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3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芷故意嗤声道:“你不要理解错了,我才不是担心你完不成督粮差事,也不会担心那些大户的命运,我说的是另外一件事。刚刚得到消息,大概是派钦差去江南督粮这事引发了天子的灵感,然后……”

方应物皱眉问道:“别卖关子,然后什么?”汪芷自然答道:“然后天子就要另外派遣宫中太监携带五千盐引,去江南进行采办。”

什么,要派遣采办太监?方应物讶异了一下,正常人都知道,这名为采办实际上就是为天子敛财,就是打着天子的幌子横征暴敛。

在前面这二十年里,天子从来没有派遣过采办太监下江南,却没想到现在出了这么一遭,大概也是库中紧张的缘故罢!

方应物忍不住问道:“不知陛下要派何人下江南采办?与你又有什么关系?”汪芷如实答道:“是很得宠的太监王敬,与我没有太多深交。”

原来是他!方应物对这个名字有印象,王敬或许不出名,但他下江南的事迹却上了三言两拍,伴随着通俗小说普及开来,方应物还真就知道点情况。

在历史上,王敬和他的干儿子王臣在江南大肆搜刮官府仓库和民财,还有强抢民女等恶劣行径,惹得江南官员愤怒、民怨沸腾。最后天子为维护东南稳定,被迫杀了王臣,并传首江南才平定事态。

看似王敬这采办太监与方应物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两回事,但汪芷提醒方应物显然是另有目的。

如果采办太监王敬在江南闹得太过火,但却因为王敬是钦差身份,地方官对钦差没有执法权,除了上疏弹劾便只能干瞪眼。

地方官无法对钦差进行执法,能制止钦差的只有另一名钦差……所以可想而知,一旦王敬闹得过火,肯定会有大把大把的地方官和民众到方应物这里控告王敬。

对方应物而言,这绝对是一件挥之不去的麻烦事,说白了王敬是天子向江南伸出来的爪牙。自己要拿王敬刷声望,那和斩天子的手没区别。

“没有你说得如此夸张了。”方应物沉思片刻,“天子派王敬未必是坏事,可以让我上演一场驱虎吞狼之计。没有比较就没有区别,想必遭遇到那王敬,江南缙绅才会知道我的好!”

这也可以?汪芷愕然无语,半晌过后才道:“还是你们读书人更弯弯绕绕一些。”

“哪里哪里,只是不得不习惯于各种环境而已!一旦出现迫不得已的情况,只怕到时候还要向你求援!”方应物答道。

其后又岔开了话题道:“先不用为我担忧了,这次离京南下,想回来最早也要等到年底。在这期间你可不要忘了学业,等我再次回京时候,会仔细考察你!”

第四百九十六章 拦路的读书人

成化二十年五月底,为了国事,方应物告别家人,又一次推迟了婚事,不得不启程南下。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方钦差可以作一场感人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了。

带在身边的依旧是王英和方应石一文一武,这次差遣他们两个都不觉得辛苦,很是跃跃欲试。

一是可以回淳安县老家去,而且还是以钦差随从身份。他们两个跟着方应物混了这许多年,也算是山村里的成功人士了,有衣锦还乡的机会就按捺不住骚包心情,只恨不得插翅飞回去显摆一番。

二是钦差威风凛凛,当钦差的随从自然也水涨船高,比在到处是高官显贵的京城爽气多了。该头疼的事情反正有秋哥儿这聪明人头疼去,子都曾经说过,劳心者治人么。

此外按照规矩,钦差出行是不准携带家眷女人的,方应物只好息了从汪芷那里把孙小娘子偷偷挖过来的心思。

行人司那边根据这次差遣的具体情况,派来了六名属员。约定好时间,汇合了属员之后,方钦差一行便从崇文门出城,向通州张家湾码头而去,那边自然有驿站准备好船只。

自穿越以来,方应物南北之间已经走了两个来回,但这次南下是最舒心的一次。作为钦差享有驰驿待遇,一路上都有驿站负责出行、住宿、饮食事务,各处驿站当然不敢怠慢钦差,安排得妥妥帖帖。

一些地方官有喜好交游的,或者是与方家扯得上关系的,也都出面款待,方应物少不得应酬几下,主客皆大欢喜一番。

一个月后到了长江,从瓜州渡江后,便进入了江南地界,也就是方应物这次差遣所负责的地界。

然后地方官的热情陡然上涨了十倍百倍,沿途每一个县都极为盛情。但方大钦差一改在江北时的做派,在江南只住在驿站,各种邀请一次也不答应,地方官员一个也不见。

如此几天后,就抵达了苏州府,晚上住在城外浒墅关。这里地处运河要冲,是天下八大税关之一,关内设有驿站。但方应物到了后,浒墅关大使黄安国亲自出面安排住宿。

供奉上饮馔时,黄大使向方应物询问道:“下官斗胆一问,方拾遗明日要进苏州城么?”

方应物毫不犹豫地答道:“不进城,本官继续坐船南下,直奔淳安县,不在沿途耽误时间。”

黄大使犹豫片刻,吞吞吐吐地说:“正该如此,方拾遗明天路过枫桥时,最好不要张扬和停留,快速通过便是。”

方应物眉头一皱,反问道:“关尹这话本官不大明白,莫非此地有什么不妥?”黄大使答道:“下官得知,有一批读书人坐船聚集在枫桥,欲堵住钦差鼓噪。”

方应物勃然大怒,拍案道:“此辈安敢如此!”

黄大使叹口气,“下官在浒墅关多年,深知苏州读书人向来以狂狷出名,又人多势众,聚众闹事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有什么不敢的?地方官都得好心抚慰之,方拾遗还是小心为妙。”

方应物心知肚明,黄关尹所言不虚。开国时还好,到了明代中后期,江南读书人的士风确实如此,天上地下没有不敢骂的,有时候官员被围攻得灰头土脸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他看了黄大使几眼,“多谢黄关尹提醒,此恩德本官记下了,只是这读书人为什么意欲围堵本官吵闹?”

黄大使又如实答道:“大人肩负督粮差遣,在他们眼里自然就是搜刮盘剥地方。苏州赋税重,读书人向来对朝廷牢骚很多,大人奉命前来督粮自然就是火上浇油一般。”

方应物冷哼一声道:“目无王法,罔顾大局,如此读书何以治国平天下!”

这么高境界的道理,和黄安国这小小的九品税关大使没什么关系。他尽到了提醒义务,又收获了钦差感激,就算完成任务了。

目送黄大使离开,方应物若有所思,这伙读书人的行径从深层次反映出,苏州“人民”很鲜明地不欢迎自己。

一是如同黄关尹所言,没人喜欢来收自己钱的人;二是当初便宜外祖父在苏州搞赋税改革,自己是狗头军师和吹鼓手,苏州大户们印象不大好;三是自己算是小有名气的青天了,外祖父又是王恕。如此“正直”的官员办公事当然会铁面无私,这会让江南大户们很“担忧”。

四是自己和苏州士人关系不佳,王鏊这种老皇历且不提,就说自己当初年少轻狂,羞辱打压过苏州士人年轻一辈的杰出代表……王铨、祝允明、杨循吉、都穆全都被自己踩得生活不能自理。

当然若不是如此,自己还不会被派到江南当钦差……知道差遣难办,没想到还没正式进驻苏州城,只是路过一次就遇到难题了。

想到最后,方应物叹道,一个人和一群人吵架而且还在客场,那简直是极其不明智的行为,因而明天若真遇到堵路的,只好见机行事了。

一夜无话,及到次日,浒墅关为方钦差安排了座船,不到半日就抵达了著名的枫桥。

这里是一个交通枢纽,从这里折向西就是去苏州城的方向,向南便是沿着运河继续南下。却见此地水面上舟船密集,装载货物往来如麻,不愧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

钦差座船缓缓前行时,忽然有六七艘大小不一的船只离了岸边,渐渐围在钦差座船前方和左右。

王英从船舱里出来喝道:“尔等何人,胆敢阻拦钦差座驾!”

有一位宽袍大袖的读书人立在对面船头上,抱拳为礼,但言语间不甚客气:“我等皆苏州士人也,斗胆向钦差大人问几句话!”

王英面有怒色,开口斥责道:“哪里来的读书人,如此不懂规矩,你也敢说向钦差问话?还不速速让开!”

六七艘船上各有两三人,闻言一起喧哗道:“江南士心在此,钦差大人躲在舱中,不敢出面一见么!”

王英疾言厉色地说:“再说一次!钦差非同一般官员,乃是代天子和朝廷到地方巡行,体位尊贵礼数崇高!尔等不过区区市井之间的读书人,有何资格在此鼓噪?”

王英不说这话还好,可一说这话,明显更激得这批负气而来的读书人脸红脖子粗。

他这话虽然并没有错,但在此时说出口实在显得盛气凌人,完全不将面前这些读书人放在眼里。更何况敢在这里阻拦官员的,那多半都是心高气傲之辈。

第四百九十七章 剧本不是这样啊……

钦差座船周围的喧哗吵闹声越发大了,有指责钦差不够礼贤下士的,有叫嚣钦差不敬重读书人的。王英环视四周,然后低头回到船舱,向里面禀报去了。

不多时,王英又从里面出来,对周围小船上读书人高声道:“我家老爷吩咐了,可以出来与诸君一晤,只是不见无名之辈,还请诸君报上姓名来历!”

听到要报名字,这些书生里面露为难之色,但也有几个人脸色神采焕发。因为他们知道,扬名立万的时候到了!

“在下崔乾,苏州府学生员!”“在下袁长祐,吴县县学生员!”“在下纪襄,长洲县学生员!”

有数人争先恐后的报上姓名,便看到那钦差随从默默记下后,再次转身回到舱中。

崔乾等人立在各自船头,遥遥望着钦差座船的船舱门帘,兴奋的不能自抑!只要钦差从里面出来,无论说些什么,他们今日就算成功了!就算钦差兽性大发,用暴力拿他们出气也无所谓,反而会更好!

江南这地方的科举竞争太激烈,读书人除了科举之外,出路无非那么几种。其中一种就是不惜一切的创名气,名声大的读书人自然就成了名士,成为了名士各种好处自然也就源源而来。

十多年前他们有个前辈,曾经当街拦住苏松巡抚的坐轿,然后慷慨激昂为民请命,一时间声名大噪、名扬江南!而今天,就该到他们这些新一代了!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头脑的人,选择这位督粮钦差进行围堵,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县官不如现管,这督粮钦差并不能直接管到他们,还须经过地方官府;其次,这督粮钦差并不受苏州府欢迎,所以他们此举在地方肯定大受好评,更容易博得地方上的强力支持,就是钦差也不能不顾及到民意!

钦差座船上门帘晃动,这伙苏州府书生的领头人、府学生员崔乾死死盯着,口中喃喃自语:“出来了,出来了……”

随后门帘打开,先是四名前导,然后便是十来名随员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一位年轻官员,崔乾顿时雀跃地想引吭高歌!

对他而言,这将是浓墨重彩的、历史性的一幕!一个秀才不惜自身为民请命,秉持节义逼出了钦差,家乡父老将赐予自己无上的荣光!自己的名字将在一旬之内传遍江南!

等钦差走得更近些,崔乾也渐渐看清了钦差的样貌,在欢欣之外不由得生出了几丝嫉妒之心。

看这钦差也就二十多岁,与自己岁数倒是差不多,但凭什么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