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根霸三国-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一个有为青年最终会打败二个纨绔子弟的……”,太史慈也在为曹操鼓劲加油,忽然,太史慈想起当初在冰火岛貂蝉通过夜观天象对天下形势的预测,未来十年乱世将终止于三位主星之手,广袤神州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如今貂蝉肯定其中一位主星是曹操,那另外二位是谁呢?

当然太史慈也想到:袁绍、袁术、曹操是从小光着屁股长大的发小,他们为什么不能联手惩治乱世,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呢?是什么原因注定他们三人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呢?生存的理念?个人的志向?心理?性格?……

第四十八章 太史慈获益匪浅

聪颖的貂蝉一眼便看出太史慈的心思,她将身体歪在太史慈的怀里,美眸如晶亮的晨星深情的凝望着太史慈,同时悠然的说道:“太史,你在想我当初在冰火岛冰寒宫的预言吧?不错,曹操就是结束乱世的三位主星之一,另一位将出现在江东孙氏子弟身上,至于第三位主星,我至今还没有看出端倪!据我预测第三位主星应该是皇室宗亲的身份……太史,至于袁氏兄弟和曹操之间的角逐和争斗,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决定的,也可以说‘英雄造时势’决定的:时势造英雄就是说总要有强者出头结束乱世;英雄造时势的含义是为了实现天下太平的目标,英雄总要抛头颅洒热血去谋划一些事情……可是面对诱惑,谁愿意放弃垂手可得的利益?这些可是有关乎自己背后家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啊……太史,云儿,我之前使用巫力过度,此时我有点疲劳了……太史,云儿,这是我最后一次谈论有关尘俗的事情,以后我要尽量控制自己的言行,以免言多必失,泄露天机,给你们带来灾祸……”。

貂蝉说着话,声音越来越低,最后既然在太史慈的怀里睡着了。一直在貂蝉的言论里思考的马云騄,看到貂蝉疲劳至极睡去,便怜惜的和太史慈一起帮助貂蝉褪去外衣,将其放置在床榻之上。

此时,营帐外传来陷阵营校尉刘康的禀报:“太史将军,蓟侯派人请将军前往中军营帐一趟!”。

太史慈用眼神嘱咐马云騄照顾好深睡的貂蝉,便起身离开营帐。伴着凄冷的月色中,太史慈在燕云四骑的陪同下,直奔公孙瓒的中军营帐而去。

虽然整个联军营地里没有巡逻兵,但是太史慈还是探查到营地里的关键地方还是隐藏暗哨的。公孙瓒的中军营帐周围更是三步一个哨,五步一个岗。

太史慈吩咐燕云四骑留在营帐外,他独自一人挑开帘幕进入营帐。营帐里的通明灯火让太史慈感到深切的光明和温暖,诺大的营帐内,仅有公孙瓒和长史关靖跪坐主位和次位上,四个斥候装扮的将士正在向公孙瓒汇报军情……

四名斥候看到太史慈,便警觉的停止言语,目光专注的看着公孙瓒。此时,太史慈正要施礼跪拜公孙瓒,公孙瓒目光热切语气热忱的对太史慈说道:“太史将军,莫要多礼,请入位就坐!”。

太史慈停顿一下,便从容的入座,位于公孙瓒的左下首,长史关靖的对面。

公孙瓒重新把目光锁定在四名斥候身上,而后缓声说道:“你们继续汇报军情,太史将军不是外人……”。

能作为斥候的将士,各种反应能力都是超群出类拔萃的,他们警觉的神情瞬间恢复平静,开始按顺序禀报探查到的军情。

斥候甲继续说道:“回禀蓟侯,此时的长安城:城南在吕布的控制中,城北在联军的掌握之中,城东和城西没有军队存在!城内的居民正在拖家带口潜逃出长安城……”。

公孙瓒一边听着斥候的汇报,一边低头看着军事地图,当他的目光锁定在城东的方向,此时斥候乙便及时的出声说道:“回禀斥候,城东的曹军已经撤退……”。

公孙瓒闻言,脸色微变。他抬头凝视斥候乙,斥候乙面色平静的和公孙瓒对视。这时,太史慈从盔甲的暗兜里拿出那张从曹军将领手里获得的密信,“蓟侯,这位兄弟说的不错,曹操确实率领军队撤退了……蓟侯,这是曹操给你的密信,送密信的曹将半途被截杀了……”。

公孙瓒眼露惊奇之色,他从太史慈手里接过密信。他看过后,很感动,眼眶顿时发红了。

“哦,曹孟德真是顶天立地大丈夫,有情有义真君子啊,我欠曹孟德一个人情……”,公孙瓒看着太史慈,发自肺腑的感叹说道。

等公孙瓒激动的情绪恢复平静,斥候丙拱手说道:“回禀蓟侯,西凉残存的军队已经从城西马腾的防区安然撤退,马腾也率领军队返回扶风郡城了……回禀斥候,卑职在返回的途中,刺探到有来历不明的军队正在向城北方向集结!”。

公孙瓒闻言,没有什么反应。他还是专注的看着桌案上的地图。

此时,斥候丁开始禀报:“回禀蓟侯,据卑职潜伏在城内的观察:城南的淳于琼率领三万大军包围皇宫,皇宫已经在袁绍的控制之中,下午未时,袁绍命令刘备率领军队进驻皇宫,之后,颜良率领数万大军向北方秘密开拔……下午酉时,袁绍又派淳于琼移兵城北城门,有命令其他将领守住城池的中心,阻断其他方向的区域和城北的联系……”。

公孙瓒没有反应,还是专注的看着地图。而长史关靖轻声向斥候乙询问道:“我们的将士此时状况如何?”。

斥候乙转脸看着长史,如实回答道:“回禀长史,我方的将士占据军械库,粮仓等重要场所后,已经就近就地休整……”。

“嗯!尔等退下吧……”长史关靖沉声吩咐道。

“诺!”,四名斥候齐声答道,而后站起身体退出中军营帐。

一时片刻之后,公孙瓒抬头注视太史慈,神情认真的说道:“太史将军,实不相瞒,自从离开幽州后,我方就陷入危机之中……这场战争表面看起来是勤王讨逆,其实是当朝刘虞处心积虑消灭我的棋局……”。

“嗯,蓟侯,卑职也听说您和刘虞之间的关系很紧张。只是在背后使坏,不是男人所为,是龌蹉人干的卑鄙肮脏的下三滥事情,为人所不齿!”,太史慈接着公孙瓒的话题,当即表达自己的立场。

公孙瓒满意的点点头,而后他欣慰的说道:“太史将军,在这个棋局里,不论是长安城是否被攻破,本侯和曹孟德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但是刘虞和袁绍之流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曹操一方会拥有连发式抛石机……也许太史将军感到疑惑:既然本侯知道身处危急中,怎么还不主动及时的撤军呢?怎么不像曹操学习呢?太史将军,本侯的处境和曹孟德有所不同,曹孟德率兵退回到故土,便会很安全;而本侯呢?就算回到幽州,不过是从虎口回到狼群而已……

基于当前的形势,为了彻底本侯所面临的险境,本侯只能壮士断腕,置之死地而生!太史将军,本侯对于危险,只能迎头而上,不能后退,哪怕别人误认为本侯睚眦必报,残忍狠毒!”。

太史慈聆听公孙瓒的肺腑之言,揣摩公孙瓒言语蕴含的深意。等公孙瓒说完话,他便拱手说道:“蓟侯,卑职唯蓟侯马首是瞻,愿为蓟侯赴汤蹈火……”。

“哦,太史,你不会认为本侯的手段是否过于残忍呢?”,公孙瓒捋着胡须,眯着眼睛问道。

“蓟侯,卑职不认为蓟侯应对危机的手段过激,非常之事必须以非常手段对待之……”,太史慈斩钉截铁的说道,而后,他缓声说道:“蓟侯,卑职也听别人评价蓟侯:说蓟侯志向远大,为保一方平安呕心沥血,卑职只希望蓟侯渡过眼前的危机后,不要忘最初的本心!”。

“哈哈哈。太史,你说得对,说得好……人生若知如初见!如果老早遇到太史将军,我们肯定成为忘年之交的……”,公孙瓒听到太史慈的由衷之言,爽朗的大笑道。

公孙瓒大笑之后,又忧虑的说道:“哎,也不知道此次过后,本侯还能带多少将士回到幽州啊……”,

太史慈闻言,便宽慰公孙瓒说道:“蓟侯,其实这一切都在蓟侯的掌控之中……蓟侯,卑职也深知当前幽州将士的状态:经过数年的南征北战,大部分将士都心生厌战情绪,心生思家之念。可是,当前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啊……蓟侯的谋划,也是为了保存幽州的血脉。蓟侯,会有更多的人理解你的苦衷的!”。

当然太史慈还知道:公孙瓒是把麾下将士置身于虎口,置身于死地,就等着袁绍一方下黑手,而后,公孙瓒奋起反抗,逃离虎口,其过程必然有将士死亡,而死亡的将士又都是生长在幽州本土的,从此,幽州便和袁绍仇深似海,即便将来袁绍如愿占领幽州,也会不安生的,必将遭到当地人舍命的反抗的……如果假以时日,能搞到刘虞和袁绍之间沟通的密信,估计当时幽州的民众能把刘虞生吃活剥!

当然,这些话,,太史慈不能说出来。这样的言论和他实际的年龄不符合,会暴露他内心真实的其他想法的,会让公孙瓒提防他的,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啊!毕竟,他不想投诚曹操,也不想归顺公孙瓒啊。

在外人面前,过多的过分的显露才华,不是一件好事情,这是郭嘉和貂蝉经常向太史慈灌输的理念。“大象无形,大音若希……大巧若拙,大贤若恶……”。

第四十九章 亲兄弟公然决裂

长史关靖听到太史慈有如此深的见解,便不由得多看太史慈二眼。他轻声向太史慈询问道:“哦,莫非太史将军也知道汉高祖刘邦发迹前的典故?!”。

“这个吗,卑职不知,请长史细讲!”,太史慈不卑不亢的说道。

“哦,是这样啊,如此说来,太史将军很关注幽州的局势啊……”,长史关靖说话的同时,同余光扫了公孙瓒一眼,而后他便用言语吸引太史慈的注意力,用以掩饰他对公孙瓒的暗示,“当初十八路诸侯推翻秦王朝后,西楚霸王项羽论功行赏各路诸侯,而与霸王项羽矛盾极深的刘邦便主动要求到贫瘠的汉中,而不是向其他诸侯一样,在出生地称王称霸!高祖刘邦之所以这么做,其一,就是想转移霸王项羽的视线,缓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其二,就是延续麾下将士的战斗力,消除麾下将士的厌战情绪!……最后的结果传递给刘邦麾下将士一个意念:是霸王项羽故意对刘邦为难,让他们难返故土,由此强烈的思乡情感,又面对似乎不可能战胜的对手,令他们保持昂扬的战意——他们矢志打败不可一世的霸王项羽,衣锦还乡!……呵呵,高祖刘邦发迹的事迹和此时蓟侯的谋划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公孙瓒知道这个典故,他的表现无动于衷,还是低头看着军事地图;而太史慈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典故,他对关靖默默颔首,不露声色吸收典故中的营养:通过这个故事,太史慈至少知道了在逆境或者困境中如何消除麾下将士的厌战情绪,如何持续提升军队的战意和士气,那就是:一是面对凶险,迎头而上,将军队置于死地,二是运筹帷幄,暂时向强大的对立面低头,而后合理操作,将军队开拔异乡,远离故土,之后在运用宣传教化的手段,潜移默化中将将士们的思乡情转化为愤怒和仇恨,对强大的敌人的愤怒和仇恨。

有了仇恨的支撑,有了愤怒作为燃料,何愁军队有厌战情绪?何愁军队没有熊熊火焰一般的战意和士气?

沉默中门太史慈故作糊涂、故作百思不得其解的模样对长史关靖拱手表示谢意,感谢关靖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