

廉县一战,便是剑士营的手笔。

神不知鬼不觉打开廉县城门,八十九名剑士,却无一伤亡。

而今剑士营,已经开始了第二批的训练……刘闯手中并无太多剑士,这次一下子抽调出三百剑士随同陆逊前往东莱,也等同于是把刘闯身边的剑士全部调走,配给了陆逊。如此,也表现出了刘闯对陆逊的重视。

陆逊不禁匍匐在地,泣声道:“逊必不负主公厚望!”

………………

当天晚上,陆逊便离开了武邑,带着三百剑士,直奔渤海。

在那里,有海船送他前往东莱。

只是谁也不知道,陆逊这一去,是否能够为刘闯平定下东莱混乱的局势?

而在陆逊启程的同时,远在河东绛邑府衙外,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绛邑长,名叫贾逵,表字梁道,是河东襄陵人。

时贾逵年方二十三,如果按照东汉时期的年岁计算方法,则为二十五岁。二十五岁为绛邑长,听上去好像很厉害。然则绛邑是下县,而且颇为贫瘠。特别是河东动荡多年,绛邑残破不堪。故而一个二十五岁的县长,在这个时代来说,并不是一件多么令人吃惊的事情……

卷四 冀州风云动 第343章 冀州之战第二弹(六)

天色已晚,绛邑府衙一片寂然。

贾逵年纪虽然不大,但治理绛邑却颇有政绩。

想当初,绛邑残破,盗匪横行,故而无人愿意前来。而当时贾逵在河东为郡主簿,临危受命,出任绛邑长之职。两年来,在贾逵的治理下,绛邑逐渐恢复了生气。从最初绛人纷纷逃离家园,到如今有陆陆续续返回绛邑,足以说明贾逵在这两年之中,对绛邑的巨大贡献。

绛人爱贾逵,人颂贤君。

在历史上,高干命郭援攻河东,所经城邑皆下。

惟独贾逵坚守绛邑,令郭援攻之无果。无奈之下,郭援调来匈奴兵急攻,绛邑方出现溃败。

时绛人提出条件:若要我们投降可以,但不能加害加快。

郭援后来俘虏的贾逵,让他投降。

贾逵怒道:“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

郭援因此暴怒,欲杀贾逵。绛人得知消息,满城呼喊:负要杀我贤君,宁俱死耳!

你郭援答应过不杀贾逵,而今却要违背诺言杀了我绛邑的贤君,那我所有绛人愿与你玉石俱焚。

郭援因此,不敢加害贾逵……

当然了,如今是建安三年,但高干已死,郭援驻守渤海郡,不太可能与贾逵相遇。但贾逵并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有一种莫名惶恐。曹仁率部离开河东,回援关中。这原本是一次极为普通的兵马调动,却让贾逵觉察到了一丝不妙。曹仁离开河东,那河东岂不是兵力空虚?

虽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状况,但贾逵却无法心安。

他坐在书房中,心不在焉的翻阅一本《春秋注疏》,脑子里却在想着河东即将面临的局面。

贾逵相信钟繇,但是……

他总觉得,钟繇难以依持。

就在这时候,有家臣来报:“贤君,府外有闻喜人裴儁求见。”

闻喜人裴儁?

贾逵一怔,旋即站起身来。

在过几百年,闻喜裴氏将成为河东四性之一,是天底下出去五姓七大家之外的顶级门阀贵胄。

不过在目前而言,闻喜裴氏不过是河东一个普通的豪强。

裴儁之父裴茂,为灵帝时期尚书,年轻时曾求学于中陵侯刘陶门下。不过灵帝之后,裴氏便出现了没落。裴氏家族四分五裂,有的去了江东,有的去了荆州,还有的跑去了益州。

裴儁年十八岁,留在了老家。

而他的兄长裴潜,却跑去荆州避难,如今就职于长沙。

裴儁自幼有神童之名,能过目不忘。贾逵对他极为敬佩,两人时常书信往来,还成为朋友。

只是这突然间,裴儁来绛邑又是何故?

贾逵心中疑惑,不过还是派人请裴儁进来。

“奉先,你怎么突然来访?前几日你不是还书信告诉我,你姐夫被刘璋征辟为长史,要前往西川,你不能出门吗?”

奉先,是裴儁的表字。

裴儁闻听,呵呵一笑道:“我姐夫不去了!”

“哦?”

贾逵是什么人物?从裴儁这一句回答里,便听出了许多不同寻常的消息。

而今的裴氏,并非名门望族。

裴茂死后,裴家更迅速没落,朝中也没有什么靠山。据说裴儁的姐夫为了那蜀中长史之职,可是费了不少心力。得有人介绍,刘璋才同意征辟他。可突然间,却改变了主意。若不是发生了什么变故,相信裴儁的姐夫是不会改变主意。河东动荡,又怎比得上西川的安宁?

贾逵比裴儁大七八岁,心思缜密。

他并未在脸上表露出什么,而是与裴儁谈笑风生。

等带着裴儁进了书房之后,贾逵才变了脸色,紧张的问道:“奉先,是不是出事了?

好端端为何要改变主意?虽说故土难离,可你之前说的不错……河东的局势动荡,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往西川才是最佳选择。我还劝过你,可你不听。现在,怎么突然间变了?”

裴儁长出一口气,笑道:“大兄,你何时能不要这么聪明?”

“啊?”

裴儁看着贾逵一脸的疑惑,当下笑了一声道:“不是不去西川,而是我姐夫找到了更好的出路。”

贾逵眼睛一眯,凝视着裴儁。

“什么出路?”

“兄长莫急,先看罢这封信再说。”

说着话,裴儁便取出一封书信递到贾逵面前。

贾逵犹豫了一下,从裴儁手中接过书信,挑亮了松明之后,打开书信,认真的阅读起来……

这封信,是贾逵早年间一位长辈所书。

书信的内容很简单,是劝说贾逵,为大汉皇叔,汉大将军刘闯效力。

贾逵和那位长辈,失去音讯已有多年。原以为这长辈已经故去,没想到尚在人间,还写了书信回来。对于这长辈,贾逵非常尊敬。少年时,他得这长辈提携颇多,常以为恩师相待。

看罢书信,贾逵沉默了!

他闭上眼睛沉思半晌,才轻声问道:“如此说来,兄长是投效了刘皇叔吗?”

裴儁点点头,“姐夫已决定前往燕京就职,为大将军府掾属。

虽说比不得那长史好,可是为大将军掾属更得看重。他在西川,没什么朋友。这次之所以能够为刘益州征辟,也是他那位名叫法正的好友推荐。只是,法正现在的情况并不好,颇为蜀人排挤,郁郁而不得志。姐夫的才学,远远比不得法孝直,便是去了西川,又能有什么好?”

贾逵想了想,轻轻点头。

“可是……”

“想来兄长也知道,家父早年间曾在中陵侯门下求学。

今大将军为中陵侯之子,算起来还是我的长辈。他派人前来,征辟我姐夫去大将军府效力。

这上门请,和送上门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我姐夫在三思之后,决定去燕京那边试探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