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私盐弄到即墨营去,他有十足的把握。盐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家见了面,最多狠狠的打一架。杀掉对方的几个人,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实力,自然就不敢轻易来挑衅了。如果做得更加凶狠一点,干脆找上门去,将对方全部灭了,以绝后患。

问题是,一去一回,至少需要四天的时间。四天的时间,足够王世新找准机会,将杨家屯荡平了。护卫队不能距离杨家屯太远,这是大家的共识。若是因为护送私盐,结果家里被人抄了,显然得不偿失。

但是,张准要是不去,靠其他人,还真是没有什么把握。

杨致远和郝林勇等人,还没有力量单独对抗盐枭。

分身乏术,张准只好暂时将此事压下来。

数天的时间过去,护卫队的训练成绩是原来越好,新兵的刺杀技术,也已经可以上阵了。可是私盐积压得也是越来越多了。到三月初,每家每户,都已经积压了差不多一担盐,加上上次雷老三抢去的,差不多有两担盐了。

护卫队战士的家里,都靠煮盐补贴生活,茶油酱醋米,都是从私盐而来的。现在私盐没办法卖出去,唯一的金钱来源断掉了,尽管每天还有鱼吃,可是人心却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浮动了。

张准于是决定,用当初从雷老三那里缴获来的银子,将所有的私盐买下来。总共是六十担私盐,大约六千多斤,按照每斤五文钱的收购价,刚好是三十多两银子。这样一来,从雷老三那里缴获来的银子,基本上就花光了。

私盐收购下来了,护卫队的人心也稳定了,大家继续安心训练。可是,这下轮到张准操心了。这六十多担的私盐,如何处理,还真是个麻烦的事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户们将会煮出来更多的私盐。要是还卖不出去,还要积压,他可没有钱收购这些私盐了。

没有了收入,护卫队肯定要解散。

怎么办?

每个军户的目光,都集中在张准的身上。

连杨凯德也都拄着拐杖起来转悠了。

这么多的私盐卖不出去,他不能不着急啊!

杨锐锋到即墨县城去了几趟,想要重新找到买盐的盐商,结果发现,如果没有特别的关系,根本就没有人接受私盐。他了解到的情况是,不仅仅是杨家屯,就连其他各屯的私盐,同样难以卖出去。

具体的原因,不是很清楚,好像是因为外面战乱的关系,有很多盐枭手中的私盐运输不出去,资金无法周转,自然不可能继续收购私盐了。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小道消息,说陕西起义军在河南闹的特别欢,连洛阳、开封这样的大城市,都要关门闭户,禁止人员进出了。

“没有别的销售途径了吗?”张准问道。

“没有了。”杨锐锋回答。

杨锐锋说,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张准将私盐送到即墨营就能够解决了。就算将私盐送到即墨营去,也不会有大盐枭接手的。而且,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杨家屯一个地方才有。

私盐必须有另外的销路。

这是张准的想法。

三月十五这天,天气不是很好,天空灰沉沉的,云层很厚,仿佛要下雨,但是始终没有下。空气显得非常沉闷,好像有种透不气来的感觉。

早上起来,张准看到摆在空地中间的盐担,发现杨锐锋将几个盐担的蒙布揭开了,可能是检查盐巴有没有受潮。如果盐巴受潮,就会变质,盐商就更加不愿意收购了。

看到张准出来,杨锐锋感慨的说道:“多好的盐啊,没有人收购,实在是太可惜了。”

张准慢慢的走过去,扫了一眼箩筐里面的盐巴。

他以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盐的质量,因为所有的盐担,都是被蒙起来的,以免吸水潮湿了。现在,杨锐锋将蒙布拿开,张准才真正看到了这些海盐的真面目。他在盐担的旁边站了一会儿,神色有些疑惑。

“这就是好盐吗?”

张准自言自语的问道。

毫无疑问,在张准的眼里,这些海盐只是最原始的盐巴,含有很多的杂质,表面带着黄黄的颜色,非常的难看。伸手抓起一把海盐,涩涩的,颗粒很大,也不均匀。这样的海盐,用来炒菜,显然有点勉强,也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

他内心忽然微微一动,想起了什么,问道:“锋哥,所有的私盐,都是这样子的吗?”

杨锐锋说道:“也不是。有些人喜欢往盐里面掺点泥土什么的,要么是掺点细沙,又或者是在盐担的下面藏一个大石头,增加重量,但是咱们杨家屯都是老实人,从来不干这事。”

“……”

这样的海盐还要往里面掺泥土,张准真的是无语了。

为什么大家不将这海盐的质量弄的好一些呢?

后世的盐都是粉末状的,细细的,白白的,看起来感觉很好啊!

眼前的这些盐巴,要是放在后世,不要说卖三文钱一斤,就算是倒贴三文钱,恐怕都不会有人正面看一眼的,卖相实在是太糟糕了。

沉默片刻,张准说道:“要是有质量更好的盐,会不会好卖一点?”

杨锐锋说道:“质量更好的盐,只有精盐和青盐了。不过,都是内地才有的,山东可没有。”

他简略的解释说,精盐都是富贵人家才用的,颜色洁白,粉末状,很均匀,摸起来手感很好,做出来的菜味道也均匀。比较高档的酒楼什么的,采用的也是精盐。每斤精盐的市场零售价至少在五六十文以上,而且供货的数量并不是很多。

至于青盐,他其实从来没有见过,据说是来自遥远的大西北,非常的名贵,运到山东的青盐数量,数量很少,导致每斤青盐的售价都在一百文以上,绝对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天价。在山东,只有大富大贵的人家,才有钱购买青盐。一担海盐还不如数斤的青盐,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张准说道:“要是我能够将这些粗盐变成精盐呢?”

杨锐锋惊讶的看着他。

将海盐变成精盐?

变戏法吗?

张准没理睬他的惊讶,自顾自的说道:“能不能卖出去?”

杨锐锋点头说道:“当然能……山东的精盐和青盐,都是从陕西运过来的,现在陕西民乱,河南也民乱,道路被阻断,精盐和私盐都运不过来,价格往上翻了好几番……”

他详细的解释说,山东的盐其实在全国根本排不上号,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在山东的北面,是长芦盐场,在山东的南面,是江淮盐场,产量都很大,盐的产量也比较好。但是,全国最好的盐,依然是出自陕西都司宁夏镇盐池城、惠安堡、花马池,以及陕西行都司(即甘肃)西海(即青海湖)周边的盐。因为这些盐带有些许的青色,故名青盐。

一直以来,青盐都有咸、寒、凉血、名目等药用功能。在大明朝,青盐的最大用处,不是用来调味,而是用来漱口的。富贵人家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青盐漱口。所以,对于某些人群来说,青盐不可或缺。现在道路阻断,外面的好盐运不进来,自己生产的粗盐又卖不出去,导致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好盐更贵了;一个是粗盐更加的便宜了。

第030章暴利,三十倍的暴利!

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是精盐的话,每担卖到三两银子,那绝对是没有问题的。要是纯正的青盐,每担甚至可以卖到十两银子以上。对比粗盐每担三四百文钱的价格,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如果市场垄断的话,价格可以更高。

听即墨县的盐商说,自从陕西民乱爆发以后,青盐的供应,就是断断续续的,时有时无,市场缺货已经很久了,有富贵人家已经开出每斤三百文的高价收购。可惜还是没货。要是在这个时候有大批的精盐出现,利润可想而知,卖到一百文每斤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被他这么一说,张准倒是想起来了,自己每天刷牙用的粗盐,颗粒很大,杂质很多,的确是怪难受的。以前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饥饿填肚子这方面了,后来又一心扑在护卫队的上面,还没有机会注意到这一点。对于富贵人家来说,用惯了青盐漱口,突然青盐没有了,还真是比较难受。

张准跃跃欲试的说道:“你给我准备几样东西,我弄些精盐给你看。”

杨锐锋急忙着手准备。

他的性格就算再木讷,也清晰的认识到,要是真的可以将粗盐变成精盐的话,赚大钱的日子就来到了。现在的山东省,甚至是北直隶地区,对于精盐和青盐的需求量,都是个无底洞,多少都不够填的。说是金钱树、聚宝盆一点都不为过。

很快,杨锐锋就按照张准的要求,准备好了相关的器皿,自己和杨敢生两个,也是严阵以待。看他俩的神色,就知道内心颇为有些紧张。这是不可避免的,精盐和粗盐的差价,实在是太大了。要是张准真的能够将粗盐提纯为精盐,那绝对是赚大发了。

用时髦的话来说,那就是一边天堂,一边地狱啊!

张准自然没有他们那么紧张,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要是自己做的不对,肯定是哪个细节没有做好,而不是方法不对。在杨锐锋准备相关器皿的时候,他将以前的记忆翻出来,认真的理顺其中的脉络。粗盐提纯,是每个学生都做过的试验项目,尽管很多细节忘记了,但是基本的程序还是记得的。

蒸馏水显然是没有的,收集困难,但是杨家屯的井水还算清澈,用木盆将井水装起来,静静的放置一天的时间,让杂质都沉淀下去,只要上面的部分,这样得到的水源是比较清洁的,接近蒸馏水了。

滤纸可以用棉布代替。崭新的棉布很难找,穷苦人家,棉布都是按尺来买的,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的棉布。但是旧棉布仔细的清洗过后,还是基本可以满足要求的。

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是先过滤,然后蒸发,重点是去除粗盐中的杂质。过滤需要反复进行,尽可能的将全部的杂质去掉。每次过滤,都要使用干净的棉布。清洗棉布的工作,还是很繁琐的。

张准只负责讲解,具体的操作,都是杨锐锋和杨敢生两兄弟操作的,杨凯德和杨映菡等人,则在旁边打下手,看看粗盐到底怎么样才能变成精盐。

试验使用的是普通的煮盐用的大锅,仔细清洗以后,反过来晾干,然后放在灶上备用。还需要用到过滤的木桶,同样是洗干净,晾干备用。

因为是初次试验,要尽快的看到效果,因此,张准在水桶里面放入的是十斤左右的“蒸馏水”,然后将粗盐不断的溶解进去,一直到其饱和为止。饱和盐水的浓度大约是36%,这意味着水桶里面至少有三斤多的精盐。

粗盐溶解以后,用层层的棉布,将桶口封死,然后倒转过来,让盐水自然的下滴,一直到全部的盐水都滴完。棉布上留下了很多的杂质,有的黄黄的,有的黑黑的,不一而足。但是这还不够,还要反复的过滤,一直到干净的棉布上再也看不到杂质为止。

反复溶解过滤后的盐水,全部倒入大锅,蒙上棉布,在下面烧火猛煮,将水分完全蒸发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用清洁的棍棒搅拌,直到完全的将水分蒸发干净。继续搅拌,避免盐巴凝结。水分完全蒸发完毕,白色的精盐,基本上就出来了。

“有了!”

张准欣然说道。

杨家诸人也是相当的欣喜。

仔细看提纯过的海盐,不再是颗粒状,不再带有黄色,而是白色的粉末状。用手轻轻抚弄,能够感觉到一种很细的很清爽的感觉。就算不用手摸,只是用眼睛看,也能感觉到,比原来的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