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旁观的平淡生活 作者:落花菩提(晋江vip2012-06-12完结)-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太子水清作为钦差,带着梅致远与楚烨霖前往江南。随着一连串的圣旨颁下,那江南官场迎来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变动。无数的官员纷纷获罪入狱,经审理过后,皆是罪证确凿无可辩驳。于是或杀头、或流放、或罢官,或发卖,整个江南乱成一团。
    而其中的一些官员,平日里在地方上颇有口碑,此次也被捕入狱。那些善良的百姓皆以为他们是被人诬陷,所以联名为其上书求情。待衙门将其罪证公开之际,百姓们俱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小小的五品官,家中竟抄检出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古董玩器不计其数,累积财富竟达几十万两之巨!
    这仅仅是个五品官员的家产,至于那些身居高位的那更是可想而知了!此罪证一经公开,如油中进水,顿时炸开了锅。那百姓们群起激愤,围在钦差衙门前,叫着嚷着定要严惩这些蠹虫不可!
    太子素有雄心,早就想铲除这些贪官污吏以振朝纲,自是公正严明、秉公办理。在民众的监督之下,将一众官员及家眷皆处理分明。抄检出的钱财,除大部分归入国库之外,其余部分皆用来修桥铺路,救济穷苦之人。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经过此次整顿,江南官场一片清明。新老官员皆静心屏气老老实实地当差,上不负皇上重托,下不负百姓期望,再不敢结党营私中饱私囊。
    而皇上与太子也借此,得到黎民百姓的大力拥戴,皆高呼皇上太子英明神武,是云朝之福,百姓之福!声望达到巅峰,收获了圣明之主的称谓。
    人说:福祸相依。如果说因此事,皇上父子收获的是福的话,那忠顺王爷和贾府得到的则就是祸了。
    此次事件,损失惨重的就是这两家了!为此,两家在江南的势力几乎被一网打尽,就算有漏网之鱼,也再兴不起风浪来了。
    此时两家皆是火冒三丈、暴跳如雷。纷纷传下命令彻查此事,定要弄个水落石出,找出原因不可!
    在第三方势力的有心挑拨下,两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对方身上。于是,本就争斗的不可开交的双方,由此以后,更是恨不能你死我活,成为不共戴天、誓不两立的仇人
    而也是通过此次彻查,贾母得知了王夫人刺杀黛玉之事,顿时怒不可遏!将王夫人叫到跟前很是训斥了一顿,要不是看在元春面上,贾母恨不能让贾政休了这蠢妇不可!
    最后,王夫人被贾母惩罚到佛堂闭门思过,并抄经祈福达一月之久。这一下可苦了养尊处优的王夫人,她每日艰难的跪坐在蒲团之上,抄写着长长的经文,真是度日如年。而那每日的供给更是简陋的可怜,清一水的粗茶淡饭,让平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她实难下咽。
    一向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王夫人对贾母这个始作俑者,算是彻底记恨上了。而此次事件也为日后的惨剧发生拉开序幕,而贾母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可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




☆、五十五 洪庆帝再开科举 忠顺王重订毒计

。     随着江南事定,所有财政被朝廷重新掌控。那忠顺王爷一派和贾府都没了财富的支持,不得不偃旗息鼓,暂时蛰伏起来。
    只是野心一旦滋生,想要再压制下去,是极为困难的事。是以那些人犹不死心的隐在暗处,只等合适的时机,便可卷土重来。
    洪庆帝因重创了对手而龙心大悦。想着趁此良机为太子筹建自己的势力。是以颁下圣旨,定于今年开科取士,为国挑选贤才。
    此旨意下达后,举国欢庆。毕竟大比之年本应是在明年,而今皇上举办恩科,士子就多了一次中举的机会,焉有不高兴的?
    于是那些文武士子们,皆跃跃欲试准备着一展其才。学文的自是头悬梁、锥刺股埋头苦读;而学武的,则是摩拳擦掌、勤学苦练。无不怀着雄心壮志,要一飞冲天,光宗耀祖。
    士隐、凝烟本不想让儿子参与其中,奈何皇上自太子处得知了甄家兄弟皆是才华出众之人,那肯放过这等人才。所以明令他二人必须参加科举。士隐无奈,也只能答应下来。
    此时已是七月初,距离八月二十的考期不过月余时间了。在此情况下,凝烟只得派人前往姑苏,接甄逸、黛玉返回京城。
    考虑到黛玉回京之后,因着定亲的缘故不能住在自家。而贾府必会以此为借口将黛玉接走,到时黛玉难保不会遭到他们的算计,而再也无法脱身。所以凝烟左思右想后,找到闺中密友北静王妃梅吟雪,要她进宫去求太后,讨得恩旨,让黛玉可以清净守孝,不被贾府骚扰。
    梅吟雪素来是个急性子,闻听此事后,略收拾了一下,就进宫去了。至晚间回来,告诉凝烟此行的结果。那太后痛惜忠臣为国早逝、怜悯其女孤苦,故颁下懿旨责令他人不得无故打扰黛玉守孝,违者必严惩不贷。
    太后毕竟年长考虑周全 ,又因她极其喜爱甄珠,便爱屋及乌的为黛玉多着想了一下。想到凝烟作为婆婆遇事不好替黛玉出头,就又命北静王妃将黛玉收为义女,言明在黛玉未出阁之前,由王府代为看顾。这也算替皇上安抚一下各位忠臣之心,好让他们再无后顾之忧,来尽心尽力的效忠皇上。
    梅吟雪因膝下只有水溶一子,早就对人家的贴心女儿垂涎三尺。如今凭空掉下一个干女儿,哪有不高兴的,当即就满口应了下来。
    待回府和凝烟显摆过后,两人商议着王府别院改成林府,供黛玉主仆居住,也免得贾府搬弄是非,落人口舌。
    因时间所剩不多,在接到凝烟的消息后,甄逸与黛玉便脚不沾地忙了起来。一边安排人手留守侯府老宅,一边又忙着交代各管事打理好侯府产业,还要收拾行装准备礼物,直叫两人忙的昏天黑地,疲惫不堪。
    足足忙了三四日,两人才算交待清楚。除了留下林凡主持姑苏事务外,老管家林安等人皆随黛玉入京。
    因封子寒也要参加今年的武举考试,所以二人又等了一日,待子寒收拾停当,三人才带着大批的人员与物品浩浩荡荡的启程赴京了。
    这日,船至徐州地界,因天色不早便在此停泊留宿。饭毕,甄逸与子寒便商议着上岸领略一下徐州的风土人情。嘱咐林安等人保护好黛玉,两人便带着几个小厮上岸去了。
    这徐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地杰人灵。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那热闹繁华自不必说。
    两人兴致盎然的信步闲游在城中街道上,欣赏着这文化名城独有的风骨风韵,倒是逍遥自在的很。
    就在二人准备购买一些徐州特产,回京赠送朋友之际。就见前方不远处人头攒动,不时传来阵阵争吵声,似是有事发生。
    两人毕竟年幼,对视一眼丢下手中东西让小厮处理,自个赶了过去瞧热闹了。
    待兄弟俩赶到那里,就见人群中间有两拨人正带着怒气对峙着,剑拔弩张气氛紧张之极。其中一伙有四人,看穿着打扮似是当地的泼皮混混。
    而另一边则仅有两人,站在最前面的是一个约为二十左右的年轻人。虽衣衫陈旧却遮掩不住那大气、淡定的文人气质。而他身后的另一人却让甄逸他们皱起了眉头。
    那人年纪比前一人略小些,穿着打扮也类似,想必境遇相同。只是此人面对他人挑衅,竟畏手畏脚躲在同伴身后,任凭他与人相争却不出手相助,不免显得薄情了些。
    待甄逸与子寒从围观者口中得知来龙去脉后,对此人的印象更是差了几分。原来这二人皆是当地有名的秀才,因家中贫寒,平日里便以教书为生。因前些时日皇上开了恩科,两人便商议着要进京赴考。又因没有盘缠路费,就作了些字画前来变卖。
    也算二人时运不济,竟无意中得罪了那起子泼皮无赖,没赚到半分不说,反倒被掀了摊子,撕扯了字画,损失不少。
    那头前之人名叫崔英,为人爱憎分明光风霁月。见对方蛮不讲理,自是毫不畏惧的与其争辩起来。他那同伴名叫李君,为人却是谨小慎微,懦弱胆小。见对方来势汹汹,登时吓破了胆,恨不能立时逃了才好。只是不好弃崔英而去,无奈只能躲在他的身后瑟瑟发抖了。
    那些泼皮都是些不学无术之人,哪能争辩过满腹经纶的崔英,被他说得晕头转向,脑袋疼的厉害。实在受不了崔英的唠叨,几人直接就对他动了粗。
    崔英虽然才华横溢,体力却是不行。在几人围攻下,很是吃了不少亏。那李君更是指望不上,早就躲到一边抱头哆嗦去了。
    甄逸与子寒极为欣赏崔英的胆识为人,见他吃亏,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依着两人不凡的身手,那几个泼皮哪是他们的对手,轻轻松松的就帮崔英解了围。几个泼皮最是眼毒的,看打不过二人,又见二人服饰华贵,气度不凡,知道必有些来历。不敢再做纠缠,放下几句狠话后就逃之夭夭了。
    见泼皮们逃走,崔英忍着浑身疼痛过来致谢。甄逸见他衣衫散乱,很是狼狈,便邀他到旁边的茶楼中略整理一下。崔英见甄逸二人为人侠义,又是诚心相邀,也不推辞,便答应下来。
    两人帮崔英收拾了一下被丢弃、撕毁的字画,见到他的墨宝,甄逸不禁连声称赞。人说,字如其人。崔英的字笔力遒劲,力透纸背、字势雄逸,与他正直洒脱的个性极为相符。就连于此道不甚热爱的封子寒也暗生佩服之心。
    此时,那李君见危险过去,又见甄逸二人富贵,自是赶紧凑了过来搭讪。甄逸两人看在崔英面上,也不好无视他,只得不冷不热的应酬了几句。
    进了茶楼,待崔英整理完仪容,几人便品茶攀谈起来。 闲谈中甄逸与崔英惺惺相惜、颇为投机。甄逸得知崔英近几日便要动身前往京城,便开口极力相邀一路同行。
    崔英还在犹豫之际,李君在旁听见心中暗喜,在他一力撺掇下,崔英便答应了下来。约好明儿卯时渡口相见,几人便就此告别。崔英二人自回去收拾行装准备远行。
    甄逸与子寒又闲逛了一回,采买了不少土特产,才意犹未尽的回了客船。
    次日卯时,崔英如约而至。客船拔锚起帆,沿着京杭运河直奔京城。路途中,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谈些诗词文章,或对弈上几局、或论些拳脚功夫,倒是不愁旅途寂寞。
    期间,崔英二人也得知了甄逸的真实身份。在得知其父是大学士甄大人后,崔英自是欣喜若狂。他平生最敬重佩服之人就是士隐,而今得知甄逸竟是其子,自是更加亲热了几分。
    那李君得知此事后,哪还坐得住!时时刻刻围着甄逸与子寒打转,极尽巴结之能。让二人不胜其烦。直到子寒厌其骚扰对他发作了一回,他的言行才略微收敛了些。
    几日后船到京城,甄家车轿早就在渡口等着了。一行人弃船坐车来到城中,约好改日相见后,甄逸与崔英告别,带着黛玉直奔王府别院而去。
    此时的别院内颇为热闹,两家人都聚集在此等着为二人接风洗尘。水溶自不必说,正陪着未婚妻甄珠巡视别院的布置,务必让黛玉住的舒适自在。而那王爷则是与士隐在客厅商讨政事。至于王妃和凝烟的话题自然就是黛玉了。
    待甄逸和黛玉来到别院,自是受到众人的热烈欢迎。接风洗尘过后,黛玉便正式叩拜了义父义母,又见过了义兄水溶。
    水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