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金手指-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葵呆呆地想着,却让那内卫惊着了,天气这么热,这位刑部尚书大人又喜欢保持军人本色,在宫门前等候的时候,还是站在太阳底下,现在不言不语的,莫非是给晒坏了?

他向前扶住赵葵:“尚书大人,你没事吧?”

“哼!”赵葵推开他,看来,要想从天子那里弄来赵景云与邓若水是不太可能的了,天子无论是想要保这二人,还是真正想从他们背后追究出幕后指使,都不可能将二人交与刑部。赵葵寻思了一下,若是杨太后还活着,原可以通过杨家通禀太后,让太后向天子施压,可现在……

他想到还有一个人可能会有影响,便是天子地生母全太妃。

除了全太妃外,还有天子亲弟荣王,前些年荣王门客很是惹起了番风波,虽然不是民怨沸腾,却也让朝廷上很伤了一番脑筋。若是依着赵葵的意思,将那门客抓了杀掉以平民愤,可天子却以“未有律法可责之”为由,放过了那门客,便是荣王,也只是受到了告诫。天子对于这个弟弟的宠爱,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不过赵葵是刑部尚书,而且他的兄长还在外手绾兵权,所以他不好直接去找荣王,必须有一个将他的意思传达给荣王。

想到这里,他转过身,快步走向自己的马车。

马车穿过御街,到了公卿聚集地清河坊后的一处宅院停下,赵葵下了车,径直走向那户人家的大门:“禀报大宗正一声,说我赵葵求见。”

“尚书大人来得不巧,大宗正前日便被官家召入宫中,连着两日未回府了。”那门房认得他,赔笑着道。

赵葵来找的是解了兵部尚书职司的赵善湘,在赵与芮门客引发的风波了却之后,因为杨太后故去,赵与莒为了更好地约束宗室,便免了赵善湘的兵部尚书之职,拜为宗正卿,因为宗正卿比不得兵部权重,为了避免有贬罚的嫌疑,赵与莒还同时给赵善湘加了太傅的荣衔。对于曾经为史党一员的赵善湘来说,能够以此职致仕,也算是到了人生地顶点,因此他甚为欢喜,从此便闭门谢客,除去宗室地事情之外。几乎不与其余臣僚打交道。

“可知天子何事召大宗正?”赵葵凝眉问道。

“尚书大人说笑了,小人只是门房,如何知晓官家召主人何事?”那门房笑道。

赵葵觉得这门房地笑容中带着一股讥嘲之意,他忍不住想发火,但又忍了下去,愤怒地瞪了门房一眼,转身便又上了马车。

他不相信这个门房不知道天子为何召赵善湘。只是不愿意说罢。赵葵微微叹了口气:官家究竟是想做什么?

从缉捕邓若水、赵景云二人起,再到寻赵善湘。赵葵觉得自己似乎事事都落在了官家地后头,这让他很是不甘。

回到自己府中,没有片刻功夫,便有几位大臣来求见,虽然都不是六部九卿之类的重臣,便也是些科途出身的要员了。赵葵自然是好生抚慰,只说是天子正在亲自查问那件案子。他心里却是暗暗叫苦。

他未奏明天子便遣人去缉拿邓若水、赵景云,一来是迫于这些人还有这些人背后势力的压力,二来在这件事情上他的作为完全合乎天子与群臣商定的政事处置程序,三来他自认没有任何私心。但是随着邓若水、赵景云被天子缉入内监,而连着几天都得不到相关消息,那些被报纸上地各种批驳文章撩得心火过旺的大臣们纷纷找上他地门,他便觉得情形不妙了。

都在临安为官,虽然时间有长有短。可是众人多少总该明白,当初宣缯之所以去了参政之位,便是因为和官员私下沟通向天子施压的缘故。从宣缯下台、崔与之为相以来,众臣便不再敢私下串联,可现在因为赵景云文章的缘故,他们又开始如此——这其实是在表明态度。谁都知道天子手中有些秘谍盯着诸位大臣,但他们仍然如此,便是告诉天子,此事过于重大,他们绝不退让。

而他赵葵,显然就会成为宣缯第二了。

“卿觉得如何?”

赵葵在家中闷闷不乐的时候,赵与莒却满脸是笑地看着赵善湘,两人面前摆着的是一堆纸,赵善湘满面通红,将目光从那堆纸上抬了起来:“官家竟然……竟然做了如此大事。臣却一无所知。臣实是惭愧!”

“国朝建国已近三百年,太祖、太宗支裔繁多。以前的时候是力有未逮,现在么,朕虽不能学先秦时分封,却总得替他们的生计做些安排。”赵与莒轻轻叹了口气:“只是此事办起来甚是艰难,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得,加之又易出意外,朕不得不慎重,免得徒招人笑。前日接着电报,朕确认之后这才将事情告诉卿,卿算出明细了么?”

赵善湘点了点头,长长吁了口气:“算出了,陛下实是深谋远虑!”

“此次可不是朕地功劳,还要多亏了水军将士,朕有意将大宋水军改称为大宋海军,卿觉得如何?”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我大宋舟辑遍布五海八洋,原先水军之名,确实配不上他们功绩!”赵善湘对于这个当然是没有反对意见的。

“官家,此事既已办妥,臣便要告退了。”赵善湘顿了顿之后,又笑道:“这两日在宫中,臣一直未看着外边的报纸,还不知道外边闹成了什么模样呢!”

二人关系亲近,也是多年君臣,所以有时说话便会随意一些。听得他如此说,赵与莒脸上的笑容有些苦涩起来:“朕也不瞒卿,朕这几天召卿来,一是为得宗室生计之事,二来则是为了外边的热闹。这些天卿在宫中,卿家门前却是贵客不断,来寻卿的人络绎不绝呢。”

赵善湘知道皇帝这个时候将自己召入宫中自有其目的,听得他坦率地讲是为了避免自己卷入赵景云之事中,他心中已经明白了赵与莒的意图。赵善湘有些恼怒,大声道:“那逆贼如此目无君上,所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陛下为何还包庇他?”

“卿是宗室,朕不瞒你,朕不希望咱们宗室成了士大夫们地替罪羊。”

如何对赵善湘解释此事,赵与莒在心中思考了许久,因此再说起来就很是很顺畅了。

“自孔孟以来,士大夫虽然礼敬天地,对于天子也是恭敬有加,但他们骨子里最相信的还是自己,他们心中,虽说把天子圣明挂在嘴上,心里却是以天下为己任。赵景云之文,虽然说圣君靠不住,可也说士大夫靠不住,他们急得跳脚,岂是为朕?”

赵善湘嘴唇动了动,觉得天子这话说得有些强辞夺理,赵与莒哪能让他去辩,挥了挥手又道:“朕自然知道,治理天下,靠天子一人是做不成的,没有士大夫,只会出独夫民贼,而不会出圣明天子。只不过,朕常在想,何为士大夫?”

赵善湘心中又是一动,在科举之前,士大夫往往以门第来确认,以血统来判定,而科举之后,士大夫是以学识来确认的。他想到这一点之后,便道:“自然是以德才而定,德才兼备,方为士大夫。”

“正是,学习儒学可以育德,学习智学可以育才,二者得兼,便可为士大夫。”赵与莒等的就是他这句话,笑着道:“朕自即位以来,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如今十有三年,炎黄十二年的统计数据,如今我大宋,能识千字以上人数,占十六数以上男性人口地比例已经高达六成。便是贩夫走卒织席卖履之辈,也能口执孔孟诸先贤之言。圣又资助商务印书局,广印先贤典籍,博采众家之长,以期流行于世,如今每年我大宋印出的诸子文章书籍,多达一千二百余种,当可算是广教万民以德吧。”

“德有了,朕又普及简化数字与字母,推行智学,授民以自天地自然中求财求富之道,这当算是才了吧。”

他话说到这里便停住,盯着赵善湘笑而不语,赵善湘这几天先是被一连串的数字弄得头昏脑涨,又被他说得有些耳晕目眩,不觉有些怔然。好一会儿,他才喃喃地道:“陛下是说,这些人受了教化,德才兼备,也算是士大夫了?”

“正是,朕不是赵景云那目光短浅之辈,孟子有言,人人皆可为尧舜,朕便是想将这天下百姓,都教化成德才兼备的士大夫。赵景云将士大夫与民众对立起来,实是鼠目寸光,自科举以来,多少贫家子弟,一跃龙门,成了士大夫!”

赵与莒说到这里时目光炯炯,轻轻拍了桌子一下,让赵善湘不禁心中一跳。

若按天子这般解释,那赵景云不过就是妄言之过,而不是倡乱谋逆,虽然目无天子,却不至于死罪了。赵善湘心中雪亮,这是天子为保赵景云而有意曲解其意,不过对于赵善湘来说,他是宗室,天子刚刚给了宗室一个天大的好处,他当然是要站在天子这边!

“臣知道了,臣必然不为朝中同僚所动。”他恭声道。

送走赵善湘,赵与莒微微松了口气,面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分化了士大夫与宗室,那么他的压力便会减少一些,下面要做的,便是如何再去分化士大夫了。

注1:发现许多读者以为赵景云所说的话在宋朝必然会遭至杀身之祸,只因为他的话语中对皇帝不敬——这真正弄错了,赵景云地四民主义,严格说起来,只是比起我们古人说得一些话多迈出了一步罢了。特别是孟子地一些话语,象民贵君轻、人人可为尧舜,荀子的涂人为禹,都是对君权地大胆挑战。赵景云的问题是,他撇开了士大夫,这在士大夫掌握着舆论道德与话语权的宋朝,比起批评皇帝可就更要惹众怒了。但书中的大宋又有我们记忆中的大宋不同,书中大宋新势力已经崭露头角,义务教育使其具备参与政治活的能力与意愿,其代表人物甚至已经有部分身居高位,而报纸业的发达,又使得商人和新势力掌握了部分话语权。从故事开始到现在,主角改造了二十多年的大宋,在社会开化程度上是远远超过历史上的大宋的。

第七卷、青史名亦香 三四六、锦帆纷来如飞雪

炎黄十三年五月初一,华亭港码头,数以万计的人聚集到了一处,除去华亭府本地的人外,一大早列车站便戒严了,从临安城开来的火车专列,将大半个朝廷都装了过来。跟随而来的,还有由临安的士子、商人和中低层官员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团队。

车站的人算了一下,至少有三千人追着天子一起从临安来到华亭府。

华亭府已经成了大宋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便是庆元府,如今与他比也略有不及,主要就在于它沟通陆海江河四条交道。陆路上华亭府列车站如今是大宋最大的货运站,甚至超过了临安;海运上它拥有大宋此时最大的海运码头,每日进出港的商船、渔船,不下十万斛,倭国、高丽等属国商贩云集于此;江运与河运上它也仅次于金陵,是长江之上第二大货运集散中心,还有许多船只在此直接装货,然后在金陵转入运河北上。

虽然面临着火车运输的激烈竞争,但船运的优点始终还在,运价较低,运量适宜,成本便宜,所以在短暂的磨合之后,大宋的船运业不降反升。

“不到华亭码头,就不知道这儿人多!”

吴文英从临安来,却也被眼前看到的人潮汹涌所惊,他吸了口气,好半晌才喃喃地道。他们挤不上前一趟专列,只能乘第二趟来,故此到的时候已经略嫌晚了。

“寻个高处,东西小心些。切莫碰坏了……这玩意精贵得很,此次事关重大,容不得咱们出半点差池。”文瞳唠唠叨叨的,完全不象平常地模样,吴文英点了点头,吩咐那两个抬着木盒的伙计小心些。

他们要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