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光微澜-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表情,而她从来没有现在这样热爱过这家聚满大牌的环球免税店。

她很享受被他看穿的一刻,甚至愿意承认她给出这么简单的题目,唯一的目的只是让他快一点找到答案。她接着

问:“那时间呢?”

“没有提示时间,就表示是同一时间。我想碰碰运气,结果真的碰到了。说真的,这么快再见到你,还这么简单,

我好像有种考试作弊的感觉。”相比上次隔了六个月再见,他们这次重逢得太顺利了一些。

“那要不要重来一次?”

“想得美。”他拉起她的手,又递给她一只耳机。

她接过来塞进耳朵。

是一首日文歌,并不柔和的女声带有一些悲伤,管弦乐伴奏却汹涌得像夜晚的海,浪潮横冲直撞地卷过来,淹没过

平静的沙滩。米澜感觉眼前的街景一帧一帧向后退去,音乐声盖过了城市的呼吸,盖过了自己行走的节奏,那种迷失的

错觉瞬间笼罩了她。

音乐停下,她也不自觉地停下脚步,耳朵用了好久时间才真实地听到街上的车声和人声。

“很宽很厚的悲伤。”她说。

“是柴崎幸的《影》,日剧《白夜行》的原声。你有没有看过?”

米澜摇头。

“我是先看小说才看的日剧,两种感觉很不一样。原著只会让你赞叹结构巧妙,而看日剧会产生一种对是非失去判

断,对命运无能为力的悲伤。”

“是关于什么?”

“关于太阳。我来找你之前刚刚一个人躲在电脑前面看完大结局,然后到处找这首歌。刚才来的路上我一个人已经

听了无数遍,越听越觉得孤单。”路懿迫不及待地跟她分享所有让他有感触的事物。

她看着他,他的脸在街灯下有着柔和的光晕。她用很轻的声音说:“Let's never e here again because it 

will never be as much fun。”

第21节:奥克兰 雨水(11)

“什么?”他没有听清楚。

“你记不记得《迷失东京》?Scarlet的台词。”

他想起来了。停了片刻,他用中文复述那句台词:“我们以后不要再来这里了……”

她接上来:“……因为再也不会像这次这么开心。”

他在街上抱紧她。那天晚上他们一直在一起。奥克兰的夜笼罩住他们,将他们围困在一个只有彼此的孤岛上。

这是他们在奥克兰的最后一次见面。

米澜从来没有看到过路懿的背影,Sky Tower那次告别,他一直退着走出她的视线范围,而这一次,米澜醒来他就

已经不在房间。

天还是饱和度很高的蓝色,码头还是停满了帆船,彩虹依然一深一浅同时嵌在天空上,而路懿这个人就像从来没有

存在过一样。

米澜一直都记得他在那个傍晚的样子,他一边往后倒退一边问她:“你信不信我们还会再遇到?”

她信。

没有信仰的爱情就只剩下了悲哀,哪怕爱情本身只是一个幻觉。然而她没有再见到他,那之后发出去的邮件也没有

过回音。她不知道是自己给的提示太难,还是他已经结束了游戏。总之她没有再继续尝试,他也没有再出现。

一直到她回国。

第22节:北京 惊蛰(1)

Chapter 4 北京 惊蛰

恋爱是不用思考为什么的,它就像穿着十六厘米的高跟鞋走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摔得鼻青脸肿,可你

依然在不断尝试一直到摔倒为止。

前年春天,米澜结束了新西兰的工作回国。

那时我已经毕业。学满十个学期,拿到硕士学位回来,如愿在一所还过得去的艺术类高校教音乐学。虽然专业并不

完全对口,但也总算是被平稳接收了。

记得在我上班的第一天,一位指挥系的副教授有意无意来串门,见到我以后面带公式化的笑容,打招呼:“这就是

新来的小原?你好你好,年轻人不简单,听说是门德尔松的门生啊!”她指的是我从门德尔松创办的莱比锡音乐学院毕

业。旁边的老师听着都笑起来,我第一次感觉到有点惶恐——从来没有应对这种谈话的经验,更是从来不知道应该如何

判断对方的言外之意。于是我只是尴尬地跟着笑。

工作之后我搬进了学校的单身宿舍。学校课排得并不是很紧,却陆陆续续有家长带着孩子找我学手风琴,年龄最小

的只有不到八岁。每当我站在宿舍阳台上,看到背着琴,拎着包,牵着孩子的父母走进楼道口,总会想起当年的自己。

那些身影在俯视之下显得那么小,额头上的汗微微反光,低头看过去一闪一闪。他们像当年的我一样纵身投入奔向未来

的巨大战役,一步一步,辛苦地攻克每一毫米的距离。而他们不知道,当到达设定好的目标之后,接下来的人生或许只

是转过身来,再接着看别人像曾经的自己一样努力爬行。

曾经,我只想拼命努力获得平稳的生活。而当我终于能看见自己的未来,却开始对此产生了怀疑:

如果每种人生都只是循环往复,我们为什么要有所追求和期盼?

再次遇到安亦卓,也是在我的单身宿舍里。

宿舍是一个宽敞的开间,因为经常有学生来学琴,我放了一面藤制屏风,将房间简单地隔断成卧室和客厅。

我的学生中有个十岁的混血儿Jacqueline,父亲是法国人。Jacqueline很漂亮,白皮肤灰眼睛黑头发,才那么小年

纪,中文和法语都很流利。

这个年代,国内学手风琴的孩子并不太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有明确的目标。大多数家长第一次跟我见面时都会迫

不及待地希望我提出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他们的孩子多久能够考过多少级。而Jacqueline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她是自

己向父母要求要来学手风琴。她父亲的一位朋友也是学校的老师,于是向他推荐了我。

Jacqueline和她的父母几乎对手风琴一无所知,纯粹因为一时兴起来敲了我的门。

她从书包里拿出一张《天使艾美丽》的剪报,说:“老师,我想学会拉《La Valse D‘Amelie》!”

那是一张彩色的电影海报图片,大眼睛的Audrey Tautou嘴角上翘,红衣红唇和绿色背景拼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活

力。这张图片或许是从某本杂志上剪下来的,她爱不释手一直随身带着。为了想演奏电影插曲而学手风琴,对于一个孩

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正因为如此,她成了最让我轻松的一个学生。

第23节:北京 惊蛰(2)

Jacqueline小时候学过一点钢琴,手指比同龄孩子更有力度,从“弹琴”到“拉琴”,键盘位置的变化她很轻易地

适应了过来。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帮她练习控制风箱和左手贝司,以及两手的协调,一直到她能完整地独自完成一首练习

曲。孩子的渴望总是很急迫,每当他们离目标进了一点点,就开始跃跃欲试,想要一步跳到最终的结果。

学琴五个多月后,Jacqueline在下课时又提出那个问了无数次的问题:“原老师,我什么时候才能学《La Valse D

‘Amelie》?”

我只是将她面前的《车尔尼练习曲》翻到新的一页:“这是家庭作业。”

她的提问中带着抗议:“原老师,你不是说过我进步很快吗?”

我指指她的连衣裙:“开始缝一条裙子之前,必须先要设计、量身、选料、裁剪。现在你才刚刚量完身,还有很多

必须的准备工作要做。”

她低着头不出声,显然情绪有点低落。

敲门声就在这个时候响起来。

门口站着一个瘦高的年轻男人,直挺的鼻梁和薄嘴唇让人想到《The English Patient》的男主角Ralph Fiennes,

衬衫的袖子卷到肘关节前几公分,长裤落到脚背几乎是一条直线。我感觉有点似曾相识,却又无法确定——会不会是因

为长得像Ralph Fiennes的缘故?

他微笑向我点点头示意,接着弯下腰去跟Jacqueline打招呼:“Bonjour mademoiselle!”

“叔叔!”Jacqueline被他腔调奇怪的法文逗笑了,扣上风箱扣转背把琴放了下来。

“有没有说谢谢老师?”他和她一起转过脸来。还没等Jacqueline开口,他先惊讶地盯着我叫了出来:“原榛?你

回国了?”

我疑惑地打量他,努力搜索记忆。总是对生活缺乏热情,让我几乎都没有刻意去记住曾经认识过的什么人。

“你真不记得我?安亦卓啊!”

安亦卓?这个名字像一颗玻璃弹珠,啪地一声敲开了记忆的某扇门。他是我初中的同班同学,几乎没有打过什么交

道,也没留下任何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和很多同学一样高中没有留在本校,于是原本很淡的记忆就更加稀薄了。

第24节:北京 惊蛰(3)

我有点惊喜又有点窘,因为居然有同学还记得根本不起眼的我,也因为我几乎将交情不深的旧同学都忘光了。

“原来是你,我说怎么有点面熟。这么巧,你是Jacqueline的叔叔?”刚才没有认出他来,我笨拙地补救。说完才

意识到错误——Jacqueline的父亲明明是法国人,他怎么会是她叔叔?

他却丝毫不介意,也没打算解释他们的关系:“是啊,她妈妈有点事忙,让我来接她。幸好来了,不然也碰不到你

啊!留个电话吧,我们回头聊!”他又低头对Jacqueline说:“跟老师说再见!”

他把她当小孩的语气显然引起了小姑娘不满,Jacqueline皱了皱鼻子瞪他一眼,然后转过脸对我露出小酒窝:“原

老师再见,我们回去了。”

“再见。”

安亦卓也说:“再见!我们下次聊!”他手上一直抓着我的名片,牵着Jacqueline走过楼道,转弯下楼。

安亦卓说的“下次”来得很快。当天晚上我就接到了他的电话。

一接通电话他的声音就传了过来:“Hello,你在干吗?”

“在听歌。你呢?”我不太善于找话题跟人交谈,总是回答得很简单。

“果然是音乐家的爱好,在听什么?”

“比较无聊,你不感兴趣的……”

“说来听听嘛!不了解你的爱好我们怎么会有共同语言?”他摆出要把我从老同学变成老朋友的架势。

“Sophie Solomon的小提琴。嗯,是一张还不错的碟,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

“Solomon……跟所罗门王有什么关系?”

我忍不住笑了:“Sophie Solomon是犹太人。她是个天才,两岁开始演奏小提琴,四岁被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发掘,

引见给著名的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五岁可以即兴演奏。后来她去牛津学历史和俄语,尝试各种风格的音乐,还去

世界各地吸收音乐灵感。”

“她是你的榜样?”

“我很羡慕有天分的音乐家,不过我不是。我现在这样就很满足了。”

他听这些也不觉得无聊,反而有点兴奋:“你真有意思,真后悔没早点了解你!明天有没有空,不然一起吃个

饭?”

第25节:北京 惊蛰(4)

“不好意思,明天有个朋友回国,我要去接她。'奇+[书]+网'你可能也认识……”

“你说的是米澜?”他好像一点也不意外。

“你怎么知道?”

“她不是你最好的朋友吗?”

“你怎么知道?”我有点吃惊地再一次重复这句问话。

“嘿,不会有男生忘记米澜那样的女同学的!你们两个那时候一直形影不离。要不是有一次初中同学聚会见到米

澜,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