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家-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见刚才一场剧斗,还是很激烈的。

黄克俭这才走了过来,很惭愧地对朱建国说道:“朱书记,真是对不起啊……”

一大堆区乡干部也跟在黄克俭身后,脸带愧色,望向朱建国的眼神很是不安。发生了这样重大的事件,这些干部可谓人人有亏职守。

不待黄克俭说完,朱建国便伸手止住了他的“检讨”,皱起眉头,说道:“老黄,现在不是做检讨的时候,赶紧救人!”

真是的,现在谁有时间听你废话?

“哦哦,好的好的……”

黄克俭满脸羞愧,急急忙忙指挥手下的区乡干部们会同械斗双方的领头人去救人去了。

简单统计一下,整个山顶之上,一共留下十一名不能动弹的村民,其中两人,两眼翻白,已经昏迷过去,好在还有一口气在。

如此大规模的宗族械斗,自然不止这几个人受伤,估计很多人身上都吃了棍棒,只是伤得不算太厉害,也就自行回家去了。眼见县里来了这么多“部队”,凡是能动的,谁愿意留在这里啊?县委书记嘴里说是不抓人,谁知道他会不会变卦?

操着锄头棍棒打群架,他们倒是不怕。人都有“羊群心理”,这么多族人聚集在一起,大家“胆气甚豪”,觉得天下间没有可畏之事。但被县里抓去坐牢,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关在监子里,可不是玩的。

说起来,这么大一场群殴,只有十一人重伤,尚未有人当场丧命,要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朱建国听说都还有口气,一直悬着的心,又放下来些。

“快,马上把人抬下山,送医院急救!”

朱建国二话不说,一挥手,下了命令。

这会子功夫,县公安局局长蒋大正,终于也气喘吁吁的赶到了山顶,听了朱建国的命令,马上就一迭声的吩咐手下的公安干警救人。

公安干警和武警战士们将受伤的村民背了起来。又就地取材,用村民们遗弃在现场的棍棒加上武警战士的皮带,临时做了两副简易担架,将那两名晕死过去的村民放到了担架上,一行人带着伤员,浩浩荡荡地向山下走去。

见黄克俭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自己身边,朱建国扭头对他说道:“老黄,你就不用跟我们去医院了。你留下来,带几个干部,留在这里,继续处理善后事宜。记住,绝对不能让村民们再打起来。不然,你要负全部责任!”

朱建国的语气十分严厉,神情也很严肃,盯着黄克俭,目光烁烁。

要搁在平时,朱建国断然不会这样跟黄克俭说话。黄克俭虽是他的下属,毕竟年纪大了,将近六十岁,怎么也要给三分面子。黄克俭平时要是听县委书记这样疾言厉色的“训斥”,只怕也心中不服。但眼下出了这么大纰漏,累得朱建国大老远从县里赶过来,黄克俭心中惭愧,自也不敢犟嘴。

“是,朱书记!请你放心,肯定不会再打起来了。”

黄克俭忙即挺胸答道。

朱建国停住脚步,双目炯炯地望着黄克俭,似乎在考虑黄克俭的保证是不是可信。

被朱建国这种明显带着怀疑之色的眼光盯着看,黄克俭更是惴惴不安,又再将身子挺直了些,像是下决心似的说道:“朱书记,请你放心,我保证不会再出事!”

终于,朱建国缓缓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好,我信得过你。老黄,你是党员干部,还是领导干部,关键时刻,绝对不能含糊。”

这么说,其实还是有些不大放心。

黄克俭忙即说道:“是的是的,朱书记,我检讨检讨……”

朱建国摆了摆手,说道:“检讨不必了,你去工作吧。”

“是!”

黄克俭转身点了几个干部的名字,要他们随自己一起去做工作。料必这几个干部,不是黄克俭十分信任的心腹,就是本地负责的干部,用得上。

一行人抬着伤员,从花山岭上走了下来。

蒋大正许是心中有愧,一直紧紧跟随在朱建国身边,低声说道:“朱书记,有一个伤员,恐怕快不行了。是不是就近送往九桥乡的卫生院?”

朱建国脸色一变,随即下了决心:“好,就近送卫生院。你告诉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尽可能保住性命。哪怕残废了,也比丢了命强。到了乡政府,你马上给县人民医院打电话,叫他们派得力的医生马上赶过来。”

“是,明白!”

第162章 县委常委会的决议

朱建国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由于耽搁的时间太长,加之九桥乡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太差,那名重伤的村民终于没能抢救过来,尽管九桥乡卫生院和县人民医院派去支援的医生尽了全力,伤员还是在次日转往县人民医院的路上过世了。

消息传来,朱建国闷了很久没有出声。

如果不曾死人,这起宗族械斗的案件就比较好处置。鉴于林庆县民风强悍,境内宗族势力“雄厚”,经常发生比较大规模的斗殴事件,上级对这个还算体谅。

这种偏僻落后地区,历史上形成的“宗族敌视”情形,也不能完全怪在当权者头上。

只要不死人,一般上级都不会太过追究的。

但是死了人,情况自然又不一样。

朱建国现在最郁闷的,还不是怎么向上级交待,他郁闷的是怎么处理这个事情。在花山岭,他确实是说了“既往不咎”的话,也一再向村民保证,他不是来抓人的。但那是权宜之计。当时不那么说,压根就稳定不了人心,控制不了事态。如今打死了人,如果就此不了了之,却如何服众?

先抛开法律的尊严不谈,林庆县的宗族势力,远不止局限于九桥乡一隅之地,其他地方的宗族更大,人口更多。眼下九桥乡打死了人都不处理,其他的宗族势力岂不是更加肆无忌惮?万一再来一两回大规模的宗族械斗,再多打死几个人,朱建国这个县委书记就真的不用做了。

弄不好想退回去做农业局长都没有可能。

但真要严肃处理,将械斗双方的头头抓几个来判刑,朱建国又担心会进一步激化九桥乡张姓和马姓族人,说不定还会引起宗族势力和国家强权机关的冲突。

这也不是没有先例的。

而且,朱建国是个要面子的人,既然当众说了不追究,反手就去抓人,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堂堂县委书记,岂不是成了反复无常的小人?

怎么办?

向陆大勇请教,显然不现实。

这样的事情,身为县委书记,没有一点主见,还要让地委书记劳神费力,给他想办法,陆大勇一准后悔当初看错了人。

朱建国一个电话,又将刘伟鸿召进了办公室。

也不是说朱建国就如此“依赖”刘伟鸿。其实朱建国也觉得这样的事情和刘伟鸿商量,不会有什么结果。毕竟刘伟鸿年岁太轻,或许有些政治眼光,论到处理地方纠纷的经验,那就太欠缺了。只是遇到棘手的问题和刘伟鸿商量,已经成了朱建国的“思维定式”,而且他刚到任不久,和县委班子里的人还处于磨合期,除了刘伟鸿,暂时也没有其他亲信之人可以托以腹心。

烦躁不安的时候,找个信得过的人说说话,也是缓解紧张情绪的一剂良方。

其实刘伟鸿也一直在思考这个事情善后事宜。

坚持呆在基层,可不仅仅是为了熬资历,学习治理地方的手段,也是重要的原因。

“伟鸿啊,这个事情,还真是麻烦……”

朱建国在长沙发上坐了下来,就着刘伟鸿的手里点着了香烟,头往后一靠,轻轻舒了口气,有些无奈地说道。

在刘伟鸿面前,朱建国基本不再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

刘伟鸿也抽着烟,沉吟着说道:“书记,我个人的意见呢,还是应该严肃处理。这种事情,不能惯。一惯就要出毛病。古人云,治乱世用重典,虎冠之吏,血流四十里,然后四乡平安。我们林庆,偏僻落后,宗族势力错综复杂,动不动就械斗,治安都搞不好,长此以往,又谈何经济建设?我看,就得杀一儆百。”

朱建国缓缓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又担心马上去抓人,会刺激那些村民,要是再引发一场冲突,那就真不好收场了。”

朱建国这个担心,刘伟鸿也仔细考虑过,当下说道:“书记,这事应该由蒋大正来想办法。他是公安局长,就是管这种事情的。怎么抓人不引起村民的反弹,是他的分内之事。”

“他?哼哼,我看指望不上!”

朱建国气哼哼地说道。

前两天蒋大正的表现,着实让朱建国不满。虽然说体力不佳,并不是蒋大正的过错。很多中年男子,都是这样的状况。但身为公安局长,竟然连走路都走不过县委书记,也太扯淡了点。在朱建国想来,公安局长就得是铁铮铮的汉子,杀伐决断,雷厉风行,非如此,怎能保一方平安?

刘伟鸿笑道:“书记,客观来说,蒋大正除了体力差点,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还是过得去的。他以前不是做公安出身,能有这样的表现,就算不错了。”

刘伟鸿这也是实话实话。他的观点,和朱建国不大一样,倒也并不觉得,公安局长就得是个“莽汉”。比较而言,刘伟鸿更希望公安局长是个智谋型的人物。

毕竟一地的治安,不是靠公安局长“凶悍”就能搞得好的。

这是个综合性的工程。

“而且,往往四体不勤的人,点子反倒比较多。用脑多过动手嘛。”

刘伟鸿又加了一句,似乎对蒋大正的印象还算可以。

朱建国微微颔首,也不知是不是真的认可刘伟鸿的“判断”,头往沙发上一仰,沉思稍顷,说道:“这个事,还是应该上常委会讨论一下。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嘛。”

刘伟鸿笑着点了点头。

朱建国治理地方的经验暂时还比较欠缺,多召开常委会,听听那些“老鸟”的意见,很有好处。

刘伟鸿作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秘书组的实际负责人,也是有资格参加县委常委会的。当然,刘副主任的职责是会议记录。只带耳朵和手,不带嘴巴的。

每次县委常委会,刘伟鸿都不错过。

朱建国通过县委常委会来“汲取经验”,刘伟鸿何尝不是?

多数县委常委的意见,倒是和刘伟鸿的意见一致。大家都认为应该好好整顿一下这股歪风邪气。多年来,林庆县宗族势力械斗不断,隔不了多久,就要闹一出。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而每次一闹,都要让县里的领导们头痛好久,为了擦屁股的事情,搞得焦头难额。

现在就应该抓几个为头的家伙,判他几年徒刑,做个“榜样”,看还有没有人跟着来。

县长邓仲和的发言,却引起了刘伟鸿的兴趣。

邓仲和也赞同大部分常委的意见,认为应该严肃处理。不过除了“杀一儆百”,邓仲和还讲了其他方面的问题。

邓仲和认为,宗族械斗是一种封建残余。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有关。越是偏僻落后的地区,就越是容易引发这样的宗族械斗。怎么没见县城发生宗族械斗?

所以,严肃处理领头人,“杀一儆百”只是治标,不能治本。要想根绝这种封建残余现象,唯一的办法,就是加速经济发展。经济搞上去了,农村富裕了,眼界自然就开了,大家的心思一活泛,谁还有兴趣去打群架?

都忙着赚钱呢!

对邓仲和这个发言,刘伟鸿深以为然。

仓廪足,知礼仪!

应该说,刘伟鸿对邓仲和的印象很是一般,这主要是由那个三年经济发展规划案而来。到目前为止,此事也还没有最终落实下去。但邓仲和三十几岁能做到县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