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门闲女-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昭王陪她练功,逸公子看他不爽,两人对打,打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旭王坐着轮椅过来,两人抽刀子干上了,这是要砍死一个你死我活的架势,英谟、希勒等人都不敢靠近,很容易误伤的。

旭王摇头,自己练功,不能输给年轻人。年轻人也各自练功,反正练武场地方大。

七点左右,天色亮起来,太阳露出个红通通的圆脸,含羞带臊的。

护卫过来回话:“郡主准备了早膳,问旭王和公子用不用?”

逸公子应道:“那就送来吧,本公子要吃肉,没有你去准备一点粉蒸肉。”

昭王捏捏她的脸:“还是这么瘦。”

逸公子又扑上去要跟他打架,旭王忙拦住,让明珠抓她去沐浴更衣。

逸公子收拾完出来,外客厅摆了一大桌,中间一盘粉蒸肉,旭王也收拾利索,昭王还在。

明礼郡主穿着素净的衣服,身边陪着霍咏絮,看着还不错。

逸公子点头,近墨者黑,明礼郡主也是有药可救。周家那些,都被老太婆带坏了,周依锦彻底无药可救;希望周铃兰、周依莲还能救,一家人才像个样子。

明礼郡主看着逸园及每个人都有带孝,哪怕换上白桌布白腰带,都是一种尊重。霍咏絮说得对,女人一要靠娘家,二还得靠自己。父王对她好,她也要争气。

吃过早饭,逸公子、旭王、昭王等进宫。

太极宫,太极殿,庄严恢弘,就像一座天宫。

它整体东西长二百五十六米,南北一百零八米,中间正殿,左右偏殿,前面还有日月楼等。从整体到每一个细节每一块独山石地砖,都透着天家威严不容侵犯。

太极殿是新皇登基、大朝会及处理重大事件等的最重要场所。今天迎来一群非常特殊的人,他们是东南七州的百姓代表、小地主、小士绅等。

王侯公卿、文武百官等也陆续到来,看着那些百姓,一片哗然,几乎暴动。

逸公子推着轮椅过来,一大帮人立刻将她和旭王包围。

一个酸腐老古董跪在旭王跟前大哭:“自古以来,老百姓入皇宫,这是天下倾覆之兆!旭王,这万万使不得,必须将他们尽诛!”

一个耿介老古董跪在旭王跟前大哭:“老祖宗的规矩不能坏,布衣匹夫岂能入朝堂!”

一个老王八故作痴狂跣足高呼:“纲纪败坏,天下之乱,始于贱民!”

逸公子嗤笑,刹那阳光耀眼,白云转作黑,乌云化妖魔,妖魔笑青天,朗朗乾坤。

一帮老顽固老王八怒目相向,最罪大恶极的就是逸公子,应该将她砍了,以平天下之乱!

逸公子懒得鸟他们,挥挥手,殿前鼓乐齐鸣,百姓代表在内侍带领下排队进入正殿;轮到百官,不少人傲娇的不进去。

逸公子和昭王抬着轮椅进去。正殿极大,中间呆着三千代表,只占五分之一的地方;东边王侯将相,西边文武百官,文武百官也有几千,还没把地方站满。

圣上仪仗驾到,登上玄陛站在龙椅前。

鼓乐停下,外面一帮人还不进来,就在门口乱喊。

逸公子挥手,前面三座大门一齐关闭,几位将军带着一批骁果卫镇守,气氛极压抑。

颜思行站出来,百姓代表进宫的事儿,是太常寺安排的,礼部不知道。

逸公子出来将他挤一边,对着两边喊道:“本公子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圣上在龙椅坐下:“讲。”

逸公子应道:“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是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一日,百官议及某地大旱,民不聊生,路有饿殍。皇帝善心大发,疑问:‘何不食肉糜?’”

殿内气氛稍稍安定。

老百姓最为安静,大公子讲的一定有道理,就算听不懂,也要支持。

老百姓认真起来,爆发出一种很纯正的近乎信仰的力量,比起诸位的官威,未必差多少。

这跟一些人想象的老百姓大不一样,庄严肃穆的信仰之力,在大殿内并不违和。

有人开始思考,比如这位皇帝,莫非是个二百五?

逸公子一眼扫过:“皇帝不傻,又为何会说傻话?因为没有人跟他讲过真话,他不知道老百姓究竟过着什么样的日子,那么有心也会闹笑话。霍家谋逆由来已久,为何从未听人提过?东南七州那么大几个粮仓,老百姓却食不果腹,为何从未有人说过?文武百官欺上瞒下,把圣上当傻子耍,天下如何大治?如何实现太平盛世?”

昭王接话,高贵威严、声如天籁:“天子代天牧民,神灵才会庇佑;若连老百姓吃什么都不知道,又不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这是失职,必然为人神共弃。”

老百姓齐呼:“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昭王千岁!大公子千岁岁!”

喊声被关在大殿内,一阵阵回响,震得人发蒙。

讲到霍家的事,把圣上当猴耍,这谁都不敢乱说,这事儿还得慎重。

☆、第210章,多收三五斗

太极殿极大,上面一排气窗,屋顶还装了不少明瓦,采光非常好。

所以大门关着,里面也很亮堂。太阳一晒,里面一片明光,仿佛青天在上。

泰王也站出来支持一下:“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

逸公子继续背书:“君子之学必好问。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背的摇头晃脑,老百姓不明觉厉。

文武百官基本听懂了,说半天,总之圣上要和老百姓聊聊,这点完全能站住脚。

下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太极殿,搞得这么正式,好像要变天,这也不是小事。

颜思行不甘心,过来要和逸公子辩论。

逸公子再将他一挤,脚下一绊。颜思行一退再摔个仰面朝天,半天动弹不得。

无数人无语,逸公子这真是、年轻气盛,让她来上朝,顶多三天能将太极宫都拆了。

旭王忙喝道:“儿子!”

逸公子冷哼一声,来到百姓代表中间,和大家一样席地而坐,不用站着或跪着。

老太傅说道:“圣上以百姓为本,诏百姓询问民情,此乃古圣先贤之德,此乃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一帮机灵的忙跪下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圣上让泰王将老太傅扶起来,坐到玄陛上,就在龙椅旁;凤眸扫过太极殿、睥睨天下:“今日众卿无需多言,一块和朕听听老百姓怎么说。”

内官喊道:“诏丁俨上前。”

丁俨今儿一身墨绿色长袍,庄重又儒雅,比起外边那些腐儒老王八,要纯正自然的多。

其他人都是眼前一亮,就他这气度,还是康王妃胞兄,那怎么都有资格在这里。一些打着各种主意的愈发安静下来。

丁俨来到玄陛下大礼参拜。

圣上说道:“平身,丁爱卿,关于百姓与天下,你有何看法?”

丁俨身份特殊,是百姓和朝廷一个很好的连接点,自然能谈论一些天下大事。

大家都有几分期待。东南的事情首先影响到的是他,就算被逸公子收服,他也该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他的观点应该更有意义。

丁俨有所准备,恭敬应道:“臣惶恐。国富民强,才能保证天下太平,不被他国侵略。百姓至少占天下七成,只有百姓富强,天下才能真正富强。若民不聊生,必然生乱。其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在百姓富足之时,加强教化,使其忠厚淳朴,从义向善,一如古人。”

不少人敏感的抓住古人这个词,常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若能再现古风,圣上真成了古圣先贤。还有第一句,说他国侵略,何尝不是暗指火氏,引人深思。

圣上说道:“古者有四民,农民约占七成,士民等约占两成。若八成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天下确实不能算富。丁爱卿以为,要如何才能国富民强?”

丁俨应道:“臣惶恐。在谯州,良田亩产约三十斗,中田亩产约二十五斗。臣尝闻,在锦川,良田亩产约三十四斗,中田亩产约二十八斗。基本上同样一亩田,产量却多一成。若这一成归地主,相当于中田三成地租变为四成;若这一成归农民,他们所得也会大增。所以臣以为,若能使同样的田地、同样的人,种出更多的粮食,则富强有望。”

国富民强题目很大,他其实就举了个例子。

明白人都能听懂,大殿内一阵沉默,因为这事儿又扯到了乔氏。

颜家几人将颜思行扶起,看着并没什么大碍,丢脸则是两回事。

颜回玝要找回面子,大声讥讽:“这还不简单,肯定是那些贱民偷懒;应该将他们狠狠教训一顿,看谁还敢偷懒。再说多那三五斗粮食又有什么用,喂老鼠都不够。”

众人一片哗然,这时候还敢骂贱民,颜家真是有种。

逸公子大怒:“你就是那只硕鼠!就算多三十斗你们颜家都嫌不够!乐平侯食邑两千六百户,大约八万亩地;每亩增产三斗,总共约二十四万斗。一斗粮约五分银子,二十四万斗就是约一万二千两银子,你竟然不屑一顾,颜家好气魄!”

不算不知道,不少人都吓一跳。这貌似就算多一斗粮,也能多四千两银子。

颜思行正三品礼部尚书,每年俸银三千两银子。正四品才一千八百两银子。再算下去就该眼红了,赶紧让农民回去多种几斗粮,大家都发了,确实能国富民强。

大家再看颜回玝,一万二千两银子竟然说喂老鼠都不够,确实好气魄。

颜回玝被瞅得面红耳赤,强词夺理:“既然有这么多银子,这些贱民为什么还喊穷?”

众人无语。乐平侯食邑二千六百户,分下去一户不到五两,他能不穷?

圣上懒得理他。内官直接宣旨:“丁俨辅助平乱有功,封富荣伯,赐食邑二百户。”

众人一愣,这个似乎好像那什么,封爵还罢了,赐食邑二百户,挺诡异的。

但没人抗议,丁俨谢恩完事赶紧下去。

内官喊道:“诏田凌上前!”

田凌和老秀才一块上前,在玄陛下大礼参拜,跪那身子发抖,非常紧张。

圣上说道:“平身,田凌,说说你家有多少田,去年打了多少粮食,最后都去了哪里。”

田凌爬起来,用蹩脚的官话说道:“草、草民家里八口人,小、小妹八岁,侄子两岁,爷爷是草民和大伯两家一块供养。草民家里一共佃、佃了三十五亩田,去年两季一共打了一百七十石粮。开春借了三石还了,佃租交了九十二石,给官府交税三十四石。完后卖了八石,后来侄子生病,没钱又卖了一石。给了爷爷两石。”

襄王问道:“这么说你家还剩三十石粮?”

田凌应道:“不是。雇牛耕地,一共两石;修锄头等用了五斗。山贼到我们村,一户又要两石。年前官府又到我们村收一回捐税,一户一石。过年祭土地神,蒋家问我们一户收了三斗粮。过完年家里就剩四石粮。”

田凌想起琐碎的开支又讲了一串,襄王沉默,很多人沉默。

☆、第211章,购买力与规模经济

田凌没讲完继续讲:“家里剩四石粮,有一石是稻种,二斗玉米种,三斗粟种。”

其他人更沉默,除了种子就没了,还吃什么。

颜回玝不甘寂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