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很可惜,李知府弄错了一件事,千户王臣的所作所为并非是采办太监王敬的授意……别说李知府,就是方应物自己也没想到王千户是瞒着王敬行事的。

见方应物许久不说话,袁娘子主动问道:“这个消息,可否解大人燃眉之急?”

方应物点点头道:“当然可以!”

第五百二十七章 偷鸡不成

袁凤萧对方应物出主意道:“由这只言片语可以看出,那位王大人是不想叫他口中的王公知道。既然如此,只要方大人你对王公解释一番,自然真相大白,问题便迎刃而解。”

方应物哈哈一笑,“多年不见,你还是那么自作聪明!本官要如何做,不用你来教。”

袁凤萧自从与方应物相识以来,得到的最多的评价就是“自作聪明”四个字,这次极不服气,反问道:“若不如此,方大人你还能怎么办?”

“无论本官如何办,你这个主意必定行不通!”方应物一口否定了袁娘子的意见,“你知不知道?大凡在宫中越卑躬屈膝的太监,到了宫外越讲究脸面,甚至比官员还敏感。

如果真照你说的去做,那王太监肯定是将错就错,将此事认下来,然后在私下里再把胆大妄为的王千户收拾一顿。总而言之,在外人面前认下这个错是不可能的,哪有什么你臆想的真相大白?”

随后方应物将方应石叫来,耳语几句,吩咐道:“你这就去办。”

等方应石离开,方应物又转向袁娘子,“本官的事情到此为止,现在可以详细说说你的身世了罢?”

袁凤萧泪珠子又往下掉,“奴家原本是苏州人氏,家中有几亩薄田。这些田地正好夹在那韩家田地当中,故而韩家一直想占有我袁家的土地,但家父始终不肯投卖。

在奴家十岁时,韩家串通当时知县,陷害家父入狱亡故,然后伪造地契,吞占了我家土地。

而奴家则被卖与人贩,一直流落到了杭州,但多年来不敢回乡,近来听说方大人做了钦差,正在苏州府……”

方应物闻言叹道:“原来你也是个苦命人,你当初一直想嫁给官宦,莫非也存了报仇心思?若有机会,本官自当尽力!”

在方钦差的设想中,他奉旨督粮,短时间内若要见到成效,大概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想办法用湖广的实物粮米来顶替苏州实物粮米,又因苏州府比较富裕,云集的商家也比较多,故而可以用经济手段进行鼓励和调剂。

二就是在土地上想办法,包括均平官民田赋税、清理田亩等。不过这方面肯定阻力很大,尤其是来自于乡间士绅的阻碍。

想来想去,破解之道就是先杀鸡骇猴,找有罪行的劣绅严厉处置,以震慑地方缙绅,至少叫他们在短期内不要与自己捣乱。

如果袁娘子口中的这个韩家确实有劣迹,倒也合适,堪称是正要打瞌睡便有人送枕头。

想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又想到自己手里的权力,方应物只能唉声叹气,小马拉大车,怎叫一个难受了得!不过按照日程看,朝廷也该有点新旨意下来了!

按下方应物与袁娘子这边不表,却说方应石从方应物这里领了命令,便向吴县县衙而去。

公馆距离县衙不是很远,片刻之后便到了,方应石报上来历,自然被引了进去。

然后没过多久,他与一名衙役从县衙出来,又从胥门出城,望着运河码头边上不远处的姑苏驿而去。

此时在姑苏驿里,千户王臣正在向干爹王敬禀报近两日的进度情况。这次王太监较为满意,频频点头。

王臣见干爹心情好,趁机问道:“躲到公馆街上的有三四十户,到底应当如何对付?”

王敬指点道:“要有耐心,他们躲得了一时,却躲不了一世。而方应物庇护得了一时,也庇护不了一世,他迟早支持不住的。我们就等他放手的时候,何必急匆匆的硬来?实在不差这一两日。”

王臣想了想,又道:“干爹住在姑苏驿,不能尽睹姑苏繁华风物,我该尽尽孝心,叫干爹搬到更好的地方去。”

王敬无可无不可,敦敦教导道:“你有这份心意即可,但还是将心思放在要务上,不要总是为其他琐碎事情分心。”

“是。”王臣应声道。

正在这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时候,却见有门子来禀报,县衙派了人来拜见。王敬虽然心下奇怪,但仍旧放了人进来。

进来两人中,其中一个身穿衙役公服的,另一个身高体壮,摄人心神。那衙役见了王公公便跪倒磕头,口中道:“小的只是前来传话的!”

然后这衙役停住了嘴,不住的拿眼睛去瞄旁边,看在王敬眼中好生奇怪。

那位与衙役一同进来的壮士就站在他侧方,见这衙役死活不敢继续说,便代为开口道:“吾乃钦差大臣方大人长随,方才去县衙说了一件事。我们方大人嫌弃公馆地界喧嚣俗气,又听说姑苏驿这边地形开阔、风景新鲜,令人忘俗……”

最后这壮士趾高气扬地说:“所以方大人委派小的去了县衙,并请县衙传个话,叫王公公你速速将地方腾出来,搬出姑苏驿,也好让我家大人入住。”

公馆归府衙所管,而姑苏驿在吴县地面上,自然归吴县县衙管辖,故而才有“去了县衙”之语,就像先前王千户去了府衙一般。

王公公闻言勃然大怒,满脸激得通红,这简直欺人太甚,也亏得方应物说得出口!

到底将他这堂堂的奉旨采办太监当成了什么阿猫阿狗?也难怪这衙役不敢说话,他只怕自己说出来就是个死罢!

王公公又想到,自己对方应物可谓是敬而远之,难道这成了人善可欺么?

那壮士正是方应石,他瞧着身边衙役还在磕头求饶,便一把将这衙役提了起来,又对王敬道:“王公公还是早些搬出去罢,别耽误了我家主人的入住,小的静候佳音。”

一个卑微的家奴,竟然敢如此说话,王敬被气得发抖,“我就住在这里了,看有谁能让我迁走?”

方应石顶嘴道:“王公公确定住在这里不走?那我便如此给衙门回话去。”

王敬张口骂道:“滚!否则要你的小命!”

方应石不再刺激王公公,提着衙役低头出了姑苏驿。到了外面,方应石将衙役扔到地上,喝道:“刚才你可听得真切,那王公公说了,就住在这里不走,我们再去一趟府衙!”

此后方应石忍不住摸了摸怀里的一具东厂腰牌,有了这家伙,他才敢在王公公面前放肆。

这腰牌是临出京前,方应物从东厂要来的给方应石的,图的就是有备无患。若刚才若王公公受不了激,准备下死手,那方应石就要亮出这具腰牌了。东厂提督可是权阉汪直,王敬公公再嚣张跋扈也得给汪直面子。

所幸王公公还残存了几分理智,强行克制住了当场打死方应石的念头,但心里仍在左思右想。

此人若非奉了方应物命令,绝对不敢如此说话。这种行为怎么看怎么像是不知死活的脑残,但据王敬所知,方应物肯定不是脑残,那用意何在?

煞费思量间,王敬眼角偶然瞥到了干儿子那里,却见王臣脸色难看、神情恍惚,顿时就起了疑心,便开口喝问道:“你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王臣噗通一声,跪在王敬面前,哀声道:“干爹饶命!”

之前他做梦也想不到,看起来天衣无缝的计划,却被方应物如此轻易地化解掉!

本来只要造成了既成事实,让己方占了便宜,哪怕是背着干爹擅自做主,最后干爹也得认账。

但现在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啊,不但没有折腾到方应物,反而看起来要让干爹丢了次人!王臣敢肯定,得知真相后,干爹肯定会连杀人心思都有,自己这次实在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夜缘分

听完干儿子半遮半掩、吞吞吐吐地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王太监几乎要吐血。一口气憋在胸里直发闷,却又吐不出来。

同时还有种“当初真是看走了眼”的感觉,那时候看这王臣很伶俐颇有前途,现在再看全都是小聪明。更可气的是,就是比小聪明也比不过别人。

忍住了拿鞭子教训的冲动,王公公郑重警告道:“事不过三,我不希望再看到你第四次犯蠢。”

王臣的情绪忽然爆发了,抬起头来悲愤地叫道:“干爹!我就是不服气!你难道就没有想过么?那方应物可是人称青天的人物,官声以刚正出名!干爹你在苏州其实就是为非作歹,他这种人能看得过眼?

面对干爹你的行径,方应物若无任何表示,真的畏缩怕事,那对得起他素来的名声么?传开之后,士林舆论又会怎么看待他?

目前方应物确实没有主动生事,但我看只不过因为他力有不逮,故而只能隐忍不发!等到真出现什么机会,方应物是绝对不会错过的,肯定首先跳出来对干爹下手!

如果方应物真是没有包藏祸心,他又怎么会容忍别人逃到公馆街,并借用他钦差的名头?其实这都是他预备的后手!

就算退一万步说,就算方应物本心不想与干爹作对,但人世间身不由己的事情太多了!

苏州府不知道有多少人不敢对付干爹你,但却愿意借用别人之力!如果上上下下千万人都热切期盼方应物收拾干爹时,方应物能做到不顺应形势、无动于衷么?

正所谓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方应物就是一只躲在草丛里的虎,干爹你难道真没有提防心么!”

王敬愣住了,颇有点震耳发聩的感觉。没想到自己这干儿子居然能说出这番话来,听起来还十分有理,难道这就是“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道理?

更让王敬自责的是,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这一层?深思其中原因,大概是预定立场不同,所以思路出现了不同罢。

王臣以最大的恶意揣测方应物,自然能想到这个方向去,而王敬始终抱着各行其是、两不相干的念头,所以忽略了方应物的本质。

王臣察言观色,见义父已经有所意动,便献策道:“为今之计,首先人手还是不足,一百多人不敷使用,连公馆街那些家奴都敌不过,应当再招一二百人。

其次,该加派人手,日日夜夜紧盯着公馆,防患于未然也。一旦有风吹草动,或者方应物露出破绽,也好掌握先机。

其三,应当想法遣散聚集在公馆街上的人家,免得让方应物拥势自重!只要方应物还是先前的孤家寡人模样,那又何足道哉!我看干爹大可以采用怀柔手段,商家见小利而忘形,自然没必要再聚集在公馆那里。”

王敬紧盯着王臣,皱眉问道:“这些话是谁教你的?我忽然觉得,这些应该不是你所能想出来的!”

王臣被义父戳破了心思,尴尬地答道:“下面一个叫田祥的本地人所说,我借花献佛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钦差公馆中,袁凤萧很不淑女地伸了个懒腰,仿佛从沉痛的记忆中重新解脱出来,恢复了慵懒闲适的风情,“方才谈到家事,奴家多有失态,请方公子多多海涵。”

方应物很敏感地觉察到,方大人变成了方公子……这女人真是打蛇随棍上,没几句话就把许久不见后的生疏感去掉,又变得熟不拘礼了。

不过方钦差没有纠正这个不够尊重的称呼,不然也太煞风景了,大美人总是有点小特权的。

袁娘子很苦恼地唠叨:“手帕交姐妹那里是生张熟魏做生意的地方,奴家借宿总是不惬意,但小女子外住旅店也多有不便,我看公馆这里颇为宽敞……”

听到这个请求,已然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