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行取,就是由地方调到京师,京官比地方官贵重,即使平调也视为升迁,称为行取。李士实就是想行取到京,继续混个四品位置,但看来情况不乐观,吏部只给他苦逼的边远地区参政位置,虽然表面上升了半品,但比留京差远了。

虽然李大人还有没说清楚的地方,但是方应物却都清楚了。道理就是这么回事,李座师是首辅万安的人,而最近正是首辅次辅两边不动声色掰手腕的时候,于是李座师便遭了殃……

如果仅仅是次辅妨碍李座师,也许万首辅可以强行压制下去,但外朝六部老大、吏部天官尹旻也是山东人,与同省的刘珝刘次辅关系很不错。那么直接主管官帽子的吏部尚书与内阁次辅合力,万安即便贵为首辅肯定也难办,所以李座师才说“吏部难说话”。

吐完苦水,李士实道出真实来意:“听他人言,你就要成为刘博野刘阁老的东床快婿,可否替为师去分说一二,请刘公出面转圜?”

李士实倒是真找对了路数,一边是首辅,一边是次辅加吏部尚书,那天下有资格在中间打圆场的人寥寥无几,第三阁老刘棉花就是最适合的一个。

方应物头皮隐隐发麻,如今他对刘棉花真是发怵,早下定决心能不见就不见,不到万不得已时候决不去找刘棉花讨人情。

不料没过几天,便有老师来委托自己,纲常公义、官场伦理摆在这里,他能说一个“不”字么?只能苦笑几声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第三百零七章 女婿上门

送走了李座师,方应物叹口气。虽然他不太待见这位小家子气又有点势利的座师,但任务不能不做,能不能做成另说,至少要表现出积极去做的态度。

帮忙就帮忙罢,座师混得好点,对自己也不是坏事。但愿在本时空,他(^文^)老人家别(^人^)真在四十(^书^)年后跟了(^屋^)宁王造反。

只是经验教训告诉自己,刘棉花的人情不好讨,只能硬着头皮上。不过下了决心后,方应物反而放松了,还能吃了自己不成?反正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方应物又抬头看了看太阳,正是午时,按照一般规律,刘吉这时候应该翘了班快到家了。所以方应物又在家里用过膳,到了午后便出门望刘府而去。

一刻钟后,方应物到了刘家,眼见此时零零散散约莫有五六人在刘府大门外候着。只有方应物被门官殷勤地请进了门房,还有座位和茶水——据说在刘家大门内外这一亩三分地上,这是正三品待遇,侍郎、寺卿以下想都不要想。

门官亲自倒了茶水,对方应物道:“我家老爷此时不在府中,今日上朝之后还没有回来。”

方应物端茶愕然,今天太阳没从西边出来罢?刘棉花居然尽忠职守不早退了?

他忍不住又想道,这门官完全可以早说,那自己转身就走了,何必请自己进来坐下喝茶后才说,简直浪费时间。

“方公子莫急莫急。”门官仿佛知道方应物的想法,“我家主母先前说过,下次方公子登门后,她想要见见公子你,小的这就进去禀报主母。”

方应物很意外,无奈道:“眼下我两手空空,如何好去见你家主母?还是下次再见罢!”门官答道:“主母说过不妨,自家人做客不用见外。”

这便是传说中的丈母娘相女婿么?方应物只能等着传唤了。又等了一会儿,从里面有人出来,引着方应物朝府内走去。一路穿堂过廊,比之前几次到访时更加深入,一直来到了后面花园里。

此时只见花园里有一群人,当中坐着的是一位年届半百的老妇人,旁边还有一位三十余岁的妇人陪坐,周围则是五六个婢女仆妇侍候着。

看这光景,应该是女人们饭后在后花园消遣。虽未见过,但方应物当然分辨得出,坐在当中的老妇人肯定就是刘棉花的正房诰命夫人,也就是自己未来的岳母,旁边那位妇人认不出来了。

被人带上前去,方应物抱拳为礼,不卑不亢地说:“晚生方应物,见过老夫人。”

有道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何况方应物卖相上佳、风度翩翩,又是少年有为、前途无量的神童之流人物,拿出去也是给人长脸面的货。

故而刘老夫人只看得眉开眼笑,连连点头,抬手虚扶道:“都是自家人,何须多礼。”

方应物趁势站直了身子,刘老夫人又指了指旁边的美貌妇人道:“这是你刘家大兄的内室,姓蒋的,你叫她大嫂即可。”方应物又行个礼道:“见过大嫂。”

此后刘老夫人拉着方应物问东问西,絮絮叨叨说了许多衣食住行家常话,方应物耐心而仔细地答着。两世为人大半时间都是孤儿,这种经历还是第一次有,叫他感到十分新鲜,倒没觉得烦。

方应物的态度更讨老人喜欢,一时间觉得天下良婿莫过于此。如此刘夫人又道:“你刘家两个哥哥都回了老家去,眼下都不在府中,不能喊来与你相见了。此后虽然过阵子才行婚礼,但之前可时常走动,不用见外。”

旁边那位大少奶奶蒋夫人扑哧一声笑,略尖酸地对老夫人道:“母亲这话说的迟了,之前方小哥儿也没少往府里走动罢,不然怎的让父亲认准了他。”

这话让方应物听着很不中听,好像他多么卑躬屈膝逢迎刘家似的……他方家可从来没有死皮赖脸求着刘棉花要结亲,他方应物也是少年得志不愁娶好不好?没了刘棉花,还有李东阳呢。

本来方应物要开口讽刺回去,但是又想了想,便忍住了。如今情境不同,岳母当前,自己还是表现得老实一些,赚点同情分就好。就算自己吵嘴能吵赢,那也是一个输,但凡有点情商的人也不会这么干。

所以方应物只能暗暗调整脸部肌肉,挤出几丝笑脸,对老夫人表示自己浑然不在意,很大度、很有心胸、很风轻云淡的样子。

刘夫人还以笑意,气氛没有破坏,场面依旧其乐融融。

但在这时候,突然有个小婢女从后面站了出来,抬起手指着大少奶奶,细声细气地责问道:“你这话说得浑没道理!方家小哥儿到家里来得多不多,那是老爷说了算的,轮不到你这当媳妇的说三道四!”

气氛登时僵住了,方应物连连咋舌。这个刘府好歹也是宰相人家,家里应该规矩森严才是,怎么竟然有这么逆天的小婢女?即便是再受主人家宠爱的婢女,也不能在外人面前公开顶大少奶奶的嘴罢?

这小婢女如此无礼犯上,手指头都快戳到蒋大少奶奶的鼻孔了,但周围却没人拦着,只是低垂着头,全当什么也没看到。

刘老夫人苦笑连连,伸出手一巴掌拍掉了小婢女的白嫩小指头,“你这小妮子,人还没过去,倒先护上短了!还不滚回屋里去!”

虽然老夫人没有明说什么,但方应物要是傻到还没听懂,那根本就不配站在这里被当刘棉花家的毛脚女婿对待了……

应该说,方应物不是没见过她,但那是将近三年前的事情了,而且之前两次都是远远地惊鸿一瞥,印象实在模糊。更何况十几岁年纪是小娘子发育最快变化最大的时候,所以这次方应物居然没认出来。

“小婢女”脸色一红,扭着小腰身背过方应物,又提裙子迈着小碎步,转眼间消失在花园月门外。

仿佛电光石火之间,方应物还能来得及迅速扫几眼这小娘子的面容长相——眉毛细细长长的,像是刘棉花;眼睛圆圆的,像是老夫人;小鼻子小嘴巴像是……人已经转过身去。

见方应物瞄着月门不说话,刘老夫人打个哈哈道:“家教不周,让小哥儿见笑了!”

第三百零八章 赏无可赏

方应物虽然继续与未来岳母家长里短,但有点心不在焉,至少有一大半的心思都放在了已经消失的小未婚妻身上。

唔,看来是深受礼教荼毒,不好意思直接与自己面对面,所以才冒充婢女站在人群里。但她还是没忍住,跳了出来帮自己说话,为此不惜斥责嫂子。

真是脾气很直爽的小娘子啊,迅速产生身份认同感、还能无条件护短的性子简直太招人喜欢了,三纲五常封建礼教这东西有时候还挺不错……方应物想道。

方应物心神不属,与未来岳母说话难免精力不集中,又见刘棉花迟迟不归,他觉得自己也该告辞了。不然继续这样下去,言行很容易出现差错,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刘老夫人没有挽留,只是殷勤地叮嘱方应物要多多来走动,方应物口中便答应着。此后自然有人引着方应物出了后花园,原路返回。

此时忽然又有个小婢女从另一条小径冲出来,递给方应物一张纸笺,同时解释说:“我家小姐让奴家送给方公子的。”然后捂着嘴笑嘻嘻地跑了。

方应物低头看了看,这是一张空白的粉红诗笺,带着淡淡的香气……

刘小娘子什么意思?方应物略一思索便恍然大悟,诗笺是空白的,那就是暗示自己填上去,或者说叫自己写诗给她,更具体地说是写情诗。

真是小女生的心思啊!在饱经“沧桑”、常在名利场厮混的方应物眼里,刘家小娘子的举动实在有些天真幼稚,但却很有趣,引发了别样的兴致萦绕在心头。

就好像是……上辈子初中时候,异性同桌那纯纯的、暧昧的、酸酸甜甜的暗示,可惜自己当时一心只读教材书。

在想入非非中向大门走去,方应物还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若干不良联想,这么单纯可爱的小娘子真是刘棉花亲生的吗?

“方公子要离去么?”门官的问话打断了方应物的深思,叫他猛然惊醒过来,这才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大门这里。

从脑抽筋状态迅速恢复正常,方应物咳嗽几声,摸出一块碎银子丢给了门官。然后发话道:“在下还真是不清楚,不知贵府有多少公子小姐?”

之所以要问这些,是因为方应物发现,自己对刘府内部情况一无所知,他讨厌这种敌暗我明的感觉。若下次还出现今日蒋大嫂这种突发状况,总不能回回靠着小妻子找回场子罢?

这不是什么大秘密,门官收了银子当然尽心地解释起来:“我家老爷有两位公子,一位小姐。大公子是嫡出,二公子是庶出,三姐儿也是嫡出。”

方应物试探道:“三姐儿看起来很得宠?”

门官又解释道:“我家老爷主母生下三小姐时,年纪已经四旬,实属意外。老来得幼女,自然宠爱非常,如同掌上明珠一般娇贵。”

原来是个货真价实的千金大小姐,难怪情急之下敢指着大嫂鼻子训斥。方应物又“哦”了一声,仿佛漫不经心地问道:“那贵府两位公子应该也读书进学了罢,现居何位?”

“实在比不了方公子呐。”门官吹捧了一句方应物,然后才道:“两位公子都已经进学,但却未能更进一步。尤其大公子,已经蹉跎了十几年,但依旧难登乡榜。”

又是一个栽倒在乡试难关前的苦逼啊,对比之下方应物发觉自己真是太幸福了,一个举人功名不知羡煞多少读书人。

不过说起来也令人搞不明白,这到底是顺天府乡试太难,还是刘棉花不肯出手或者力有未逮?这几条理由似乎都说得通,具体到底如何,就不是能从门官嘴中问出来得了。

方应物换了个话题,重新提问道:“刘公贵为相国,恩荫子孙不成问题,为何不叫大公子荫监读书?若从国子监肄业,同样也算有了出身,可以去吏部选官,何必苦苦在乡试煎熬?”

门官答道:“方公子说得有理,家中人也都如此认为。但我家老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