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野性之心-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林的心里波澜起伏。他的确没有想到过这样的事情。或者说,他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还算是不错,他希望,哪怕是受点委屈,忍忍也就过去了,但显然,爷爷的病情并不是他能够容忍和迁就的。
    “那……林大哥,我该怎么办。”左林抬起了头,看着林京华。左林的眼神里仍然包涵着几分犹豫。
    林京华斩钉截铁地说:“找人帮忙。你们是整片地区一起安置过来的,原来的村,镇干部这里也都落实了相应的待遇和级别。找他们。哪怕不能给你解决中药的种植和经营许可证,至少有他们保证和疏通,你继续种一些给你爷爷用那是可以的。……”林京华的语气和缓了一下,“至少,就算情况再差,有他们帮你应付以后的复查什么的,蒙混过去应该没问题。那就要看另外一边来头到底有多大了。这大家都是父老乡亲,应该能帮你这个忙。你们那么远安置过来,恐怕也只能这样应付了。”
    左林想了想,说:“林大哥,谢谢你了。我再想办法吧。……都是山里人是没错,不过也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这一乡一地的官,也未必就比你们城里人心眼实在。”
    林京华最后离去的时候,不知道脸上究竟应该显露何种表情,也不知道,他走的时候实际上显露着什么样的表情。但是,林京华将左林那竭力表现平静,缺无法克制的愤怒与不甘看在眼里。左林一直是这样的,他一直默默地作着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现在,左林最简单的愿望——让爷爷好好活下去——都受到了威胁,而这并不复杂的局面却像是一个死局,无法拆解开来。
    林京华没有再回办公室,而是带着一张装满了数码照片和各种资料的储存卡直接回家了。他还有最后的,可能也是最为无力的一招,找他以前的导师。一篇名为《小气候条件下的多种植物生态》的论文正在他的脑子里呼之欲出。他或许并不算是个很热爱自己当年所学习的专业的学生,可是他毕竟还是懂得这样的一篇论文应该怎么炮制。如果他的导师,作为上海市市政府的农业与副食品顾问之一的于平彰能及时看到,并且意识到这些资料的意义,能够升起哪怕百分之一的好奇心来过问一下,那么,事情或许也不是那么无可救药。
    而正当林京华连夜撰写论文的同时,左林则从床底下的箱子里翻出一个不再符合现在的邮政要求的牛皮纸信封。几乎和左林的爷爷同样年龄的纸张脆弱得让左林不敢多用一分力气。而在信封里,则装着两张纸片。一张上涂抹着几个符号,这几个符号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很少一些人能看懂。而另外一张纸片上,则写着一个地址。一个上海的地址。在充满了历史感的钢笔字体下,还有左林最尊敬的老师小心翼翼地用铅笔写下的另外一串字,同样是描述那个地址的。时间改变了,连那些纵横阡陌也随着时间而改变着自己的名字,而左林,这个时候希望,这个地址在上海这个几年里就几乎要被翻新一遍的地方,能够留下来。
    “小林。”左强的声音响了起来。左林连忙跑到爷爷身边,问道:“爷爷,怎么了?又有哪里不舒服。”
    “小林,那些你攒着的药,明天给基地的医生们送去。不是说他们俱乐部这个赛季马上要开始了嘛,别耽误人家的事情。你藏下几副药,让我对付一阵就行了。……他们还能真的欺负我们这些乡下人不成?……你,你也不用去麻烦老师的朋友吧。”
    左强显然是看穿了左林的打算。那个信封,正是原先那个小山村里大家所有人的老师。他在那个山区里教了快40年的书了。山里人对几乎无所不知的孙老师奉若神明。而左林,则是孙老师的最后一批学生中的一个。也是最受到孙老师青睐的一个。也就是因为这样,孙老师教了左林很多他不会让任何其他人知道的知识和技巧,还将这样一个信封,这样一个可以在关键时刻用于求助的联系方式交给了左林。
    左林面对爷爷没吭声。左林觉得,情况如果真有那么理想,那林京华何必急急忙忙跑过来提醒。就算碰上检查,就算罚款缴税,那也没什么。以左林辛辛苦苦这些日子攒下来的钱,也能应付过去了。可是,左林本能地觉得,事情不会那么简单。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老师留下的不知道还能不能用的求援方式,或许是最后的选择了。而左林,并不想轻易放弃这最后的反击机会。
2.大城市
    第二天一早,左林就遵照爷爷的嘱咐,将存在家里的药材和已经调制好的成药都给申豹俱乐部的理疗室送了过去。俱乐部会在月底给他结钱,这左林并不担心。而左林,索性也明确告诉了理疗室负责药品收购的那位姓严的药剂师,这批东西用光了,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还能继续供应了。听到左林解释的原因,老严也有些愤怒了。
    左林在俱乐部的备用草皮上一直忙到下午2点,给草皮洒了水之后,才换了衣服去市区。虽然来上海已经有几年了,但对繁华的市区左林仍然只有浮光掠影般的一瞥。除了送爷爷来几个大医院进行一些治疗和检查之外,他几乎没有踏足过市区。而就是在那些短暂的进出市区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很多人所描述的上海人的刻薄。冷眼几乎比比皆是。和很多人描述的不同的是,冷眼和刻薄并不是针对外地人什么的,而是针对着再明显不过的弱势群体。
    穿着一件白衬衫,一条洗得发白的杂牌牛仔裤,踏着一双从俱乐部的一个小队员那里10块钱买下的7成新的耐克跑步鞋,左林揣着一张纸片再次进入了上海这个霓虹和阴影同样浓重的城市的中心。
    和很多其他人不同,左林将自己的一口普通话对着电视练到了再也听不出乡音。虽然听不懂上海话,不过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也足够让他在问路的时候少受很多白眼了。
    乘车进入市区的时候,已经是薄暮时分。路上匆匆过往的人群和嘈杂的街道着实让习惯了安静的左林有些不适应。然而,这就是繁华了。在奔流的车龙人海之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好像是所有人都习以为常的,并不受到注意的节奏与激情。
    从人民广场一直走到了淮海路,然后又沿着淮海路一直走到陕西路,转上了地址上写着的巨鹿路,已经差不多是晚上7点了。在这不算长可也颇为不短的一路上,左林停下来好几次对照着路牌看着地图,确认自己的位置。最后还是在一个非常热心的外国人的指点下找到了地址上写着的地方。那个外国人说着一口极为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带着几分京化的儿化音,显得有些贫,扎成辫子的金发和墨绿色的墨镜镜片让这个热心的外国小伙子显得非常酷。而就在这个家伙熟练地为左林指路的简单准确的描述中,左林觉得,这个外国人对上海,至少是对这附近的路实在是熟悉不过。
    这是个奇怪的地方,奇怪的城市。有些漠然,对和自己无关的事情漠不关心的本地人可能都说不清具体的方向,而形形色色的外来者,却对这个城市充满了好奇。
    当左林终于站在了挂着上海市文物保护建筑的铜牌的老洋房前,他不由得这样想着。
    老房子有一个铁栏杆围起来的小花园,有一个极小的,只能容下一个人的门房。而这个地方,门口并没有挂其任何单位的牌子,却怎么看也不像是私产。老房子里的灯光仍然亮着,这灯光激励着左林走到了门房去一探究竟。
    “请问,这里是……”左林面对着看起来有50多岁,慈眉善目的门房老伯核实着地址。
    “是啊,这里就是。”老伯有些疑惑地看着左林。现在,这幢小洋房除了添置了一些现代化的设备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恢复了上个世纪20年代,这幢房子的最辉煌的时代的样子。而这里,现在是上海最富盛名的私人会所之一。和其他私人会所不同的是,有资格来这里的并不是那些经常在各种媒体上露面的所谓名人,也不是一般的有钱人能混进来的。这里虽然每周只有2天到3天有人来,但能被主人认可进入这里的,多数都是有相当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的幕后人物,或者是被主人延请来征询意见的专家,学者之流。而受到邀请的人,也会将被这里的主人,被能够同样受到邀请来到这里的人接受作为自己的殊荣。自然,这种盛名只是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的。很少有不明情况的人来问起这里。
    而左林,让门房老伯颇为好奇。
    “那么……”左林从口袋里掏出呢信笺,指着那行钢笔字写下的地址,问道,“这是不是这里以前的地址?”
    门房老伯戴上了挂在脖子里的老花眼镜,凑到信笺前一看,说:“是啊,这里以前就叫这个。你来找谁?”
    “不知道……”左林如实说道,“只是有人让我把这个信带到这里,说会有人认识这个东西的。”
    刹那间,门房老伯看到了信笺角落上花押着的奇怪的符号。这个符号,曾经是这里的主人在雇佣他来这里看门的时候给他看过的。他在这里看了快10多年的门了,他已经记不得这里的主人当初让他怎么办,怎么应对带着这样的符号来的人,但他知道,这个貌不惊人的少年,必然和这个会所的主人有着某种联系。
    他小心翼翼地说:“小伙子,你看,这里的主人现在不在。现在这里面都是主人的朋友在聚会,恐怕他们也不晓得这是怎么回事。要不你留个电话,等主人家来了我让他找你?”
    左林心里叹了口气,不过他原本就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来的。这样的情况也不能算是在预料之外,至少,没有被直接扫地出门已经是很好了。
    左林家里还没有装电话。电话虽然对于左林现在的收入来说算不得奢侈,但乡里乡亲都是在通信基本靠喊的距离里,远在异乡的父母也不太可能很勤地打电话联络,弄一个电话做摆设也就不太必要了。左林颇为不好意思地说:“老伯,你有笔吗?我写个地址吧。”
    然后,左林工整地在那张信笺的最底下,写下了自己家的地址。然后,他看了看已经站在一边,拿着对讲机,颇为警戒的保安,讪讪地走了。
    沿着巨鹿路走到头,又沿着常熟路重新走回了淮海路,左林看到了这个城市逐渐开始地夜里的繁华。一家又一家的酒吧闪亮的霓虹灯和穿梭不止的各种各样的车辆着实让左林开了眼界,也让左林的心逐渐冷了下来。这繁华的上海,终究并不是自己的家乡,这里的繁华和左林内心深处的那份质朴的力量有着太多格格不入的地方。
    如果没有家庭的羁绊,左林很有可能带着最简单的东西重新回到山林里去。或许会找个小山村,就那样扎下根来,慢慢溶入那里,让那里成为自己新的家乡。可是,现在这种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了。已经来到了上海,已经见识过什么叫做繁华,已经因为爷爷的病而殚精竭虑的左林已经距离那样的质朴生活太远了。左林知道,习惯了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方便之后,大概,他是回不去了。
    虽然并不生活在市区,但是,左林仍然能够轻松买到各种各样的需要用到的东西。从固定暖房的各种材料和工具,用来移动和固定顶棚的滑轮,绳索乃至特殊形状的扣具,用来加工药材和配制成药的各种工具,从药钵直到二手也不知道三手的分析天平。如果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