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戚-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否则很难抗衡郑玄管宁和邴原三人为首的南山书院。这个人选,需德高望重,一时间却不太好找出来……”

是啊,郑玄号经学大师,儒术无双。

刘闯把郑玄推出来,确实是走了一步好棋。

曹操现在想要模仿刘闯,那就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够抗衡郑玄的人物。

可这样的人物,又哪是那么容易找到?

“颍川繁钦繁休伯,长于书记,善于诗赋,名声响亮;此外还有颍川堂溪典堂溪子度,也是当代经学大师……”

董昭提出五六个人,却都不能让曹操满意。

他提的这些人,或许都算得上当代名士,声望不俗。

可如果和郑玄一比,这高下立判。弄个不好,反而会落得一个邯郸学步,到最后成为他人笑柄。

郭嘉道:“主公,此事倒不急于一时。

刘皇叔今身在许都,所以那南山书院这么快把十三经注疏拿出来,说穿了也是为保护刘皇叔所为。咱们只要不急于坏了刘皇叔性命,那南山书院自然会放慢脚步。学问这种事情,急不来。刘闯为兴办这南山书院,足足耗时两载,花费钱粮无数,才出来一部十三级注疏。

主公只需稳住刘皇叔,一方面设法筛选名士,另一方面可以天子之名,往南山书院征辟,想来总能招来一些有用人才。这种事情,越是着急,越容易出错,我以为主公还是先稳下来再说。”

曹操深以为然,点头表示赞同。

“主公,马寿成奉召而来,今晚已经抵达许都。

他这次带其子前来,想必也有所图谋。此人自称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野心甚大,还需小心提防。

若不然,能否压他两日,消磨他锐气?”

曹操连忙摇头,“公仁,马寿成和闯儿不同,不可以同等待之。

关中方定,马腾韩遂二人雄霸西凉,需以宽柔相待。不但不能对他进行打压,相反相反还要对他敬若上宾,以期关中平靖。这样吧,明日就让元常负责接待,而后向天子呈报,着他觐见天子。

不过,马腾西凉兵素来骄横,需严加看管。

着满宠加强许都治安,让子烈对西凉兵也多多看管。若西凉兵在城中闹事,绝不能姑息……这一点,需使马腾知晓,免得到时候闹出不愉快的事情,那大家的面子上都不会太好看。”

“喏!”

“奉孝,刺杀闯儿的刺客,可有眉目?”

郭嘉摇头苦笑道:“至今仍未有任何线索,那些人好像凭空消失一样,根本无从查找。

据我猜测,那些刺客若不是被人灭口,恐怕早已离开许都。不过,我估计被人灭口的可能性甚大。若如此,就说明这幕后之人定不简单。所以,我会继续追查,但怕是要花费些时日。”

曹操轻轻揉动太阳穴,“既然如此,就不必急于追查。

反正闯儿已经觐见过天子,也能堵住某些人的嘴巴。对了,他毕竟也是皇叔,不可以一直怠慢。公仁回头安排一下,在城中寻一府邸赏赐于他,免得被别人说,我怠慢了他刘孟彦。”

看曹操面露疲惫之色,郭嘉和董昭也不好继续留下。

两人领命而去,从司空府行出。

天色已晚,长街上寂静无声,只听闻远处不时传来街鼓声响。

北许里灯火通明,依旧繁华……虽是夜禁,但对于某些权贵子弟而言,也算不得什么。只要他们不横行长街,一般就不会有太多麻烦。对于此,郭嘉和董昭也心知肚明,并未在意。

“公仁请先行,嘉还要去拜访满伯宁,就先告辞了。”

“奉孝早些回去休息,我先行一步。””

两人在司空府外拱手道别,郭嘉便登上了自家的马车。文人小说下载

对于刘闯被刺一事,郭嘉心中存有很多疑问。在追查过程中,虽然刘闯幕后主使的可能性已经被消除,但他还是认为,这件事和刘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是他没有线索,更没有证据,所以也不好妄作论断。毕竟在目前的局势下,刘闯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存在,令他感到非常棘手。

但我不相信,你会不露出马脚来?

想到这里,郭嘉下意识握紧拳头,在车厢壁上,轻轻捶了一下!

………………

荀彧希望,刘闯能够留下来辅佐曹操。

其实,这不仅仅是荀彧的期望,也是钟繇等许多颍川世族的希望。

“我知孟彦忠于汉室,可如今时局,能中兴汉室者,唯曹公耳。

自十常侍以来,汉室屡经灾祸,已经衰颓不堪。所以这个时候,更需一强人出面,来平息这种局面。我也知道,天子对曹公不满。可是,天子而今年幼,手中更没有任何权势,如何能够与诸侯对抗?曹公有时候或许是蛮横,但他对汉室却一片忠心。孟彦若想要中兴汉室,更当与曹公合作。如此一来,他日朝纲重振时,天子也可以有孟彦这等臂助,何乐而不为?”

话说过来调过去,就是曹操是明主,是唯一能够中兴汉室之人。

荀彧对汉室的忠心无需怀疑,但刘闯却觉得,他对曹操投注的希望,实在是太多。

没错,曹操这个时候,或许还是忠于汉室。

但当他有朝一日平定北方,独揽大权的时候,又怎可能继续忍受汉帝的襟肘?这皇权和相权之争,从古有之。而今皇权衰颓,诸侯做大,你把希望寄托在一诸侯身上,未免有些可笑。

刘闯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荀彧。

他才能出众,眼光长远,只是在政治上,不免太过幼稚。

也许正是这种幼稚,让他痛苦一世,到最后与曹操分道扬镳,自尽而亡。

可这些话,刘闯又怎能说出口呢?

荀彧也好,钟繇也罢,都是典型的拥曹派。刘闯这时候如果说出什么不利于曹操的话,到头来很可能会让他二人心生不满,更可能使整个颍川世族,改变对他的态度。这绝非刘闯所愿。

“荀先生,舅父,这件事我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我对曹公了解不多,说实在话,当初若非他听信谣言,我如今也许在家过着富足的富家翁生活,何苦整日出生入死?而在那之前,闯甚至不知道曹公何人。也许在荀先生和舅父眼中,曹公是一个可以中兴汉室的名臣,但我现在却不能确定。若我非宗室,或许投降也就投降了。可我既然身为宗室,更是陛下亲口所封的皇叔,为我大汉谋,还需再看一段时日。”

荀彧和钟繇相视一眼,轻轻点头。

若刘闯答应的很痛快,他二人说不定会认为,刘闯是在应付。

但刘闯说要再观察一段时间,倒是让两人或多或少,放下了提防之心。

的确,建安元年时,刘闯不过是东海郡一介小民,短短三年时间崛起,是他个人的能力所致。

要说刘闯对曹操有多大的敌意?

倒也未必……想他在三年前,恐怕也不会知道曹操是何许人也。他之所以和曹操为敌,说穿了还是当初曹操听信刘备谣言,以至于到现在解不开心结。嗯,想必是如此,那就再看看?

荀彧没有再催促刘闯表明态度,只是与他推杯换盏。

三人吃罢酒水,钟繇留刘闯在家中休息,但却被刘闯拒绝。

“孟彦,你以后怕是要住在许都,总不成一直在驿馆中居住。

正好,我这里还有一座宅院,就在北许里旁边。我不太喜欢那边的喧闹,所以一直没有过去居住。你而今来了,就先住在那里。有什么需要,便对我说,我与文若会尽力为你解决。”

“那,就谢过舅父。”

刘闯没有和钟繇客气,便伸手接过房契。

“公助,你持我令牌,送孟彦回驿馆休息。

这两日你就留在孟彦身边,帮他从驿馆搬家安置……对了,正月初一寅时,需在午门外集合。你这次作为宗室,需辅佐天子登毓秀台行祭天大典。到时候有的繁琐,你可好好生准备。”

“是啊,祭天大典,有许多事情要注意。

这样吧,我明日再安排一人过去,提点你一些注意的事项。

另外,我知道这次你被刺杀,你可能会怀疑是刘备所为。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应该非他主使。我已经派人去警告过刘玄德,相信他也不会来寻你麻烦。你年轻气盛,也莫再去惹事。

满伯宁的性子刚强,最看不得人惹事生非。

你若是得罪了他,到时候就算我和元常为你说情,恐怕也难以让他罢手。”

刘闯再次向两人道谢,便跟着郭援离去。

待他离开后,钟繇突然道:“文若,你说前两日孟彦遇刺,究竟会是何人所为?”

荀彧微微一笑,轻声道:“其实元常心里明白,所谓行刺,不过是一场闹剧,为的是让孟彦早日见到天子,同时也是为了保护他。这一点,你我心知肚明,曹公和奉孝也必然能看得出。

但至于是何人所为?

我虽然猜到一些端倪,却不好说。

不管怎样,都是为孟彦着想……所以这件事,你我就莫再插手过问,相信过些时日,就会淡去。”

钟繇微微一笑,又问道:“那你以为,孟彦可能辅佐曹公?”

“这个……”

荀彧想了想,摇头正色道:“我对孟彦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所以他刚才那些话,我也说不太清楚。不过,不管他是否出于真心,你我都要把他看护好。总之,不能让他再惹出祸事来。”

言下之意,就是不能放走刘闯。

钟繇点头表示赞同,吃一口酒水后,他轻轻叹了口气道:“看起来,想要孟彦回心转意,还需你我再费些心思。孟彦对曹公心存芥蒂,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希望他,不要因此太过执拗。”

只是心存芥蒂吗?

荀彧脸上带着笑容,可心里面却不禁,暗自嘀咕起来……

………………

郭援把刘闯送到驿馆后,约好时间,便告辞离去。

刘闯回到屋中,坐下来长出一口气,感到一阵莫名的疲乏。

说实话,和荀彧钟繇两人交谈,是一件非常耗费心力的事情。每一句话,都需要深思熟虑才成,所以刘闯格外小心。没办法,钟繇或许好对付一些,可是对荀彧,刘闯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这个人或许在政治上有些理想化,有些幼稚,但他的才智,却不容小觑……就连刘闯也不禁感叹,曹操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

正如钟繇说的那样,如果,如果他刘闯能早生十年,早十年出世的话……可能会是另一个结果。

凭他是刘陶之子的身份,就可以获得绝大多数颍川士人的认可。

郭嘉、荀彧、荀攸……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可有些事情,命中注定。

刘闯的年纪注定了荀彧他们不可能把赌注压在他的身上,但这样一来,倒也多出了许多刺激。

“公子,可曾歇息?”

房门突然被人叩响,夏侯兰在门外说话。

刘闯揉了揉太阳穴,站起来打开房门,就见夏侯兰垂手站在门外。

“衡若,进来说话。”

刘闯示意夏侯兰进屋,而后往火盆里添了两块炭,在榻椅上坐下。

“公子,方才我和那杜伯侯说了会儿的话,对他的情况,大致上有了了解。”

“哦?”

夏侯兰的神色,突然激动起来,轻声道:“或许公子还不知,这杜伯侯,居然还是孝廉出身。”

“哦?”

“此人少孤,继母对他极不好,但他却非常孝顺。

二十岁时,为郡功曹,代郑县令,后又除汉中府丞……董卓祸乱朝纲的时候,他弃官离乡,客居荆州。只是由于贫寒,又不得刘表所重,所以在去年末和妻子前来许都,便做了驿官。”

事实上,刘闯不知道的是,在建安中,杜畿被荀彧发现,并推荐给曹操,成为曹魏栋梁之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