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8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承毅上台后都会通过支持军事改革,全面调整共和国的军事指挥机制,让战区司令部制度全面取代现在的军区制度。

站在元首的立场上,王元庆肯定会与裴承毅联手推行战区司令部制度。

别的不说,为了深化政治改革,王元庆肯定会取消各大军区,因为政治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在共和国建立完善的民主制度,而军区制建立在老旧的政治体制之上,随着旧有的政治体制土崩瓦解,军区制自然要成为历史。

以王元庆的魄力,肯定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下一任国家元首。

再说了,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国家元首的颜靖宇没有多少威信,甚至不可能在任期内像纪佑国、赵润东、王元庆那样,通过对外征战建立起绝对的个人威望,也就不可能像王元庆那样大搞政治改革,向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开刀。如果王元庆打算让颜靖宇接班,肯定会在离任前解决所有棘手问题,给颜靖宇留下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让颜靖宇一帆风顺的干完两届任期。如果王元庆考虑得更加长远一点,甚至会安排好今后数届政府的接班问题,确保共和国顺利渡过人口老龄化时期。不要忘记,王元庆上任的时候才50岁,是共和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家元首,就算他干完10年后离任,也不过60岁。对国家元首来说,60岁不但算不上老,还格外年轻。也就是说,王元庆离任之后,仍然有足够的影响力,仍然是共和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

当然,是不是颜靖宇接班人,现在还说不准。

按照不成文的规矩,如果王元庆打算让颜靖宇接班,就应该让颜靖宇出任国家副元首。

当初,王元庆也是在当了5年的副元首之后才成为国家元首。

由此可见,王元庆对颜靖宇的能力还是有点放心不下,或者说对颜靖宇能否控制大局有所担心。

另外一个问题也非常值得深思,那就是颜靖宇的年纪。

颜靖宇出任国务院总理的时候只有47岁,虽然王元庆出任国家副元首的时候只有45岁,但是等到王元庆离任的时候,颜靖宇只有52岁,只比王元庆当年出任国家元首的时候大2岁。对于国家最高领导人来说,52岁确实有点年轻。王元庆当然是特殊个案,因为他在出任国家副元首之前,不但在地方干了5年,还在纪佑国身边干了几十年,担任元首首席助理的时候就对国家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了解,也积累了大量行政经验,更加清楚纪佑国的改革意图。

毫无疑问,颜靖宇没有这么得天独厚的优势,就算他在广西干得很不错,却被很多人也会认为那是王元庆的功劳,不是他的能力。

正是如此,很多人认为下一任国家元首很有可能不是颜靖宇。

按照军队里流传得比较广的说法,王元庆很有可能让颜靖宇在国务院总理的位置上多干一界,然后再担任一届国家副元首,最后才让他成为国家元首。在此期间,肯定有一位过渡领导人,最佳人选肯定是顾卫民。

果真让顾卫民接班,像罗少鹏这样的军长就得更加小心了。

谁都知道,顾卫民是从国防部长迈向委员长的,而且在顾卫民担任国防部长期间,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削减军费开支!

虽然外界普遍认为顾卫民是共和国最近几十年来,最懂得控制军费的国防部长,正是他在控制国防开支上做出的卓越贡献,才让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没有因为数次大规模战争而受到严重影响,正是如此,顾卫民才在王元庆的政府中获得了仅次于元首的大权,成为王元庆最重要的助手。但是对任何一名军人来说,顾卫民绝对是不受欢迎的舵手,因为在所有军人看来,正是顾卫民担任国防部长那几年,共和国的军事建设速度大大减慢,很多重要装备发展项目被裁减,导致军队的战斗力没能得到更大的提升。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如果不是顾卫民裁减掉了几个主要装备发展项目,共和国军队很有可能在印度战争爆发之前进入“电磁时代”,将针对美国的领先优势扩大到10年以上,而不是现在的5年。

毫无疑问,顾卫民上台之后,肯定会大刀阔斧的推行军事改革。

裁军肯定无法避免,减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很多正在进行的装备项目也会半途而废。到时候,失业的就不是几十万军人,恐怕还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军工企业的工人与科研人员。

更重要的是,顾卫民不是颜靖宇。

虽然在同一时代的领导人中,顾卫民的光芒远不如王元庆,而且一直受到王元庆的压制,甚至可以说,正是王元庆的存在,顾卫民才不得不在“二号人物”的位置上呆了这么多年,但是与颜靖宇相比,顾卫民的威望高得多,地位也高得多,影响力更加不用说。即便没有王元庆的支持,顾卫民也有能力推进政治改革与军事改革。

由此可见,顾卫民能不能上台,关键得看王元庆有没有能力在任期内做完该做的事。

对罗少鹏这样的军人来说,结果与否都相差不大。

如果王元庆能够在任期内完成政治改革与军事改革,颜靖宇上台之前,就会有数十万军人不得不提前转业,大批将军失去手里的权力,被放到养老的位置上去。如果王元庆不能在任期内完成政治改革与军事改革,顾卫民上台之后,照样会有数十万军人转业,大批将军提前过上退休生活。

不能去改变环境,就只能适应环境。

在大背景已经明了的情况下,各主力野战军在战场上奋勇争先,也就不难理解了。

换个角度看,罗少鹏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当初意气用事得罪了项铤辉,罗少鹏就知道前程难料。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刚上战场,又得罪了裴承毅,那就不是前程难料的问题了。虽然罗少鹏知道项铤辉不是那种在乎个人恩怨的人,不然早就把他赶出了24军,但是罗少鹏并不清楚裴承毅的为人,只知道裴承毅将是下一任总参谋长。如果裴承毅是个小肚鸡肠的家伙,恐怕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24军安排新军长。

这个想法,让罗少鹏心灰意冷。

不过他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作为少将军长,就算提前退役,罗少鹏也能终生领取国家的退役军人补贴,过上既清闲又安逸的生活。对24军的绝大部分官兵来说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如果罗少鹏带着24军一起倒霉,让24军成为了首批裁减对象,那就意味着2万多官兵中,大部分将不得不提前脱下军装,丢掉饭碗。

作为军长,罗少鹏或许可以在上级面前桀骜不驯,却必须对手下的官兵负责。

从这个角度看,罗少鹏是一个懂得带兵、非常关心部下的军长,只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过于偏执,不知道如何进退与取舍。

部队出发前,罗少鹏就对全军官兵说过一句话,那就是,这次不是为别人打仗,是为自己打仗,为了全军2万多将士的未来打仗!

对24军来说,已经没有退路,只能前进。

当一支军队拿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就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挡住其前进步伐。

从官兵素质、总体编制、训练水平、综合能力等各方面衡量,24军都不弱,在战略反应军中,除了比77军稍微差一点,24军与27军的战斗力旗鼓相当,比其他的战略反应军强得多,并不缺乏本钱。

东线决战初期的战斗也足以证明24军的战斗力。

被印军挡在宋河东岸,不是24军的战斗力不够,而是协助作战的工程部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让24军错失了在印军部署好防线之前抢渡宋河的最住时机,最终不得不用战略反应军不太擅长的攻坚战术强渡宋河。

如果再给24军一次机会,罗少鹏肯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事实上,裴承毅确实又给了罗少鹏一次机会。

仅仅一个晚上,24军就向西突击了近200公里,主力部队包围了印多尔,先头部队则提前折向乌贾因,摆出了围歼两地近20万印军的架势。

印多尔与乌贾因的印军都是计划前去增援博帕尔,却没来得及赶过去的二线部队。

24军先头部队到达的时候,印军就缩回了防御阵地,摆出了死守的样子。

能不能死守,不由印军决定。

按照裴承毅的战役部署,24军不但要包围印多尔,牵制乌贾因,还必须在48小时之内攻占印多尔,并且向西南方向突击,占领曼德莱舍沃尔,强渡纳尔莫达河,争取将锋线推进到达布蒂河北岸,能够强渡达布蒂河就再好不过了。也就是说,到了达布蒂河北岸,裴承毅才会让27军顶替24军,向位于达布蒂河河口处的苏拉特发起进攻,并且一鼓作气的打下苏拉特,控制这座年吞吐能力达到数千万吨的大型港口城市。

虽然在24军的官兵看来,这是在为27军做嫁衣裳,但是用罗少鹏的话来说,27军打得再好,也是建立在24军取胜的基础之上。

就算分配战功,立下首功的也是24军,谁也不能抹杀24军在西进作战行动中立下的汗马功劳。

当然,前提是24军必须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为此,24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打下印多尔,打开通往纳尔莫达河北岸的通道。

万幸的是,罗少鹏拣了一个大便宜。

受博帕尔战役的影响,留守印多尔的印军不但没有多少斗志,也没有多少物资,不然裴承毅也不会用1个军的兵力去攻打20万印军,并且把作战时间限定在48小时之内。如果印军拼死抵抗,别说24军,39军都不见得能在48小时内打下印多尔。

罗少鹏也知道这一情况,所以包围印多尔之后,他立即呼叫了火力支援。

要让印军投降,首先就得打掉印军最后一点抵抗意志,让印军知道,如果不马上放下武器,印多尔将变成第二个博帕尔!

不得不说,罗少鹏领军打仗的能力非常不错,虽然没有凌云霄那么勇猛,但是更懂得利用一切有利因素。

能够当上主力野战军的军长,肯定不是吹出来的。

第159章 量才为用

裴承毅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吗?

了解裴承毅的人中,没有一个人会把“小肚鸡肠”与裴承毅扯上关系,如果裴承毅果真是罗少鹏眼中那种睚眦必报的小人,他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得到项铤辉的重用,王元庆的赏识吗?

站在裴承毅的高度上,他也没有必要与一个少将军长斤斤计较。

当然,罗少鹏担心的事情,裴承毅也同样担心。

作为共和国军队最有影响力,也是进入共和国决策层的两位将军之一,裴承毅早就知道元首在准备第三次军事改革。因为项铤辉直接协助元首制定军事改革计划,所以他对军事改革更有发言权。用项铤辉告诉裴承毅的话来说,不管印度战争打成什么样,共和国军队的表现如何,军事改革肯定会在战争结束之后开始,绝对不会留给下一任国家元首。因为元首还没有公布军事改革,所以项铤辉没有多说。实际上,也不需要多说什么,这句话足以让裴承毅看清未来。

与经济改革、政治改革一样,任何改革都是在压力、在危机意识的推动下进行的。

要让军队支持军事改革,首先就得提出具有足够说服力的理由。

纪佑国推行第一次军事改革的时候,提出的理由是共和国军队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与东海战争中暴露出的严重问题。赵润东推行第二次军事改革的时候,提出的理由是吸取半岛战争的经验教训为日本战争做准备。王元庆要推行第三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